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5 迎巨量解禁 國泰君安股價承壓

隨著6月26日的到來,國泰君安(601211)約27.83億股首發限售股也迎來了解禁之日。以國泰君安6月25日的收盤價計算,此次公司限售股解禁市值達到約408億元。需要指出的是,國泰君安目前股價已經破發且與公司每股淨資產頗為接近,作為綜合性的老牌券商,在近日券商股掀起破淨潮的背景下,巨量解禁也使得國泰君安股價面臨一定的考驗。

逾400億元解禁來襲

6月16日,國泰君安披露了一則限售股解禁公告。根據公告顯示,公司有約27.83億股首發限售股於6月26日解禁,該部分解禁股佔公司總股本的31.94%。

據悉,國泰君安此次解禁股涉及上海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上海上國投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國際集團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國際集團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和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轉持二戶6家股東。其中,上海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持有此次解禁限售股的數量最多,約為19.01億股,佔國泰君安總股本的21.82%。解禁限售股數量最少的為上海國際集團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僅佔國泰君安總股本的0.01%。另外,上海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轉持二戶此次解禁股數量則分別佔國泰君安總股本的7.83%、1.02%。其餘解禁股東持股比例均不足1%。

即將到來的巨量解禁日,似乎對國泰君安的股價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交易行情顯示,截至6月25日收盤,國泰君安股價報收14.67元/股,下跌2.33%。

在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看來,就以往巨量解禁後的個股二級市場表現來看,一般情況下,個股的股價會有短期的利空影響。限售股解禁,尤其是首發原始股東限售股的大比例解禁,時常會對二級市場股價短期表現造成一定負面影響,而在市場情緒較低迷的時候,這種負面因素往往會被放大。

不過,知名學者布娜新則表示,不必視限售股解禁為洪水猛獸,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公司估值是否合理、未來發展空間大小才是投資者需重點關注的因素。布娜新進一步解釋稱,限售股解禁是一種選擇權,不是必須執行的權利,解禁規模也不等於實際減持規模。

根據國泰君安披露的公告顯示,上海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上海國際集團有限公司承諾,如在持股流通限制期滿後兩年內減持的,累計減持數量不超過國泰君安股份總數的3%,減持價格不低於國泰君安首次公開發行A股股票的發行價。

此外,上海國際信託有限公司、上海國際集團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國際集團資產經營有限公司亦承諾,如在持股流通限制期滿後兩年內減持的,累計減持數量不超過各自所持有的國泰君安A股股份數量的20%,減持價格亦不低於國泰君安首次公開發行A股股票的發行價。

股價已跌破發行價

值得一提的是,國泰君安的股價已經跌破發行價,而目前公司股價與每股淨資產也頗為接近。

據瞭解,國泰君安於2015年6月26日上市,當時的發行價格是19.71元/股。截至6月25日收盤,國泰君安股價為14.67元/股,即便考慮分紅派息的情況,也已經處於破發狀態。實際上,在上市當年國泰君安的股價就已經出現破發情形。而在破發幅度進一步加大的同時,目前國泰君安股價距離破淨也僅差一個跌停左右。數據顯示,國泰君安目前每股淨資產為13.1元。東方財富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國泰君安股價累計跌幅達到20.79%,在此期間大盤的跌幅則為13.54%。

據悉,國泰君安主營業務包括機構金融、個人金融、投資管理及國際業務。國泰君安在2017年年報中表示,公司的經營模式主要是圍繞上述主營業務,通過提供證券產品或服務獲取手續費及佣金收入以及通過證券或另類投資獲取投資收益等。

財務數據顯示,國泰君安在2017年實現的營業收入約為238.04億元,同比下滑7.61%。同期對應實現的歸屬淨利潤約為98.82億元,同比上漲0.41%。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方面的數值則約為-637.94億元。從國泰君安主營業務類別來看,公司在機構金融業務以及國際業務實現的營收均處於同比增長的狀態。不過,在上述兩項業務營收同比增長的同時,國泰君安個人金融業務以及投資管理業務則出現同比下滑的情況。具體來看,國泰君安2017年機構金融業務營業收入約為96.87億元,同比增長17.43%。國際業務實現的營收則為20.4億元,同比上漲27.57%。另外,國泰君安在2017年個人金融業務實現的營收約為86.01億元,同比下滑幅度為16.05%。在投資管理業務方面實現的營收則同比近乎腰斬。數據顯示,2017年,國泰君安投資管理業務實現營收約為28.68億元,同比下滑49.56%。

針對公司股價破發等問題,北京商報記者向國泰君安發去採訪函。國泰君安方面表示,相關信息以公司公告披露內容為準。

事實上,國泰君安破發並非是券商股破發的孤例。於今年2月5日登陸A股市場的華西證券,在近日也遭遇破發的尷尬。據瞭解,華西證券的發行價格為9.46元/股。交易行情顯示,6月21日,華西證券盤中最低價為9.39元/股,跌破9.46元/股的發行價。6月22日,華西證券盤中最低價則下跌至9.3元/股。另外,財通證券、第一創業等券商股股價也已經破發。

券商股掀破淨潮

需要指出的是,近日,券商股掀起破淨潮,多隻券商股股價跌破每股淨資產,在此背景下,國泰君安能否扛得住也備受市場關注。

交易行情顯示,5月30日上證指數下挫2.53%,券商板塊也同時大幅收跌。其中,海通證券下跌4.19%,當日收盤價為10.28元/股,罕見地跌破了每股淨資產10.35元,成為A股首隻破淨的純券商股。最新的交易行情顯示,海通證券6月25日的收盤價為9.13元/股,股價進一步下跌。而東北證券等多隻券商股也紛紛破淨。

東方財富數據顯示,截至6月25日收盤,券商概念股中,除去哈投股份,破淨券商股已經擴至5只。其中,東北證券在6月25日的收盤價為6.15元/股,而該股的每股淨資產為6.56元。此外,國元證券、東吳證券、光大證券也均在近日破淨。

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券商股受到市場低迷的影響,像銀行股一樣,開始出現破淨的情況。這種情況也是市場低迷情緒的一種反映,說明了整個市場投資者的情緒是波動的。

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對此亦表示,券商是股票市場的晴雨表,一般在股市比較差的時候,行情表現就會比較差。而這段時間由於市場整體走勢低迷,投資者的信心不足,很多券商股出現破淨或者破發的情況。楊德龍進一步表示,這也從側面說明了目前市場已經到了一個比較低迷的位置。

迎巨量解禁 国泰君安股价承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