09.03 讀書丨我在夢裡讀小說

想法:這篇文章是對我個人讀書方法的一次全新的試探。

這個方法就是走進書裡去看書,從旁觀者的讀者身份轉化為書中“親歷者”的遊客身份。沒有人知道在書裡還有我這麼一個人,準確地說應該是一種魂遊夢境的感覺,把在讀的書當做我的夢,強行把自己代入其中,到書中去切身體會那種“夢中的真實”。

——今夕兮讀賈平凹《廢都》第一章第一段記。

讀書丨我在夢裡讀小說

賈平凹:一千九百八十年間,西京城裡出了樁異事……

今夕兮:當我進入“夢裡”看到的第一幅畫面就是這些文字描繪的時候,我還以為此書的背景寫的是唐朝的故事,走到後面才發現不是。這種誤解是我原來讀小說的習慣造成的,用極快的速度去抓梗概,遇到觸動自己的地方才放慢速度細讀。

其實開篇作者已經說明這是“一千九百八十年間”發生的事,我錯誤理解成一千九百八十年前。一字之謬,謬之千年。

賈平凹:兩個關係是死死的朋友,一日活得潑煩,去了唐貴妃楊玉環的墓地憑弔,見許多遊人都抓了一包墳丘的土攜在懷裡,甚感疑惑,詢問了,才知……

今夕兮:剛才的停頓把我從“夢境”裡給打了回來,再一次強行進入時,第一次遇見了“夢裡”的活人去憑弔一個千年前的死人,頓時感覺這個夢開始有那麼一點意思了……

今夕兮:這兩個貨大白天的去楊貴妃墓前做什麼?這裡的遊人把墓地前的土裝在懷裡做什麼?我在這裡只是一個來自另一個世界的眼睛,雖然心中有疑惑,但發不出聲音。還好這兩貨有著和我一樣的疑惑。他去問了什麼?別人往懷裡裝土到底是作什麼用?

想法:進到“夢裡”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卻說不出話來,這是一件極其煎熬的事情。下次一定要再琢磨出一種能真正活著出現在“夢裡”的方法。

賈平凹:詢問了,才知貴妃是絕代佳人,這土拿回去撒入花盆,花就能開得十分嬌豔。這二人遂也刨了許多,用衣包回,裝在一隻收藏了多年的黑陶盆裡,只待有了好的花籽來種。沒想,數天之後,盆裡兀自生出綠芽,月內長大,竟蓬蓬勃勃地長成一叢。但這草木特別,無人能識得品類。抱了去向城中孕璜寺的老花工請教,花工也是不識。恰有智祥大師經過,又請教大師,大師還是搖頭。 其中一人卻說:“常聞大師能卜卦預測,不妨佔這花將來能開幾枝?

今夕兮:原來如此,“貴妃墳前土,能使花嬌豔。雖然心中有疑,夢中卻親見。”這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讓我更加堅信此法可行,不說別的,至少我自己的讀書趣味由此增添了不少。若是以前遇見這種情況,我心裡肯定在嘀咕:“切!真‘特麼’的能編,你寫的鬼才信。”一邊罵罵咧咧,一邊做著不信的“鬼”接著看了下去。現在不同了,親眼所見,讓我不得不信。以前活著讀書常常做了那懷疑不信的“鬼”,如今成了“鬼”,對於這些書裡的“鬼話”當然要信以為真了……

有感:孟子曰:“盡信書,不如無書。”這句話告訴我們,讀書應該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我竊以為孟聖人這裡所說的“書”和我讀的“書”應該是不一樣的。他說的應該是理論學術或者經驗技能之類的書,我這裡看的是“荒唐”之書,既然看“荒唐”,又不信“荒唐”,豈不太“荒唐”。確實也有許多學者是帶著批判的眼光、審慎的態度、考據的精神去讀小說,這點我也是非常欽佩的。只是這讀小說的職司和目的不同。此處不應該有爭議,姑且只將那前人留下的一桌菜,叨到碗裡各自吃吧。

——寫於2018年7月15日下午4點34分 今夕兮讀書集《就看爭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