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給快遞外賣包裝“限塑”,倡導綠色消費模式

快遞包裝

買東西上網,吃飯叫外賣,足不出戶,照樣能夠滿足各種生存需求。互聯網已經深刻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但也帶來了不容忽視而且愈加嚴峻的包裝垃圾汙染問題,尤其是塑料袋,幾乎滲透到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人們享受著塑料袋帶來的便利,並形成短期內難以割捨的消費依賴。

一方面是不斷髮展壯大的電商經濟刺激,另一方面是由此帶來的各種包裝所產生的廢棄物回收率不足10%的事實,與此同時又缺乏法律法規上的明文規定,於是,塑料袋有了繼續氾濫的機會和新的生存空間,在快遞、外賣等灰色地帶大行其道。這顯然與國家生態環保的要求相背離,因此,快遞業、外賣業“限塑”已經刻不容緩。

這一問題,也引起了多位全國人大代表的關注。

應將快遞“限塑”上升為法律法規

“說快遞包裝過度一點兒也不為過,它給環境帶來了巨大的汙染。我國紙箱使用量約佔快遞總業務量的50%、塑料袋約佔40%。有數據表明,有55.6%的消費者在拿到快件後便將包裝丟棄。”全國人大代表趙明枝是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大連市中山區分公司攬投員,作為快遞行業的一線人員,她對快遞行業的垃圾汙染深有感觸。

據趙明枝介紹,快遞業使用的包裝物料分為運單、封套、紙箱、塑料袋、編織袋、膠帶和緩衝物七大類。作為網絡購物最發達的國家,我國在物流的整個環節還存在著大量的資源浪費現象。國家郵政局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快遞業務量完成401億件,同比增長28%,連續四年穩居世界第一,包裹快遞量超過美、日、歐等發達經濟體。在快遞垃圾尚未建立起全面回收系統的情況下,過度包裝、包裝的循環利用率低下、快遞垃圾氾濫、資源損耗和環境汙染等問題將愈發凸顯。

在趙明枝看來,我國的快遞業必須要走環保、可持續的發展之路,減用、限用塑料袋是快遞行業綠色發展迫不得已的選擇。“這就需要從立法、監管和市場等方面建立循環利用鏈條,明確包裝技術標準,鼓勵、約束賣家及快遞企業使用環保材料製成的包裝物,也需要國家在稅收、資金等方面,給予快遞包裝處理以政策支持。”

“雖然我國倡導綠色發展理念,也出臺了相關政策,但現有行業標準缺乏強制性,難以對各市場主體形成有效約束。因此,政府需從全局引導,完善規則和制度,必要時對大力使用環保材料的企業給予補貼支持。”趙明枝建議政府將快遞業“限塑”上升為法律法規,通過建立和完善快遞業相關法律法規,明確快遞行業的運輸包裝環保標準及包裝中使用非降解材料的數量標準等。同時,加大對綠色包裝的研發投入力度,完善塑料袋銷售、使用和回收的全鏈條制度設計,降低快遞企業在使用各類綠色環保包裝時的成本,讓政令更接地氣。

趙明枝同時認為,要想讓快遞業包裝從根本上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不能完全依靠商家自律來實現。政府相關部門要加強監管力量、創新監管方式,從源頭上遏制。“限塑令”也應當延長監管鏈條,不僅要限用,也要限售、限產,在需求側和供給側兩端同時發力。

給快遞外賣包裝“限塑”,倡導綠色消費模式

完善標準讓綠色包裝推廣有法可依

據國家郵政局測算,2017年“雙11”期間,共產生超過15億件包裹。如果按業內每個包裝箱0.2公斤的通常標準保守計算,15億件快遞至少產生超過30萬噸垃圾。儘管一些電商物流企業“雙11”前推出共享快遞盒、循環包裝袋等,但遠遠滿足不了實際需求。

“快遞業綠色包裝是一項系統工程,從綠色循環產品的使用,到包裝回收體系的建立以及快遞包裝耗材的減量化,都需要明確的標準。要從國家標準、行業規範、政策支持到落地法規,形成更為完善的機制,獎懲措施到位,可操作性強,減少直至杜絕不環保包裝,讓綠色包裝推廣有法可依。”全國人大代表、蘇寧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近東呼籲儘快完善快遞業綠色包裝的相關標準和配套法規,提高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給快遞外賣包裝“限塑”,倡導綠色消費模式

張近東提出了多項具體建議:

首先,應儘快制定快遞業綠色包裝和過度包裝國家標準,明確快遞業綠色包裝使用率和回收率標準;制定快遞運輸環節服務標準,明確流通環節快遞包裝的損毀率,提高二次使用率;構建快遞業包裝廢棄物回收體系,明確安全性、環保性、可靠性、可追溯性等要求及技術標準;建立非環保包裝的退出機制,逐步實現快遞包裝全面綠色化。

其次,制定專項扶持政策和激勵機制,鼓勵企業自主探索各類創新型綠色化解決方案。建議制定專項扶持政策、激勵機制,大力鼓勵企業自主創新,探索豐富多樣的可實踐的綠色包裝解決方案。可有針對性地採取財政補貼、稅收優惠、行政協調、榮譽助推、信用獎懲等多方面手段,多措並舉、綜合施治。

再次,鼓勵商家以及快遞企業採用綠色包裝,對使用綠色包裝並能推動綠色包裝普及的企業給予政策及財政支持;鼓勵包裝製品循環使用,對循環使用包裝製品的商家及快遞企業給予激勵;建立快遞包裝分類及回收激勵機制,鼓勵商家、消費者及快遞企業對快遞包裝分類回收。此外,還應設立政府和企業聯動小組,由政府主導,龍頭企業牽頭,建立綠色產業聯盟。聯合從包裝生產到使用以及回收的各個環節的企業,設立綠色產業聯盟,專項推進綠色包裝行動。

給快遞外賣包裝“限塑”,倡導綠色消費模式

應由商家承擔塑料餐盒回收責任

據媒體報道,有行業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各大訂餐網絡平臺一天的訂餐量可能使用4000萬個一次性餐盒,一年下來將使用大約146億個,其中大部分是不可降解的塑料餐盒,這些垃圾目前基本處於無人回收的狀態。

“作為外賣直接受益者,應當推行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由商家來承擔塑料餐盒的回收責任,按照企業銷售額劃出專門資金給餐盒回收或處理企業。”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省梨園戲傳承中心團長曾靜萍認為,本著“誰受益,誰付費”的原則,外賣平臺、供應鏈上的商家各方應為外賣垃圾處理埋單,補償回收利用需要的成本費用。

曾靜萍還建議制定《包裝廢物管理條例》,建立垃圾回收押金制度和廢棄塑料等低附加值再生資源回收的補貼機制。“可借鑑廣州經驗,針對塑料可回收物的分類回收,採取建立基金髮放補貼、處罰違規對象等做法。在具體實施中,還需要繼續探索解決產業鏈條補貼前置、處罰對象無法確定、回收物統計監管成本高、投入資金過多等問題。”曾靜萍說。

此外,曾靜萍呼籲,政府應積極引導居民踐行綠色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對減少塑料等一次性餐具使用或對餐盒實施回收的外賣商家予以鼓勵,納入商家美譽度評價指標。一方面,外賣平臺作為供應鏈上核心的環節,應責無旁貸主動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提供“無需餐具”選項,通過“無筷子週末”“環保挑戰賽”等活動形式,進一步普及環保意識。另一方面,鑑於白領和大學生目前是外賣的消費主體,寫字樓、學校等成為外賣垃圾“重災區”,因此要針對這兩大群體作減少一次性餐具、塑料袋使用的宣傳。

給快遞外賣包裝“限塑”,倡導綠色消費模式

中心法律顧問單位:河北時音律師事務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