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7 德國“高考”:不分文理科,平時成績比統考成績更重要

德國“高考”:不分文理科,平時成績比統考成績更重要

一、為何要了解德國的“高考”?

高考在我國每年都影響到數百萬學生的命運,牽動著數千萬家長的心,左右著整個基礎教育的制度設計和日常教學安排,歷來備受社會各界關注。近年來,有關高考改革的政策不斷出臺,來自各界的批評和建議不絕於耳。在思考中國高考改革的方向和實現路徑時,借鑑和參考一下德國的經驗是十分必要的。因為,中國改革想要實現的許多未來發展目標,如:“探索基於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的多元錄取機制”,“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增加學生的選擇性,分散學生的考試壓力,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見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等,在德國都已是當前的現實。

當然,從嚴格的意義上來說,德國並沒有類似我國的高考。因為德國實行的是資格入學模式(依據高中畢業所獲的高校入學資格類型進入不同的高等學校,學生達到既定要求即獲得入學資格),而非我國的這種考試招生模式(依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的成績來錄取,錄取線視考生的考試成績高低而上下浮動)。不過,這種區分主要是形式上的,就其功能而言,兩者相似,都旨在篩選合格的學生進入高校就讀,因此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德國高級中學畢業考試(Abiturprüfung)因為具有不分文理科和統一考試與平時考試相結合的制度等特點,正好可以為我國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參考。

我們知道,德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各州自主負責本州的文教政策。德國文教部長聯席會議(KMK)雖然制定了“全國統一的高中畢業考試要求”(EPA),但是各州的落實情況並不完全一致。本文重點以巴登-符騰堡州為例,介紹一下德國“高考”如何通過不分文理科促進學生的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如何將統一考試和平時考試成績結合在一起,緩解學生的考試壓力。

二、全州統一考試的科目、方式和時間安排

巴符州的高中畢業考試包括全州統一考試和平時考試兩個組成部分,最終的畢業成績也由這兩部分的考試成績組成,其中統一考試成績佔最終成績的比重為三分之一,而平時考試成績所佔的比重為三分之二。由此可見德國“高考”對平時成績的重視。

德国“高考”:不分文理科,平时成绩比统考成绩更重要

我們先來看一下統一考試的科目和方式。目前,在德國16個聯邦州中,除了萊茵蘭-普法爾茨州之外,其他15個州均已引入全州統一考試。巴符州的統一考試包括五個科目:其中數學、德語、外語屬於必考科目,而且要求考試形式是筆試。外語科目由學生自己選擇,但要求學生在畢業前學習這門外語的時間不能少於四年。剩餘兩個科目(也被人稱作特色科目及興趣科目)也由學生自由選擇。不過,為了避免出現偏科的問題,最終選擇的五個科目必須覆蓋教學大綱所確定的以下三個學習領域:語言-文學-藝術,社會科學,以及數學-自然科學-技術(見表1)。體育沒有歸入以上三類,但是也屬於必修科目。

德国“高考”:不分文理科,平时成绩比统考成绩更重要

如果所選擇的外語是現代語言(即不是拉丁語),那麼,外語考試中還包含一個交流測試,用來測驗學生的聽、說和文化理解能力。考試由任課老師和另一位由學校任命的教師負責實施,時間15分鐘。

特色科目由學生從必修領域中自由選擇,可以是上述三個學習任務領域中的任何一門必修課目,如另外一門外語或自然科學(物理、化學或生物)。

興趣科目也是由學生從必修領域中自由選擇。如果之前的選擇尚沒有覆蓋三個學習任務領域,那麼,這時就必須選擇一個之前沒有選擇過的領域。

在特色科目和興趣科目中,學生要選出一門進行筆試,而另一門進行口試。

口試俗稱第五門考試,時間是20分鐘,先由學生做一個10分鐘的報告,之後是答辯環節,考官會就學生的報告提出問題,也會問及相關的專業問題以及其他在課堂中所學的內容。學生可以就口試題目提出四個建議。考試委員會的主席負責從中選出一個來,並負責通知學生。學生有大約一週的時間做準備。

在採用筆試的4個科目中,學生也可以在筆試成績公佈之後,要求進行一項額外的口試,用以改善自己的成績。如果學生選擇音樂、藝術或者體育作為統考科目,可以採用實踐考試取代筆試或口試。

學生需要在高一結束前確定以上五個科目。在之後的兩年裡,這五個科目每週的課時為4小時,是學生重點學習的科目,而其他的選修課是每週2小時。

統一考試安排在最後一學期進行,持續整個學期。例如,2018年的安排是:學生在1月29日之後確定口試的科目,4月18日至5月2日是筆試,5月7日至5月18日是筆試補考。6月18日至29日公佈筆試成績,口試安排在6月25日至7月6日,7月6日公佈最終成績。

統一考試的試題由州文教部負責組織教師擬定,由文教部最終確定。筆試時間全州統一,考試時間視所選科目的不同從3個小時到5個半小時不等。每一門考試的最高得分都是15分,計入總分時乘以權重4,所以,5門統一考試的成績最高分是300分。學生至少要獲得100分才能及格(與此相對應的成績是4.0)。

三、學校平時考試的科目、方式和時間安排

現在再來看一看平時考試的情況。平時考試成績不包括高一的成績,只包括高二和高三的考試成績。在這4個學期中,學生至少要修40門課程,其中,20門課程來自5個統考科目,另外20門課程來自其餘科目,如藝術或音樂,歷史,地理或公民知識,宗教學或倫理,兩門自然科學(從物理、化學或生物三科中選),體育。因為最終要有40門課程的成績計入總成績。所以,如果學有餘力,學生可以學習更多的課程,這樣學生就可以挑選成績好的40門課程計入總分,也可以選擇將多出的課程成績一併計入。

德国“高考”:不分文理科,平时成绩比统考成绩更重要

平時考試採用的是隨學隨考的形式,由任課老師負責。在所有四個小時的課程科目中,每學期至少要進行兩次考試。音樂和體育這兩個科目的第二次考試可以選擇實踐考試。在最後一學期,每門課程至少要進行一次考試。兩個小時的課程,每學期至少要進行一次考試。除了書面考試之外,學生可以在自己自由選出的三門課程中採用其他的考試形式,例如,學生可以做報告、寫論文、口試或者完成學生實驗。這樣的考試被稱為“等值的學生能力測試”(GFS)。其成績等同於考試的成績,因為從考試要求上來說必須要具有可比性。

如果學生參加集體活動(歌唱團、樂隊、體育競賽)取得了優秀的成績,可以要求音樂和體育教師在課程評分時加分。

學生每學期都會得到一個證書,裡面有學生在各門課程中取得的成績。在高二期間,該證書還包括對學生表現和合作行為的評價。

平時考試成績的滿分是600分(=40門 x 15分)。若想及格,學生至少要獲得200分(與此相對應的成績是4.0)。

學生的最終成績最高是900分,包括統一考試的最高得分300分和平時考試成績的最高得分600分。要及格,必須要滿足4個前提條件:(1)學生在兩個部分都必須達到最低要求的分數(第一部分為200分,第二部分為100分)。若是有一個部分的成績不及格,就不能獲得畢業證書。(2)不能有任何一門必修課的成績是0分。(3)20%的計入總成績的課程得分可以是低分(即:得分少於5分)。(4)在5門統一考試科目中,至少要在3門考試中得分高於5分。在畢業證書中,學生的得分會被轉化成德國常用的6分制,例如,900-823分相當於1.0,822-805分相當於1.1分,依此類推,最低分數300分相當於平均分4.0。

德国“高考”:不分文理科,平时成绩比统考成绩更重要

通過以上對統一考試科目的設計,德國做到了不分文理科,既有助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也通過讓學生自主選擇特色科目和興趣科目為學生的個性發展留出了空間。通過對統一考試和平時考試成績的結合以及對平時考試成績的高度重視,德國既可以讓學生重視每一門課程的學習,避免偏科,也可以有效地緩解考試給學生帶來的壓力。

對比德國“高考”的制度設計和我國《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所提出的系列改革目標,例如“考試範圍覆蓋國家規定的所有學習科目,引導學生認真學習每門課程,避免嚴重偏科”,“要合理安排課程進度和考試時間,創造條件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同一科目參加兩次考試的機會”,“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增加學生的選擇性,分散學生的考試壓力,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等,我們不難發現,我們通過改革想要實現的目標,德國已然實現。因此,我國的招生考試製度改革應重視借鑑德國的經驗。(作者孫進系北京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教授 博士生導師)

* 本文部分內容刊登於《中國教育報》,2014年9月24日。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德國研究者”,作者孫進。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