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好習慣的養成,是孩子一生的財富!

好習慣的養成,是孩子一生的財富!​​​好習慣,好成績

1、課前預習的習慣

課前預習也是學習新內容的重要環節。課前預習,能提高課堂聽課效率,提高孩子自主預習能力,發展孩子的自主性。提前預習是為課上學習做充分準備,預習的過程中能夠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等待課上解決問題。

2、課堂學習的習慣

課前做好準備,課堂上積極和老師配合,跟隨老師的節奏和進度。上課過程中認真聽講,敢於主動回答問題,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也要認真聽其他同學發言。更要善於記錄課堂筆記,記錄學習要點與難點以便課下自主複習,不斷提高自學能力。

3、敢於提問的習慣

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疑問,可能會阻礙孩子學習動力,要鼓勵孩子敢於提問,主動學習,主動解決疑問,才能對學習富有興趣和動力。

4、勤於交流的習慣

勤於與老師交流,必須重視與老師之間的溝通,這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勤於與同學之間交流,可以鍛鍊孩子的溝通能力,大家互相幫助,互相鼓勵,共同進步。在溝通中才能發現自己和別人的優點和不足,提高自己,以人為鏡,能夠收穫更多。

5、課後整理筆記的習慣

及時整理,修改,補充課堂筆記,使知識結構化、條理化、系統化,深化鞏固對新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不斷總結和完善學習方法,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

6、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

做作業的目的是為了及時檢查學習的效果,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經過上課學習,知識有沒有掌握,掌握了多少,在做作業時就能得到及時的檢驗。如果做作業遇到問題較多,說明這一部分知識沒有掌握很牢固,要及時查找原因,進行調整。在這一過程中,孩子遇到不會的題目時,家長幫他理清思路要好過告訴他結果,迫使孩子養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

7、修改整理錯題的好習慣

在完成作業後,將錯題分類整理,重難點與易錯點,注重整理的方法。在整理錯題集時,一定要有恆心和毅力,不要只顧完成任務和省時間而馬馬虎虎,對於相關錯誤知識點的整理與總結。分析錯題原因,以便反思和評價自己。

8、課後複習反思的習慣

對已學知識進行查缺補漏,複習錯題牢牢掌握。不僅是對已學知識的掌握和複習,更要反思和總結自己的學習方法,反思自己的不足,通過不斷的反思和完善提高學習能力。

9、自我評價的習慣

能夠自我評價也是一種優秀的學習能力,從錯誤中學習。因此家長要注意培養孩子自我檢驗、自我評價的習慣和能力。正視自己的優缺點,反思缺點,不斷完善自我。
好習慣的養成,是孩子一生的財富!

好習慣培養三階段

習慣是可以主導人的一生,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也不能被忽視。孩子從小就該建立一種好習慣,3~12歲是一個人養成良好習慣的最佳時期。明確了應該培養的好習慣就要付出行動去培養,而好習慣的形成重點在於堅持,養成一個好習慣來替代改不掉的壞習慣。

第一階段,確立目標,制定規劃。

凡事預則立,如果在養成習慣的一開始沒有制定合理的規劃,那麼過程也不會很順利,很容易就半途而廢。因此在培養好習慣之前,準備的越充分越合理,實現的可能性就越大。

第二階段,持之以恆,遇到困難也要堅持。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習慣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循序漸進,習慣就是簡單的事情反覆地做。之所以有人不成功,不是做不到,只是不願意做。困難是不可避免的,若想成功,就要堅持。調整心態,堅定信念,並繼續前進!

第三階段,不斷規範自己,約束自己。

養成好習慣的過程,約束力是不可缺少的,而孩子的約束力較差,需要家長的監督與支持。如果良好的習慣養成之後又忘乎所以,放鬆要求,那麼丟掉的壞習慣又會重新回到身上,因此要不斷約束自己,規範自己。
好習慣的養成,是孩子一生的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