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政府工作報告》解讀(上)|砥礪奮進 經濟社會繼續保持良好發展態勢

《政府工作報告》解讀(上)|砥礪奮進 經濟社會繼續保持良好發展態勢

回首過去五年,《報告》指出,辦好滁州的事情,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立場堅定、態度堅決,步調一致跟黨走。必須堅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以新理念引領新思路,以新舉措推動新發展。必須堅持發展不動搖,主動適應、把握、引領新常態,厚植髮展新優勢,闖出發展新路子。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讓人民群眾在共建共享中擁有更多獲得感。必須堅持改革創新,傳承改革基因,弘揚敢為人先的“大包乾”精神,不斷擦亮改革品牌,持續激發創新創業創造活力。必須堅持維護穩定大局,最大限度增加和諧的正能量,最大限度減少影響穩定的因素,倍加珍惜心齊氣順、風正勁足的大好局面,持續營造幹部乾淨幹事、群眾群策群力的良好政治生態,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有力保障。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上)|砥砺奋进 经济社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過去五年主要成就

成就①:經濟總量進入全省第一方陣

●地區生產總值預計由2012年的971億元增至1620億元左右,年均增長9.8%;規上工業增加值總量從全省第9位躍升至第5位,年均增長11.7%;

●固定資產投資總量實現翻番,年均增長17%;

●財政收入從153億元增至289億元,總量前移3位,躍居全省第四,年均增長13.6%;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313億元增至575億元,年均增長12.9%;

●外貿進出口27.8億美元,年均增長12.7%,獲評全國外貿百強城市;

●2014年以來,連續三年獲省目標考核先進單位,經濟總量如期如願衝進並站穩全省第一方陣。

成就②:多項改革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

●在全省率先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率先推出“農權貸”,率先開展政府購買農業公益性服務機制創新,率先開展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率先推行投資項目“多評合一”改革,率先實現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市縣一體化等;

●一批改革在全國全省形成品牌,共承擔國家、省級試點54項,縣域醫改“天長模式”、小型農田水利建管機制改革“定遠模式”、農村垃圾治理“來安模式”等一批改革經驗在全國推廣。

成就③:轉型升級邁出重大步伐

●三次產業結構由19.9:52.3:27.8調整為13.9:51:35.1;

●新增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家,建成國家級科技孵化器2家,新建國家級眾創空間3家、“星創天地”4家,清華大學啟迪之星等一批知名孵化機構建成運營;

●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48%,主導地位進一步凸顯;先進裝備產業產值超千億;規上企業數翻番、達1615戶;建築業產值增長50%;

●建成電商產業園10個、入駐企業400家,獲評中國電商百佳城市;省級服務業集聚區發展到11個,居全省第五;

●糧食生產能力達到450萬噸,實現“十四連豐”,商品糧收購量穩居全省第一;新增規上農產品加工企業116家;現代農業示範區發展到112家,其中國家級1家、省級8家。

成就④:重點項目建設取得突破

●五年累計招引億元以上項目1900多個,平均投資規模增長40%,主導產業比重提升13個百分點;

●億元以上省外投資項目到位資金2500億元,居全省前列;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2.2億美元,年均增長18.6%;

●五年累計實施億元以上重點項目1400個,完成投資4300億元;

●園區建設擴容升級,14個省級以上園區建成區面積擴展到185平方公里,主要經濟指標實現翻番;

●以“一園三城”為主體的國家級產城融合示範區獲批建設,西部大工業基地完成規劃編研;

●市經開區經營收入突破千億大關,蘇滁產業園一期12平方公里實現“九通一平”,完成投資超百億,落戶企業超百家。

成就⑤:城鄉面貌煥然一新

●城鎮化率達52%,年均提高1.4個百分點;

●新一輪城市總規獲批,30餘項專項規劃批准實施;

●主城區面積由50平方公里擴展到90平方公里,構建了“141”城市空間;

●中心城區能級提升,修建了洪武路、西澗路、蘇滁大道等30多條主幹道,完成了清流路高架、琅獅大橋等一批重點工程,完成小街小巷改造150餘處,五年實施重點項目近500個,完成投資230億元,成功創建省級文明城市;

●縣城和鎮村建設累計實施重點項目2000多個,完成投資超500億元,沙河、女山湖等12個鎮入選全國重點鎮;

●建成農村道路暢通工程5400公里,五年完成交通投資500億元、水利投資63億元、能源投資180億元、市政公用設施投資700億元。

成就⑥:生態文明建設深入推進

●淘汰黃標車1.8萬輛、燃煤小鍋爐700多臺,PM10年均濃度值下降18.6%;

●強化水環境治理,飲用水源水質穩定達標;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較2012年下降21%;

●新增造林150萬畝,新增城市綠化2300萬平方米,森林覆蓋率淨增7.6個百分點,達32.5%;成功創建省級森林城市5個、現代林業示範區6個,獲評國家園林城市、中國生態文明價值城市;

●完成溼地保護總體規劃編制,池杉湖溼地公園榮膺國家級試點,女山湖、池杉湖列入省級重要溼地名錄;全椒獲批全國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縣,半塔、汊河入選全國生態文明先進鎮,舜山、永豐成功創建國家級生態鄉鎮,琅琊山入選首批“中國森林氧吧”。

成就⑦:人民群眾獲得感大幅提升

●連續實施33項民生工程,認真辦好為民十件實事,累計完成民生投入1322億元,年均增長11.8%;

●預計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8573元、11942元,年均增長9.3%、10.6%;

●新增城鎮就業44萬人;

●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14.5萬套,改造農村危房8.2萬戶;

●16.3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100個貧困村出列,貧困發生率從5.69%下降到1.1%;

●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高中階段毛入學率分別達92.7%、98.6%。

成就⑧:自身建設持續加強

●五年共辦結人大議案17件、建議610件和政協提案1876件,滿意率不斷提高;

●建立健全“3+2”清單制度體系,推進“雙隨機一公開”,加強政府信息公開、輿情回應和政策解讀,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強化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從嚴查處違紀案件,政風建設考核2016年躍居全省第一。

2017年工作七大亮點

亮點①:經濟發展再創新業績

預計地區生產總值、規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財政收入、外貿進出口、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6項指標穩居全省第一方陣;

預計地區生產總值、規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財政收入、外貿進出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項指標均居全省前5位。

亮點②:轉型升級取得新成效

新增院士工作站10家,居全省第二;新引進兩院院士10名、國家“千人計劃”專家16名、博士等高層次人才160多名;4個創新團隊獲省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認定,居全省第四;新增省級以上研發平臺24家,總數達151家,居全省第五;發明專利授權550件,居全省第四;

工業——六大支柱產業產值增長15%,戰新產業產值增長27.5%;高新技術企業淨增56家、總數達286家,實現產值超1600億元,居全省第三;

服務業——提前實現電子商務進農村全覆蓋,網上交易額超320億元;新增貸款超270億元,增長19%;

農業——規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到344家,實現產值610億元,增長10%;家庭農場6500多家、農民專業合作社6200多個;“三品一標”認證企業數全省第一。

亮點③:多項改革創出新品牌

縣域醫改“天長模式”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定遠模式”得到中央肯定;天長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全國領先;鳳陽小崗、來安羅莊的省級“三變”改革試點順利完成,政務服務標準化國家級試點中期評估順利通過;在全省率先完成城管體制、國有林場等改革任務。

亮點④:招大引強實現新突破

全年億元以上項目新簽約440個、新竣工310個、新達產115個;

總投資200億元的興茂國際旅遊、100億元的榮盛溼地旅遊、60億元的國能鋰電池、50億元的亞瑪頓等一批重大項目相繼落戶;總投資240億元的惠科項目是滁州有史以來單體投資規模最大的工業項目。

亮點⑤:人居環境有了新提升

大滁城竣工項目77個、在建118個,完成投資近百億元;

琅琊山北大門改造竣工,龍池街一期完工,太僕寺展露新姿,花博園開園迎客;

琅琊路、西澗路、清流路提升工程完成,遵陽街、清流街、北湖等改造加快實施;明湖正式下閘蓄水;

滁淮高速、合寧“四改八”等道路交通建設加速推進,滁寧城際(滁州段)工可報告通過專家評審,滁州機場場址初步選定。

亮點⑥:生態建設取得新進展

圓滿完成PM2.5年度目標任務,PM10控制幅度居全省第二;

《滁州市市區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頒佈實施,全域推行河長制,設立河長3400多名,7個國家考核斷面水質全部達標;

紮實推進“林長制”,新增造林21萬畝,老嘉山成為國家級森林公園;完成55個鄉鎮政府駐地和31個省級中心村汙水設施建設。

亮點⑦:和諧發展呈現新局面

落實產業扶貧到戶項目7.1萬個,實施健康脫貧“351”“180”政策;44個貧困村出列、4.6萬名貧困人口脫貧;

改造貧困戶危房1.1萬戶;新建、改擴建公辦幼兒園21所,新增普惠性民辦幼兒園53所;建立分級診療制度,鄉鎮門診達72萬人次;

超額完成2000戶滁城棚戶區改造任務;完成4個老舊小區改造和20個安置小區配套工程;建成街頭遊園10個;新建城南新區公廁5座;完成10個小區二次供水改造;完成4個社區公共服務用房達標工程。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上)|砥砺奋进 经济社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