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新加坡為什麼將繁體漢字簡化成簡體漢字?

用戶73129708748


新加坡的語言政策,是李光耀和他的內閣一手製定的。

李光耀可以說就是一個馬基維利亞主義者,是一個非常務實的人,在新加坡也不是一個原生態國家,他不受什麼意識形態和文化價值觀的束縛,他所有的考慮就是經世致用。

所以不要從中國人對漢語漢字的感情角度去評價李光耀。

李光耀在他的自傳《我一生的挑戰——新加坡雙語之路》講得非常清楚。他把新加坡的語言政策這個問題看得非常重要,關乎到新加坡的生死存亡、國家興敗。事實證明新加坡的雙語政策是比較成功的。

1、新加坡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必須設置一個共通語。而英語就是很好的〖價值觀中立〗的語言,不會引發個各民族之間的語言地位之爭。其次,作為前英國殖民地,以及英語的強勢,英語肯定是首選。

2、新加坡華人佔大多數,華裔的雙語就是英語加漢語。漢字本來就異體眾多,新加坡華人移民主要來自福建和廣東,當時新加坡漢字非常混亂,方言字、異體字、簡體、繁體並用。

李光耀政府當時認為傳統漢字難寫難認,也開始著手規範、簡化漢字:

  • 1969年,新加坡公佈第一批簡體字502個,除了67字(稱為「異體簡化字」),均與中國公佈的簡化字相同。

  • 1974年,又公佈《簡體字總表》,收簡體字2248個,包括了中國公佈的《簡體字總表》(部分),以及10箇中國尚未簡化的,如“要”、“窗”。

  • 1976年5月,頒佈《簡體字總表》修訂本,刪除這10個簡化字和異體簡體字。
新加坡簡化漢字和中國簡化漢字的比較,大部分差不多。

3、從七十年代末期,李光耀開始接觸中國,他在當時意識到中國未來會崛起,我也不知道他為什麼會這樣認為,恐怕當時全世界只有他有這樣的眼光。

我記得李光耀對鄧說過 ,是大意,不是原文引用,出處忘記了:我們都是無田無地的文盲後代,沒有辦法才到南洋混口飯吃,我們都可以成功,你們都是中國本土狀元秀才的後代,沒有理由不成功的。

其實,鄧就是看到新加坡的榜樣力量,決定改革開放和經濟特區設立。

如果以大歷史眼光看1000年的人類歷史,上半場是西方崛起,下半場可能就是中國復興,那麼李和鄧,都是改變歷史,影響千萬年命運的人物。

1976年後,新加坡完全採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制訂的簡化字,頒佈《簡體字總表》、《異體字表》和《新舊字形對照表》。同時廢除臺灣使用的注音符號引入漢語拼音:

李光耀推廣普通話:

是我,我也會這樣幹呀,既然你覺得這個國家未來有前途,我們就用他們的制定文字和注音符號,用現成的,何必自己費力費神去搞一套呢?

今天,大多數新加坡華人能懂普通話和簡化字,跟中國人交流毫無障礙,這是一個很大的優勢。

我記得以前看到美國外交學院的一個定量研究後的結論是:掌握一門外語,如果用金錢衡量的話,等於五十萬美元。雙語的優勢是不言自明的。

你可以不喜歡李光耀,但你不能否認他是一個有眼光的人,他只用了一代人的時間,就將一個貧窮的國家,打造成世界上最富裕、最安全的國家,簡直就是一個奇蹟,他難道沒有兩把兩刷子?

白人說他不民主,他的伶牙俐齒把白人懟得沒話說。

--------------------------------------------------------------

綜上所述;

1、新加坡使用簡化字,完全基於實用現實主義考慮,不要用母語感情去抬高或者貶低。

2、新加坡1976以後使用的簡化字,就是用的中國的簡化字,也就是規範漢字。

3、新加坡的漢字和漢語教育,也學習的漢語拼音和普通話,跟中國完全一樣。

4、新加坡使用漢字電子信息處理體系,就是用的中國在1980年發佈中文信息處理的國家標準:GB2312-80《信息交換用漢字編碼字符集基本集》,是強制使用中文編碼。

――――――――――――――

新加坡為什麼採用我們的簡化字,就是簡化字確實比較成功。相比繁體字優勢很大。

我覺得作為一箇中國人,今天的我們幾乎天天跟漢字打交道,起碼要知道一些常識,規範漢字是怎麼來的,

規範漢字是一個巨大系統工程,不要聽網上那些笨蛋胡言亂語什麼「殘體字」,什麼「閉門造車,拍腦袋瞎簡化」,當然有些不盡人意的地方,但那是兩難選擇。規範漢字整體優於港臺的繁體字的。

規範漢字是從新中國建立以後的文字改革開始的。頒佈多個漢字規範、簡化、整理方案上分步分批實現的,過程長達幾十年。

規範漢字從「字形、字量、字序、字音」四個方面頒佈幾十個規範文件,可謂嘔心瀝血:

引自:二十世紀的現代漢字研究,蘇培成(書海出版社,2001),頁511,

規範漢字的「字形」和「字量」來自兩個核心規範文獻:

1、《簡化字總表》,最新標準的1986年10月

2、《通用規範漢字表》,最新標準是2013年版本

3、2000年頒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將漢語拼音、規範漢字、普通話上升到法定語言文字的高度,規定了中國的語言政策,明確母語基礎教育方案。

在電腦、手機上用的《信息交換用漢字編碼字符集》目前有三個標準:

  • GB2312——80編碼方案,於1981年發佈,收錄漢字6763個,採用雙字節編碼。

  • 《通用多八位編碼字符集》華人GBK編碼方案,於1993年發佈,收錄漢字21003個,採用雙字節編碼。
  • GB18030編碼方案於2000年發佈第一版,收錄漢字27533個,2005年發佈第二版,收錄漢字70000餘個,以及多種少數民族文字。GB18030採用單字節、雙字節、四字節分段編碼。

所以,再不要隨便認為簡化字和規範漢字,就是倉促搞出來的,。其實有過激烈的學術爭論,以及大量的學術研究,只不過很多人不知道。


小漢字見大歷史


現在不少公司組織出國旅遊會選擇新馬泰,價格實惠,和這幾個國家級的文化也相近,他們應該都屬於漢文化圈吧。

我一個朋友就是以這種形式去新加坡玩了幾天,回來告訴我說新加坡不用繁體字,也和我們一樣用簡體。

我很驚訝,驚訝的是在異國他鄉竟然還有人使用中國漢子,於是上網一搜,果不其然,漢子是新加坡的官方語言之一,而且還是簡體字。

具體原因大概是一是由於簡體字確實比繁體字筆畫儉省很多,方便學習、書寫,另一個方面也能和中國大陸掛鉤,更容易交流,從而方便發展旅遊和商業,總是是以實用為目的。

關於繁體字和簡體字,歷來有很多的爭議,甚至還有委員提議要部分恢復繁體字。

有人認為繁體字更加有文化,比如馮小剛就說過現在的簡體字“愛”字無心,也能體現中國文化的傳承。

但是也有很多人認為漢字的簡化從古至今一直存在,簡化漢字也是必然的趨勢,不應該再恢復繁體字了。

但是,不管是繁體還是簡體,他都是屬於漢字的一部分,都是中國文化的瑰寶。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證明了魯迅當年說的話是錯的。

你怎麼看?

碼字辛苦,


不二齋


新加坡人文簡介

眾所周知,新加坡是一個華人為主體的國家,新加坡人主要是由近一百多年來從亞洲、歐洲等地區遷移而來的移民及其後裔組成的。新加坡公民主要以4大族群來區分:華人占人口的74.2%。而馬來族(13.3%)、印度裔(9.1%)和歐亞裔/混血(3.4%),佔總人口的1/4。大多數的新加坡華人源自於中國南方,尤其是福建,廣東和海南省,其中四成是閩南人,其次為潮汕人、廣府人、莆仙人、客家人、海南人、福州人等。



簡體字與繁體字

簡化漢字從清末民初就開始了,但真正取得成效是在 20世紀 50年代以後。


1950年7月,吳玉章在全國文字改革協會幹部會議上傳達了毛澤東的指示:文字改革應首先辦簡體字,不能脫離實際,割斷歷史。在 1964年 5月,文改會發布了《簡化字總表》 。

1952年,蔣介石重提簡化漢字,但遭到廖維藩、胡秋原等106名“立法委員”反對,最終不了了之。而香港、澳門由於當時處在殖民地時期,漢字簡化之風未能盛行。

這樣,造成了現如今中國大陸使用簡體漢字,中國的港、澳、臺仍然使用繁體漢字。

在1945年聯合國成立時,根據《聯合國憲章》,中文和英、法、俄、西五種語言為聯合國官方語言。1973年中文又被規定為聯合國工作語言。上個世紀70年代,中國重新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後,聯合國的中文官方文件已經“自動”從繁體字改為簡體字,只有原有的歷史文件仍維持為繁體字。

簡體字優勢

簡體字相比繁體字減少了漢字的筆畫,在現代社會更容易使用。例如,更容易在電子屏幕上顯示,提高了書寫速度。

新加坡簡體漢字

正如上文“新加坡人文簡介”中所說,新加坡以及東南亞的華人群體大部分是早在新中國成立前遷移去的,所以他們使用的漢字自然也是過去的繁體字。

新加坡過去曾經嘗試推出自己的漢字簡化表。1976年5月,頒佈了《簡體字總表》修訂本,採納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化字總表》完全一致的簡化字,但個別簡化字並沒有與大陸的簡體字完全相同。如今,新加坡簡體字在漢字文化中還是比較盛行的,但也會出現一些繁體字。


近些年來,國家也開始提倡在使用簡體字的基礎上認識繁體字。畢竟繁體字是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具有相當高的文化價值,我們不應該拋棄。總之,不論是簡體漢字還是繁體漢字都是我們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都應該發揚光大。

歡迎交流討論,謝謝。


橙紙袁


目前在我國寶島臺灣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繁體漢字還在使用。而遠離我們的新加坡使用的漢字和我們是一致的簡體文字。其實早在1969年——1979年間,新加坡就有自己的漢字簡化標準,民間以簡體為主,但偶爾也會出現繁體字和簡體字混用的現象。


難道簡體漢字不是我國獨有的嗎?其實新加坡簡體字也有一個漸變的過程,其中有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新加坡政府因本地華人學生在學習方面的困難,決定使用簡體中文和漢語拼音。(二),希望本地華文的應用能和華文的根源地採用簡體漢字的中國大陸掛鉤,方便相互交流和溝通。(三),1974年,新加坡政府公佈了《簡體字總表》,收錄簡體字2248個,包括我國所有簡化漢字。
在這一發展過程中,充分說明新加坡政府對我國地位的判斷。認為中國將在亞洲乃至世界擁有更大的話語權,晚用不如早用。根本上還是從國家利益出發。


車子194229416


我感覺在新加坡這樣一個民族融合度很強的國家主流文化群體的文化包容性很重要,簡體字對非漢文化民族的學習和認可有很大的幫助和便利性,所以新加坡會選用簡體字作為華文的官方指定標準。

新加坡的“民族平等”可以說是做的最極致化的,比如:華人、非華人比例是7:3,那麼政府在指定相關社會福利分配的時候就會按照這個比例來嚴格分配,像住房分配一定是7:3的比例來分配的,絕對不偏向任何一方。這也是新加坡作為一個新興國家並且華人佔主要人口比例的情況下一直很少有“民族矛盾”的一個重要原因,從這點兒也就能理解為啥棄繁選簡的歷史原因了!

同時,這個也說明我國解放後推行簡體字還是非常正確和明智的。

一個十年草根博客站長【明月登樓的博客】(imydl.com)、【明月登樓學習筆記Blog】(imydl.tech)熟悉 WordPress 、 Typecho 博客平臺創建、運營網站,多年VPS服務器運維經歷,實踐經驗豐富,在這裡為您解答專業方面的所有疑問!


明月登樓


新加坡,是一個講究實用,並以利益最大化為目標的國家,有點類似商業買賣的商人。

以此為前提,新加坡放棄繁體字而選用簡體字,就顯得理所當然了,其原因也並不難推測。

一,新加坡的國民組成,需要簡體漢字

新加坡的國民有近3/4是華人,這個比例實在高的離譜,以致於我們更願意相信新加坡是華人社會,也容易固化思維想當然地認為它應該具備華人的通用做法。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新加坡的華人,主要來自福建閩南、福建福州、福建興化、廣東客家、廣東潮汕、廣東黃府、廣東雷州和海南等,這些南方的民系儘管都屬於漢族群體,但卻各自有著互相不能溝通的方言,以至於新加坡的華人在交流方面各種方言雜糅使用,風俗習慣也是錯綜複雜。

更關鍵的是,這些中國南方移民一般都是失地農民,知識水平不高,這也使得新加坡的華人在凝聚力方面不太理想。

因此,新加坡官方,急需華人的共同語言和漢字將這些不同民系的華人捆綁一起,而為了這種目的似乎華語和簡化漢字是很好的選擇,因為它們對掃盲(或者要掌握多方語言文字的人)有太好的助力。


二,新加坡的執政能力投機行為

新加坡,這個國家在國際行為上,表現的極其像商人,只會將對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政策奉為行動指南。

在漢字選擇上,也是如此。

當時,在使用漢字的國家和地區中,只有中國大陸使用簡體字,而傳統的商業強區香港和臺灣仍沿用繁體字。

或許新加坡篤定,未來的大陸一定會成為世界性的大國和強國,而與之文化上靠攏,必然能為未來的新加坡謀取利益。

新加坡,賭贏了,這就是他們領導人的睿智,具備東南沿海民系經商的基因。

.........................


圭海四記


現在,在華人社會里,除了中國大陸地區使用簡體漢字以外,還有一個國家使用簡體漢字,許多人都想不到的?是的,就是新加坡。其餘的華人世界裡,大多數還在使用繁體字,尤其是香港、澳門、臺灣等華人文化圈,甚至有些人一直堅持繁體字為正體字。

新加坡官方使用的是簡體漢字。新加坡是一個多語言的國家,擁有4種官方語言,便是馬來語、華語、英語和泰米爾語。新加坡1969年頒行《簡體字表》,新加坡從此進入使用簡體字的年代,又於1976年發佈《異體字表》和《新舊字形對照表》,基本上包含中國簡化字,意圖在刪去不必要的異體字,並標準經簡化漢字的筆畫。

那麼,為什麼獨立的國家新加坡會基本上使用簡體字呢!

一、這是漢字歷史演變的必然。

歷史上的字體演化是順其自然的漫長過程,簡體字則是認為的強制實行雖然據說有85%是沿用民國規範,15%是根據古代石碑上保留的簡化字但是簡化字從“非正式文字”依約成為主流,對於講究效益,西化比較嚴重的新加坡華人社會來說,很容易接受簡化漢字。就像漢字的歷次的字體演變一樣。在獅城新加坡,不僅中文標示隨處可見、國民華語水平普遍較高,連新加坡的“國父”李光耀也曾為競選苦學中文和福建方言,書寫簡體漢字。

二、這是中國和平崛起的象徵。

新加坡教育部高級政務部長蔡崇語在國會上曾說:“咱們目前選用的簡體字,實際上是把我國的簡體字引進來。”有人對簡體字有疑慮,新加坡一家英文報紙指出:那些以為簡化將會炸燬華文字體美麗的學者,應該記住,中國有2億人寫簡體字,佔有人類五分之一和作為華文最大使用者的我國,自1949年以來便廣事推廣簡體字。因而,除非咱們能揚棄舊的偏見而選用簡體字,否則咱們將有被拋出華文開展主流的風險。新加坡每年都要舉行一次“華語運動月”,1979年的主題是“多講華語、少說方言”,1979年10月30日,電視臺為合作推行華語運動,推出了華語配音的電視連續劇《倚天屠龍記》,該劇是香港攝製的、在新加坡最受歡迎的粵語片;後來電視臺又推出以華語配音的粵語武俠連續劇《蕭十一郎》。這一措施一度遭到方言視眾的對立,尤其是老年人,但後期方言觀眾也逐漸習慣了華語的配音。

現在的港臺地區,有許多明星都在努力的學說普通話,也能認識不少簡體漢字,隨著中國的和平崛起,華人世界也在逐漸流行使用簡體漢字。當然,也還存在著許多行文上的差異,除此以外,也沒有什麼差異!

最後,一起看看,華文文化的地區差異,以喬布斯的訃告為例:


漣水眼




一、新加坡是個務實的國家。新加坡是以華人為主體的國家。雖然新加坡一直在去中國化,但是佔絕大多數的華人在文化延續上無法割斷和先祖的聯繫。在新加坡,官方語言為英語,馬來語,華語和泰米爾語。而一些所謂的上層人士是以說英語為主的。華語在民間使用更廣泛。

新加坡之所以發展迅速,就是因為它是個務實的國家。簡化漢字在使用上方便,可以迅速推廣,所以新加坡政府在70年代推廣簡化漢字。值得注意的是,正是在這一時期,新加坡經濟開始騰飛。注重實用,是新加坡實用簡化字的原因。

二、就漢字使用圈來講,拋去政治原因,簡化字的使用是必然的趨勢。現在我國經濟發展迅速,與各國交流頻繁。我們現在使用的是簡化漢字,也勢必會影響到來同我們交流的華語圈國家、地區。另一方面,簡化漢字本來就有簡單,易於傳播的文化特性。將來一定會在漢字圈大行其道,佔據主要地位。


請關注風舞鷹翎,一個熱愛讀書、思考和中國文化的胖子


風舞鷹翎


其實要回答這個問題,還得從中文在新加坡的地位談起。

名為“國語”,實為“外語”

中文在新加坡名義上是一種官方語言,但也不是唯一的官方語言,而是和其它三種語言(英語、馬來語和淡米爾語)並列為官方語言。但其實從實際情況來說,新加坡真正的官方語言只有英語,其它三種語言只是為了照顧歷史淵源被列為了“官方”語言。

新加坡的四種官方語言——英語、馬來語、漢語和淡米爾語

比如目前在新加坡,學校裡是禁止用英語以外的語言進行教學的,從小學到高中都是這樣。這裡有個區別必需要分清楚,答主說不能用英語以外的語言進行教學,不是說新加坡人不能學習其它語言,而是說新加坡人學校不能把英語以外的語言作為教學語言

舉個例子,新加坡的學生上學之後,都要根據自己的民族出身學一門所謂的“母語”,比如華裔就都要學中文。但學中文只是有一門課叫中文而已,學生們只能在這門中文課上接觸到中文,而在所有其它課程裡,他們都接觸不到中文。所有其它的課程,比如數學、地理、歷史、物理、化學等等等等,都是強制要用英文教學的,而且新加坡學生還要學習在新加坡地位重要的多的英語語言課。

這樣一說大家恐怕就看出來了,其實新加坡華人雖然要學中文,但在學校裡的中文課,其實地位跟一門外語課沒有太大分別。

學外語就怎麼簡單怎麼學嘍

所以既然是外語課,那當然就是按外語對待了。比如中國人學英語,肯定不會自己堅持什麼傳統,而是會按照英語國家的規範來教授英語。以前英語的規範是英國英語,中國人覺得也基本上都是英國英語,但最近這些年美國在世界上影響力遠超英國,中國很多英語課本就又按照美國英語的規範來教了。

新加坡的情況就是這樣。因為中文事實上在新加坡只是一種廣泛教授的“外語”,所以當然就是按照

這種外語的主流使用情況來教授。在20世紀70年代中國重返聯合國之後,聯合國官方語言裡的中文就已經換成了簡體中文,所以新加坡在1974年頒佈了自己的漢字簡化方案,名義上是他們自己頒佈的,但實際上是全盤採納了中國的漢字簡化方案。這其實也是為了“和國際接軌”。

新加坡的漢字簡化方案,其實是照搬了中國的漢字簡化方案

而且除了“和國際接軌”這個因素之外,還有一個因素是簡體字好學。剛才已經多次強調過了,中文在新加坡在事實上是被當作外語來教授的,所以其實多數新加坡華裔的中文水平並不高,而且許多人長期把漢語課當作一種負擔看待。因此,為了減輕學生的負擔,新加坡也採用了比較容易學習的簡體字

(新加坡的語言變化趨勢表,可以看出英語的比例在華人中明顯上升)


總而言之,“和國際接軌”和簡單易學就是新加坡使用簡體字的原因。


桃花石雜談


因為這是新加坡國父李光耀先生的遠見。

早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當時新加坡和中國還沒有建立外交關係。

新加坡當時雖然都是華人,但是官方語言卻很是繁雜。

馬來語,英語,漢語(閩南語,潮汕話)。。。多種多樣。

李光耀為了改變現狀,他發佈了政策:多講華語,少說方言。

李光耀在當時是依附西方資本主義世界的,和臺灣當局往來比較多,和大陸基本沒有官方往來。

但是,就在這種情況下,李光耀先生以他明睿的眼光預測到,中國這個大國,不會一直頹廢,它總有一天會實現經濟崛起。

於是,新加坡的政策轉變,繁體變為簡體。

如今的新加坡,應該說,英語是第一國民語言,第二則是華語(國家法定語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