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倚天屠龍記》中為什麼陽頂天要傳位給謝遜而不是白眉鷹王?

李加洪


不請自來,個人認為陽頂天傳位給謝遜實在是高明之舉,不得不佩服這位明教教主竟然有如此的智慧。

首先,陽頂天應該是位武功高強且絕頂聰明的人。在他領導下的明教人才濟濟,興旺發達。旗下光明左使楊逍、光明右使範遙。四大護教法王“紫白金青”:紫衫龍王黛綺絲、白眉鷹王殷天正、金毛獅王謝遜,青翼蝠王韋一笑。另外還有五散人和五行旗。如此豪華的陣容足以秒殺江湖上任意的門派。

可惜天妒英才,有如此本領之人竟然死於發現夫人與師兄有染,走火入魔而亡。在他臨死前留下了一封遺書,碰巧讓誤闖入明教禁地的張無忌和小昭發現。遺書原文:”“今餘神功第四層初成,即悉成昆之事,血氣翻湧不克自制,真力將散,行當大歸。天也命也,復何如耶?”“今餘命在旦夕,有負衣教主重託,實為本教罪人。盼夫人持餘此親筆遺書,召聚左右光明使者、四大護教法王、五行旗使、五散人,頒餘遺命曰:‘不論何人重獲聖火令者,為本教第三十四代教主。不服者殺無赦。令謝遜暫攝副教主之位,處分本教重務。’”

之所以選擇謝遜作為明教副教主是有他的用意的。我們不妨以現代公司運營管理的角度來分析一下

首先,先說說明教中職位最高的逍遙二仙楊逍和範遙。這兩位都是20出頭武功卓越且相貌英俊的少年英雄,職位分別是COO(光明左使)和CIO(光明右使),這二位能力突出,尤其是COO楊逍,深得教主賞識,還被賜予入門級乾坤大挪移。如果不是他自己孤傲不遜的個性,不懂收買人心,也不會在明教群龍無首被六大派圍攻光明頂時還與青翼蝠王及五散人鬧的這麼僵,最終中了成昆的暗算。這兩位終究是因為年齡尚輕無法服眾,所以這些顧慮就讓陽頂天放棄了給兩位年輕人擔任公司最高職位的打算。

其次,四大護教法王(副總裁級)裡如果論武功,應該是白眉鷹王殷天正、金毛獅王謝遜的武功最高。當公司的一把手如果沒有真才實學和出色的能力是無法帶領團隊走的更遠,所以從武功的角度就把黛綺絲和韋一笑淘汰了。剩下的鷹王年老,屬於老幹部,思維趕不上潮流,身體素質也下降,精力不匹配,所以也不適合掌管大型公司。另外,五散人和五行旗屬於部門總監和主管級,離教主的位置相差太遠。所以只剩下年齡適中,武功高強、才華橫溢且頭腦精明的謝遜。

在陽教主彌留即將歸天之際,竟然冷靜的安排了明教日後的接班人,甚至設定了接班人的任職資格,這也足以展示其臨危不亂的強大心裡素質,不得不說陽頂天確實是個人物。


鹿小瘋


陽頂天傳位給謝遜,主要是因為謝遜的武學天分和謀略都比鷹王更高。

陽頂天晚期,手下共有二使四王一共6大高手。如果單純按照明教內排名,應該是按楊逍、範瑤、紫衫、白眉、金毛、青翼的順序。

但是這裡面,紫衫龍王完全是靠大家相讓才列四王之首,而且是波斯人,又嫁給了教外人士韓千葉,自然不能繼位;青翼蝠王武功最弱,而且古里古怪,還有吸人血的毛病,也不適合。

逍遙二使雖然地位較高,但楊逍年老得薄,不但強姦少女,而且和同僚相處很差,明明身為明教教主死後的第一順位繼承人,搞得自己在崑崙山孤家寡人。範瑤呢,行事偏激狠毒,當初為投奔汝陽王獲得信任,殺了明教三名香主姑且不說,韓千葉之死也大概率死後他乾的。他們兩人這些行徑雖然是陽頂天死後才做的,但性情是如一的,陽頂天這等人一定早有察覺。

所以剩下其實適合當領袖的就是白眉鷹王和金毛獅王兩個了。兩人排名接近,年歲鷹王略長。從書中經歷看,鷹王在離開明教後,創下了天鷹教,表現出很強的領導才能。那麼,為何陽頂天反而選擇金毛獅王為繼承人呢?

首先一個,獅王比鷹王聰明。金庸書中明言,金毛獅王謝遜學問見識極好,在冰火島發瘋時罵堯舜湯武,孔孟關岳,武林泰斗,都罵的幾個小時不重樣,而且確實指點他們的缺點到位,張翠山聽得津津有味。這一點在今天的噴子也未必能做到(如果不讓噴子百度),更別說在元朝時候的古人了。所以,獅王確實是有大智慧的。明教教主不是佔山為王打家劫舍的土匪,學問多,格局大,氣魄強還是很重要的。

其次一個,獅王的武學天賦比鷹王好。一般來說,獅王和鷹王的武藝應該是伯仲之間。但實戰結果,鷹王在破伏魔陣時,和楊逍兩個人對一個老和尚,最後自己給熬死了。獅王在眼睛瞎了的情況下,對戰“幾不弱於三渡”的成昆,最後結果是在把成昆打成瞎子。雖然這其中確實有諸多運氣在內,但獅王表現的戰鬥智慧和戰鬥潛力確實遠在鷹王之上。

第三一個,獅王的行事立場比鷹王好。雖然獅王在家人被成昆殺死後狂性大發,為了報仇幹了很多傷天害理之事,但畢竟事出有應。最後自廢武功,任人羞辱,也展現拿得起放得下的胸襟。尤其冰火島上調教張無忌,確實養出了一個好男兒(甚至有些過於婆婆媽媽)。而鷹王創立天鷹教後,部下的品性都很一般,打傷俞岱巖姑且不說,殷野王自己家裡面的事情都是一團亂,還想殺死自己的親閨女殷離。如果換成謝遜,這是很難想象的。

因此,陽頂天選擇的是謝遜擔任繼承人。


巴山夜雨涮鍋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殷天正這人是個殺人狂,統御部下也無能,不適合做教主。


謝遜是因為被成昆殺了全家,一時激憤這才濫殺無辜。即便如此,謝遜殺的都是武林高手,而且是正面用武功對戰。換句話說,這些被謝遜殺掉的武林高手,是技不如人。如果他們足夠強,死的就應該是謝遜。

所以,謝遜雖然濫殺,但就當年武林規矩還是可以理解的,不算太過分。

謝遜從沒有濫殺過無辜婦孺和不相干的人。

但殷天正不同。

她的女兒殷素素,隨便就能殺了龍門鏢局滿門七十多口,連婦女和兒童都不放過。

可見,殷素素應該不是第一次濫殺無辜,之前也做過這些壞事。

女兒如此喪心病狂,唯一的解釋就是父親也是如此。

退一步說,就算殷天正不是如此,也算是控制下屬無方。

這樣一個人,如果當上了教主,怎麼可能搞得好明教呢?

人家說兒子都像父親,而殷天正的兒子殷野王顯然不是好人。

一出場就暗算俞岱巖,為了屠龍刀無辜將他打成重傷。

後來張無忌明明救了明教的教徒,殷野王卻認為他武功厲害,向暗中偷襲將張無忌殺死。

殷野王如此兇殘、惡毒,可見殷天正也絕對好不到哪裡去。


薩沙


對於殷天正自創天鷹教,大家一般的解釋是爭權奪利。陽頂天死後寫過一封遺囑,要把教主之位讓金毛獅王謝遜代理,讓他帶人前去波斯尋找丟失百年的聖火令,然後帶領明教上下反對蒙元共襄義舉。這封遺囑陽頂天準備讓夫人帶給謝遜,只可惜夫人沒看到這封遺囑,自戕殉情了。於是在楊逍範遙陽頂天謝遜等明教高層看來,就是陽頂天失蹤了。陽頂天下落不明,但是該乾的事還得幹,於是有兩個人成為教主候選人,殷天正和謝遜。其實最有資格當教主的就是謝遜,因為謝遜人緣好,能打理好各方面的關係。但是謝遜由於老婆孩子被成昆殺了,瘋了,滿大街亂殺無辜找成昆報仇,屬於自動棄權。因此只剩下殷天正。但是殷天正引起了楊逍韋一笑以及五行旗的不服。

楊逍等人為啥不服殷天正,其實還是派系鬥爭。殷天正的大本營在江南,當年明教從江南往西域遷移的時候留殷天正潛伏下來獨立戰鬥,經過幾十年時間的發展,明教江南分舵成為足以和少林武當分庭抗禮的一大勢力,而明教總部也出了陽頂天這樣的奇才,明教事業蒸蒸日上。殷天正留下弟弟殷天垣輔助兒子殷野王處理明教江南分舵事務,自己去總部光明頂當了一個法王。其實殷天正是法王之首,但是陽頂天為了制衡殷天正,故意在殷天正頭上壓了一個紫衫龍王黛綺絲。黛綺絲是波斯總教派到中土明教指導工作的聖女,身份特殊,殷天正不服不行。後來陽頂天下落不明,黛綺絲判門出教,謝遜瘋了,殷天正當教主可以說水到渠成的事。可是楊逍等光明頂總部的元老跟殷天正不是一路人,殷天正又為人狂傲自矜,所以跟楊逍等人的關係搞得並不好。楊逍等人為了跟殷天正搗亂,故意推出楊逍和韋一笑當教主,其實他們兩人都沒有當教主的資格和能力。楊逍是光明使者,本身沒有競爭教主的資格,韋一笑每天吸血,也不適合幹教主一職。殷天正一看明教總部的人不支持他,一氣之下宣佈明教江南分舵不服總部轄屬,自創了天鷹教。

天鷹教教徽是一隻展翅欲飛的雄鷹,殷天正人稱白眉鷹王,練得一手好鷹抓功,所以人們想當然的以為天鷹的意思就是一飛沖天的雄鷹。其實這種理解也就失之毫厘謬以千里了。殷天正雖然自創天鷹教,但是天鷹教還是信奉明王摩尼的,不是信奉鷹王殷天正的。還是拜火和崇尚光明的,所以天鷹教的圖騰還是火焰而不是老鷹。天鷹教的切口是:日月光照,鷹王展翅。聖焰熊熊,普惠世人。而明教的切口是:焚我殘軀,熊熊聖火,生亦何歡,死亦何苦?為善除惡,唯光明故。喜樂悲愁,皆歸塵土。憐我世人,憂患實多。主要說的還是火,不是鷹。

那麼這隻鷹是哪兒來的,還得從明教的源頭說起。明教正式名稱為摩尼教,又作牟尼教,發源於古代波斯薩珊王朝,為公元3世紀中葉波斯人摩尼(Mānī)所創立,摩尼聲稱自己是佛祖釋迦摩尼、拜火教瑣羅亞斯德和基督教耶穌的繼承者,是最後一位先知。由於受拜火教影響最大,所以他們的圖騰就是火焰。但是在傳播的過程中,有的火焰形狀呈現出飛鷹展翅之形,天鷹教的天鷹其實是火焰的變形。下面是拜火教的標識,大家看一下像不像一隻鷹。所以天鷹教和老鷹一毛錢關係都沒有。

所以陽頂天傳位謝遜是正確的選擇,如果傳位殷天正,明教馬上就會大亂。只是他沒想到謝遜沒當成教主,明教還是起了內訌,這就叫人算不如天算。

參考書目:《倚天屠龍記》


唐風宋月


歡迎閱讀《夢露居士續金庸第43期:明教教主陽頂天身死之謎》,點擊關注查看系列文章。

《倚天屠龍記》中明教教主陽頂天身死一事,乃是明教一樁懸案。只因他死在明教的秘道中,此地唯有教主才能進入,因此教眾只道他失蹤了,由此引發了明教的分裂。陽頂天到底因何而死,死前又為何要傳位給謝遜?且聽夢露居士慢慢給你胡扯:


一、教主夫人

此事全因陽頂天的夫人而起。

陽夫人本名袁芳,與霹靂手成昆是師兄妹。兩人自幼同門學藝,情投意合,本可成為江湖上一對人人稱羨的愛侶伉儷。

不料,明教教主陽頂天偶遇袁芳,竟為她的美貌所震驚,對她一見鍾情。陽頂天當即派人上袁家求親,然而一來袁芳早已心有所屬,二來明教向是形式詭秘,名聲不佳,因此袁家一口回絕。

陽頂天求親不成,在光明頂上長吁短嘆。此事被光明左使楊逍得知,他竟揹著教主去了袁家。

楊逍乃是楊過之孫,本就有祖父的狂氣。他因抗元而投身明教,卻被江湖人士目為邪魔外道,竟激發了他的傲氣:你說我邪,我就偏偏邪給你看。因此楊逍做事往往隨心所欲,正邪難辨。

此次他前往袁家,自是採用了一些不足為外人道的手段,終於逼得袁芳的父親答允了這門親事。陽頂天自然不知楊逍的所作所為,還道是袁家回心轉意。

袁芳嫁給陽頂天后,心中念念不忘師兄成昆。然而她恪守婦道,不敢做什麼違背禮法之事,只是盡心服侍陽頂天。

二、秘道幽會

不久之後,噩耗傳來,袁芳的父親自殺了。袁芳心中悲痛,回家探究父親自殺之因,才發現此事竟與明教有關。

原來,袁芳之父原在武林也小有威名,人稱“鎮江南”。然而他遭楊逍逼迫,不得不將女兒嫁給陽頂天,外人不知內情,還道他趨炎附勢,賣女求榮。而且其時明教聲名不佳,成名的江湖人士自然也看輕了袁芳之父。

袁芳之父性情剛烈,答允親事本就大違所願,現在被江湖人士戳脊梁骨,偏又無法辯解,恰似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竟然自盡了。

袁芳知道內情,痛哭之餘暗下決心,要覆滅明教。

她知道明教總部有條秘道,乃是教中聖地,只有教主才能進入,而陽頂天經常進入修煉乾坤大挪移。只因修煉此功兇險萬分,因此陽頂天才不得不找一個絕對無人的所在。

袁芳便纏著陽頂天,讓他帶自己進入秘道。陽頂天本就對夫人有愧,因此竟違背了歷代教主的禁令,帶夫人進入。

袁芳因此知道了秘道的出口何在,於是她引來師兄成昆,兩人再續前緣,常在秘道中幽會。

三、身後之計

果如袁芳所料,一日她與成昆幽會之時,被正在練乾坤大挪移的陽頂天發覺了。陽頂天練功正在緊要關頭,突然得知自己多了頂帽子,真氣立時走岔了路,走火入魔了。

陽頂天發覺自己走火入魔,心知此事無法逆轉,自己命不久矣。於是他給夫人寫下一封信,本想讓夫人帶給教眾,自己再困住成昆,兩人一同死在這秘道之中。

不料信還沒寫完,陽頂天便支撐不住,發出了粗重的呼吸聲,頓時被正在幽會的二人發覺。陽頂天說道:“我娶到你的人,卻娶不到你的心。”雙目瞪視,忽然眼中流下兩行鮮血,全身僵硬,一動也不動了。

成昆一見陽頂天自己練功死了,本想帶走師妹袁芳,兩人浪跡天涯,逍遙快活。然而袁芳的最終目標不是陽頂天,而是明教!她知道自己這位師兄武功高強,智計過人,只要他竭盡智力,日後必能顛覆明教。她也知道自己若隨師兄而去,師兄必然心滿意足,從此不問江湖之事。

因此袁芳竟拔出一把匕首,自殺身亡。成昆大驚,已是來不及阻攔,哭喊道:“我得到了你的心,卻得不到你的人。”從此成昆立志要以一己之力滅了明教!

成昆在陽頂天身旁搜索,發現了那封沒寫完的信,他智謀多端,眼珠一轉就想出一個計策。

原來成昆研究過明教歷史,知道明教教主一職,多半由光明左使接任。而此時光明左使楊逍聲望正隆,陽頂天又授了他乾坤大挪移,此功向來只有教主能練,顯然楊逍是陽頂天心目中的繼任教主,不僅明教教眾這麼認為,連楊逍心中也是這麼想的。

於是成昆模仿陽頂天的字跡,寫下“令謝遜暫攝副教主之位,處分本教重務”的字樣。他知道自己的徒兒謝遜文武雙全,實是楊逍的勁敵。若這書信日後被明教教徒發現,說不定能引起一場血雨腥風的內訌。當然成昆並未寄希望於此,只是此刻舉手之勞便能埋下一條伏筆,又何樂而不為呢?

當然此信一直未能面世,明教眾人卻自行內訌,鬧得四分五裂,引來了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

一切有為法,如夢亦如露。我是夢露居士,為你扯金庸武俠前後傳,歡迎關注,一起交流。


夢露居士


為領導者要有責任心、有見識、有執行力和頑強的韌性,才能帶領一個團隊做大做強,走向輝煌!

首要的是有責任心,當領導要敢於擔當,成績是大家的,問題是領導的;這一點金毛獅王謝遜顯然是勝白眉鷹王的,陽頂天消失,白眉鷹王自立門戶就能說明他沒有擔當。絕不是可臨危受命的人。


第二是眼光,善於洞察,見微知著,著眼長遠,著眼發展,別人想不到的你要能先想到;這一點光明頂各派系林立,楊逍,白眉,蝠王各自站隊,龍王心懷鬼胎,範遙兒女情長。只有獅王既不站隊,做任何事又從明教利益出發。這也是陽在臨危授命獅王的原因。

第三是執行力,機智判斷,冷靜分析,科學決策,做事有自己的見解;王盤山一戰,獅王把在座所有人的底子都摸了個底朝天,有了十成把握,才一擊成功,以雷霆萬鈞之勢搶走屠龍刀。這就是他的執行力,反而是白眉鷹王確實心思多變,遇事思慮過多,猶猶豫豫,不然也不能在王盤山上讓殷素素丟了屠龍刀。

第四是韌勁,鍥而不捨,不能因為一次兩次打擊而洩氣,這一點謝遜為報仇成昆,苦候數十年,期間磨難重重,從未放棄過,可見其心智之間,韌性十足。

這都是我的一點看法,大家一起討論一下!!


月亮和伍便士


陽頂天時期的明教英雄雲集,人才濟濟,在武林中首屈一指,實力迅速壯大帶來了兩個問題,一個是外部問題,一個是內部問題。



外部問題:武林格局重新洗牌

自從張三丰開創武當派,武當派發展神速,短短几十年已經成為武林中僅次於少林的一大門派,少林和武當也被稱為武林的“泰山北斗”。

郭襄創立的峨嵋派也是發展迅速,在名明正派佔有重要地位,但是地位和實力遠遠不及武當和少林。

崛起的武當和峨嵋派屬於武林中的後起之秀,對於他們的快速發展,其他門派自然是虎視眈眈,這一點在現實生活是這樣,在武林權力格局中也是這樣。

兩派為了鞏固自己的勢力,採取聯姻的方式,武當派的殷梨亭和峨嵋派的紀曉芙訂有婚約。武林格局隨著武當派和峨嵋派的崛起,重新洗牌,武當派和峨嵋派都成了武林中公認的名門正派,他們的地位不容挑戰,武當派和峨嵋派可謂是“和平崛起”的典範。



明教在陽頂天的帶領下,實力大增,慢慢凌駕於中原武林之上,和武當和峨嵋得情況相似,武林中的格局面臨著重新洗牌。

武當派和峨嵋派的崛起可稱為和平崛起,但是明教的崛起勢頭更猛,已經觸動了許多武林門派的利益,其中就包括少林,武當,峨嵋等名門正派。

典型事例有陽頂天打敗了“渡劫,渡難,渡厄”,楊逍打敗了峨嵋派的孤鴻子,這樣崛起的明教就打破了武林中的權力平衡。

陽頂天的失蹤,在六大門派看來是哥千載難逢的好機會,趁著明教的內亂一舉剷除明教,於是就有了六大派圍攻明教。

內部問題:權力構架的重構

陽頂天時期,明教聚集大量英才,光明左使楊逍,光明右使範遙,江湖人稱“逍遙二仙”,紫衫龍王黛綺絲,白眉鷹王殷天正,金毛獅王謝遜,青翼蝠王韋一笑,他們被稱為明教四大護教法王,五散人周顛,彭瑩玉,冷謙,張中,說不得先後加入明教,陽頂天又創立了銳金,巨木,洪水,烈火,厚土等五旗。



明教實力迅速強大起來,明教中的人才越來越多,這就面臨一個問題,怎樣安排他們的位置,賦予他們什麼樣的權力。

在明教的權力構架中,教主陽頂天一言九鼎,具有不可置疑的權力,接著就是光明左右使,類似於兩個副教主。

而四大法王的權力就各不相同,紫衫龍王黛綺絲位於四大法王之首,更多的是虛職,是種名譽稱號。白眉鷹王殷天正在江南整合明教當地實力,實際上已經掌握了江南的明教,是地方實力派。金毛獅王謝遜和青翼蝠王韋一笑並沒有明確的職責和權力。



五散人有時充當教主的智囊和顧問,有時執行教中的臨時事務,他們也沒有固定的權力和職責。

因此,明教內部問題就是要解決權力構架,組織結構的改革,改革成功,明教繼續壯大發展下去,改革失敗明教將四分五裂。

陽頂天的選擇

陽頂天可謂是一代英雄,他對外部武林中的情況和內部教內事務有著清醒的認識。基於上述情況,陽頂天選擇了謝遜作為教主。

從才能上說,白眉鷹王殷天正和金毛獅王謝遜都是武林難得的人才,兩人武功都高,能力都強,當教主的才能綽綽有餘。

陽頂天考慮的更多是明教內部權力的平衡,明教的團結。

白眉鷹王殷天正是地方實力派,掌控江南明教,但是白眉鷹王殷天正在明教高層內部卻沒有獲得更多的支持,由地方實力派白眉鷹王殷天正出任教主,會引起“逍遙二仙”,五散人等的反對。後來事情也證明了陽頂天的擔心,白眉鷹王殷天正創立天鷹教,自立門派。



金毛獅王謝遜武功高強,才能突出,他寬宏大量,胸襟廣闊,與“逍遙二仙”“五散人”等關係融洽,在紫衫龍王黛綺絲被眾人懷疑時,謝遜也能喝她的喜酒。謝遜做教主能團結大多數人,為更多人所接受。

陽頂天考慮到內部權力的穩定,考慮到未來明教發展的,最終選擇了謝遜作為下任教主。


我是一個小書蟲


這個問題很有水準,作為金庸迷和大家一起分析一下為什麼陽頂天選擇的是謝遜而不是白眉鷹王暫攝教主一位,這等於是變相的傳位給謝遜了,畢竟當時聖火令已經失傳了。

在這之前給大家瞭解一下白眉鷹王其實在陽頂天失蹤之後有爭奪明教教主一位,和明教其他人鬧不和,所以自立門戶成立了天鷹教。天鷹教亦正亦邪,不是完全的邪教也不是名門正派。

毫無疑問白眉鷹王組織能力和武功都是在謝遜之上的,為什麼不選他呢?

野心太大,心胸不及謝遜

白眉鷹王是有野心的,如果他當了教主未必能容得下其他人,就算能夠容得下光明左右二使者以及三大法王,他也未必會聽得進他們的話。白眉鷹王人如其名,年輕的時候是十分孤傲的,如老鷹一般。所以在陽頂天消失幾年之後他就和別人爭奪教主之位,不和之後就自立門戶,而像五散人以及楊逍之流雖然互相看不過眼,當時也不會如此。頂多各自為政。

這一點白眉鷹王是不如謝遜的,謝遜心胸廣闊,就連黛綺絲都對他十分的感激。就連殷素素戳瞎他的眼睛也能一笑而過。這是做一教之主所必備的,沒有廣闊的心胸就無法接納人才,難以壯大教派。

心思縝密

從王盤山搶奪屠龍刀一事上就能看的出來,謝遜雖然外表粗狂,當時為人相當有勇有謀。就連在天鷹教的主場也能夠把天鷹教的東西搶到手,這一點可見謀劃之深。事先做好了功課,當時所有人的底細都被他摸清楚了。靈蛇島上和紫衫龍王前面還很熱情的聊著,後面下手也早有預料。其實他早就知道紫衫龍王想做什麼。

另外周芷若、趙敏、阿離、小昭對張無忌的情意作為局外人他眼睛雖然瞎了,卻心知肚明。這點不能不說他的心思之縝密。

行事果決

謝遜決定的事情就會堅持去做,哪怕萬人為敵也是如此。殺人嫁禍給成昆是這樣。另外他對自己狠,對別人更狠。這一點少林寺他和成昆決鬥看得出來,

也就是說謝遜的執行力度很強,做手下自然是那種打手的類型。做領導者則是可以開拓進取,開疆擴土。

見識廣博

這一點就算死張翠山也自愧不如,特別是在冰火島,呆了幾年已經摸透了冰火島的風向、潮汐。要知道那個時候的他是瞎子,早早就有準備,搭好木筏隨時準備回到中原。

武功高強

謝遜有一股狂勁,對於武學一道他的天賦實在很好。年輕的時候也許不及白眉鷹王,但是假以時日絕對是在白眉鷹王之上的。

四大法王之中除了謝遜和白眉鷹王應該是沒有人可以一較長短的。白眉鷹王武功基本定型了,但是謝遜是一個潛力股。這一點是謝遜還是寫過白眉鷹王的

聲望比白眉鷹王高

這一點來說白眉鷹王太過於高傲了,所以五散人和光明左右二使者對他都不是怎麼服氣。至於楊逍很多人覺得他有可能做教主,但是別忘了後來楊逍一個人執掌光明頂,五散人都不服他。如果真的傳位楊逍或者白眉鷹王不知道明教會不會分崩離析。

而謝遜為人講義氣,和五散人或者其他法王之間沒有太大的恩怨,這一點是十分合適做教主的。

綜合以上幾點,所以我覺得陽頂天傳位給謝遜是有深思熟慮的。喜歡的點一下關注哦。


玄幻小子


在明教中,有機會當上教主的有左右二使和四大法王。那我們就可以在這裡面來說說!

右使範遙為了探尋朝廷陰謀,自毀容貌,在朝廷中隱姓改名,人稱“苦頭陀”。明教眾人無人知道去向,所以右使範遙可以排除。


左使楊逍,他是除了獅王謝遜最有機會當上教主的。(實際上也是做了一段時間的教主)但是楊逍做事不會顧全大局,全憑個人喜好,這點從他對記曉芙做出的事就可以看出來。

就為了一個女人,使明教多了一個勁敵,如果說他當上了教主,不知道會不會沒有記曉芙的死而與峨眉派開戰。


這樣左右二使就已經排除了,剩下就是四大法王了!

張無忌在外公“白眉鷹王”殷天正,已經漸漸地脫離的明教,自己創辦了公司。

按理來說!當過老闆的董事長,應該更合適管理公司。可是大家不要忘記了,鷹王是為什麼要自立門戶,他是因為看不慣各大老董為了爭奪董事長,勾心鬥角才自己創辦公司的!


而作為中原第一大公司,上百萬的員工,懂事也不在少數啊!這樣一個公司誰不想自己當上老闆。所以說勾心鬥角肯定是少不了的。這樣來說,老白也不合適做老闆啊!

“青翼蝠王”偉一笑個人覺得真的不適合做教主,武功除了輕功之外,絕學“寒冰綿掌”雖然是一門高深的武功,可是它有缺陷啊!笑哥自己就因為這個,得罪了不少門派。再說笑哥的武功真的不能服眾。


中原第一美女“紫衫龍王”黛綺絲更是不用說了!一個為了男人,連自己的老闆都可以背叛。試問這樣的女人,誰敢把權利給她啊!

還有就是她本來就是總公司派來的間諜,這點上層管理都知道的。


那最後就只剩下“金毛獅王”謝遜了!

相比上面各高層管理,無疑是謝老哥最合適做董事長的了。只是可惜他遇到了陰謀家“混元霹靂手”成昆,被耍的團團轉。要不然明教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再說一句我覺得張無忌真的不適合教主,在倚天屠龍記中,最適合做教主的只有郡主趙敏。大家覺得怎麼樣?


青松談教育


小說介紹、描述、分析的世界是個虛構的時空

小說介紹、描述、分析的世界是個虛構的時空,當中的人、事、物即使有真人真事作為藍本,亦無可避免有作者的藝術加工,那怕是作者已經將歷史人物納入他的故事之中亦然。金庸筆下的長春真人丘處機、成吉思汗、清聖祖康熙帝雖然歷史上真有其人,但是書中人物跟真正的古人頗有差異。


陽頂天為甚麼選金毛獅王謝遜而不選白眉鷹王殷天正?

至於虛構人物的出藏行藏,更可以天馬行空,而且會有許多空白。陽頂天為甚麼選金毛獅王謝遜而不選白眉鷹王殷天正?

我們可以在兩個層次回答。

  1. 一是作者要求的藝術效果;
  2. 二是按照作者設定書中時空環境的,陽頂天認為謝遜有甚麼過人之處。

第一層答案,金庸己經借張無忌的惋惜表達了!就是讓書中人物和讀者都更同情謝遜。一位文武全才的好青年,無辜被狼心狗肺的師父混元霹靂手成昆毀了一生,家庭和事業都給摧毀了,這一年,他二十八歲。

第二層答案,要從陽頂天怎樣看待他一眾出類拔斟萃的部下。以武功論,到了張無忌成為公認的天下第一高手之後,明教的耆宿的武功都不相伯仲,楊逍、範遙、殷天正、謝遜等人都是同一檔次的水平。陽頂天選謝遜的時候,他武功遠不及成昆,只可以理解為陽老頭看好謝遜做領袖的潛質。如果我們比較一下謝獅王的同儕,楊逍和殷天正的管理能力都屬上乘,二人也最具問鼎教主寶座的野心。謝遜呢?按金庸的設定,謝遜練七傷拳傷了心脈,會間歇地發狂,要評估他不發狂前的人品識見,就只有發揮讀者的想象力了。

再拿現代管理學說談談領袖的類型,起碼有魅力型、強人型、開明型、專制型、放任型、理論型、實幹型,用中國人的傳統還可以再加德望型、才智型等等。筆者會選魅力和德望兩大特徵。

無論用那一層思維,金庸讓陽頂天選謝遜,都已達致畫龍點睛的藝術效果。


[潘國森],已刊行單行本30餘本,熱愛中國傳統文化,國學研究者,精通金學,認為傳統文化對現代人的生活有著重要的影響和指導作用。歡迎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並與我溝通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