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不聽話的孩子和聽話的孩子相比,哪個更有出息?

蘇州漫


你好,我是十三年家庭教育從業者久明。


首先題主用“聽話”和“不聽話”這兩個詞,這個就要分析,到底什麼叫“聽話”,聽誰的話。因為他是我們自己的孩子,因為他還很弱小,因為他還要看我們“臉色”,所以我們不自然的就會出現指使、苛責、命令等方式,來去和他相處。


但是我們思考一下,這樣的方式真的對嗎?最好的家庭教育方式,就是先維護親子關係,最好的親子關係,不是命令、苛責,而是引導、溝通、陪伴和理解。如果這樣來思考,那就不會出現聽話與不聽話,因為我們的話不見得是對的,都是帶有我們思維習慣的方式。


接下來說有出息這個事,很多人會說,孩子比較順從,是有規矩感,會有出息,也有人說順從了沒有主見,不會有出息;也有人說孩子不順從代表獨立,以後會是大人物,孩子不順從會走極端,會出現很多越格的事情。


這不是兩頭堵嗎,到底哪些是對的?


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性格,有的比較溫順,有的靠動作來感知社會,就會比較調皮,他們都有自己適合的崗位,也必將有自己以後發展的方向,成就一番事業。


所以我們不看這個,要看的是孩子是否有獨立自主的自尊體系,能否有正確的三觀,能否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未來是知識的社會,過去幾十年調皮搗蛋沒知識敢打敢拼也能“出息”的(也就是財富上有了一些基礎而已),以後幾乎是沒有這樣的機會了。


順從也好,不順從也好,給孩子建立規則感,但並不是命令式的;給孩子植入更多優秀的品質,讓孩子能夠意志堅定,找到自己感興趣,快樂的事情,孩子一定不會差。


祝題主的孩子能有出息,我是久明,歡迎大家評論,和我探討。


久明教你管孩子


無法單純判斷哪個長大後更好,凡事過尤而不及,過於聽話的孩子長大後容易變成“乖乖女”、“媽寶男”,主見性較弱,缺乏對事物應有的判斷力;太不聽話的孩子長大後因個性太偏激、執拗,過於武斷,容易造成一些無法挽回的後果。



舉個事例:我們小區有一對姐妹花,姐姐從小就很乖巧懂事聽話,妹妹卻頑皮鬧事,個性特強,父母也因為妹妹年齡小便嬌寵她。長大後姐姐學護理,畢業後留在本市工作,後來結婚生子,平淡生活,就是聽她父母說,這個姐姐性格溫和軟弱,在夫家都是婆婆和老公說了算,連自己的工資卡也交給老公管。

而妹妹呢,是學音樂專業的,本來家裡希望她畢業後考公務員或公辦學校的音樂老師;她不願意接受家人的安排,獨自跑到深圳一家貴族學校教音樂,沒想到戀上學校一個開校車的司機,比她大十多歲,愛的死去活來的,家人朋友相勸都沒用。



事情就像電視劇情節似的發展,那個司機原來在老家有老婆孩子,他老婆知道後到學校大鬧,妹妹被學校以影響不好的理由辭退了,誰料她不迷途知返,帶著這個男的跑到中山去開琴行,還給他生了個女兒;現在她的父母都和她斷絕來往了,只有她姐姐和她還有聯繫。



所以父母在孩子小時候就要因材施教,如果孩子太聽話,過分依賴父母,不妨多培養孩子獨立自主些;如果孩子性格偏執,任性妄為,一定要糾正孩子的不良現象,不能寵溺。我想大多數父母都希望孩子將來成為一個孝順懂事,又有主見的人。


逸然樂緣


如何界定孩子是聽話還是不聽話呢?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就是不聽話,家長的所有決策就一定都是對的嗎?!

孩子有沒有出息,要看家長如何教育孩子,就簡單的說一下:

1)父母儘可能的多陪伴孩子

現在的很多家長都忙於工作,直接把孩子丟給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中國有句話就說隔輩親,這些隔輩親的長輩大多數都會對孩子溺愛,溺愛到連走路都會一直揹著或者抱著,寵壞了孩子。我以前上學的時候聽到一個新聞,說是一個考上清華的學生竟然連雞蛋都不會剝,我聽了感覺到不可思議,現在想來這是有可能的。

那麼,家長呢,還是儘可能的自己帶孩子吧,畢竟我們比父母更能懂得孩子教育的重要性,不會太慣著孩子。而孩子的成長也不能少了父母的參與,這樣能提升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溝通能力,孩子也更能得到安全感。

2)父母要和孩子做朋友

我們很多父母總是以家長自居,跟孩子講話總是命令式的,這不能做,那樣做不對,孩子小的時候還好,可能會很聽話,可等他慢慢長大後就會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父母如果還是一味的這樣教育孩子,那就會適得其反,孩子會變得非常叛逆。你會想,孩子怎麼就不聽話了呢,明明小時候那麼聽話,父母自己還很傷心。而有的父母可能已經知道這個時候最好還是跟孩子以朋友的方式相處會比較好,但可能就是做的不到位,或者是還沒有完全放下父母這一角色的權利,導致與孩子的溝通失敗。

我想說的是教育孩子,父母始終要以朋友的身份自居。與孩子說話時態度要和緩,語氣也要親切,態度更要真誠。在孩子遇到問題時,要讓孩子說出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如果孩子的看法和理解是對的,父母要及時給與支持與鼓勵,如果孩子的看法和理解不對,父母要和緩的說出自己的想法,並慢慢糾正孩子的錯誤,不可過於急躁,讓孩子理解的明明白白,這才算是做到了位。

如果有些事情家長做錯了,也要及時的向孩子承認錯誤並道歉。這樣做孩子才會感覺到完全的平等,孩子才會放開心扉與你交流。

教無定法,因材施教,最重要。


關注蛋殼育兒,瞭解更多專家育兒乾貨。


蛋殼育兒


這個真沒法給答案,因為就是同一個孩子都會有一點不聽話和特別聽話的時間段和讓孩子不聽話和非常聽話的人,孩子是否聽話絕對和環境有關、和長輩的教育方式有關,我自己的孩子和弟弟的孩子都特別聽我的話,尤其是弟的孩子,全家人當中只聽我一個人的,而且是百分百聽,有時候會很高興孩子這麼肯定自己、高興自己可以讓孩子如此信任,但也不喜歡孩子們什麼事都依賴我,幾乎任何事都會徵求我的意見,直到我明明白白的說,以後所有的小事全都自己作主,要相信自己,自信自己有正確判斷力和處事能力,就算不確定自己的判斷是否正確,那就更要通過那些小事檢測自己,但是大事一定要和大人們商討,後來嚇的孩子不敢再什麼事都得參考大人意見了,哈哈哈

毫無疑問太不聽話的孩子是可怕的,輕易一個任性的決定就毀了一生,如果是太沒主見的聽話孩子也是可怕的,如果信錯了人,自己的一生被人毀了,還以為人家真是為丅a好,有判斷力也有膽量的聽話孩子才是最好的,但這樣的孩子一定只會在民主的家庭才有


隱匿的種子


說實話我不喜歡聽話的孩子,我要那麼聽話幹嘛?沒自己的主意想法,我說啥就是啥,那有什麼意義,

孩子就要有自己的想法,對待事物有自己的見解,不管對的錯的,都是自己想的。家長只能作為引導,有些聽話的孩子純屬是家長造成的,連孩子穿什麼衣服都要聽家長的,有些家長會說,天氣冷了,孩子不想加衣服會凍著的。我就想說太操心,你只需告訴他天氣冷了,要加點衣服,他不穿就不穿,凍著生病要吃藥的時候就知道以後要參考你說的話。

什麼是不聽話,我看不聽話的孩子也不是完全不聽家長的話,如果是完全不聽家長的話,是否是家長干預過多造成孩子逆反心理,還是對孩子不管不問導致孩子根本不願意聽家長的話呢?任何事情都是要溝通的。

太聽話的孩子長大基本沒有主見,怎麼工作交際,以後有了家庭怎麼處理夫妻關係這都是個問題。

不聽話的孩子,長大以後也不一定都變得有自己正確的主見,也可能脾氣固執,聽不去任何意見這也是不好的,只能說在小的時候,讓孩子有判斷事物對錯和處理的能力,讓孩子聽該聽的,捨去不該聽的。鍛鍊他正確的思想觀。


江湖大嫂


這樣的問題沒有絕對的答案,關鍵在於教育的方法和方向。我是不聽話的類型,過早就養成了自己的個性,讓我在同齡中顯得很早熟,這是優勢也有缺點。

早熟的人在學習階段很容易犯錯誤,比如早戀、叛逆、這樣的人讀書通常都不是很成功。但是綜合能力比較強,我就是其中的典型。智商不低,讀書不行,工作還可以。

不聽話的人成長過程當中也容易遭受很多挫折 ,但也是因為這些挫折,不斷增強這些人的心理素質。

不聽話的孩子通常情商指數也會比較高。心理承受能力尤其是逆境指數,會比聽話的孩子更好一些。因為不聽話就意味著要犯錯,經常犯錯的人久病成良醫了。

聽話的孩子大多數都學業有成,在成長的過程當中很少犯錯誤。大多數都一帆風順的讀書就業,這是個優勢,也是厚積薄發。

對於不同性格的孩子,應該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文武之道,一張一弛,缺什麼就要給他們補什麼,尤其是彌補性格當中的弱點。

但相對於補缺,更重要但是如何讓自己的孩子性格優點發揮到極致。不要追求讓不聽話的孩子變得太聽話,也不試圖讓聽話的孩子過於的獨立。

泯滅孩子的天性就是毀滅他的未來,太有個性的人容易遭受打擊,沒有個性的人很難成功。不要讓聽話的孩子因此變得懦弱,沒有主見。更不能讓不聽話的孩子,為所欲為。

根據他們的性格,把他們引導到不同的路徑上去。為他們確立目標,讓他們用各自的方法去實現自己的目標。對於不聽話的孩子,只管方向,不管方法。因為你的方法會招他反感。對於聽話的孩子。既要管好方向,還要管好方法,因為他們更善於傾聽或者服從。

總之來說,不聽話的孩子要走很多彎路,犯很多錯,成長的代價會更高。如果不能加以引導,這樣的孩子通常都容易闖禍,禍闖大了,有可能就害了自己。

對於這樣的人,既要循循善誘,又要及時懲罰,不過單純的懲罰對於這樣的人來說,通常也不管什麼用。最重要的還是一定要讓他明白道理,如果他自己不願意,打死他都不會做。


大糖必下



李亞會1269


聽話的孩子和不聽話的孩子,並不存在誰長大會更好或者更有出息,重點是我們要看孩子聽的是什麼“話”,不聽的是什麼“話”。

1、過於聽話的孩子,容易沒主見、缺乏獨立思考能力、並且自我壓抑,這種“聽話”的孩子不是家長希望要的“聽話”。

所以,在我們的教育過程中,需要引導孩子獨立思考,當孩子對父母的要求反抗的時候,父母就要通過觀察和多問“為什麼”瞭解孩子不聽話的原因,為孩子營造平等的交流氛圍,鼓勵孩子勇敢發表自己的看法、爭取實現自己的想法;如果孩子的想法欠妥的時候,家長就要給予耐心,順著孩子的邏輯將問題和想法向孩子傳遞。

2、這些不聽話的孩子,才需要家長引起注意:情緒易激動、脾氣暴躁、行為衝動任性、攻擊性強、自控能力差等。

如果孩子的不聽話,不是因為有自己的想法,更多是無理取鬧。那麼家長就要進行針對性的教育,這樣的家庭教育在孩子6歲前完成尤其重要。因為在6歲前,是培養孩子規則意識的黃金時期,懂規則的孩子更不容易任意妄為。


發現爸爸


這兩種孩子哪種更有出息,這個不好說。因為人是發展的,是會成長的,聽話的孩子可能會上一個好大學有一份父母看起來不不錯的工作。不聽話的孩子也可能創業,開公司。

相對於更有出息,我覺得哪種孩子更快樂,更值得我們思考。

聽話的孩子,聽誰的話?沒錯是父母,這說白了就是在為父母而活,一切都是父母的安排。控制慾強烈的父母總是打著一切都是為了孩子的口號,去滿足自己的控制慾,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更像是父母的翻版。他們並不快樂,因為他們沒法決定自己的人生,他們就像是楚門的世界裡的楚門,一切都在被安排。

而不聽話的孩子,他們可以去按自己的想法去生活,儘管他們會遇到很多挫折,但是這是他們的選擇,而且經歷挫折以後他們更容易成長,抗壓能力強。這種孩子過得更瀟灑,更快樂。

所以作為父母,可以適當的引導孩子,但是請不要把你的孩子改造成你想要的樣子,他們不是你,況且你自己做不到的憑什麼讓你的孩子做到,他們憑什麼為你的理想買單?


廿九


聽話和不聽話都是相對的。孩子在很小的時候,眼界和心態都很不成熟,這時候適當聽大人的話,但又不缺少自己的思考,這種孩子長大無疑是很有出息。如果家人的話什麼都不聽,從小就任性而為,長大不做危害社會的事情就不錯了,更何談出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