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作家馮唐所說的寫作的“金線”真的存在嗎?

影像觀察


馮唐在給《GQ》雜誌的專欄文章《大是》中提到這個概念:“文學的標準的確很難量化,但是文學的確有一條金線,一部作品達到了就是達到了,沒達到就是沒達到,對於門外人,若隱若現,對於明眼人,一清二楚,洞若觀火。”

所以他經常被人譏諷為“馮金線”,這主要是因為他太裝逼,姿態太難看,或者有人覺得即便有,這話也輪不到他來說吧,畢竟他自己夠不夠“金線”還不一定呢。

但是若說沒有這條線,這條到了就是到了,沒到就是沒到的金線,也不現實。閱讀中經常可以感覺到它,比如《洛麗塔》中那句著名的“洛麗塔——我的生命之光,慾望之火,同時也是我的罪惡,我的靈魂”,原文是“Lolita, light of my life, fire of my loins. My sin, my soul. Lo-lee-ta”。

咒語般的文字,押頭韻,押尾韻,洛麗塔的英文三個音節都是上顎音,這句話也幾乎全都是上顎音,非常典範的韻文,又極富力量,充滿了渴望和躁動,看到這句話就知道納博科夫的功力,當然必須是金線以上,一般人沒有這麼好的文字感覺,馮唐說文字要有幼功的,其實不是幼功,就是天賦。

再比如張愛玲的《金鎖記》,“風從窗子裡進來,對面掛著的迴文雕漆長鏡被吹得搖搖晃晃,磕託磕託敲著牆。七巧雙手按住了鏡子。鏡子裡反映著的翠竹簾子和一副金綠山水屏條依舊在風中來回盪漾著,望久了,便有一種暈船的感覺。再定睛看時,翠竹簾子已經褪了色,金綠山水換了一張她丈夫的遺像,鏡子裡的人也老了十年。”

用鏡子來做場景切換,一瞬間十年過去了,極其自然,乾淨利落,這是大師手筆,一般人想都想不到這裡去,更別說寫了。拿電影打比方,就是王家衛《一代宗師》那張變換了的全家福,注意看照片中的椅子,一把椅子透露出了多少信息,一瞬即是經年,同樣是大師手筆。張愛玲到沒到金線,她要沒到,那就很少有人到了。

所以金線論沒什麼問題,也不新鮮,更不高深,論文,講氣韻、風致、情性、自然……都可以,標準當然不統一,各有各的喜好、興趣,但要說沒標準,那是不可能的,到了就是到了,沒到就是沒到。


鍛彰趣義


作家馮唐這兩年火得一塌糊塗,前兩年他用粗俗的語言翻譯了《飛鳥集》引來爭議,而後由他的小說改編的電影《萬物生長》、電視劇《春風十里不如你》熱播,賺了很多影迷的熱淚和感傷。去年,他的一篇教導中年男人如何“不油膩”的文章刷爆朋友圈,不過這次很多人對他是抨擊:人們認為,寫出這些文字的馮唐,本身更油膩!馮唐自己,是中年油膩最好的代言。

馮唐學醫出生,還是個醫學博士,但對文學的抱負驚人。他的文章中常寫“ 世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 2012年年初方舟子與韓寒的代筆論戰正火熱,馮唐在專欄上寫了一封致韓寒的信,說韓寒的小說沒入門,提出文學確有一條金線。韓寒粉絲對馮唐的橫插一腳、多管閒事十分不滿,送了他一個“馮金線”的外號,“馮唐金線”的說法也是從這出的。

馮唐也算身經百戰的人,不怕被黑,十分認真地解釋了何為“金線”:表達的內容要能衝擊愚昧狹隘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探尋人性的各種幽微之火,表達的形式要能陳言務去,挑戰語言表達能力和效率的極限。

看馮唐的官方解釋,句句都對。但是這些話大而空,沒有細緻的準繩,頂多是他個人審美概念的闡發。而個人文藝觀的闡述,儘可以說得盡善盡美。網友吐槽他,主要是覺得他沒有資格提出文學的金線。一是很多人不喜歡馮唐那些描寫青春期男孩內心腫脹的小說;二是看不慣他的為人(高調、嘚瑟、自戀);最根本的是他提出的“金線”,他自己可能也未必達到。以馮唐的文學成就,他算是一個暢銷書作家,他不是專業的文學批評家、評論家,他還在寫作這條路上跋涉,同行評同行,就有些過了。而且現在的文學不是廟堂文學,評論在民間,如果馮唐有耐心,沉得住氣,自可以讓歷史去評述。文學有一個經典化的過程,活著的人爭論再多也沒有意義。

綜上,馮唐的“金線”屬於網絡罵戰,根本不是專業意義上的批評方法。作為現代人,最大的錯誤是做專業之外的事。


蘭闍讀書


先回溯一下“金線”的產生背景。2012年初,方韓之爭風起雲湧,熱鬧非常,而論爭如火如荼之際,馮唐以《大是》一文捲入,談及韓寒的文學成就時,順勢提出了“金線”這個概念:“文學的標準的確很難量化,但是文學的確有一條金線,一部作品達到了就是達到了,沒達到就是沒達到,對於門外人,若隱若現,對於明眼人,一清二楚,洞若觀火。”隨後的《大“線”》一文,他進一步地闡釋:這些被明眼人公認的好文章所體現的特點,就是那條金線。由此,兩文引發了有關金線的討論,甚至有了“馮唐金線”的新成語。

於是,“金線”成了2012的年度詞。

到底有沒有“金線”呢?個人認為是有的。個人認為,所謂的“金線”就是一個高標準。每個行業的從業者,心裡都有一個標準。一個只可意會,卻又說不清楚的高標準。


springsuper


大學期間曾讀過馮唐的《十八歲給我一個姑娘》,很喜歡這篇小說的文字,犀利、放肆、低俗中透漏著年少年狂,這個從此書的標題就能看出。但有些人讀到的是美,有些人讀到的是乏味。可能跟每個人自己的青春經歷有關。對我來說,這種書翻不厭。更何況是馮唐!

流氓還是詩人不重要。存不存在“金線”不重要,“金線”是馮唐的評判標準理論,討論“金線”存在與否,不如再回憶下朱裳的頭髮。


英語君的電影獨白


這條金線應該是有的,要不然歷代當時公認最牛逼哄哄的作品沒有流傳下來;比如歷屆狀元應試之作。只是他金線的定義不夠精確。歷經得起時光淘汰的作品,一般都符合世人欣賞美學的基本規律;可惜美學定義許多文學大師都見仁見智,定義多樣。個人的看法是:時間是最有說服力的金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