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2 西方式整合贏在當下敗給未來

西方式整合贏在當下敗給未來

掐指一算,已經很久不寫電信圈的事情了,不是不想寫,而是基礎業務已經淪落到沒人看的地步,2C端日趨豐富和好玩,所有眼球都跑到了這裡,好在看到自己以前的兄弟偶爾還來一篇,略顯欣慰。

事實上,這個話題已太舊了。只是近期和愛立信的朋友小聚,再次提到了衛翰思的下課。這個我曾經溝通過數十次的CEO給我留下非常好的印象,他有“卡梅倫式”的辯才和西方CEO的精明,以及平易近人的美德,這幾乎是我接觸過的所有西方企業高管給我最好的印象。

言歸正傳,說說我的一點小看法,時間有限,不寫以前的長篇大論了。

在過去的16年裡,我有幸見證了全球電信業最輝煌的日子,見證了華為、中興的崛起,見證了西方電信企業最輝煌也最殘酷的一段經歷,回憶北電、朗訊、西門子、NEC、諾基亞、摩托羅拉、阿爾卡特、愛立信等這些企業的興衰往事,真是不堪回首。

而記憶最為深刻的則是阿爾卡特、朗訊、諾基亞、西門子以及愛立信這五大公司的興衰、整合與轉型,在這些公司的所有整合併購和業務重組過程中,我多次和這些擔負整合大任的CEO們進行過深入交流。雖然當時還是很認可他們的做法,甚至認為只有這樣才能力王狂瀾。但現在一路過來,重新梳理過往的時候,卻發現他們都陷入了共同的死結上。而最終鎩羽而歸的CEO們,也是敗在這個死結上。

而這個死結就是要給股東們一個滿意的交代……

因此,後來的劇情幾乎一模一樣,臨危受命,為給股東們一個交代,所有的做法就是千篇一律。

首先是大幅度壓縮運營成本,首當其衝的就是裁員,從而降低成本提升利潤。二是大刀闊斧砍掉不賺錢、沒競爭力的業務並退出部分不賺錢的市場,還是為了壓縮成本,提升利潤。

無論是阿朗還是諾西,甚至是愛立信,我都記得當時的CEO們在經過2-3年的改革後,都宣佈公司正在走向正軌,成本得以大幅度控制,利潤開始從虧損走向盈利。然而,最終的結果只有兩個,一個結果是當成本無法再壓縮,業務砍到銷售都沒得賣的時候,情況就又開始惡化,要麼CEO再次被換,要麼再來一次重組。另外一個結果則是,每一次整合和重組,受益最大的就是華為和中興。

那麼,到底那個環節出問題了呢?

我想,這種做法最忽視的環節也是最致命的環節,那就是沒有了未來。而以壓成本、砍業務為核心的整合模式下,最致命的就是未來投資也大幅度縮減,投資的寬度也大幅收窄,只集中在自己保留的業務中。表面看,投資更加集中,更加的確保了自己核心業務的競爭力,然而未來的競爭不再是點的競爭,而是面的競爭。

因此,簡單的說,西方式的整合就是贏在當下而敗給未來。

我一直說,華為是西方列強整合過程中最大的受益者,這話不假。但一個核心問題不是說這是白給的機會,機會給你了,抓住才是你的。而憑什麼抓住呢?我認為那就是靠長期的,大規模的,相對寬泛的投資。

任老闆說,蘋果公司很有錢,但是太保守了;我們沒有錢,卻裝成有錢人一樣瘋狂投資。 我們沒錢,都敢幹,蘋果公司那麼有錢,為什麼不敢幹呢?如果蘋果公司繼續領導人類社會往前走,我們可以跟著他們走;如果蘋果公司不敢投錢,就只能跟著我們,我們就會變得像蘋果公司一樣有錢。

近期關於華為進入無人區的話題業界同仁寫了不少的文章。其實這也是投資的問題,華為現在比以前有錢了,所以投資的方向和力度越來越大,因為儘管進入無人區,沒有了別人的牽引,雖然成功的概率可能低了,但成一個就是一個,絕無僅有。你可能沒有當下,卻能贏得未來!

用任老闆的一句話結束今晚的心得:相信有一天,我們一定會成功的,“桃子樹上會結出西瓜”,雖然現在結的還只是“李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