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悠悠甲骨韻 千載殷商魂

也許你不曾知道安陽,也許你沒到過小屯,但中華有文字記載的輝煌歷史卻從這裡拉開了序幕。

甲骨文,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殷墟文字或龜甲獸骨文,絕大部分甲骨文發現於安陽市小屯。

甲骨文是文字還是密碼?甲骨文源於何時?誰發明的?帶著這些疑問,《中國百家姓》攝製組跟隨安陽市洹寶齋甲骨文文化博物館館長傅林明,來到了坐落於安陽市龍安區菸廠路,中國唯一一座對甲骨文的收藏展館。

悠悠甲骨韻 千載殷商魂

博物館依洹水、臨殷墟,取天時,得地利,聚人和,在濃郁的文化氛圍中孕育著獨特的魅力。走進展廳內,感覺深藏幾千年的深厚氣息,解析那個遙遠時代的聲音,著實是一件幸事。更令人驚訝的是,這家博物館是傅林明館長親手創辦的。傅林明家中的老一輩是中醫,祖上傳下甲骨文骨片200多件,於是,他便利用這些甲骨文創辦了洹寶齋甲骨文文化博物館。

悠悠甲骨韻 千載殷商魂

博物館佔地12畝,展示廳2000平方米,共分四個展區,以甲骨文發展史為主線。館內收藏302片甲骨(另有4片存疑),館內還藏有玉器、陶瓷、樂器、布畫等文物150多件,這些收藏珍品具有一定的收藏和研究價值。

據瞭解,甲骨文一詞在19世紀之前是沒有的,無論是中國還是世界,無論民間傳說還是古蹟記載都找不到,甲骨文因其刻在龜甲或獸骨上而得名,在4600多個甲骨文單詞中已經破譯了1700多個,甲骨文字的結構已由獨體走向合體,有了形聲字,已是相當成熟的文字。他們基本上是商王朝統治以及子民的占卜與預測記錄,記載了殷商王朝254年的事實。

悠悠甲骨韻 千載殷商魂

悠悠甲骨韻 千載殷商魂

悠悠甲骨韻 千載殷商魂

中國文字歷經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行書,楷書。其善變之際清晰可見,一以貫之傳承至今,沿用時間之長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甲骨文驗證包括史記在內的一系列文獻的真實,更重要的是把有文字記載的中華文明史向前推進了近1000年。

據記載,對甲骨文的認識和研究始於一個叫王懿榮的人,當時他在朝廷為官任職,是京城有名的古文字學者,金石學家。王懿榮對我國古代文物有著精深的研究,殷墟甲骨文經他之手,從“龍骨”變成了珍貴的古代文化研究資料。繼王懿榮之後,又有劉鶚、孫詒讓等蒐集研究,著有《鐵雲藏龜》、《殷墟書契》等著作,並證實甲骨文的出土地就是安陽小屯,甲骨文考釋方面的學者不多,成績突出的有郭沫若、董作賓、羅振玉、王國維,並著有《甲骨文合集》一書。

悠悠甲骨韻 千載殷商魂

悠悠甲骨韻 千載殷商魂

悠悠甲骨韻 千載殷商魂

悠悠甲骨韻 千載殷商魂

傅林明說,河南省文史研究館館員郭青萍教授,以耄耋之年先後出版了《解讀甲骨文》、《學學甲骨文》《洹寶齋所藏甲骨》《洹寶齋所藏甲骨解讀》等甲骨文研究著作,為更好解讀殷商文化作出了積極重大的貢獻。

如果說鑽木取火標誌著人類告別了茹毛飲血的野蠻歲月,那麼文字的出現就意味著人類走出了結繩記事的洪荒年代。甲骨文的發現是照亮中華文明的一盞明燈,歷經數千年的演變而傳承至今,古人用這種獨特的方式記載了了人類生存的歷史,書寫出了一部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史。時至今日,上古時代的一切依然顯得那麼撲朔迷離,人們對於甲骨文的研究還在繼續,還有很多未解之謎有待人們的探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