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 買基金該選“現金分紅”還是“紅利再投資”

買基金該選“現金分紅”還是“紅利再投資”

大家買基金的時候,經常會發現“分紅”這個設置裡有兩個選項:“現金分紅”和“紅利再投資”。前者的意思是基金分紅的時候直接給你現金,後者的意思是基金分紅繼續買成基金留著。

結論非常簡單,買基金之後默認設置都是“現金分紅”,你一定要手動改成“紅利再投資”。原因同樣簡單,“現金分紅”的好處微不足道,還不受你控制,長期投資基金選“紅利再投資”會收益更高。

讓我們分成三點來看這個問題:基金分紅是幹啥?分紅對基金收益有啥影響?“累計淨值”和“復權淨值”有啥差別?

1. 基金分紅是幹啥?

除了貨幣基金,絕大部分基金都是“淨值型”。比如你買了100份基金,初始狀態一份基金價值1元錢,那你的基金就價值100元;如果基金淨值漲到2元錢,那你的基金價值就漲到200元。

對於基金經理來說,並不是管理的基金規模越大越好。雖然規模越大能收到的手續費越多,但想做出業績也就越難。這個很好理解,把一支總規模5億元的基金做到10億,實現100%收益率是非常亮眼的業績,可能只需要挖掘三五支牛股就夠了;如果管得是一支500億元的基金,那想做到100%收益可就難度不是大一點點了,三五支股票也容不下這麼大資金量。

對於挑選基金的客戶來說,很多人還有一個莫名其妙的標準——不願意賣淨值太高的基金。比如兩個基金,A的淨值是1.5元,B的淨值是2.5元。同樣投資1萬元,A基金和B基金只是到手份額不同罷了,沒啥其他區別,可很多人認為2.5元的基金價格高風險也更高。

綜合上面這兩方面因素,很多基金在取得好成績之後,都會主動選擇分紅。比如淨值2元的基金,主動分紅1元,基金規模可以下降一半,淨值也從2元變成1元。

2. 分紅對基金收益有啥影響?

分紅這個詞很好聽,但對你的收益沒有任何影響,是一種把錢從左手兜換到右手兜的過程。基金裡本來就都是你的錢,拿出一部分來分紅,也是用你自己的錢分紅。基金又不是上市公司,你把錢交給基金公司本來就是投資的,現在只不過是基金把錢主動還給你罷了。

基金分紅的好處恐怕只有一點:不收贖回手續費。如果你本來就想贖回基金,恰好遇到分紅可以讓你省下零點幾個百分點的手續費。

問題是這好處有啥用呢?分紅比例不受你控制,分紅時間同樣也是人家基金公司決定。值得長期持有的好基金,你還需要繼續投入呢,要他把錢退回來幹啥。真要是淨值賠到1以下的爛基金,該換的時候也別猶豫,能不能省那點手續費根本不該成為考慮因素。

3. “累計淨值”和“復權淨值”有啥差別?

關於長期持有基金的收益問題,來看這樣一個例子就很容易明白了。重點是搞清楚兩個概念:“累計淨值”和“復權淨值”。

假設有一支很厲害的基金,從淨值1元錢漲到了2元錢,此時他的收益率是100%,然後決定分紅1元,那麼基金淨值就從2元恢復到1元。這支基金分紅之後,又從1元錢漲到了2元錢,那他的收益率是多少呢?

累計淨值,是基金現在的淨值加上歷史分紅,所以是“2+1”等於3元。累計淨值類似選擇“現金分紅”,基金從1元變成2元,中間還曾經分紅1元。

復權淨值,是基金分紅的錢繼續投資基金,所以分紅之後你手裡的基金從1份變成2份,但兩元錢還是都在基金裡。復權淨值類似“紅利再投資”,當基金第二次從1元漲到2元時,你手裡基金的價值是“2X2”等於4元。

總而言之,買基金歸根到底還是要看基金經理和基金公司行不行,分紅不過是把錢在自己左右口袋裡倒騰的小把戲,像股神巴菲特的公司伯克希爾就堅持幾十年不分紅,投資者照樣趨之若鶩。

真要是好基金,那就該選擇“紅利再投資”長期持有,該落袋為安的時候也要自己拿主意,現金分紅能省的那點手續費微不足道。如果是不好的基金,要麼他業績不好不會分紅,要麼你主動換基金全部賣掉,選擇“紅利再投資”同樣沒啥問題。

好啦,現在就去看看你的基金分紅設置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