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大學生創業的結局都是怎麼樣的,大學生創業值得鼓勵嗎?

網友一:

又是一年畢業季,很多大學生投了很多簡歷卻石沉大海,招聘會上又沒有自已心儀的工作。隨著就業壓力的增大,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自主創業。

同時,為支持大學生自主創業,國家也出臺了很多優惠政策:對於自主創業的畢業生,可以在註冊登記、貸款融資、稅費減免、創業服務等方面獲得扶持,大大降低了大學生創業的風險。

我看過很多創業的大學生,有成功的,也有不成功的,這是很正常的事情。至於大學生創業值得我們學習嘛?老虎君覺得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但是在行動上可能缺乏說服力。大學生缺乏一定的實踐能力,對企業管理以及行業等方面都缺乏認識,大學生從事的多是餐飲業、服裝店等,沒有很高的含金量。所以如果對某個行業感興趣,在工作中實踐之後再去創業,結果可能不同。

大學生創業的結局都是怎麼樣的,大學生創業值得鼓勵嗎?

網友二:

當前國家政策,對於大學生創業是扶持支持的。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也已經形成了一種熱潮,很多學生熱衷於創業,也的確有一些人,從此走上了創業之路,做出了一些成績,甚至少數人實現了從學生到成功人士的華麗轉身。在西方國家,大學生創業,是很正常的,創業成功的學生也真是很多,他們通過創業,成就了一番自己的事業。

可是,中國大學生創業的狀況,雖然表現得蓬蓬勃勃,但真正的成效並不算好。據統計,當前,全國大學生創業成功率最高的浙江為4%,中國大學生創業成功率平均為2%,也就是說,100個學生創業,其中只有2人到4人是成功的,其他90多人,都是失敗。

網友三:

大學生創業成功率實在是太低了。那麼,考察其創業經歷,總結其失敗經驗,為什麼成功率這麼低?

一、缺乏基本的商業原理知識:年少輕狂,總是認為商業並不複雜,目光短淺,只看到了商業利益鏈的最末端,就自以為已經有了對於商業有了全面詳實的瞭解。

二、團隊管理效率低下:很多大學生創業的團隊管理十分差勁,且不說理財、營銷、溝通、管理方面的能力普遍不足,決策隨意、信息不通、理念不清、用人不當等問題也是屢見不鮮。

三、眼高手低,放不下身段:很多創業的大學生並沒有吃苦精神,而創業是艱辛的,很多成功的人都是摸爬滾打地過來的,如果沒有這樣的精神,失敗就不足為奇。

四、缺乏資源和經驗:很多大學生僅憑自己的一腔熱血開始創業,沒有充足的資金儲備、沒有相關的運營經驗、沒有行業的有效人脈,就敢殺進競爭激烈的市場,最終的結果往往是鎩羽而歸。

大學生創業的結局都是怎麼樣的,大學生創業值得鼓勵嗎?

網友四:

首先不建議大學生在學校就讀期間進行創業,除非你很優秀,能夠兼顧學業和創業,不然很難達到兩者平衡,我一個同學就是大學期間創業在大學裡買手機配件和電話卡,結果最後因為考試多門不及格,被留校一年延期畢業。

其次大學生創業應該有足夠的資金,不然沒法對於自己的創業項目進行有效支撐,人員,水電,房租等都是需要花錢的項目,如果有學校提供場地,那可以減少一大部分開支。

最後創業也要選準項目,不要盲目創業,創業艱難,不是那麼容易的,也要有足夠的堅強,因為創業很可能不是一次就成功的。大學裡創業的大學生,其實在很多時候離開大學自己的創業內容也就結束了,很少有繼續創業的。

網友五:

創業不是一件隨隨便便的事,創業也不是什麼人都可以做的事,如果那麼容易成功,豈不是天底下人人都是老闆富商。

雖然大學生都是天之驕子,他們有文化有知識,但是創業跟文化似乎沒有多大的關聯,據某資料統計,文化水平最高的大學生,能成為老闆的幾率卻是最低,而能成為老闆幾率最高卻是那些文化偏低的初中小學的人。

創業是一件寂寞的事,因為在整個的過程中,每天都需要你去面對一連串枯燥無味的數字,去處理那些繁雜無章的文件和資料。

大學生創業的結局都是怎麼樣的,大學生創業值得鼓勵嗎?

網友六:

首先我覺得大學生創業是值得每個大學生都應該去嘗試的,大學生創業意味著一個人或一個團隊的合作與創新。如果你有一個好的idea,應該拿出去與你的團隊付諸實踐,失敗不可怕,但不要讓你的創意浪費掉。現在就是有些大學生只知道投資,並沒有好的創意,這就是盲目地創業。創業應值得每個人去嘗試嘗試,無論失敗與否,畢竟你拼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