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美式教育箴言:孩子,願我們此生互不虧欠

我們都經常看到身邊有很多沒有感恩之心的人,彷彿別人為他做什麼都是應當,出了問題往往都是怪父母怪朋友怪社會,就是不怪自己。也許就是因為成長的時候,摔倒了家長會打地板怪桌子,鬧情緒就一味地哄著,跟孩子沒有界限感,一味地一邊沒底線地付出一邊強加給孩子負債感。這樣的孩子成長為總是滿心不滿和怨恨的人,自然也不會很幸福吧。

下面看一個故事,就可以更好了解中西方在對待孩子教育的差異。

「希望你的到來不會給我增添麻煩」

去年暑假,一箇中國朋友把自己13歲的兒子送到了澳洲的一個朋友瑪麗家,說要讓兒子見見世面,請瑪麗照顧一下。因此,瑪麗就開始了她對一個未成年男孩的「照顧」。

剛從機場接回男孩,瑪麗就對他說了一番話:

「我是你爸爸的朋友,在澳洲一個月的暑期生活,你爸爸託我照顧你。但我要告訴你的是,我對照顧你的生活並不負有責任,因為我不欠你爸爸,他也不欠我,所以我們之間是平等的。

你13歲了,基本生活能力都有了,所以從明天起,你要自己按時起床,我不負責叫你。起床後,你要自己做早餐吃,因為我要去工作,不可能替你做早餐,吃完後你得自己把盤子和碗清洗乾淨,因為我不負責替你洗碗,那不是我的責任。洗衣房在那裡,你的衣服要自己去洗。

另外,這裡有一張城市地圖和公共汽車的時間表,你自己看好地方決定要去哪裡玩,我有時間可以帶你去,但若沒時間的話,你要弄清楚路線和車程,可以自己去玩。總之,你要儘量自己解決自己的生活問題。因為我有我自己的事情要做,希望你的到來不會給我增添麻煩。」

13歲的小男孩明白了...

13歲的小男孩眨著眼睛聽著這位不許自己叫她阿姨,堅持要他直呼其名——瑪麗的一番言語,心中肯定是有所觸動的。因為在北京的家裡,他的一切生活都是爸爸媽媽全盤負責。

最後,當瑪麗問他聽明白了沒有的時候,他說:「明白了。」

是啊,這個阿姨說得沒錯,她不欠爸爸,更不欠自己,自己已經13歲了,是個大孩子了,已經能做很多事,包括自己解決早餐,以及自己出門,去自己喜歡的地方。

孩子似乎被施了「魔法」

一個月之後,他回到了北京的家。家人驚訝地發現,這個孩子變了,變得什麼都會做,他會管理自己的一切:起床後疊被子,吃飯後會洗碗筷,清掃屋子,會使用洗衣機,會按時睡覺,對人也變得有禮貌了……

他的爸爸媽媽對瑪麗佩服得五體投地。問她:「你施了什麼魔法?讓我兒子一個月之內就長大懂事了?」

美式教育箴言:孩子,願我們此生互不虧欠

孩子,我不欠你的!

孩子,你的出生,是我選擇的,你只是被動服從。我對你所有的付出,都是我心甘情願。我那些所謂的犧牲,你已經用你無邪的笑容,柔軟的擁抱,和帶給我的無限的快樂回報過了。我想你知道,我對你的好,只是出於愛。不是投資,不是養兒防老,不需要你任何報答。

但是我同樣不希望你覺得我做的任何一件事是理所應當,因為我雖然是你媽媽,我也不欠你什麼。所以我們為對方做的一切,都需要互相感謝。希望你做一個心懷喜悅和感激的人,記得世上沒有任何人為你做任何事是理所應當的。你的人生是你的,我會永遠做你強大的後盾,但是絕不會過分干涉。我的人生是我的,你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我不會為了你犧牲一切委屈求全,因為那種負債感,你承擔不起,我也不忍心強加於你。

美式教育箴言:孩子,願我們此生互不虧欠

中國的父母太寵愛溺愛孩子了,只要自己有的,全都給了孩子。自己沒有的,也總想要把世上最好的一切提供給孩子。

孩子小時候為他遮風擋雨,把一切都安排好,將他保護在自己的翅膀下面;孩子長大了,甚至成家了,中國的父母仍然裡裡外外給孩子操持著,他們的一生似乎都在為了子女而活,全然不見自己生活的蹤影。

無論是年輕的父母們,還是已經年老的父母們,孩子不僅僅需要我們的寵愛,他們更需要我們放手的愛!我們的子女都是非常優秀的,他們有能力獨自去創造更好的生活,或許他們自己找到的未來,比父母提供的更好。

中國的父母們,咱們要學會放手,不要再做一個生活全包的父母了。無論是教育子女,還是照顧孫輩,我們都要時刻記住,父母不欠孩子的,阿公阿嬤也不欠孩子的!

無論是與子女相處,還是教育孫輩,都要時刻記住我們不欠孩子的,孩子需要學會獨立自主的能力,而我們也總有一天會退出孩子的生活,他們終將獨自面對這個世界!

最讓人心酸的母子關係,也莫過於,母說「我這一輩子還不都是為了你,你不報答我還有沒有良心」;子回「你現在不給我做這個那個,別指望你老了以後我會養你。」

母子一場,多麼美麗的緣分,願你我此生相敬如賓,兩不相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