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尼泊爾是一個怎樣的國家?

王洋Daisy


3月12月,一架來自孟加拉國的客機在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特里布萬國際機場降落時失事,致使超過50人遇難。這次事故將一向風平浪靜的尼泊爾推向了世界輿論的風口浪尖。

作為一個在喜馬拉雅山脈南麓的被中印包圍的南亞山區內陸國,其最為世人熟知便是其美麗的自然風光,要知道,全世界十大高峰有八座都在中尼邊境,這裡更是徒步旅行者的鐘愛之地。儘管,尼泊爾有不錯的旅遊資源,不過,這裡的80%的人口仍主要從事農業,工業基礎薄弱,機械化水平低,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

按理說,北鄰中國,東西南面均被印度包圍的地理環境,對其接收兩國的文明非常有利。不過,實際上,因尼泊爾在地緣上受印度巨大鉗制,而又與中國有喜馬拉雅和青藏高原的阻隔,使得尼泊爾長期受制於印度。而在印度視中國位最大博弈對手的背景下,身為印度附庸的尼泊爾卻和中國走得非常近,多次惹怒印度。

那麼,尼泊爾有什麼資本不顧印度的惱怒而親近中國呢?

從基本層面來看,尼泊爾總面積14.7萬平方公里,人口2800多萬。地勢北高東低,境內多屬丘陵地帶,海拔1000米以上的土地就佔了總面積的一半。東西北三面都被高山環繞,中部為河谷區,多小山,南部則是平原。

在喜馬拉雅和青藏高原的阻隔下,尼泊爾與中國在地緣關係上沒有與印度那麼緊密,被視為南亞的一部分。

而印度作為南亞的主體國家,尼泊爾深受印度的影響。

在古代,尼泊爾長期是印度文明的一部分,但在政治上,尼泊爾卻有獨立的空間。因古印度文明有嚴重的分裂屬性,難以形成大一統的中央集權格局。對於尼泊爾這種邊緣山區而言,印度本部更是難以控制。相反,由於尼泊爾南邊與富庶的恆河平原緊密相連,因自身多為貧瘠山地,致使這裡的的民族以洗劫恆河平原為生路,並因此養成了驍勇善戰的民族性格。

進入工業時代,冷兵器難以抵抗熱兵器的威力,而尼泊爾民族原先靠個人武勇的軍事優勢不再。

而北印度平原,水資源豐富,適合大規模發展機器化工業,有了更多製造熱兵器的條件和實力。因地緣格局的變化,使得北印度平原的地緣實力大幅提升,而有了壓倒南亞次大陸的其他部分的絕對優勢,為印度本部融合邊緣落後地區提供條件。

在此形勢下,尼泊爾要保持獨立,異常艱難。不過,尼泊爾也有可以利用的條件。

首先,地緣上相對獨立。

雖然,在現代文明的推動下,人類征服自然的能力越來越強。不過,尼泊爾全境多山地地貌,要將其征服難度自然要比印度恆河平原難得多。

在人種上,尼泊爾原住民屬於漢藏一系的黃種人,聚居在北部山地。而印度移民的雅利安人種主要聚居在南部平原。這就使得尼泊爾與印度在人種上保持了一定的差異性。

不過,很顯然,以印度的體量和實力,完全可以消除尼泊爾這兩種所謂的維持獨立的條件。尼泊爾怎樣才能維持這兩個條件的絕對優勢呢?

答案在於中國。

中尼人民有上千年友好交往的歷史。不過,礙於農耕文明較落後的技術,難以消除青藏高原和喜馬拉雅山脈的地緣阻隔,這就致使中原王朝對西藏統治薄弱,更別說向南亞施加影響力。

隨著新中國成立,在不斷的發展中,國力穩步提升,技術實現飛躍,基礎實施改善,使使中國第一次有能力將青藏高原納入直接管理;甚至有了翻越喜馬拉雅山脈,向南亞投射地緣影響力的技術可能。

而中印邊境戰爭,則成為尼泊爾開始“親華”的拐點。

在中印戰爭中,中國邊防軍大敗印度精銳部隊。因地緣限制,中國在戰場上得勝後仍不得不退出藏南。但中國軍事上的大勝,讓尼泊爾抓住了擺脫印度控制的契機:

在現代文明推動下,青藏高原的地緣隔離作用已被削弱,加上中國的崛起,已具備向南亞施加影響的能力。而此時,尼泊爾的適當親華,用中國來適度牽制印度,以使得印度減小對自己的壓力。

對中國而言,中印的結構性地緣矛盾永遠存在。西藏歸屬中國,便有了地緣壓制印度的能力,而如果與尼泊爾的關係能更進一步,則可以強化自己對喜馬拉雅南麓的影響,進而加強對印度的遏制。

於是,一拍即合之下,中尼關係迅速升溫。1963年7月,中尼公路破土動工,1967年宣告建成。

中尼公路的建成,使中國獲得了進入南亞的現代化通道,提升了對尼泊爾、乃至南亞的影響力。

而地緣格局又決定了中國不可能有控制尼泊爾的企圖和能力,這也使得尼泊爾可以放心大膽與中國合作。而中尼公路的建成,使尼泊爾在有了本錢與印度討價還價。

1969年,尼泊爾要求印度撤走自1953年以來就派駐加德滿都陸軍總部的印度軍事代表團和北部邊境哨所的印度軍事人員。不過,尼泊爾要想擺脫印度的鉗制,一條公路遠遠不夠。而被激怒後的印度,實行了對尼泊爾的經濟支持。1970年,在印尼貿易與過境條約到期,印度卻拒絕續約。而經濟上過度依賴印度,使得尼泊爾長期受到印度的經濟制裁作為警告和威脅。

雖然,中國實力也遠比印度強,尼泊爾也毗鄰中國,可是中尼接壤的青藏高原卻是中國最邊緣、經濟價值最低、交通也最不發達之地。這就決定了中尼公路對尼泊爾在經濟上的作用十分有限。

所以說,尼泊爾想憑一條中尼公路來擺脫印度的控制,是極其不現實的。

不過,幾十年過去了,中國越來越強,要推動中尼關係進一步發展,中尼鐵路將會是最大的契合點。

一旦中尼鐵路建成,尼泊爾也將有前所未有的機遇:

首先,中國對南亞的政治軍事影響力其進一步拓展。

雖然中國軍事力量不可能進入尼泊爾,但只要中尼鐵路存在,印度迫於中國的壓力,尼泊爾便有了更多與印度的政治博弈中的籌碼。印度自然有所顧忌,不敢強逼尼泊爾,而泊爾政治獨立性就會更有保障。

在經濟上,中尼鐵路的貫通,會減小尼泊爾對印度的依賴程度。比起公路,鐵路運輸效率更高、物流成本更低,受自然條件制約更小,這就為尼泊爾加強與中國的經濟交流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尼泊爾作為一個以旅遊為支柱性產業的國家,境外遊客是其GDP提升的保證,而中國也會成為拉動其旅遊經濟的最大國家。

不過,即便有公路、鐵路的存在,青藏高原的存在,地緣格局的限制,都決定了了中尼之間的聯繫趕不上尼印。不過,即便如此,尼泊爾也可以利用此來改善對印度的附庸程度。另外,要想富先修路,對於尼泊爾這樣的山區內陸小國來說,也是至善真理,有了公路鐵路,可以依託中國加強自身的經濟發展,同時,也可以減少對印度經濟的依賴程度。

只要中國能保持對印度的巨大規模優勢,甚至到中印在該區域形成均勢的地步,尼泊爾便可以大興縱橫之術,秉持中立,左右逢源。到那時,尼泊爾政治上少了印度的控制,經濟上多了中國的好處,這才是利於其長遠生存發展之道。

可是,印度可不樂於見到那樣的事情發生。對於印度來說,趕超中國是一大夢想,並一直在踐行中。不過,印度能有趕上並超越中國的那一天嗎?印度受到哪些制約而難以實現其目標?

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雲石君下一節繼續為您解讀。

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系列180章。解讀大國博弈內幕,剖析政治深度邏輯,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雲石,收看全部雲石君地緣政治系列文章


雲石君


專訪尼泊爾外長:歡迎中國投資不等於對印“搞平衡”

“人民授權我們和中方進行更緊密的合作。”


尼泊爾位於珠穆朗瑪峰的另一邊,這個誕生了釋迦摩尼的古老國家在經歷連年內戰之後,終於在2015年通過了新的聯邦憲法,並通過去年年底的選舉完成了政治轉型。重歸穩定的尼泊爾正在伸出觸角,向國際爭取歷史難遇的發展機會。

尼泊爾外長與駐華大使接受採訪 來源:徐和謙

在尼泊爾總理訪華前夕,尼泊爾外交部部長和駐華大使分別接受了世界說的專訪,講述了尼泊爾政治轉型後的中尼經貿合作、中尼鐵路和中尼印三邊關係方面的尼方走向。

為尼泊爾輸血的中國資本

尼泊爾位於喜馬拉雅山南麓,與中國分享長達1236公里的陸地邊界。在歷史上,中尼兩國人民作為山脈兩側的鄰居,早已跨越喜馬拉雅山,建立了大量的經貿和文化往來。在1955年,兩國基於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正式建立了外交關係。

21世紀以來,尼泊爾國內政局接連面對內戰、政權更迭等挑戰。隨著2015年新聯邦憲法的頒佈, 以及2017年民主選舉的進行,尼泊爾的政治轉型就此基本完成,社會環境趨於穩定。世界銀行數據顯示,尼泊爾在2017年GDP增長為7.5%,遠遠高於前一年因政治動盪和印度“軟封鎖”造成的低增長(0.4%)。

尼泊爾2017年GDP增長為7.5% 來源:世界銀行

政治趨於穩定的尼泊爾成為中國資本出海新目標。作為尼泊爾第一大直接外資來源國和第二大貿易伙伴,中國對尼泊爾投資主要在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積極帶動本地就業,拉動經濟社會發展。

“中國投資對於尼泊爾對外的連通性起著關鍵的作用”。尼泊爾外交部長賈瓦利(Pradeep Kumar Gyawali)解釋道。雖然尼泊爾歷史上一直是獨立國家,從未被帝國主義直接殖民,但直到今天,尼泊爾在很多方面仍不能完全自主。

過去,因尼泊爾北部被高聳的喜馬拉雅山阻擋與中國的通路,而其餘國界均被印度環繞,尼泊爾長期對印度產生一定程度的依賴。本屆尼泊爾政府希望通過基礎設施和能源自主,打破這一局面。

在2015年9月尼泊爾頒佈新憲法後,印度因尼南部的馬德西人對新憲法不滿,以“安全原因”為藉口,對其實行國境封鎖,導致從印度輸入尼泊爾的生活必需品、燃料、醫藥品嚴重不足。對當年4月份剛剛經歷8.1級地震的尼泊爾造成難以估量的物資短缺和經濟損失。

對於尼泊爾歷史上對印度的依賴,賈瓦利外長認為:“我們不能滿腦子只想這段歷史,但我們必須要學到些什麼,尼泊爾作為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對其某個鄰國依賴度如此之高,是不健康的。”

中尼鐵路是尼泊爾第一個打破對印度陸路交通依賴局面的嘗試。賈瓦利外長提到,尼泊爾國內對中尼鐵路的建設非常樂觀。作為尼政府的優先政策,中尼鐵路的前期工作已經開始,現有的反饋非常積極。而整個準備項目預期在八月完成,屆時也會製作詳細的工程報告。

以尼泊爾現在的交通能力,境外的貨物需要至少50天才能抵達尼泊爾邊境,但在中尼兩國加強陸地交通建設後,貨物最多隻需要15天就可以從最近的港口運送至尼泊爾。這對尼泊爾加強其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有很大的意義。與此同時,在中國“一帶一路”的框架下,尼泊爾國內也規劃了三條貫通南北的高速公路,以此加強其國內的交通與貿易水平。

政權更迭無阻能源投資

根據2017年亞洲開發銀行的報告,憑藉北高南低的獨有地勢,尼泊爾每年通過水電站生產並商業利用42000兆瓦電力的潛能,但截至2016年,尼泊爾的水利設施只有能力生產802兆瓦電力。這遠遠不足以滿足近3000萬尼泊爾人不斷增長的需求。在2016-2017財年的前九個月,尼泊爾從印度就進口了價值近10億尼泊爾盧比的電力資源。

因尚未充分開發利用本國大量的水利、風力和太陽能能源,尼泊爾對來自印度的能源高度依賴。而2015年印度對尼泊爾的制裁使尼泊爾希望可以藉助中國的幫助完成能源的自給。

雖然上一屆政府就開始與中國進行能源合作,但其任內最大的中國投資項目——葛洲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投資25億美元(170億人民幣)的布迪甘大吉水電站項目在2017大選前被尼方突然取消,造成了中國投資者對當時尼泊爾政府的疑慮。

在2017年底11-12月的大選中,時任政府落敗,而反對黨尼泊爾共產黨獲勝,並取得議會中的三分之二多數。在談到新政府對中國投資的態度時,尼泊爾駐華大使利拉·瑪尼·鮑達爾(Leela Mani Paudyal)說道:“2017選舉獲勝的執政聯盟取得了三分之二多數,也就是說,人民給了我們強力的授權,授權我們和中方進行更緊密的合作。”

尼泊爾2017年選舉結果 來源:維基百科

但中國企業在尼泊爾的大型水電站項目上的投資並非一帆風順。路透社5月曾報道,尼泊爾財政部長尤巴拉傑·卡蒂瓦達(Yubaraj Khatiwada)宣佈計劃取消與三峽集團的西塞提水電站建設協議,由尼泊爾動用本國資源進行獨立建設。

西塞提水電站建設在2012年由三峽國際能源投資有限公司接手並投資16億美元。五年來,因為雙方對條款還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此項目尚未動工。尼泊爾能源部長巴夏勉鵬(Barsha Man Pun)隨後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表示,和三峽集團的合同依然有效,而尼泊爾也無法以一國之力建設如此巨大的工程。

當地居民對這樣的延宕感到非常焦慮,給尼政府很大的壓力。在澄清尼方沒有意向取消或懸置西塞提水電站項目之後,鮑達爾大使向世界說表示,雖然尼方會研究中方提出的要求,也長期致力於為中方建設一個良好的投資環境,但也希望中國企業在尼泊爾能夠更加註重遵守時間和質量的約定,以避免給部分政治人物以口實,批評中國投資者。

在尼泊爾國內,也有一些反對黨的政治人物認為中國投資會將尼泊爾帶入一個“債務陷阱(debt trap)。”在去年,斯里蘭卡因為無力償還中國企業債務將漢班託塔港(Hambantota)移交給中國99年,緬甸的皎漂港項目也因債務陷阱正在受到重新評估。賈瓦利外長回應,他不相信“債務陷阱”這個說法,“雖然我們沒有分析這筆債務的道義性,但貸款的成本和利率並沒有那麼高。當尼泊爾分享中國發展的果實後,將會有一個快速成長的經濟,那麼我們就會有能力償還貸款。”而尼泊爾總理奧利本人在當選總理後的訪談中更表示反對使用“陷阱”這個詞。

改善中尼印三邊關係和地區合作

雖然轉型後的尼泊爾,作為一個有著多黨競爭的民主國家,任何政策都一定會有政治對手批評,但在中國投資問題上,而尼泊爾社會主流依舊錶示歡迎。“中國和尼泊爾兩國關係的發展沒有任何障礙,”賈瓦利外長說,而尼方將會對任何對中方投資造成阻礙的活動表示堅決反對。

尼泊爾總理卡·普·夏馬爾·奧利 來源:維基百科

他指出,在旅遊業、基礎設施建設和水利工程之外,迫切尋求經濟發展的尼泊爾希望和中國展開農業、礦業、技術和可再生能源的合作。隨著政治的穩定和交通的改善,有著“自然資源和人才資源的”尼泊爾將會是南亞和中國周邊最重要的投資目的地。當尼泊爾總理奧利在本月19號到達北京後,將參觀一定數量的中國企業並與中國商業界探討未來的合作機會。

對於中尼之間關係的改善是否造成印度方面憂慮這個問題,雖然鮑達爾大使坦誠承認尼泊爾時常會面臨來自鄰國的壓力,但外長和大使都指出,尼泊爾作為獨立國家,有制定自己外交政策的權力,而中尼關係的改善並不針對任何國家。

大使指出,尼泊爾政局穩定,有著大量選票作為支撐的執政當局可以頂住外界的壓力並制定出正確的戰略和政策。尼方也沒有在玩什麼“平衡的遊戲”,因為這根本做不到。對尼方來說,“平衡”意味著尼泊爾致力於和中印兩鄰國長期保持友好合作關係的外交政策不會改變。

對於“中尼印經濟走廊”的提議,尼方樂觀其成。中國和印度,世界上兩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如果可以展開廣泛的經濟合作,尼泊爾在中印兩國之間,作為“東亞和南亞間的門戶”,自然是有百利而無一害。

“任何認為印度會反對有利於尼泊爾連通性和經濟發展項目的看法都是荒謬的,”賈瓦利外長強調。

外長還指出,最近中印高層領導人頻頻會面,中印之間的良好關係對於區域的和平、穩定與繁榮有著重要意義,對於尼泊爾的發展更是積極的。


世界說

曲思翰


微博 @世界說globusnews


世界說


與尼泊爾相遇是一種特別的緣分,那是離天堂最近的地方。

尼泊爾的風景美的醉人,雲罩著蜿蜒的山脈,飄飄逸逸的行走,例行巡視般,隨手一拍就是絕美的風景畫。

夏日的街道上是慵懶的行人,披著花花綠綠的衣服,美麗的晃眼。日頭把塵土曬的飄飄然,落在每一個人身上,堵車的空隙清晰地看到他們長長睫毛上的灰塵,禁不住感恩上帝給了他們那般濃密的睫毛,透過右側車窗可以看到騎著摩托車穿梭的行人,他們披著雨衣,在炎炎烈日下披著雨衣,也許是為了擋炎熱的日頭,也許是為了擋撲面的灰塵,我朝他們笑,他們也對著我笑,那種熱情洋溢又略帶羞澀的笑,讓心慢慢的舒展。

尼泊爾的夏天雨水很多,天藍著藍著就灰下來了,一場大雨傾倒下來,落在泥土地或者碎石地上,空氣中都是泥土的氣息,屋簷下是坐著靜靜聽雨的閒人,他們都很悠閒地發著呆,打量著路上的一切,用人類最初的好奇心。加德滿都的很多小店鋪很像中國偏遠的一些鄉鎮,低矮的房屋,門口堆著一些水果,極具特色的芭蕉掛在門楣上,等著誰把它帶回家。

加德滿都似乎只有一個十字路口有紅綠燈,而且還經常會壞掉,路面沒有明確的分界線,大家隨心所欲的駕駛,當然常常極度擁堵,路面坑坑窪窪,一條勉勉強強的公路還是中國贊助修建的,掉頭時如果車太多,要駛向附近的下坡路,在下面掉個頭再爬坡上來,這一點讓我印象深刻,人們總是有方法來應對接踵而至的問題吧。在街頭還遇見了一個騎著二八自行車的人和一支騎馬巡邏的隊伍。


正是崎嶇的路況鍛造了本地人高超的駕駛技術吧,司機帶著我們兜風,看風景,剛下過雨的山路還泥濘著,我們從加德滿都大學旁邊的山路盤旋而下,足足開了有上百個彎吧,一圈又一圈,山裡的景緻很美,乾乾淨淨的天,雨後初晴時的陽光總是格外的熱烈,彷佛要刺透人心。來到了一個可以眺望整個加德滿都風景的咖啡廳,架在風景秀麗的山間,仿若天空之城,透明窗戶外就是懸崖,小心翼翼地扶著欄杆走在鋼架的鏤空樓梯上,卻忍不住想駐足眺望外面的懸崖和懸崖上的樹。二樓,美景盡收眼底。


尼泊爾唐人街位於博卡拉,也叫湖邊街,很多開手工藝品的店,還有一家山東人開的旅館,飯菜可真不便宜,很多店主也會些簡單的漢語,笨拙的說著“你好“,感覺很親切。可以買些特色的手工藝品送朋友,書包一般只要幾十塊錢。


旁邊還有黃包車靜靜地等著誰去光臨,一切都是舊舊的樣子。

猴子廟是個神奇的地方,到處是自由自在玩耍的猴子,還有幸拍下了猴子一家三口其樂融融的樣子,它們絲毫不懼怕人,在這裡,它們才是老大,穿行於山林間或歇息於石凳上,倒是路過的人要小心它們不打招呼就搶走你手裡的東西,有些猴子留意到有觀眾在看自己,便開始了表演,在樹枝上盪來盪去。有的在耐心的幫對象逮蝨子。


尼泊爾的富人區都是各式各樣的別墅,調色盤般,錯落地分佈在高高低低的山地上,絕佳的風景。他們的院子裡種著各種花花草草,有些高大的樹木探出牆外,朝天長的青澀芭蕉極富喜感,去拜訪一位當地長者,大理石臺階,歐式的裝修,屋裡鋪著美麗的地毯,吃著意麵,微笑地為我們倒上飲料。


路過一家簡易棚戶房,和他們打招呼,他們為我們端來甜茶,拿個新鮮的小檸檬,朝裡面擠上幾滴檸檬汁,土味茶水製作完成,很開心的一飲而盡。這是一戶很窮的人家,木板搭建的房子似乎經不起一場大雨,兩頭賴以生存的牛在簡陋的棚子裡吃著幹葉子,幾隻雞在圍起的籬笆牆內低頭尋食,他們家有三個可愛的孩子,眼睛都大而迷人,眼神純淨清澈,害羞地對著我們笑,小兒子不過三四歲吧,用小胳膊拼命的壓水井為媽媽幫忙取水,他們很早都長大了。這裡的人們仍然在認真生活著,用袋子裝上泥土養植物。

旁邊有一群在跟著老師練習跆拳道的一群孩子,這些孩子都是孤兒,2015年的那場8.1級地震讓很多人失去了父母,後來去一個孤兒院探訪,那裡更多的孤兒,三五歲的,八九歲的,有的眼神裡有些閃躲,有些茫然地發著呆,有些在與你眼神交會的剎那靦腆的笑,他們拿炸蝦片和雪碧招待我們,這是他們最好的東西了,擺放炸蝦片和雪碧的那張桌子有一根腿壞了一截,潮溼的房間裡散落著孩子們的書,有一個穿著中山裝的小孩子無比可愛,他戲很多,自導自演,完全看不出一絲陰影的痕跡,感恩有那麼好的老師愛護他們。又去了當地的一個幼兒園,給他們送些蛋糕和洗護用品,這裡的孩子們和其他地方的一樣,純真的眼神,只是多了一絲害羞,他們愉快的玩耍。


住在博卡拉,早上推開窗就是雲霧繚繞的喜馬拉雅山脈,山上的鐘聲一陣陣傳來,他們在敬拜他們的神,多希望他們認識JESUS。據說山上還有老虎呢,晚上便安靜躲在屋裡,不敢出去。在這片被富人爭奪的度假村裡還有不少艱難度日的村民,山頂上取水便是一件難事,下水道是一條條沿路邊開闢的狹小的溝,下雨天他們都是光著腳,幾乎沒有人打傘,也許是消費不起吧,他們的腳上是厚厚的繭子,踩過多少沙礫,蹚過多少泥水啊。

尼泊爾的咖喱很贊,無論是米飯還是特色小吃momo,總是會搭配上醬來吃,最受歡迎的要數咖喱醬了,比起呷哺呷哺的咖喱鍋,這裡的咖喱好吃很多呢。他們的米飯總是一粒一粒的,裡面加了一些椰子肉,再放上些許咖喱,澆上一勺大雜燴的菜,再切幾片胡蘿蔔,檸檬蓋上。Momo就是很像我們的包子那樣的麵點,也是必嘗美食。他們還保留著用手抓飯的習慣。

步行穿過一條蜿蜒的山路,剛下過雨的路面還粘粘的,路邊的野花帶著雨滴的樣子很美。

走著走著便會遇上山腰的別墅,投出我好奇的眼光,想象著裡面的人的生活,終於到達了我們要拜訪的地方,向日葵盛開在豔陽下,遠山籠罩著薄薄的霧,朦朧而美好,陽臺上擺了幾十盆盆景,多麼熱愛生活的人啊,極目遠眺便是一田田土地,生機勃勃的綠,田地裡彎下腰插秧的身影像及了法國畫家米勒的《拾穗者》,織布鳥的小巢真是神奇,看上去柔軟卻又無比堅韌,它們在樹上盪來盪去的頑皮讓人羨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