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趙雲戰敗後兵將一個不跑,關羽戰敗後士兵為什麼跑的一個不剩?

aliangcn


此一時彼一時,情況不同形勢不同怎可同日而語?好比楚漢爭霸,劉邦被項羽先後好幾次打得大敗虧輸,身邊也是就剩幾個鐵桿跟著。而最後垓下之戰,項羽四面楚歌,被逼自刎之時身邊又有多少軍卒相隨?蓋因時勢迥異也,跟士兵態度有雞毛關係?



關羽荊州之敗比項羽的垓下之敗更慘。

  • 關羽在樊城前線被徐晃擊破大敗,其主要原因就是全軍上下得悉了孫權攻擊其荊州後方的消息,人心惶惶,士氣低落。敗退路上更得到呂蒙已經佔領南郡,切斷退路的消息。關羽軍陷入前進無路,迴歸無門的窘境。在南郡的呂蒙更是攻心為上,優待關羽軍中將士在後方的家屬,秋毫無犯。這樣一來徹底瓦解了關羽軍的抵抗之心。此時陸遜牢牢封住了入蜀的道路,孫權帶著大部隊親自到了南郡,關羽是真正的勢窮力孤,敗亡在即。

  • 對於關羽軍將士來說,老母妻兒在人家手裡,自己大軍走投無路,壓根看不到突圍或者被救援的希望,這樣的情況下不投降又能如何?這已然跟士卒的忠誠態度沒多大關係了。投降不但能得生,還可跟家人安然團聚,還有什麼理由白白送死呢?


趙雲的境況卻是大大不同的。

  • 所謂趙雲在北伐中的失利,其實趙雲是不該負主要責任的,該負責的是諸葛亮。諸葛亮這第一次北伐採用了聲東擊西之計,揚言大軍出斜谷道,以吸引曹真率領的大軍主力。成功之後卻命趙雲、鄧芝領一軍偏師去對抗,自己率領蜀軍主力出祁山。而後用人不當,魏軍張郃大破馬謖於街亭,主力敗退。而趙雲軍力弱小,根本擋不住曹真的大軍,失利之下僅能固守自保,最後幸賴趙雲得以全軍而退。

  • 說趙雲被擊潰就誇大其詞了,失利是真,但趙雲及時收斂軍隊轉為防守之勢,並未遭受多大損失。雖無力進攻,但固守自保無虞,且也並未陷入包圍,打不過撤退沒有問題。所以趙雲軍不存在走投無路的情況。家眷也都在後方成都,只要撤退便可平安返回。撤軍時,趙雲親自率軍斷後,不但兵士們安然撤退,連物品輜重都幾乎沒有損失。可見,趙雲的軍隊井然有序,根本不是像敗軍一樣的潰敗。軍心和士氣都沒有問題,將士們自然相安無事。


一比較就能看出來,關羽和趙雲是處在不同環境態勢之下的。前者是深陷死地,走投無路,軍心渙散,軍隊潰敗。後者建制完整,雖處劣勢而並無潰敗之憂。人在絕境和逆境下的態度自然不同,軍隊更是如此。一旦潰散那就是兵敗如山倒,但在逆境中還會奮力拼搏。心態不同,態度才會不同。項羽和劉邦就是最好的例子!


如切如磨


用赤壁之戰做個例子,為什麼曹操戰敗了他的兵跟他北上,我覺得(個人認為)一來是回家的感覺。家人都在北方。二來能吃的飽。關羽戰敗應該就是威震華夏後吧!他士兵都是荊州兵應該沒錯吧。當時荊州應該被東吳拿下了吧。演義上寫書信給親人這一段應該就和楚霸王項羽哪個四面楚歌差不多了。項羽也戰敗了何況關羽,在沒城沒糧的情況下有多少士兵會跟他入蜀,還有就是關羽太傲了都差不多是無兵司令的情況下不是想著突圍入蜀在圖東山在起,而是想著周邊地方給他兵打回去。最後當然是把命輸了!趙雲戰敗應該是隻街亭戰敗後趙雲撤回哪一次吧!當時北伐去的都是蜀兵應該沒錯吧!說到這難道趙雲帶蜀兵撤去魏嗎?這樣就沒什麼可比性了!你要趙雲的兵跑,他們還不是跑回入川,而且當時趙雲部應該不是主戰場吧!還能護著糧草資源撤退說明了沒多少敵人!(以上個人觀點,不喜歡提出你的觀點,文明用語。粗話髒話的不奉陪)


敢做不敢認


我是凡人聽我的。

關二爺為人傲氣,加上身高又很高,從三國演義電視劇中可以看到,關二爺基本是拿鼻孔看人的。以這樣的脾氣,很難體恤下屬,更不可能和下屬打成一片。士兵或許敬重他,卻不會愛戴他。

趙雲則不同,子龍將軍不止武藝高強,為人更是謙和,這樣的人自然更受到士兵的愛戴。

這也就是兩人結局不同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