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胎兒已經入盆但為什麼還胎頭高?原因有哪些?


懷胎十月,到了一定時間胎兒就要入盆,入盆意味著胎寶寶離出生不遠了,就像瓜熟蒂落一樣。

什麼是胎兒入盆?

胎兒入盆是指胎頭的雙頂徑達到了產婦盆腔的入口以下,為胎頭與骨頭相稱,所以稱之為“胎兒入盆”。胎兒入盆後通過B超可以觀察到寶寶是頭朝下,臀朝上,全身蜷縮著,並且雙頂徑是位於盆骨入口以下。

一般胎兒入盆後,胎位不會發生太大變化,這為後面順利分娩打下好的基礎。初產婦一般在36周前後入盆,不過也有少數媽媽是臨產前胎兒才入盆,如果已經生育過一般是胎兒入盆後就分娩。

胎兒已經入盆但胎頭高,是什麼原因?

一般情況下,胎兒已經入盆,胎頭是不會高的。如果入盆了胎頭高,可能是胎頭不完全入盆,或者是孕媽的骨盆狹窄、胎位本身不正、胎頭過大或臍帶繞頸等現象。

另外胎頭高,很有可能屬於高直前位,這還需要進一步檢查確診。如果確診是高直前位,而骨盆正常,胎兒不大,產力好,應予試產6~8小時;試產失敗則行剖宮產。

如果還沒到預產期的話,孕媽媽無需太過擔心,可以去醫院檢查是否存在骨盆狹窄或者不對稱的情況,再者如果沒有胎位不正、胎頭過大或臍帶繞頸的情況,可以多做些運動促進胎頭降下去,比如散步、劃腿、孕婦瑜伽等。如果到了臨產前情況還沒好轉,那就順其自然,能順就順,不能的話就選擇剖腹產吧,只要母嬰健康就好!


二寶媽咪的育兒時光


一般情況下胎兒入盆以後,胎頭不會高。

什麼是胎兒入盆?


胎兒入盆是指在孕晚期,胎兒在羊水和胎膜的包圍中,以頭朝下、臀朝上、全身蜷縮的姿勢,使其頭部通過母體的骨盆入口進入骨盆腔,從而其身體的位置得到鞏固。(一般在孕36周入盆,但是很多孕媽媽會推遲甚至到生產)

胎兒入盆的最顯著的特徵就是,胎兒下移,肚子下墜,一般胸部跟肚子之間位置可以放一個拳頭大小時,寶寶將要分娩(如果宮縮嚴重,見紅,破水胎兒不入盆也會生產)

另外宮縮還有以下症狀:不規律宮縮,呼吸順暢胃口變好,尿頻等等。

什麼是胎頭高?


胎頭高直位是指胎頭以不屈不伸的姿態進入骨盆入口平面,即胎頭的矢狀縫落在骨盆入口平面的前後徑上,大囟門及小囟門分別位於前後徑兩側。

題主所說的胎兒入盆,但是還胎頭高,可能是因為胎兒入盆不完全或者沒有入盆,胎兒還屬於在羊水包裹中的遊離狀態;另外,也可能是孕媽媽的骨盆為均小骨盆、狹窄骨盆,胎位本身不正,胎頭也會下不去出現高浮。

叮麻自己應該是屬於胎頭高,孕晚期38周左右胎兒開始入盆,但是特別慢,到生的時候入盆也不完全。叮麻生產的時候,計算胎兒體重6斤以內順產,但是生產的時候,叮麻骨盆偏窄,胎兒偏大,一直不順利,後來用產鉗把叮叮鉗出來的(叮叮7斤)。


孕媽媽無需擔心,可以去醫院檢查是否骨盆狹窄問題,如果不是的話可以下蹲爬樓梯等運動,幫助胎兒入盆;如果是的話,則需要減少運動,好好安胎,胎兒大小合適也是可以順產的,不合適的話剖腹產也可以,按醫生建議即可。

祝,好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