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9 這三首古詩與一個命運多舛的女人相關

這三首古詩與一個命運多舛的女人相關

唐玄宗的哥哥寧王李憲,常常依仗自己的權勢巧取豪奪,霸佔他人之妻,有時還要將女人的丈夫接過來對他們進行精神上的折磨。

餅師的妻子儘管無法逃脫寧王爺的魔掌,儘管寧王府裡生活要比家裡好得多,權勢熏天的寧王爺待她也不錯,但她自有其骨氣,堅決不與仇敵說話,內心深處永遠牽掛著自己的結髮之夫。

對於這樣一個女人,寧王感到有些無奈,更感到無聊。一個女人,儘管佔有了她,但她卻不和你說一句話,時間長了,實在無趣。於是要求在座的文士根據這個餅師之妻默然不言的情狀各寫一首詩。並且說,誰寫得符合王爺的心意,一定有重賞。寧王爺手下的幾個幫閒文人,便就事論事地寫起詩來。他們大多寫的是,勸王爺進一步以攻心為上,收買這個女人的心。只要使她感動了,石頭也會開口。

這三首古詩與一個命運多舛的女人相關

當時王維也在場,卻對眼前的事情似乎不聞不問,偏偏寫歷史上的息夫人之事:

莫以今日寵,能忘舊日恩。

看花淚滿眼,不共楚王言。

這詩寫的是春秋時期,陳國出了一位貌若天仙的女人,她就是陳宣公的女兒,姓媯,後嫁於息侯,所以又稱為息媯、息夫人。這個女人還因其面如桃花,白裡透紅,粉面含春,被稱為桃花夫人。桃花夫人有個姐姐,同樣是一個容貌出眾的美女,嫁作蔡國哀侯獻舞之婦,稱為蔡媯。

一次,息夫人回陳國省親,順道看望姐姐。那個蔡哀侯看到小姨子瓜子臉,柳葉眉,粉面如三月桃花,眼如九月秋水,皮膚如同凝脂,美得不可方物,幾乎魂都掉了。他一下子頭腦發昏,走上前抱住了息夫人求歡。一個堂堂的國君,竟然做出調戲自己的小姨子這樣出格的事,豈不荒唐!息夫人大怒,拂袖而去。

回到息國後,她把這事告訴了自己的丈夫,息侯一聽,立時火冒三丈,憤憤道:人說兔子不吃窩邊草,哪有這樣的混蛋竟然打起自己小姨子的主意,欺到我的頭上來了,是可忍,孰不可忍!他想報仇雪恨,但息國是一個比芝麻大一點兒的國家,哪裡有力量去攻打蔡國呢?然而,此仇不報非君子!於是,他想出了一個餿主意,請楚國假裝攻打息國,讓蔡來救,最後楚、息合力,將蔡哀侯活捉,豈不妙哉!

息侯這個蠢材、笨蛋,哪裡料想得到!這條引狼入室之計得以順利實現。

蔡侯當了俘虜之後,對息侯恨之入骨。況且,蔡侯是一個睚眥必報的小人,心想你息侯竟然用這樣的刁計騙我上鉤,無毒不丈夫,我也要讓你嚐嚐我的厲害。便心生一計,對楚王說:大王啊,你把我拘押在這裡有什麼意思,還不是讓你白白地費了許多酒菜?你不知道吧?息侯的老婆是天下無雙的大美女,她的美呀,可以說見花花要羞,看月月要閉,息侯既然和你大王關係很好,為什麼不讓息侯將老婆獻給你呢?你也可以藉此考驗一下他對你忠不忠嘛!

這三首古詩與一個命運多舛的女人相關

這一席話,可把楚王的心撓得癢癢的,楚王平生最喜歡玩女人。作為一個粗野雄壯的漢子,幾乎一日不可無女人,宮中養了許多細腰美女,然而就是沒有如花似玉國色天香的大美女,玩起來有點掃興。現在聽到了這個消息,心下大喜,唾手可得的肥肉豈有放過之理?於是一不做,二年休,立即發兵乾脆把那個小小的息國滅了,將息夫人搶回楚宮。

息夫人被搶到了楚宮,楚王一看,果然是一個絕色美女,楚王的心裡快樂得不得了,於是,封息媯為王后,與她夜夜元宵,朝朝春風。

不知不覺三年過去了,楚王與息夫人生了兩個兒子,但息夫人從來沒有與楚王說過一句話。時間長了,楚王也感到很無趣。一天,他問息夫人:“我們已經是三年夫妻了,你為什麼不與我說話啊?”

息夫人終於開口說話了:“我只是一個弱女子,丈夫的國家卻因為我而被消滅,按照道理我應該殉情,但卻苟且偷生地活了下來,一女事二夫,本是醜事,我還有什麼話呢?我只恨蔡侯太沒有人情味了,我與他家畢竟親戚,他卻讓我家破人亡,為千人所罵!”

楚王一聽,對呀,蔡侯這樣做,太對不起息國了,我應該為夫人著想,讓她開心,這樣,她一定會感激我,開口與我說話。於是楚王就把蔡侯殺掉了。

一個美貌女子,致使三國兵禍相接,說是紅顏禍水應不為過。

據說,息夫人最後與息侯雙雙殉情自殺。鮮血流在地上,朵朵狀如桃花,楚人就在他們的濺血之處遍植桃花,並建桃花夫人廟來紀念他們,於是息夫人又被稱為桃花夫人。後人還為她造了“桃花夫人廟”。

唉,息夫人真是一個可憐的女人!

王維寫這首詩的意圖就是以古諷今,借息夫人之事比喻餅師女人,因為兩人的遭遇十分相似。首句就用息夫人的故事告誡寧王:你不要以為現在寵愛她,就能夠讓她忘記以前丈夫對待她的恩情,然後敘述息夫人與楚王共處多年,即使在華美的宮殿裡,看那些豔麗的鮮花,也不能夠引起她的歡樂,反而使她更加想起昔日的丈夫而淚流滿面,一輩子不願與楚王說話。言下之意是,真正的感情是不能用金錢收買的,弱小者的意志也不一定能夠用淫威去征服。王爺你可以得到她的人,但不能得到她的心,得饒人處且饒人吧!

寧王看了這首詩之後,想想王維的詩很有道理,既然得不到這個女人的心,留著她又有什麼用呢?於是就把那個餅師的女人打發回家了。

這三首古詩與一個命運多舛的女人相關

一次,杜牧途經漢陽,曾到“桃花夫人廟”裡憑弔,題詩道:

細腰宮裡露桃新,脈脈無言度幾春;

畢竟息亡緣底事,可憐金谷墜樓人。

這首詩也非常有名。前兩句寫息夫人在楚宮裡的表現。“細腰宮”即楚宮,傳說戰國時代的楚王喜歡女子細腰,所以有“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的話。楚宮裡桃花含露乍開,好一派美麗的春色。可是,息夫人在這裡度過了好幾個春天,每年春天楚王都帶她去欣賞鮮豔的桃花,告訴她,三月桃花滿樹紅,風吹雨打一場空;人生苦短,所以要及時行樂,花開堪折及時折,莫待無話空折枝。可是,她臉上一直毫無表情,不發一言。在這首詩裡,不難看出,杜牧似乎很同情息夫人的遭遇。後兩句卻陡然一轉,發起議論:息國滅亡究竟為了什麼?還不是因為息夫人這個漂亮女人的外貌嗎?她儘管不與楚王說話,忍辱苟活,但在內心深處,難道一點也沒有慚愧嗎?丈夫因為她而死,而自己卻住在仇人的宮裡,為仇人生兒育女。這是一種什麼樣的行為呢?如果都像她那樣,晉代金谷園裡為不屈淫威而死的綠珠不是很傻很可憐嗎?

在詩中,杜牧將息夫人與綠珠進行了對比,雖然對古代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女子的要求顯得有點苛刻,但也提出了一個很嚴峻的問題,如何對待生與死,如何堅守氣節?息夫人雖然值得同情,但她遠不如綠珠那樣義不受辱,以死抗爭來得受人尊敬。更有甚者,有些人在民族危亡關頭,因家屬被囚,或者其他原因而投降敵人,說什麼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這種人,真的應該好好讀一讀這首詩了。

清康熙年間,詩人鄧漢儀為嘲諷投降滿清的明臣洪承疇,在息夫人廟題詩曰:

楚宮慵掃黛眉新,只自無言對暮春。

千古艱難惟一死,傷心豈獨息夫人?

是的,螻蟻尚且貪生,人最難的是把生死置之度外,需要自己獻出生命的時候,能夠從容就義。洪承疇身為松遼總督,大明脊樑,被俘之後丟掉民族氣節而媚顏事敵,與息夫人相比,那就更可悲、可恥了。

這三首古詩與一個命運多舛的女人相關

(文中圖片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