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5 如何在帶娃過程中擠點時間給自己?3招應對法,給困擾中的媽媽!

正在熱播的《超人總動員2》中,有一段特別有意思的情節,笑過之後,感慨頗深,特別是以照顧孩子為主的媽媽們,尤受感觸。

動畫片中,超人行動被政府禁止,補助資金被終止,超人一家面臨流浪街頭的生活窘境。為了一家五口的生計,彈力女超人巴荷莉最終接受了迪沃公司的合作,而照顧三個孩子的重任則交棒給了超能先生:要小心呵護青春叛逆期女兒的心情,要奮力解決兒子複雜的數學題,又要隨時照管能力暴走的嬰兒,奶爸的日子,差點讓超能先生崩潰!

如何在帶娃過程中擠點時間給自己?3招應對法,給困擾中的媽媽!

電影中的情節毫不誇張,現實生活中的孩子也如出一轍。

“媽媽,你來陪我玩嘛!”

“媽媽,我們一起玩XXX的遊戲!”

“媽媽!媽媽!媽媽……”

此刻,孩子的心理需求是:媽媽,我需要你!

也許這個時候,我們的媽媽正在忙於洗衣服,忙於沖茶水,忙於洗菜切菜等等,媽媽們也許會用一句“等一下,媽媽一會過來”作為安慰和打發,但是你很快就會發現我們孩子具有鍥而不捨的追蹤精神:“媽媽,你好了嗎?媽媽,你快過來呀?媽媽,你不是答應過我陪我玩嗎……”

如何在帶娃過程中擠點時間給自己?3招應對法,給困擾中的媽媽!

一句又一句的“媽媽”召喚聲,碰上媽媽心情好時還湊合玩一下,大多數情況下,會惹惱媽媽的心情,找來一頓斥責:“你這孩子,怎麼這麼不懂事,沒看到媽媽在忙嗎?你就不能自己玩一會?”

媽媽怒,孩子哭;孩子委屈,媽媽也委屈。

“孩子在家,老纏著我陪他玩,我要怎麼做,才能擠一點空餘時間給自己?”這是很多媽媽心底最渴望的心聲。

如何在帶娃過程中擠點時間給自己?3招應對法,給困擾中的媽媽!

難道媽媽的時間真的都被孩子綁架了?不就一個孩子嗎,為什麼會變得那麼忙亂?在媽媽的“忙”中,其實是有兩種不同情況存在。

▲媽媽們“碎片”化了孩子的時間

照顧孩子,重心當然是孩子,對於孩子一天的生活起居,媽媽們心裡都是有著詳盡安排的:幾點起床,幾點吃早飯,幾點吃水果,幾點看書,幾點畫畫,幾點上廁所……雖然不是嚴格按照表格執行,但是媽媽會隨時督促執行。

比如:當媽媽把切好的水果放在孩子面前的時候,孩子或許正在專心玩玩具。看到孩子心不在焉吃水果的情況時,媽媽會發揮鍥而不捨的精神,時不時提醒孩子該吃水果了,時不時塞一塊進孩子嘴裡,直到孩子磨磨蹭蹭把水果吃完。

這種情況下,其實孩子要的是多玩一會,他並不想吃東西,媽媽一次又一次打斷孩子的進程,不僅“碎片”化了孩子的時間,也由於過度把關注放在孩子身上,讓媽媽 “異常忙碌”,更別提為自己擠一點空餘時間出來了。

如何在帶娃過程中擠點時間給自己?3招應對法,給困擾中的媽媽!

▲媽媽們“損耗”了時間

媽媽們可能會發現,當孩子高呼“媽媽陪我”的時候,每一次你用各種理由直接拒絕之後,換來的不是孩子的理解,而是更加強烈的渴望,這是孩子“要不到更想要”的普遍心理。在接下去的時間裡面,估計就開始了“親子對峙”的模式,給孩子講道理,講著講著,道理似乎越來越多,孩子卻越來越無理取鬧,結果彼此不歡而散,回頭卻發現,時間過去不少,手頭上的事情還沒幹完,那就緊趕慢趕繼續做完吧。

媽媽的時間去哪了?媽媽的時間就這麼被“損耗”,事情都忙不完,哪裡給自己充電的時間呢?

如何在帶娃過程中擠點時間給自己?3招應對法,給困擾中的媽媽!

怎麼做,才能兼顧孩子與自己的時間呢?我們不妨從這幾個方面來調整一下:

▲痛快玩

不同階段的孩子有不同的玩法,不同性格的孩子也有不同的玩法,歸根結底只有一句:玩的時候,不打擾,讓孩子痛快玩。

比如一歲的孩子喜歡玩家裡的生活用品,比如捲筒紙,比如塑料袋,比如礦泉水瓶,媽媽確保不會有安全隱患,那就讓孩子盡情玩,最多你就收拾一下“戰場”!比如2、3歲的孩子喜歡玩搭積木、玩拼圖,他們可能搭著搭著就會“嘩啦”一下推到,再搭,再推到,樂此不疲。媽媽不要皺眉,不要試圖去糾正孩子的“破壞行為”,讓孩子獨自玩唄。再比如,4、5歲的孩子喜歡玩玩具,玩著玩著就被卸掉了零件,如果孩子不是“報復性”的破壞,那就讓他拆唄,那是孩子正在探索玩具裡面有什麼呢。等到孩子向你求助了,你再去指導孩子裝回去……

父母可以“冷眼旁觀”,給足孩子玩的時間,這其實也是在培養孩子的專注力,這對未來讓孩子在學習中養成專心的習慣非常有幫助。

如何在帶娃過程中擠點時間給自己?3招應對法,給困擾中的媽媽!

▲專心陪

當孩子呼喚家長“陪伴”的時候,媽媽們要“爽快答應”。如果你恰巧有短暫時間,你可以這麼跟孩子擊掌約定:“在接下去的半小時中,媽媽好好陪你玩,但是時間到後,媽媽要做自己的事情,然後你得自己玩,不能叫媽媽,好嗎?”

對於這樣的回應,孩子是樂於接受的,那麼在接下去的一段時間裡,父母則要專注地陪孩子玩。孩子同時也是個非常好的守諾者,只要內心得到過滿足,他們就會對踐行自己承諾。

如何在帶娃過程中擠點時間給自己?3招應對法,給困擾中的媽媽!

▲分心做

當孩子呼喚家長陪玩的時候,你會發現,有時候孩子並不一定要家長怎麼做,他其實想借“陪玩”的契機,和媽媽保持情感聯絡。媽媽可以走過去,抱一抱孩子,親一親額頭,肯定一下孩子正在做的“創舉”,再提出一些小要求,告訴他:“媽媽一會再來看你的表現哦!”

有了媽媽的支持和肯定,你會發現孩子會順心順氣地繼續手頭上的玩活,媽媽接下去“有一搭沒一搭”的理會,就足夠讓孩子樂樂呵呵做自己的事兒了。孩子感受愛的態度就是那麼直接,你越攆他,他越覺得不安全感,也就越渴望黏著大人。

如何在帶娃過程中擠點時間給自己?3招應對法,給困擾中的媽媽!

時間最公平,不會對誰多一分,也不會對誰少一秒。如何平衡“帶娃”和“自己”的時間比例,除了考驗父母的處事能力,還考驗著家長們的策略智慧呢!不妨試著改變一下,也許下一次你就會有收穫。


(家有男寶,致力於男孩研究,為父母們提供有價值的男孩養成法則!歡迎訂閱“諾媽家有男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