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8 「新華社」檢察公益訴訟,保護“綠水青山”如何發力?

2018年初,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區永興檢察室的檢察官在走訪村民過程中,瞭解到當地一些洗砂場違規操作汙染環境。為解決取證難,檢察官們操縱無人機航拍了汙染破壞生態環境的情況,並向區生態環境保護局發出了檢察建議,最終非法洗砂場停產並被拆除。

26日於深圳舉行的大檢察官研討班上,這段檢察機關捍衛公共利益的畫面在經驗交流的視頻片中予以呈現。

公益訴訟是黨和國家賦予檢察機關新的職責使命,也是新時代檢察機關服務大局新的發力點。檢察機關把“謀發展”體現在提高法律監督實效中,公益訴訟取得新進展。今年上半年,辦理公益訴訟案件18775件,其中訴前程序18031件、提起訴訟744件。最高人民檢察院掛牌督辦33件生態環境公益訴訟案件線索。

2015年7月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授權北京等十三個省區市檢察機關開展為期兩年的提起公益訴訟試點工作。2017年7月1日起,新修訂的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開始實施,確立了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

這意味著,經過兩年試點後,所有檢察機關均可提起公益訴訟。當前,在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國有資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轉讓、英烈名譽榮譽保護等方面,檢察機關大有可為。

最高人民檢察院負責人表示,公益訴訟是新時代檢察工作發展的著力點,是各項檢察監督工作中更帶有主動性的訴訟職能,也是一項為人民群眾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更高水平需求提供服務的檢察業務。

據瞭解,最高人民檢察院將設立公益訴訟檢察廳,地方各級檢察機關也將建立公益訴訟檢察機構或專業辦案團隊,推進專業化建設,構建配置科學、運行高效的公益訴訟檢察機構,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在公共利益方面的更高司法需求。

最高人民檢察院與最高人民法院聯合出臺司法解釋,明確檢察機關“公益訴訟起訴人”身份等法律問題,細化案件辦理具體程序;與原國土資源部聯合發佈意見、加強協作;制定公益訴訟掛牌督辦案件辦理規範,印發檢察公益訴訟辦案指南……檢察機關公益訴訟逐步向縱深推進。

注重運用行政公益訴訟的訴前檢察建議督促行政機關主動履職。陝西檢察機關通過檢察建議糾正違法行為的佔90%以上,對於發出檢察建議後仍然不依法履職的堅決提起訴訟。河北檢察機關發揮訴前檢察建議積極作用,加強對國有財產負有監管職責的行政機關監督,挽回大量國有財產。

獲取公益訴訟案件線索,是必須首先解決的問題。湖南檢察機關打造“指尖上的公益訴訟”,在檢察院官網、官微設立舉報窗口,與河長制辦公室建立微信群,收集案件線索;通過“網格化公益訴訟”為網格信息員安裝手機App,直接接收線索,將司法為民、司法惠民的理念貫穿於檢察公益訴訟全過程,發動群眾讓公益訴訟走進“千家萬戶”。

河南檢察機關建立公益訴訟線索統一管理制度,省市院統一審查,指導辦理,防治一哄而上;嚴把質量關口,凡是起訴的案件,省檢察院逐案聽取彙報,凡屬重點案件,訴前建議均由省院審核,防治辦“湊數”案;重大複雜案件線索,省院掛牌督辦,打破地方保護;堅持檢察一體、上下聯動,重大案件異地辦理或上級院提辦,化解辦案阻力。

有的地方檢察機關著力內部挖掘潛力,由以往內部各自為戰、分散分段監督向整合力量、一體化合成監督轉變。橫向建立偵查監督、公訴、控申等部門之間的線索共享、協同協作機制,綜合運用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等多種手段,加強公益司法保護。

人們有理由相信,檢察機關緊跟時代步伐,進一步發揮公益訴訟威力,向著推動問題解決、共同維護法治的目標前進的道路會越走越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