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8 如果不是慈禧怯敵,這個組建海外兵團的自貢人就會奇襲日本!

點擊上方“自貢網”可關注我們

如果不是慈禧怯敌,这个组建海外兵团的自贡人就会奇袭日本!

在經歷了長達七十餘年的“閉關鎖國”之後,已經落後於歐洲發展步伐的泱泱華夏,終於在清末打開了國門,自貢先賢宋育仁,在歷史巨輪的承載下漂洋過海,成為四川歷史上“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並展開了一段至今為人樂道的傳奇故事。

宋育仁曾有個奇襲日本本土的計劃,如果能夠實施,小日本或許就能被打服打殘,但是,宋老師的這一舉動,卻被慈禧以“妄生事端”之名,將宋育仁從倫敦調回,從而功敗垂成。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如果不是慈禧怯敌,这个组建海外兵团的自贡人就会奇袭日本!

宋育仁,生於清咸豐戊午年(1858年12月27日)十一月二十三日,卒於民國二十年(1931年12月5日)十月二十六日,字芸子,號芸巖。出生於四川富順縣大巖凼倒石橋(現屬自貢市沿灘區仙市鎮)。光緒己卯科(1879年)舉人,丙午科(1886年)進士,初授翰林院檢討,辛卯科廣西主考。

如果不是慈禧怯敌,这个组建海外兵团的自贡人就会奇袭日本!

1894年(光緒二十年),37歲的宋育仁,以參贊身份隨公使龔照瑗出使英、法、意、比四國,駐倫敦,深入考察歐洲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風土人情。宋育仁出使西方四國之時,正值中日甲午戰爭之際。1894年4月,他坐海船在經歷一個多月的海上風浪後抵達巴黎,5月移駐倫敦。正是這份外交官的職業,讓他看到大清與世界的差距,也更瞭解了日本對清朝的危害。

在戰事初起之時,北洋水師就商請公使館代為購買英國艦船事宜。公使館也通過英國人克錫引薦阿莫士莊造船廠和智利海軍,商談購買軍艦。但因談判過程中,北洋水師方面對購買何種噸位的軍艦意見不一致,幾經拖延,等到協議達成的時候,英國已經頒佈了不向國外交戰雙方出售軍艦的法令,購買軍艦事宜擱淺。宋育仁給龔照瑗建議另謀他法,還是沒有得到採用。

如果不是慈禧怯敌,这个组建海外兵团的自贡人就会奇袭日本!如果不是慈禧怯敌,这个组建海外兵团的自贡人就会奇袭日本!

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時,公使龔照瑗回國述職,宋育仁暫時代其職務。在他的主持下,與使館參議楊宜治、翻譯王豐鎬密謀,找到英國水師後補兵官哈格雷甫,商議購買軍艦。哈格雷甫告訴宋育仁,他早在7月就曾向龔照瑗獻策購船事宜,不知道為什麼一直沒有迴音。當哈格雷甫再次找到原來答應墊款的怡和洋行時,他們卻不願意墊款了,無奈只得另闢蹊徑。

如果不是慈禧怯敌,这个组建海外兵团的自贡人就会奇袭日本!

稍後王豐鎬通過比利時王后之弟介紹,認識了美國退役海軍副將俠甫士,以及英國退役海軍麥福爾、候補義紳菴潔華特等,宋育仁向他們許諾事成之後定有重酬,於是一干人特別賣力。經過幾次商量,雙方議定清廷將英國準備賣與阿根廷、智利兩國的兵艦五艘,魚雷快艇十艘,其他輔助艦艇若干艘轉買過來。菴潔華特向議會提案,鑑於中日開戰,為保護澳商務船隊安全,假名澳洲商會在澳大利亞招募水兵兩千名,組成一支艦隊,擬偽裝成澳國商團,佯稱保護商隊,經菲律賓北上,直攻日本長崎。同時,通過俠甫士和英國康敵克特銀行總經理格林米爾洽商,因當時英國政府已經規定不能向交戰國雙方出售武器,所以由俠甫士轉購。具體方法為由康敵克特銀行借款200萬英鎊,戰款100萬英鎊,並買定兵艦十艘,運輸艦二艘,炮彈武器購備充足,組成一旅有力的海軍,由曾經當過中國北洋水師提督的琅威裡少將為統令,參照英國海軍出兵章程管理。

如果不是慈禧怯敌,这个组建海外兵团的自贡人就会奇袭日本!

謀定,宋育仁一面報請朝廷批准,一面向主戰的封疆大吏如兩江總督劉坤一、張之洞等人尋求支持。這期間,宋育仁將所有相關情況,都通過電報向翁同龢、孫毓汶、唐春卿、張之洞等人通報。還向途經巴黎前往俄國,祝賀尼古拉二世登基的外交部楊虞裳參議做了介紹,希望他在路上和特使王爵棠(王之春)說明購軍艦的事,以期得到更多朝臣的支持。

如果不是慈禧怯敌,这个组建海外兵团的自贡人就会奇袭日本!

1895年2月,從俄國返回的王爵棠一行再度途經巴黎,電報密約宋育仁和俠甫士到巴黎相會,表示全力支持宋育仁購買軍艦的計劃,言“血成共事,議與銀行立約”。此時銀行方面又提出,他們不肯保戰爭險,因為這是私下借貸,又違反英國的禁運規定,如果軍艦到了中國,中國政府不認賬,他們就沒有辦法了,所以提出必須要有可以作為質押的人。王爵棠當即確定,他本人、楊虞裳、宋育仁以及王豐鎬四人,願意剪髮改洋裝,隨艦隊一起,與船共存亡。王爵棠又考慮到宋育仁因如夫人繡絲同在,怕女性有拖累不好辦,宋育仁回答說:從密謀購買軍艦開始,繡絲皆全部參與其中,而且暗地裡繞開龔照瑗充當聯絡人,女人穿洋服更容易,我已經告訴她了,她也非常樂意。至此,購買軍艦事宜的每個環節都已經完成,其各級戰鬥人員也經募集妥善,真是“萬艦齊備,整裝待發”了。

如果不是慈禧怯敌,这个组建海外兵团的自贡人就会奇袭日本!

就在宋育仁等滿腔赤血的愛國志士在域外隨時準備起航的時候,沒想到等來的卻是中日議和的消息,慈禧認為宋育仁這是“妄生事端”,給朝廷添亂,立即下旨將購船募兵等事,一概作廢,同時電召宋育仁速速回國,宋育仁以海外募集水師奇襲日本的計劃就這樣胎死腹中。

如果不是慈禧怯敌,这个组建海外兵团的自贡人就会奇袭日本!

1895年3月,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簽訂。龔照瑗回到倫敦,發現購買軍艦的事後與宋育仁在使館內發生了激烈的爭吵,並將此事報告清廷。清廷得知此事,下旨將訂船募兵等事一概作廢,同時電召宋育仁速回國。

已為國付出全心全力的宋育仁此時“撫贗私泣,望洋而嘆”,傷心欲絕。1895年7月,宋育仁搭乘商船,在海上顛簸近五十天後回到了上海。飽受挫折的他並沒有一蹶不振,購船奇襲日本之計最終沒能施行,更引起了他對國家危局的深思。在回國途中,他寫成了《借籌記》,詳細記述了此事的經過,“歷憶此行,愴如隔世,泚筆記之,不敢示人,亦自寫傷心懷抱,”以表壯志未酬之情。併成《甲午感事五首》以述其志,闡發心中的憤懣和對國家前途的擔憂,其第三首至今讀來依然獵獵生風、感人至深——

投筆一書生,今朝定請纓。

竊符驚魏寢,懷璧返秦城。

孤憤先心死,艱難愧位輕。

聞雞中夜起,未悔棄承明。

今年,適逢宋育仁先生誕辰160週年,聽聞自貢市文化旅遊投資開發有限公司正在籌拍以宋育仁先生出使歐洲四國為背景的電影《赤血倫敦1894》,向世人推介這位自貢先賢,心生感慨。謹以此文對這段歷史事件做一個簡略的回顧,希望有助於讓更多人瞭解宋育仁在中國近代史上的獨特地位,分享他並非虛構的傳奇故事,也以此留作對家族前輩的崇高追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