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江蘇考生:填高考志願也能借助大數據?專家提醒:不要過度迷信

江蘇考生:填高考志願也能借助大數據?專家提醒:不要過度迷信

今天,全國975萬考生走入考場,參加2018年全國統一高考。高考之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填報志願。與往年不同,今年網上出現了不少提供志願填報大數據服務的“高考志願卡”,便宜的十幾元,貴的高達上萬元,售賣機構聲稱購卡後可使用“高考志願填報輔助系統及服務”,能幫考生作出“最佳選擇”。這樣的填報服務真的靠譜嗎?

江苏考生:填高考志愿也能借助大数据?专家提醒:不要过度迷信

“高考志願卡”網售火爆 十幾元到上萬元不等

記者在某網購平臺上輸入“高考志願填報卡”關鍵字,果然出現了很多相關商品信息。他們都聲稱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幫助高中生科學備考,量身定製高考志願方案,提前進行大學和工作生涯規劃。這些志願卡的形式多樣,有通過網站使用的,也有通過APP使用的,考生只需輸入考試省份、成績或名次,系統就會立即顯示出考生能報考的高校和專業。

這些志願卡的價格差別也極大,最低的只需要十幾元,最高的則達到一萬多元。某商家工作人員表示,15元的卡最多隻能用到6月15日,而588元的卡可以用三年。

此外,還有很多機構打著“專家一對一輔導”的旗號要價上萬元。一家教育機構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除了線上服務外,該機構有專家提供一對一服務,專家現場手把手指導志願填報,但價格至少12888元。

江苏考生:填高考志愿也能借助大数据?专家提醒:不要过度迷信

不光出售給高三學生家長 還推薦低年級學生家長購買

據瞭解,這些商家除了出售供高考出分後使用的短期服務卡外,還出售可供高中三年使用的志願卡,這吸引了很多高一、高二家長購買。

“志願要提前準備,很多高一家長購買我們的志願卡,我們的數據是實時更新的,高中期間都可以用。”一位商家說,每到高考前,他們的短期卡和長期卡都特別緊俏,很多家長搶在了高考的“起跑線”上。為了說服記者購買,這位商家說,“我們這還有家長是老師推薦過來的。我們公司在深圳,跟深圳中學有合作,還有一些學校來團購。”

商家自稱使用內部大數據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這些志願卡雖然形式多樣,但都是打著大數據的概念在進行銷售。幾個志願卡商家告訴記者,這些數據是他們通過與相關考試中心合作“弄”到的,在網上查不到這些完整的數據,有些數據根本不會公開。

志願卡銷售商對數據庫的介紹都大同小異,但極具誘惑性。一個商家稱,購買志願卡可獲得“上千所大學全方位數據查詢,並有強大院校對比功能”,這裡麵包含院校性質、地區、特色、重點學科等基礎信息。此外,還能查詢上千所院校歷年分數線,包含線差、錄取最低分、最低位次等。

江苏考生:填高考志愿也能借助大数据?专家提醒:不要过度迷信

某商家給記者發了一段系統演示視頻,一位老師在演示過程中不斷強調數據的重要性、可靠性。這名老師說,在他們的系統上可以搜出往年同一地方、同一分數的考生考上了哪所大學和專業。這位老師強調,“沒有我們的系統,你們是利用不上這些信息的。你們也許可以在網上搜到這些信息,但只能搜到一部分,不可能搜到百分之百的信息,但只有百分之百的數據才有用。”該老師說,零碎信息只會浪費時間,造成落選和浪費分數的結果。

為了強調數據的可靠性,這位老師說:“我們的系統是依據每個省的高招政策開發出來的,數據和國家教育考試院合作開發,只有他們才有這個數據。”這樣的說辭存在於很多同類志願卡的宣傳中。“我們是百分之百對應各地考試院的數據的,這些數據不合作沒法弄到。”另一商家稱,這些數據不會公開,在網上根本查不到。

教育考試院否認與企業合作

然而,記者在網上反覆檢索,查不到叫“國家教育考試院”的機構,教育部的考試中心官方網站叫“中國教育考試網”。北京教育考試院工作人員表示,北京教育考試院沒有跟任何社會性機構或企業合作,“我們建議家長多關注招生簡章、招生目錄以及往年的錄取情況。”

此外,記者還注意到,在以上網售志願卡的評論頁面裡,有不少消費者在使用後對數據的可靠性提出了質疑。有消費者留言說,他關注的學校2017年招生51人,數據卻顯示30多人。也有消費者在評論裡提醒其他購買者,“當參考還行,完全按這個數據填志願還是不靠譜。”

江苏考生:填高考志愿也能借助大数据?专家提醒:不要过度迷信

專家:報考不應過度依賴機構 瞭解考生意願最重要

據瞭解,為了讓考生能夠科學合理地報考志願,各地教育考試院每年都會為考生提供高校招生簡章,讓考生和家長了解各高校的招生政策及專業培養特點等基本情況,還會公佈當地高考“一分一段”分佈情況,讓考生了解分數分佈情況。

同時,每年各地考試院都會舉辦網上高招諮詢,多所高校在線有針對性地回答家長和考生提問。此外,各高校也會在志願填報前舉辦各種形式的線下高招諮詢,幫助家長和考生選擇理想學校和專業。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表示,家長之所以提前購買志願卡,準備志願填報是因為家長缺少判斷能力,對孩子的瞭解不夠,對大學的瞭解也不夠,“家長可以參考高考志願填報輔導機構的一些數據,但是不要過於迷信和依賴機構。”

儲朝暉建議,在給孩子填報志願的過程中,家長和機構的意見只能為孩子提供參考,最關鍵的還是聽從孩子的選擇。“現在很多家長害怕孩子選錯,但人生就是試錯的過程,有了親身的體驗才能夠對自己有一個準確的認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