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3 幹得漂亮,一篇舊聞讓炒房團再次成眾矢之的!

最近又有一篇爆文在網上刷屏,來自於中國證券報:

幹得漂亮,一篇舊聞讓炒房團再次成眾矢之的!

這篇文章以一位化名“魏廣華”的9人團隊在漳州為切入點,揭秘了炒房團在福建漳州和貴州貴陽等地的一些炒房手法。

首先,我想說的是這篇文章是徹徹底底的舊聞,而且也是中國證券報的手筆,原標題是《炒房者自述:我是怎麼在9個月把房價炒高兩三倍的》

幹得漂亮,一篇舊聞讓炒房團再次成眾矢之的!

這篇文章首發於2017年4月5日,時隔13個月,他們換個標題把這篇文章重新發出來了。

以這篇文章中提及的魏廣華團隊為例,他們之所以選擇漳州有兩點:

1、2016年的樓市火爆的是一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比如深圳和合肥。手中資金有限,要最大化發揮槓桿效果,就是選擇一些低價但有潛力的三四線城市。

2、漳州2016年有兩大片舊城動遷,還有6個自然村要動遷,涉及1.5萬戶,每個人手中都有100萬左右的現金。需求井噴,顯然利好房價 。

這個叫魏廣華團隊9個人,入手500套房,耗資1個億,9個月後套現3個億。客觀地說,這個收益是有可能的,抓住一波三四線城市臨時性需求爆發行情,他們的確膽兒肥。

但1個億就能在房地產中當莊家?你信嗎?漳州2016年商品房成交額為173億,如果算上二手房,總量有多少?1個億能幹啥?

幹得漂亮,一篇舊聞讓炒房團再次成眾矢之的!

一個小區的掛牌房源肯定是佔比非常低的,通過億級的資金控制部分片區的房價走勢的確是可以的。但炒房團並沒有影響整個城市房價的能力,哪怕是房地產總量最小的縣城,他們都沒有這個能力。他們只是精準地發現了機會,提前佈局買到了一批便宜的籌碼而已。

但是這些隱秘的操作手法被曝光後,足以忽悠普通網友將房價上漲的原因全部歸咎於炒房團。這才是這篇舊聞被翻出來的根本原因。

幹得漂亮,一篇舊聞讓炒房團再次成眾矢之的!

2016年930開始,22個城市出臺調控措施,到2016年底,有26個地級以上城市和部分縣市出臺調控措施。

到2017年底,90個地級以上的城市出臺約200個調控措施,還有35個縣市出臺約41個調控措施,其中海南和河北是省級層面的調控。

到目前為止,基本上算是政府完全接管了房地產銷售:土地價格我說了算,商品房銷售價格我說了算,銷售方式(搖號)我說了算,網籤進度我說了算。

但根本問題沒有解決,一個是限價導致開發商賣房動力普遍不足,很多開發商手握地塊不願意開工。

從2016年1季度到2018年1季度,房地產開發貸款餘額從1.8萬億降至1.4萬億。說明開發商不願意動工。拿了高價低賣不上價,開工了就是虧。

二是為了實現統計數據的房價零增長,當新房和二手房價格差太大,導致新房的供需嚴重扭曲,這對購房者的心理衝擊非常大。

三是各二線城市頻發人才新政,源源不斷的新人,又加劇了供需矛盾。

上述三個問題誰都看得到,但恕我直言,目前沒有辦法解決。

怎麼辦?只能遮一遮,大家別再盯著討論了,給我多留點時間,把租房搞出來,把長效機制搞出來。

這個時候順便再甩個鍋給炒房客,轉移一點視線,可以再減輕一點壓力。

幹得漂亮,一篇舊聞讓炒房團再次成眾矢之的!

地方現在非常尷尬。從2016年到2018年,這麼多政策傾瀉而下,但基本都是圍繞房價做文章,並沒有從根本上理順房地產市場。

其實上面也很尷尬,公眾最期待的長效機制拖了太久了,上面希望它能夠畢其功於一役,但貪大求全的結果是進度嚴重滯後,越來越多的人對政策已經失去了耐心。

其實從12個城市被談話就能看出來,現在能做的就是繼續圍繞房價做文章,更嚴厲的調控措施肯定還會有,但後續再有類似的新聞,看完就翻篇吧。如果你真覺得趕走了炒房客就能買到房子,那你恐怕要失望了。

想想土地是誰賣的,房子是誰賣的,價格是誰定的就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