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為什麼要建立神風特攻隊?

科學吐槽秀


日本,是個島國,四面環海,資源非常有限,但自甲午打敗清軍,繼而打敗俄太平洋艦隊,又將德國勢力趕出膠東半島,再佔領了國內東三省,勢力一度到達外蒙,此時的日本已走上了一條對外擴張的不歸路。

但中途島海戰,日海軍聯合艦隊輸得很慘,損失了3艘主力艦隊航母,以及大量最可寶貴的艦載機飛行員,可謂被美海軍徹底打殘,贏得太平洋戰爭勝利已徹底無望,日本最終失敗已成定局。

(美海軍抗擊神風特攻機的進攻)

但日軍方高層不敢心失敗的命運,為對抗強大的美海空軍,挽救帝國搖搖欲墜的大廈,利用日本軍人的武士道精神,組建了一支人類歷史上最瘋狂的神風特攻隊。

所謂的神風特攻,就是戰機上綁上炸彈或魚雷,飛行員駕駛戰機採取自殺攻擊,撞向海上的美海軍航母、戰列艦、重型巡洋艦、補給艦、運兵船等大型水面艦船,是一種有去無回的自殺性作戰方式。

(神風特攻機之櫻花彈)

日軍一度按照“一人一機、一彈換一艦”的要求,開始了瘋狂的進攻,老美海軍官兵那見過這種慘無人道、不要命的玩命作戰方式,一度艦艇損失慘重,許多官兵見到神風特攻機,或聽到神風特攻機的聲音,都精神高度緊張,巨大的心理壓力,導致不少官兵精神失常,患上了嚴重的戰爭綜合症,不得不退出戰場,造成了美軍大量非戰鬥減員。

先期,儘管日軍神風特攻隊的攻擊成功率僅26.8%,擊沉艦艇概率更只有區區2.9%,但卻給美軍造成了巨大的物質損失和巨大的精神壓力,許多年輕的日本軍人,也都隨著神風特攻機的進攻而粉身碎骨。

(被神風特攻機擊中的美航母)

神風特攻戰,不僅對美海軍官兵,同時對日飛行員都造成了嚴重的心理創傷,作為日本軍國主義窮途末路下的瘋狂之舉,堪稱近代戰爭史的一大怪胎,也是日軍的一大恥辱,年輕而狂熱的特攻隊員,既是軍國主義的中毒者,同時又是侵略戰爭機器中的一部分,更是戰爭機器的犧牲品。

綜上,即使日軍組建了瘋狂的神風特攻隊,也挽救不了日本最終戰敗的命運,神風特攻隊以及神風特攻戰術,是日軍永遠的恥辱。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


國平軍史


神風特攻隊,這是一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慘無人道的一支部隊,亦是日本軍國主義的最佳“代言人”。或許這些年輕人還並不知道什麼是武士道,就已經奔向了死亡的墳墓。那麼,二戰時期日本軍方是如何來選拔神風特攻隊的隊員呢?今天刀叔來給你講講。

所謂“神風特攻隊”,即二戰末期,日軍按“一人一機換一艦”的模式,針對美軍組織的一種自殺式襲擊特別攻擊隊。

“神風”,這個名稱的由來是元朝皇帝元世祖忽必烈的侵日戰爭。元朝軍隊1274年和1281年兩次對日本東征,都因為海上突如其來的颱風,導致元朝的艦隊損失,東征告吹。日本人將此風稱為“神風”,認為是應神天皇(八幡大菩薩)的靈魂掀起的“神風”擊退了元軍,從而也逃脫了有可能被元朝滅國的命運。太平洋戰爭末期的日本軍部也指望這種自殺式攻擊能夠像當年的“神風”一樣,再把日本帝國從亡國的命運中解救出來。

其大致攻擊方式,是“由零式戰機搭載二百五十公斤的炸彈,組成特攻隊,使它們去撞擊敵軍的航空母艦。”如此,飛行員必有去無回。

最早有組織的神風特攻隊起因於1944年秋,萊特灣海戰的需要。美軍登陸菲律賓,恐切斷日本從南洋輸送能源與物資,回本土供應工廠軍需製造。日軍方面認為,必須擊敗盟軍在此之行動。但駐菲的日本第一航空隊受命支援參戰海軍時,僅有40架軍機的實力,根本無法完成任務。

司令長官大西瀧治郎中將在10月19日的軍事會議上指出,除了把軍機裝填炸藥撞擊美軍航母,讓彼等癱瘓幾周,根本沒有其他辦法可想。於是他在10月底從軍事學校中招募的一批23名,由他親自訓練,成績優秀,並自願加入的飛行員學徒。

1945年參加沖繩戰役的隊員,平均年齡17歲。大西瀧治郎曾詢問他們是否願意為國犧牲,隊員表示十分願意加入。之後,大西瀧治郎詢問上尉關行男,是否願意帶領此種史無前例的神風特攻隊。據聞當時23歲,剛剛結婚才四個月的關行男,閉起了雙眼,低下頭沉思了十多秒,才說出“請讓我去帶領他們”。

眾所周知,合格飛行員對任何國家的空軍來說都極其寶貴,以自殺式攻擊來消耗飛行員,是難以想象之事。

日軍在太平洋戰爭中始終無法有效解決飛行員的救生問題,執行海上任務的飛機一旦損失,飛行員幾乎不可能得到挽救。故許多日本軍人認為,不如讓無法返航的飛機執行自殺性撞擊作戰,讓飛行員們死得更有價值。

根據《京都大學“學徒出陣”調查研究報告書》,京都大學1942-1945年之間的入學者中,有將近4440人入伍,大多為經濟學部、法學部等文科學生,其中作為特攻隊員戰死者最多。而日本當時的理科生,如建築、數學等,大多數人都是在大後方進行戰時基建和武器研發生產任務。

特攻隊員中的很多文科生都有理想主義思想,他們“自願”執行任務,涉及到了很多複雜的個人心理和環境因素。軍隊高層不斷用“櫻花”、“男子漢”等古典詞彙來美化自殺式攻擊。

觀察日本歷史,可以隨處可見這種賭博式的行為。

其實從一開始日本襲擊珍珠港之前,日本一位海軍將領就曾問過山本五十六:“日美開戰,日本能堅持多長時間?” 山本五十六回答:“6個月。”那位海軍將領立刻說:“6個月夠了。”

從一開始開戰的時候,山本五十六就知道,這場戰爭日本肯定會輸的,但是他以及整個日本軍隊,乃至整個日本都抱有僥倖心理,結果就為戰爭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神風特攻隊也是一樣,改變不了日本戰敗的命運。


王銘葦


回顧整個二戰歷史,尤其是在太平洋戰場上,一個個顛覆人們傳統認知的戰役,讓軍事迷們大開眼見。如果說歷史上規模上最大的航空母艦對決,那一定是馬里亞納海戰;如果說以參戰軍艦總噸位最大的一場戰役,那一定是萊特灣海戰。

這場戰役中,參戰雙方共投入了21艘航母與近2000架戰機。戰艦的總噸位超過兩百萬噸,其中盟軍艦隊多達133萬噸,日方則有73萬噸。顯然,這不是一場重量級別對等的海戰。然而,就是這場海戰,逼著他們想出了一個讓美國上下“談虎色變”的招數,給美海軍帶來了不小的損失。

東京的“狂歡”。

就在哈爾西帶領特混編隊為掩護麥克阿瑟登陸菲律賓,對萊特灣、呂宋等地進行大規模的空襲和炮擊,為陸軍上島掃清登陸場。然而,就是這一很平常的炮火準備階段,卻被對方當成了一場“偉大”勝利。

原來,聯合艦隊司令豐田副武的手下亂報戰果,誇大其詞,他也不認真調查就發給東京大本營邀功。這個難得的“勝利”讓大本營欣喜若狂,於是順水推舟,開始大肆宣揚,以此來鼓舞軍心、民心。

他們宣傳的戰果如下:擊沉美軍航空母艦11艘、其他艦隻6艘;擊傷航母8艘、其他艦隻20艘,日軍僅損失戰機312架。這樣的“戰果”如果是真實的,那可是繼偷襲珍珠港之後的第二個重大勝利了。

難怪在東京,民眾紛紛走上街頭歡呼勝利,天皇發佈嘉獎令表彰聯合艦隊,更是宣佈放假一天,慶祝這場久違的“勝利”。遠在歐洲的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也都發來了賀電。實際上,只有損失312架飛機是真的。

愛聽廣播的哈爾西,聽到這個消息哈哈大笑,但很快就清醒過來。他敏銳的感覺到被“捧上天”的聯合艦隊一定會主動出擊,來彌補他們吹出來的勝利。平日想騙還騙不出來呢,這可是全殲他們的好機會。

“一邊倒”的戰役。

果不其然,慄田的第二艦隊高興了三天,發現不是那回事。現在總不能承認謊報軍情吧?這可是欺君之罪。只有主動出擊打一個漂亮仗,才能把這件事掩蓋過去。根據先前的情報,哈爾西的特混編隊就在這附近遊蕩,這可是一個亡羊補牢的機會。

想到一起的日美兩軍,終於扭打在一起。可慄田沒有航空母艦,怎能是美軍的對手。只見美軍艦載機在慄田艦隊上下飛舞,哪艘船個大,就先攻擊它。於是,武藏號和大和號巨型戰列艦,首先成為了他們的獵物,炸彈、魚雷一股腦地向其砸去。

很快,這艘耗費巨資、歷時五年建造的長達263米、排水量為7.28萬噸的龐然大物,被譽為“永不沉沒的戰列艦”,曾經還是山本五十六的旗艦,就這樣葬身海底。隨它一起“去的”還有大和號。

收到慄田被痛擊的消息後,小澤也不敢遲疑,趕緊把航母和僅有的72架艦載機也統統地派了過去。這可是哈爾西最想要的結果,面對又一份送上門的厚禮,不客氣,照單全收。幾個回合下來,小澤的航母全部被擊沉, 72架艦載機更是灰飛煙滅。

聯合艦隊慘敗的消息傳來,重重的閃了東京大本營一記響亮的耳光。剛剛還在說打得美國人落荒而逃,轉眼間,就落個全軍覆沒。這可如何向天皇交代,如何向國民交代。眼下只有爭取一場勝利,才能有所交代。

百般無奈之下,他們想出了最後一招:神風特攻隊。

這個“光榮”的任務交給了第一航空隊司令大西瀧治郎中將。他可是一個“鐵桿”軍國主義分子,是山本五十六的心腹,一同參與策劃了偷襲珍珠港。眼下日本岌岌可危,阻止美軍的前進腳步是挽救危局的唯一方法。

首先,他到軍校,挑選了一批有著狂熱的軍國主義思想、平均年齡只有17歲的航校學員。這些缺乏經驗的飛行員,不需要有什麼高超的空中格鬥技能,只需駕駛著裝滿炸彈的戰機,衝向對方軍艦就行。

其次,收攏一些破舊的飛機。當下的日機是打一架少一架,能用的都是教練機、老舊的木殼飛機,甚至連一戰時期的飛機也用上了。每架裝有一噸的炸藥,一旦發現敵艦,連人帶機一頭撞上去,破壞力很大。

更為重要的就是,將航空母艦作為首要攻擊目標。只有把對手的航母擊沉,才能阻止住他們前進的腳步,也能很好打擊他們的士氣。於是,首批24架神風敢死隊出現在萊特灣附近,第一次亮相,便擊沉對手兩艘航空母艦。

這種“一機換一艦”的“玩命”打法,確實讓美海軍一時無所適從。各種戰艦上防空炮火就算組成密集的防護網,也依然阻擋不了日機衝向他們的航母。在心理上和士氣上,給美軍官兵帶來不小的壓力。

而嚐到甜頭的日軍一發不可收拾。在之後的數次戰役中,自殺式攻擊便成為美海軍最頭疼的打法,損失也不小。僅在沖繩,就被其擊沉34艘艦艇,擊傷多達368艘。從萊特灣海戰開始,到日本投降,他們進行了幾千架次的攻擊,3500名日軍成為陪葬品。

但在美軍加強防空火力後,這些攻擊就很難奏效了,成功率僅為3%。尤其是到了戰爭末期,由於汽油極其缺乏,只好用酒精混合來代替,而加了這種揮發性極高的燃油的飛機往往一打就爆,很難再有好的效果。

這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愚蠢打法,讓本來就沒有多少實力的日本,更加捉襟見肘,最後甚至連老掉牙的木質雙層飛機都被找出來裝上了炸藥。其實這種打法的成功率並不是很高,但它所產生的影響面還是很大的。

日軍的“垂死掙扎”依然無法挽救他們在萊特灣慘敗的命運。這場海戰之後,聯合艦隊幾乎全軍覆沒,美國海軍取得了絕對的制空、制海權。但日本人的“拼命”和死不投降,也給美國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也是最終逼迫杜魯門在其本土使用原子彈的根本原因。

如果日軍沒有神風特工隊,沒有自殺式衝鋒,美國還會使用原子彈嗎?歡迎大家留言和討論。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白楊樹下談歷史


神風特攻隊只是日本軍國主義在敗局已定的情況下苟延殘喘的精神慰藉罷了!圖為日本神風特攻隊出發前合影

提起"神風特攻隊",僅該武裝的名稱就帶有濃重的迷信和僥倖心理!話說在元十一年、十八年,元世祖忽必烈先後兩次發兵東征日本,不料途中遭遇颱風襲擊致使大量艦船損毀,忽必烈的東征之路也因此受阻!

而日本人則認為元朝東征失敗的主要原因是受到了神武天皇的庇佑,正是因為他在大海上掀起的神風才"擊敗"了來襲元軍。所以日本在戰爭末期把特攻隊命名為"神風",也表現出了其在絕境中已無所依託的心理狀態。

圖為一架神風特攻隊戰機撞向美軍軍艦

1944年,已經窮途末路的日軍在太平洋戰場接連受挫:珊瑚海海戰、中途島海戰、聖克魯斯海戰、瓜達爾卡納爾島海戰、俾斯麥海海戰、庫拉灣海戰、布干維爾海空戰、吉爾伯特海空戰、馬里亞納海戰中日軍皆受重創。

儘管大敗接二連三,但日軍仍然心存僥倖!在戰船所剩無幾的情況下,只能通過特攻作戰進行負隅頑抗。圖為神風特攻隊出發提交自己的遺書

1944年,時任日本第一航空艦隊司令的大西瀧治郎作為一名激進且堅定的軍國主義擁護者,首先提出由飛行員駕駛零式戰鬥機,以自殺式方法襲擊美國航母。

大西瀧治郎這一看似及其瘋狂的想法,卻在軍國主義陣營中掀起了熱烈的反響!1944年10月19號晚間,在大西瀧治郎的號召下,第一批共24人的神風特攻隊組建完成。圖為被撞擊後的美軍航母

神風特攻隊的作戰方法其實就四個字:自殺襲擊。由飛行員駕駛飛機,機艙前部安裝足夠份量的強效炸藥,在鎖定敵人艦船後以俯衝姿勢撞擊並引爆炸藥。

戰爭期間,神風特攻隊用於自殺式襲擊的戰機主要有櫻花攻擊機、零式戰鬥機以及彗星式俯衝轟炸機;除此以外,還有一種可搭載一名乘員的迴天魚雷也被用來執行自殺式任務,但最終還是無力迴天!

我是軍武最前哨!


軍武最前哨


首先必須指出的是,“特攻隊”不等於“神風特攻隊”。神風特攻隊是海軍航空兵組建的“特別攻擊隊”,並不是所有的特攻隊都是“神風特攻隊”。差不多同時組建的陸軍航空兵特攻隊,就叫“振武隊”、“富嶽隊”等,不叫“神風特攻隊”。

神風特攻隊是在1944年10月萊特灣海戰前夕建立的,是打破戰爭常規的做法。所謂“戰爭常規”是消滅敵人、保護自己。但特攻隊只求消滅敵人,不求保護自己。日軍試圖通過這種戰法震懾美軍,使美軍同意休戰。

實際上,“特攻”這種日軍自殺式攻擊,在太平洋戰爭開戰時已經出現。1941年12月8日偷襲珍珠港時,日本海軍航空兵板田房太郎中尉,就曾駕機撞向美軍機場機庫。1944年5月比阿克島登陸戰時,高田勝重少佐率領陸軍航空兵4駕飛機撞沉敵艦,可以說是“神風特攻隊”駕機撞艇的原型。只是真正有組織展開“特攻作戰”,是由被稱為“特攻之父”的日本第一航空艦隊司令、海軍中將大西瀧治郎組織實施的。

日軍統帥部認識到,美軍試圖切斷日軍在萊特灣的海上運輸線,命令聯合艦隊第一航空艦隊挫敗美軍這一計劃。但是,第一航空艦隊當時僅有40架軍機,根本無法完成任務,因此司令長官大西瀧治郎中將在10月19日的軍事會議上提出了實施“駕機撞艇”的“特攻作戰”的設想。10月21日,大西瀧治郎在馬尼拉附近的克拉克海軍基地,將剛從航校畢業、平均年齡只有17歲的23名飛行員組成第一支“特攻隊”,命令海軍航空兵少尉關行男任隊長。

這支特攻隊被命名為“神風特攻隊”。“神風”之名,源於元世祖忽必烈1274年和1281年兩次揮師東征日本,因遭遇颱風船大多被掀翻而未果。日本認為,這是應神天皇之魂掀起的“神風”擊退了元軍。大西瀧治郎根據他的參謀豬口力平的建議將“特攻隊”冠名“神風”,意在再蒙“神佑”。

大西瀧治郎所以提出“特攻作戰”設想,不僅是因為日軍實力不濟,也不僅是想“以少博多”,而是因為日軍發現美軍在作戰時,總是慎重考慮官兵的生命安全。如果實施“特攻”,不僅能造成美方大量傷亡,而且能更好地顯示日軍拼死抵抗之決心。之後,日本在海軍航空兵和陸軍航空兵中組織了多批特攻隊。當然,日本的這一圖謀,最終未能得逞。


馮瑋


日本神風特攻隊

因為日本人想用自殺攻擊這種瘋狂的辦法,讓美國人害怕,從而以談判的辦法來結束戰爭(而不是最後的無條件投降)。

神風特攻隊,是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在遭到幾次重大失利後,為對抗美國海軍強大的優勢,挽救其戰敗的局面,利用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按照“一人、一機、一彈換一艦”的要求,對美國海軍水面艦艇部隊、登陸部隊及固定的目標實施的自殺式攻擊的特別攻擊隊。該部隊由舊日本海軍第一航空艦隊司令官大西瀧治郎下令開展。

準備出發的神風特攻隊員

實際上,下令開展自殺攻擊的大西瀧治郎等人,真實意圖並不是要“一人、一機、一彈換一艦”,來摧毀美國海軍艦隊。大西瀧治郎非常瞭解海軍航空兵在戰爭中的重要性,在馬里亞納海戰中,他也非常反對採用自殺攻擊這種戰術。但到了萊特灣大海戰中,大西瀧治郎改變了立場。

當時大西瀧治郎認為,根據觀察美軍的作戰方式,美軍總是著重考慮官兵的生命安全。如果自殺攻擊可以造成美軍的大量傷亡,並且顯示日本人必死作戰的決心,如果經美國媒體報道的話,很有可能會在美國本土引起厭戰情緒,使美國最後不願意貿然攻擊日本本土。則處於不利戰局的日本,或許有可能與美國以談判的方式結束戰爭,不需面對投降或者毀滅。

遭到神風特攻機攻擊的邦克山號(CV-17)航空母艦

日軍的這一想法,也被在太平洋上作戰的美軍所掌握。美軍的解決辦法是,將日本發動自殺攻擊的消息儘量壓縮,所以戰時美國社會對於日本人發動自殺攻擊的具體情況知道的很少。另外,在有限的報導與美國民眾互相的傳播下,日本發動自殺攻擊的行為,與日軍不願投降也不善待俘虜混合到一起,這樣在美國民間塑造出日本人野蠻、殘酷又瘋狂的形象,反而更加強化了美國民眾“對日作戰應毫不留情”的輿論。


歷史救生圈


二戰日本組建神風特攻隊很多熱認為是日本受軍國主義思想影響,選擇自殺式襲擊對美國的攻擊艦隊形成震撼的衝擊力,讓其知難而退!其實沒有這麼複雜,神風特攻隊就是一種無奈的選擇,經驗豐富的飛行員基本全部戰損,而新的飛行員全部是新兵蛋子,和美軍進行空戰、或襲擊美軍艦隊根本沒有任何效果,看著美國的軍艦丟魚雷丟航空炸彈全部丟空了,和美軍飛行空戰又打不過,只能選擇這種極端的方式進行自殺式攻擊!

其實在二戰太平洋戰爭前期,日本飛行員的整體素質是遠遠強於美國飛行員的,但是隨著戰爭的發展,日本在軍國主義思想的影響下,飛行員損耗遠遠高於美國,一部分優秀飛行員在空戰中被消耗了,還有大量的飛行員受軍國主義影響而選擇自殺,在軍國主義的影響下,很多日本軍人以能夠“勇敢”的破腹自殺為自豪,認為這是一種勇氣的象徵,在這樣的思潮影響下,少部分驕傲的飛行員在執行任務失敗後選擇破腹以謝罪天皇;還有就是大量的艦載機飛行員在航母被擊中面臨沉沒後,艦長召集所有人上甲板,高喊軍國主義口號與航母共沉於大海,大量的優秀的經驗豐富的飛行員就這麼損耗了!沒有自沉的即使回去了從此得不到重用,或則就是被逼著破腹!

到了二戰太平洋戰爭後期時候,日本的經驗豐富的飛行員已經基本損耗殆盡,而新的飛行員全部是新兵蛋子,在空戰、和襲擊美軍艦隊的較量中全面處於下風,基本毫無建樹,空戰打不過美國飛行員,襲擊美軍軍艦連魚雷和航空炸彈根本就扔不準,無奈的只能組建神風特攻隊,選擇自殺式襲擊,將整個飛機瞄準軍艦撞上去比扔魚雷、扔航空炸彈的難度就簡單多了,也容易造成美軍軍人的心理崩潰!

其實日本神風特攻隊並沒有想象中那麼不怕死,很多神風特攻隊隊員在即將執行任務的時候嚇得腿打哆嗦,連飛機的爬不上去了,由日本的憲兵隊2個人夾著架上飛機座艙,然後將座艙蓋鎖死,飛機加油也只有飛出去的燃油,根本就沒有飛回來的燃油,一旦起飛就只能選擇自殺式襲擊,否則也只能等待燃油耗盡墜落於大海,跳傘都跳不出來!而神風特工隊的飛行員真正撞機時,通訊系統裡傳出的不是視死如歸的豪言,多是在呼喚愛人和親人的名字,還有就是痛罵日本指揮官!


狼煙火燎


“神風”對日本人有著特別的意義。遠在13世紀,元世祖忽必烈曾在1274年和1281年,兩次派出大軍渡海企圖征服日本,但兩次都因遇到颱風導致艦毀人亡,損失慘重,最終放棄了征服的念頭。日本人把這兩次救命颱風看做是神靈的保佑,將其稱作神風。

1944年,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節節敗退,當馬里亞納群島失守之後,昔日不可一世的日本聯合艦隊已是窮途末路,對盟軍的進攻連招架都感困難。不過,狂熱的日本軍國主義者並不會就此承認失敗,他們還在尋找一切可能的辦法來挽回敗局,哪怕是自殺式攻擊的辦法。

第一次有組織實施自殺式攻擊的是日本陸軍航空隊第5飛行戰鬥隊,1944年5月27日,在比阿克島戰役中,隊長高田勝重少佐眼看戰況不利,率領4架飛機撞向一艘正在駛近該島的美艦,成功將其撞沉。日本軍方對此進行全軍通報,大肆宣揚他們的為國獻身精神。

除了陸軍,海軍也充斥著自殺攻擊思想,伊藤正德在他的《聯合艦隊的覆滅》中寫道:

  • 同年(1944年)6月19日,日本海軍在馬里亞納吃了大敗仗,戰局對日本越來越不利,官兵之間就曾以此自殺式攻擊為話題,議論紛紛,因此,關於採用這種非常戰術——肉蛋攻擊戰術,已經在一部分將領的頭腦中萌生了。

  • 在同一時期,飛機駕駛員發生的飛行訓練事故與日俱增,因訓練著艦技術發生事故而導致死亡的年輕士兵,每天竟達4、5名之多。目睹這一慘狀的飛行員逐漸產生這樣一種想法:“同樣都是死,與其坐著艦訓練而死,還不如一頭撞到敵艦甲板上與敵艦同歸於盡更好。獨自一人攜帶著炸彈實施攻擊,不是還可以炸沉一艘敵艦嗎?”此種想法,逐漸在官兵中蔓延開來,終於形成一股勢不可擋的潮流。

在海軍中,最早提出自殺式攻擊的是號稱“日本海軍航空兵瑰寶”的大西瀧治郎,他是山本五十六的心腹,也是日本軍國主義的死硬分子,早在1943年6月29日他就提出過組織志願者進行自殺攻擊的戰術。

大西瀧治郎

1944年10月,萊特灣海戰即將拉開帷幕,8日,大西瀧治郎被任命為日本第一航空艦隊司令,前往菲律賓組織力量抵抗盟軍對萊特島的進攻。

17日,大西瀧治郎趕到了馬尼拉,儘管清楚形勢不妙,但眼前的現實還是讓他大吃一驚:整個菲律賓地區能夠作戰的飛機還不到100架,性能也很低劣,而且有經驗的飛行員大多戰死,補充來的新手技術太差又缺乏戰鬥經驗,如果按照常規方法作戰的話,對盟軍根本構不成威脅,於是他有了用敢死隊進行自殺攻擊的想法。

其實,日本軍方對自殺式攻擊的戰術一直是有很大爭議的,反對的人認為“這種讓人一開始就送死的戰術太邪惡了”。

伊藤正德在他的《聯合艦隊的覆滅》中也做了描述:

  • 在這種情況下(指日軍在馬里亞納戰敗後),第3航空戰隊司令大林少將,“千代田”航空母艦艦長長城大佐一起向小澤司令獻計獻策,要求把年輕的飛行員編成特攻部隊投入到作戰中去。

  • 但是,豐田大將堅決不允許,結果,形成了相持的局面,不得已只好等待時機。

等待的時機終於來到了,這一次,大西瀧治郎決心實施特攻戰術。“確保以我們的微弱力量取得最大戰果的唯一辦法,這就要求我軍戰鬥機滿載炸藥對準敵航空母艦的甲板紮下去”。

19日深夜,大西瀧治郎召集了24名優秀飛行員,建立起日軍第一支自殺攻擊隊,並命名為神風特攻隊,起這個名字就是希望“神風”能再次展現奇蹟,拯救日本。

從20日開始,大西瀧治郎接連4天派出神風特攻隊去襲擊進攻萊特灣的盟軍,由於天氣不好,特攻隊沒有發現任何目標。

即將出動的神風特攻隊

25日上午8點,從棉蘭老島的達沃機場起飛的6架“神風”特攻隊飛機在向北飛行時,發現托馬斯·斯普拉格的護航航空母艦大隊,隨即展開自殺攻擊。關於這次攻擊,約翰·科斯特洛在他的《太平洋戰爭1941-1945》中有詳細的描述:

  • 五架在機翼部攜帶了炸彈的“零式”飛機在雷達指引下偷偷襲來,瀨木中尉率領著他的敢死飛機中隊從一千英尺的高度咆哮著向美國航空母艦一頭紮下來,猛烈的高射炮火併未能嚇阻敵機,美國水兵們很快把它們稱做“邪惡的俯衝機”。斯普拉格的旗艦很走運,“方肖灣號”的炮手們擊落了兩架把這艘航空母艦當作目標的飛機。第三架飛機看錯了目標,掠過“基頓灣號”後爆炸了。但是,第五架“零式”飛機雖然在最後一瞬間擦過了“懷特普萊恩斯號”,卻穩穩地一頭栽在“聖路易斯號”甲板上。這艘“吉普航空母艦”在上午曾頂住了日本戰列艦的打擊,現在卻發生了一連串的爆炸,不到半個小時便沉入海底。

斯普拉格後來在談到這次戰鬥時說道:“我們被打得狼狽不堪,當時覺得即使有護航艦隻擔任警戒,也是難免要捱打的。”

除此之外,當天還有兩隊神風特攻隊飛機也成功撞擊了美軍的航空母艦和軍艦。這一天神風特攻隊共出動飛機55架,擊沉美軍航空母艦1艘,重創4艘,巡洋艦是1沉1重傷,此外還有一些中小艦艇被擊沉或擊傷。

相比正規作戰,自殺攻擊的命中率顯然更高。於是在萊特灣之戰後,神風特攻隊在後來的沖繩戰役中更是被垂死掙扎的日本軍方瘋狂地使用。在萊特灣海戰和沖繩戰役中,神風飛機一共擊沉包括航空母艦在內的美軍艦隻43艘,擊傷大小艦艇370餘艘。

神風特攻飛機襲擊美軍“邦克山”號航空母艦,造成372人死亡

為了激勵日本人民的“為國獻身精神”,日本軍方把這種自殺攻擊宣傳為“特攻精神”,天皇也給神風隊員以讚美和激勵,而且隊員們在自殺攻擊前還要參加特殊的儀式,被授予勳章和武士劍,然後根據官方的要求寫下一份遺書,聲明他們是“為了偉大的事業而奮不顧身”。

正在寫遺書的日本神風特攻隊員

神風特攻隊員在喝出發前的壯行酒

自殺攻擊需要有不斷的人員補充,為此,日本軍方組建了一批神風特攻訓練基地,招收年輕學員(大多是還未畢業的軍校學生)進行訓練,他們只學會了一些簡單的飛行技巧後就被送上了一去不返的死亡飛機。

可是,進行自殺式攻擊也不是僅僅會飛就行,也需要高超的技術,既要能躲過密集的炮火,又要能準確地撞上敵艦,哪一件都不是容易的事情。所以到後期,隨著有經驗的飛行員越來越少,美軍對自殺飛機的防備越來越有力,日本神風特攻隊的攻擊效果也就隨之減弱了。

一開始,這種令人毛骨悚然的自殺攻擊對美軍官兵造成的心理震撼還是很大的,不過在隨後的戰鬥中,他們也逐漸尋找出了對付方法,並不斷加以改進。二戰時太平洋戰區的盟軍總司令切斯特·威廉·尼米茲海軍上將在他與波特合著的《大海戰》中寫道:

  • 美軍用雷達警戒飛機彌補了雷達警戒艦隻的不足,派遣驅逐艦和兩棲作戰艦艇充當雷達警戒艦隻,並在最有可能出現敵機的方向加派戰鬥機進行空中巡邏。美軍不僅在沖繩島北部地區設立了許多雷達監視哨,還奪取了附近的一些小島,並在上面建立了雷達站。容易操縱的小型艦艇已能對付“神風”機的攻擊,即艦艇把俯衝下來的“神風”特攻機置於自己的正橫方向,除充分發揚火力進行抗擊外,突然增速,讓日機難以捕捉目標。這是因為,“神風”特攻機的俯衝速度很快,在空氣壓力的作用下,幾乎不能再變航向,難以調整命中點。


被擊中的自殺飛機

而日本方面,由於神風隊員都是有去無回,日軍無法根據實戰經驗來改進自己的戰術,加上後期的隊員多為新手,自殺攻擊的成功率自然直線下降。而且與開始那些以獻身為榮、自願參加神風隊的狂熱分子不同,後期隨著軍方對神風隊員需求量的增加,有些隊員已經不是自願,而是被迫加入的。面對那麼多隊員以死拼搏,最終還是失去了菲律賓,美軍還是步步逼近的現實,特別是意識到沖繩陷落已不可避免的時候,有隊員開始懷疑他們的犧牲究竟有什麼意義,在這種情況下,神風隊裡漸漸出現了厭戰情緒。

一名神風隊員在他的遺書中寫道:“我並不是自己打算為天皇去死的,有人替我做了這個決定。”

日本軍方也察覺到了這種情緒,所以對自殺攻擊的飛機只提供單程的油料,甚至把一些隊員綁在飛機上以斷絕其逃生的念頭。從一些解密後的二戰檔案資料來看,神風特攻隊員在出發之前喝的壯行酒裡含有強烈的興奮劑,日本軍方是想通過藥物的刺激讓神風隊員勇敢赴死。此外,軍方還會派出幾架戰機跟隨監督,如果察覺有人試圖退出,就會立即將其擊落,當然,軍方對此作了冠冕堂皇地解釋:戰鬥機是去評估戰果,對戰場進行攝像,記錄神風隊員的英勇壯舉等等。

儘管日本軍方企圖用神風特攻隊再現700多年前“神風”帶來的奇蹟,挽救日本失敗的命運,可是,這一次奇蹟沒有出現。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滅絕人性的自殺式攻擊也就此結束。而此時,已有5822名神風特攻隊員登上了自殺飛機,成為日本軍國主義的殉葬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