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有哪些值得推薦的美食紀錄片?

海寶海寶


那就給大家放個毒,這部片四季都在9分以上,很值的一看


作者簡介:本人豆瓣五年的老劇評,花費大量的時間蒐集了將近1000部英美劇資源,大家關注我的個人原創劇評公眾號【天天美劇吧】,發送片名,即可拿到資源,目前已經集結了20萬美劇迷,歡迎大家前來勾搭~


由Netflix出品的美食紀錄片《主廚的餐桌》第四季歸來

目前全季已經放出,天天已經為你們備好。

——《主廚的餐桌》Chef's Table

《主廚的餐桌》,在天天心目中地位很高,是美食紀錄片的TOP1。

首先,big滿滿。

Netflix根據英國《Restaurant》評選出的美食權威榜單Best50,走遍了全世界,遍訪名廚,製作了這樣一部極精緻的美食紀錄片,誠意絕對是十分的。

在第一季中,記錄了有來自意大利、美國、阿根廷、澳大利亞、瑞典的六大名廚的廚房生活。

第二季,又走訪了泰國、巴西、墨西哥、斯洛文尼亞等國家。

第三季中,來到了韓國、俄羅斯、日本、德國、秘魯。

說《主廚的餐桌》是美食紀錄片,不如說它是一場令人口水直流的跨文化之旅。

我們能看到各位國際烹飪巨星們正在重新定義美食,創造美食。

他們的廚房,他們的經歷,他們的美食故事,都精緻動人。

《主廚的餐桌》還曾榮獲艾美獎提名,導演是曾拍過《壽司之神》的大衛賈博。

如果你看過《壽司之神》,那麼對大衛賈柏就不會陌生,這位大師對於美食的理解可謂是匠心獨運爐火純青。

big夠了,那劇實際看起來怎麼樣?

《主廚的餐桌》,絕對是誘惑力十足

放幾張圖勾一下你。

第一季第一集,主要介紹了意大利大師馬西莫·波圖拉,他擁有一家米其林三星餐廳Osteria Francescana,而且這家餐廳在2014年位列全球最佳50家餐廳第三名……

馬西莫除了才華無限創作力非凡之外,還很皮~

他給自己創造的美食取名“哎呀!我掉了 檸檬撻 Oops! Dropped The lemon tart”、“我了個鹿! Oh deer!”“麵包即是王道 Bread is gold ”

好玩的名字+精緻的美食,滿足我們的絕不止味蕾。

馬西莫對美食傾注了一生的認真與關注,他追求的食物的靈魂,美食對於他而言,類似於毒品一樣的存在。

《主廚的餐桌》四季劇集質量水平都挺穩的,在豆瓣上分別獲得了9.2、9.3、9.1、9.2分,IMDb8.7分。

新出的第四季超誘人,主打甜點,聚集了世界上最優秀的烘焙師們。

你將會看到各類甜點,餅乾、蛋糕、糖果、曲奇、蘋果派、布丁、冰淇淋……

簡直是少男少女的大愛。

反正天天看到劇中這粉嫩粉嫩的顏色,心都要化了

都說吃甜點有談戀愛的感覺,天天只覺得世界都更美好了

這些大師們真的是把食物當成藝術品來創造了

各種剪輯配樂攝影都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簡直一氣呵成,看完全身舒暢。

廚房的時間流逝,對菜餚的特寫,環境的描述鏡頭都非常的出色。

把一部美食片做到極致,大概就是這個樣子。


喜歡文章的小夥伴可關注我的個人微信公眾號【天天美劇吧】,目前公眾號有1000部美劇資源,發送劇名,即可拿到資源~


天天美劇吧


你餓不餓?我這裡不止有面哦 | 《香港的地道美食-民族味》

提起香港美食

你會想到什麼?

菠蘿油、四洲魚蛋、雞蛋仔、

茶果、幹炒牛河、絲襪奶茶……

受地理和歷史的影響,

香港飲食融匯了中西方的精髓之餘,

更表達了一種特定的

文化和生活態度

《香港的地道美食-民族味》

介紹了香港人早中晚餐和特有的美食,

讓我們一起了解

並走近香港人的飲食智慧

近年來,網友們開始熱衷於對TVB電視劇的表情包順手保存。隨著臺詞的重複度的增高,他們發現,香港編劇們都是吃麵狂魔

其實,作為美食天堂的香港,對於吃的執念,何止麵條。他們對於早、中、晚餐,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種風格

受歷史的影響,香港的早餐分為西式和中式。西式的早餐包括煎香腸、荷包蛋或者炒滑蛋(加上牛奶)、培根和一些蔬菜,使用刀叉作為工具,再配上咖啡或者紅茶,

頗有些英國貴族的餐點形式

除了適合不太趕時間的中產及以上階級的“貴族”早餐外,一般家庭都傾向於中式早餐。所謂中式早餐,其實就是廣東風味的白粥配炸兩、豆漿配油條和粢飯、豬腸粉還有叉燒包

這些聽上去無論價格和形式都十分親民的早點,對於香港人來說,都是一種回憶和堅持。

不少香港的老人家早晨做好早點,晨運回來都會和家人一起享用並不奢華但是卻豐盛的早點,藉此表達對家人的關懷

“不如一齊食lunch啊?(一起吃午飯吧?)”是不少辦公室白領對於約會的試探。而講究效率的香港對於午飯除了美味,還有最重要的要求:

一般上班族對於公司附近和大廈裡面的的快餐情有獨鍾

例如Q彈甘香的滑蛋蝦仁飯;澆上香甜可口叉燒汁恨不得再多吃兩碗的叉燒飯;原汁原味卻不失鮮鹹風味的白切雞飯;惹味鮮香的燒肉碟頭飯等等。

一到中午,除了叫外賣,上班族就會從各自的寫字樓裡奔湧到快餐店,除了點一份飯,通常還會點一份凍檸茶和冰鎮奶茶作醒胃飲料,為自己下午的工作充足電

據說很久以前,英國人的中飯很簡單,晚飯又很晚,因此肚子很餓,一個老太太就請朋友吃點東西填填肚子,因此這種傳統就一直傳下來。受英國文化和制度影響深遠的香港自然也延續了這一習慣。

而菠蘿油、蛋撻、西多士和奶油豬這些麵包和糕點,再配上冰奶茶或者鴛鴦,就是香港下午茶的標配啦

除了日常的餐飲,和廣東文化同一體系的香港人,對於早茶也有著源自骨子裡的熱愛。

豉汁蒸鳳爪、幹蒸燒賣、奶黃包、叉燒腸粉、XO醬炒蘿蔔糕、千層糕……這些構成了香港美食一大部分的早茶點心,承載了一代又一代香港人的回憶

只要是土生土長的廣東人,在週末或者有要事詳談的早上,都會到茶樓裡開一個茶位,再點個“一盅兩件”——一個茶壺,兩件點心,拿著報紙,和朋友邊吃邊聊,坐到中午,各自回家。

從香港開埠有了第一間茶樓,服務員大姐推著點心車在茶樓裡吆喝著“蝦餃、燒賣、叉燒包”起,一直到點心車無論在廣東還是香港已經逐漸消失的今天,這種獨有的地方飲食特色成為了香港充滿魅力的標籤

在對“吃”逐漸重視並當做文化來保護的今天,香港人對於吃的追求和堅持,從未斷裂

與其說香港人對於吃有要求,倒不如說,飲食是他們在風雨飄搖的歲月中不可多得的慰藉和排遣鄉愁的安慰劑

從《歲月神偷》裡的奶奶帶著倆兒子從內地到香港,再到《甜蜜蜜》中以黎小軍為代表從香港移民的一代人,每一頓飯都是他們用來遙望家鄉大陸和祖國身影的微弱連接。

飯菜中蘊含的,除了對家的溫情,更有對根的思念

香港人對飲食的堅持與情懷,造就了艱辛歲月中也不屈不撓的性格,更造就了一個獨特又美好的黃金時代

歡迎關注DOCO熱紀錄,一年365天

DOCO君陪你 悅享真實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