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新零售面臨大考 線下零售店還在磨合

“實在是沒有時間打電話了。” 幾天前,一個上午跑了17單的騎手李丹(化名)笑著說自己終於跑起來了。他是上海市長壽路商圈內一家永輝超市的自有騎手,也是那裡唯一的騎手。今年近50歲的他,對於騎手這個職業來說年齡有些大,但因為永輝的訂單量一直不算多,配送壓力不是很大。不久前,他甚至還主動向下訂單的客人推銷店裡的促銷商品,以提升配送業績。但最近,情況發生了變化,中午高峰時間的配送訂單出現了快速增加。

隨著每年6·18大促季來臨,全國大部分城市的物流體系會進入高速運轉階段,與往年不同,今年新零售加入競爭——半小時送達的極速配送向傳統物流配送發起挑戰,餓了麼、美團和京東搶起了便利店,但同時也迎來新的困境。

半小時配送圈發起“搶人大戰”

一個工作日的下午4點,《IT時報》記者來到上海市曹家渡盒馬鮮生門店,店內顧客不算多,更多的是身著藍色制服的工作人員,他們在鮮蔬、水產、家居、個護等櫃檯之間來回穿梭,幾分鐘內,20多個配貨完的訂單被自動傳送帶運往場外,這些都是來自線上的訂單。在這個繁華的市中心地帶,3公里內林立的是各種辦公樓與住宅樓,下班高峰前,各種訂單讓這裡提前進入了“晚市”。現場的30多名配貨員人均每小時要完成100多份訂單的配貨,進入6月,這個數字比以往上漲了1/3。

今年6·18的促銷季普遍從6月1日開始,包括盒馬鮮生、永輝、家樂福、大潤發等一批來自線下的商超通過App“掌上超市”加入了戰局。家居、護理、百貨、食品、鮮蔬等商品,紛紛打上了醒目的6·18促銷標籤。在永輝與盒馬的平臺上,除了生鮮外,牙膏、牙刷、洗衣粉以及當季的防蚊驅蟲藥等家居百貨成了主力促銷商品,對照線上京東超市、天貓超市,它們的特點同樣鮮明:品類不多,但主流品牌齊全;滿減活動不多,但原始定價不高;同時,配送速度均在半小時內完成,降低時間成本成了新零售最大的優勢。

據瞭解,為了備戰6·18,盒馬鮮生兩週前開始在各地招兵買馬,其中一線城市需求量尤其大。在盒馬鮮生上海地區的一則招聘啟事中,詳細列明瞭各個區域的騎手招募人數,曹家渡、虹橋、新江灣、金橋、楊高南路等8個站點的配送騎手共招募170人。其中,僅曹家渡盒馬鮮生一個站點的缺口就達到50人。

新零售和電商之間,一場物流搶人大戰原本就在所難免,今年6·18,這場大戰提前開戰。在一位物流行業內人士看來,按照慣例,6·18前期是各大物流行業招兵買馬的高峰期,但新零售門店給出的福利待遇標準會略高於傳統物流行業。

據瞭解,盒馬鮮生騎手的薪酬按照每單6元標準計費,一位上海地區盒馬騎手向《IT時報》記者透露,他平時每天訂單量在40-50單,最近公司又提出完成1000單指標獎勵1800元的激勵政策,只要肯做,月收入能達到10000元上下,“訂單量大,人手少。”為了應對6·18,盒馬方面還在最近增加了上午5點到12點的小時工招聘,每個小時按照20元計付。

餓了麼和美團外賣開出的條件也不差。除了“底薪+提成+獎金+補貼+全勤”外,還有帶薪年假、節假日福利、通信交通補貼等等。綜合看,外賣騎手的收入平均水平也能達到8000到12000元之間。這對傳統物流行業的快遞員而言有不小吸引力,一位從快遞行業轉行而來的騎手劉師傅告訴記者,傳統物流行業的收件價在最近幾年幾乎沒有上漲過,派件收入一直是1元/單,取件提成也在0.8元/件,即便在6·18期間,計件價也不會有明顯上漲。

百世匯通、申通、圓通,順豐、京東在6·18前夕都發出了急招啟示,僅百世匯通一個分站快遞員缺口就在30人。“以往物流行業內的人員流動率很高,但今年新零售創造的就業崗位不斷擴大選擇範圍,但就業人數沒有明顯增加,缺人將是一種常態。”但業內人士對此並不悲觀,“按照以往每天每人平均300單,一個快遞員每月的基本收入在300×1×30=9000元。收入與盒馬、餓了麼差距不是非常大,但這些外賣、代買的訂單量不如傳統物流穩定,而且對配送時效要求更高,因此,傳統物流行業依然有自己的優勢。”

新零售升級面臨大考

從去年下半年到今年,線上互聯網巨頭紛紛跑馬圈地,用資本“圈入”一批線下零售商超,通過技術變革與傳統零售商超結成戰略同盟,阿里資本入股的大潤發部分門店在今年上半年啟動了“新零售升級改造”,而聯華超市也通過閃電購合作搭上了線上線下打通的快車;騰訊與家樂福、沃爾瑪等大型連鎖超市先後建立戰略合作關係,推進數字化零售改造深水區。京東除了此前與沃爾瑪達成深度戰略合作,與騰訊共同入股永輝外,今年年初在全國範圍大力推進“京東便利店計劃”,劉強東更是提出,年底前每天新開京東便利店1000家的目標。

這些聲勢浩大的新零售升級計劃,在今年6·18期間迎來第一次“大考”。從記者實地體驗來看,在所有改造項目中,便利店的融合困難重重,是新零售升級中要面臨的第一道難關。

坐落在中遠兩灣城大型社區內的京東便利店,是首批上線京東便利店小程序的門店之一。在這個20平方米的京東便利店內,擺放有5排貨架,零食、飲料、家居護理、生鮮水果,甚至裝修用小工具配件一應俱全,相比較上門的顧客,手機上不斷響起的“外賣訂單”提醒聲更熱鬧,在美團外賣平臺,他們正在舉行“6·18”49-18元的滿減活動,老闆王東(化名)也設置了6·18專區:只要在店內消費的顧客都能領取一小罐奶粉,或者是自拍杆。儘管優惠幅度不大,但還是為店內帶來不少客流。

相比較周邊的便利店,他們的外賣訂單數量高出50%,“一瓶水、一包香菸,甚至一條毛巾,都有人習慣叫跑腿來買。” 盤下店面一年多來,王東已經在美團外賣、餓了麼、京東便利店小程序上“開了”三家便利店。

王東一度期待“京東”能為他帶來更多線上流量。不久前為了今年6·18京東便利店小程序上線,王東專門印刷了500張名片作為社區推廣,上面專門印有京東便利店小程序的二維碼,但眼看6·18臨近,這批名片卻始終沒有派發,打開王東的京東便利店小程序,也只能看到飲料,唯一的促銷活動是滿35元免運費。王東說,至今沒有在小程序上完成一筆訂單。沒有官方導流,只依靠店家自身很難運營。

在王東看來,京東提供的配送方案對於他這樣的便利店來說成本太高,“1.5公里內運費5元,2公里運費8元,3公里運費 10元, 4.5公里運費就達到15元。”要做到為所有線上訂單包郵,成本就無法控制。因此,他對於京東便利店小程序並不熱衷。而他更期待的是京東App或者京東到家流量入口的開放。京東到家(達達)相關人士告訴記者,京東便利店上線計劃已經在規劃中,預計今年第三季度會正式開放入口。

此時,美團和餓了麼已經瞄準了這批散落在社區的便利店資源池。美團外賣不僅向王東的京東便利店開放“超市”入口前三的優質入口,同時在6·18大促期間提供官方補貼。因此,王東很快便向“美團外賣”倒戈,不僅在美團外賣上鋪設了幾十種商品,同時積極配合平臺參與大促,“我們的客流主要來自社區內居民,10個訂單中有4個是來自社區居民, 這些顧客對價格敏感,因此誰能給出真金白銀的補貼,誰的流量更高。”

記者觀察到,京東到家平臺上已有沃爾瑪、永輝、全家在內的一批線下零售便利店陸續上線,物流配送全部由京東入股的達達完成。根據京東到家給出的數據,預計6·18期間,達達一天單量將超過1000萬。

但這個單量並不僅僅來自線下客群,京東商城、京東到家、B端商戶將是主要來源。一位達達配送員告訴記者,目前6·18大促在便利商超上的體現還不明顯,他們的訂單更多來自個人配送訂單業務。

線下零售店還在磨合

離王東京東便利店2公里外的聯華便利店負責人,不太看好便利店與線上結合的模式,“這瓶水在店裡賣3元,到了線上超市就要賣4元。你買得貴,我賺得少。”

6·18期間,這家在餓了麼平臺上以“閃電購便利店”名義上線的聯華便利店,很難適應互聯網的平臺式玩法。來自阿里巴巴的資本入股似乎還未輻射到這些中小型便利店。無論在餓了麼,還是閃電購平臺上,這家聯華便利店都沒能享受到新零售升級帶來的紅利。

這家店的負責人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在線上超市,每賣出一件商品就要支付平臺20%的服務費,配送費中還有30%是由我們承擔。如果同樣的商品按照我們線下的標價出售,那就只能虧本。但如果漲價出售,客流就會受影響。”這位負責人舉例說,線下買一瓶飲用水是3元,買一箱還能打8折,但在線上賣,價格至少在4元以上,成箱買也沒有優惠,顧客買貴了,但他們也並沒有賺錢, “賣得越多,虧得也就越多。”所以他正打算退出線上經營,“電話直接預定模式更適合我們這類社區便利店。”

除了這些傳統商超外,沃爾瑪、家樂福以及大潤發都以不同形式加入到今年6·18大促中,在業內人士看來,今年線下零售店在6·18中的表現依然不及線上電商平臺熱火朝天,除了用戶消費習慣外,在揀貨效率、品類管理以及物流配送等方面,幾家線下商超都要面臨一段很長時間的磨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