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0 臨澧的傳說:刻木山的傳說

臨澧的傳說:刻木山的傳說

刻木山在刻木山鄉境內(2015年,根據臨澧縣鄉鎮區劃調整方案,將九里鄉和官亭鄉成建制合併設立刻木山鄉。),主峰海拔500多米,很早的時候,刻木山沒什麼名氣,也是一座沒名的高山。

臨澧的傳說:刻木山的傳說

那時候,山下東邊有戶人家,有個女人,她丈夫在戰場上死了,留下她和兒子,女人守寡誓不改嫁。

這女人起早貪黑,白天忙農活,晚上織棉紗撫養孩子,指望孩子好好讀書能光宗耀祖,誰知這女人太過於寵愛他,使孩子嬌生慣養的,根本不用功讀書,整天惹是生非,私塾先生也沒法管,只好讓這孩子停學。

回到家裡,他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好吃懶做,還染上了賭博的惡習。沒過兩年,家裡的幾畝良田都讓他給賣完了。家裡一貧如洗,加上他脾氣暴躁,對他娘張口就罵,動手就打,鄉里鄉親都怕了他。

暗地裡有人給他取了個渾名叫“犟作溫。”犟作溫長到三十歲還沒娶媳婦,這個時候他娘都已經六十多了,地裡的農活也做不起了,布也織不了了,老眼昏花,只能在家洗衣做飯忙些家務活了。

臨澧的傳說:刻木山的傳說

眼看兒子不爭氣,坐吃山也空,老人心裡很急,便對兒子說:“兒呀,為娘歲數大了,農活做不動了,所以田裡的活你也學著做。”犟作溫想了一會兒翻著白眼說:“行,田裡的活我來做,中午你得給我送飯過去。”

就這樣,兒子在田裡幹活,媽媽送飯到田頭,日子長久,難免有時飯送遲了,這時兒子會對老孃一頓打罵,兒子沒娶媳婦,母親非常自責,對於兒子的打罵,她只好忍氣吞聲,自嘆命苦。

有一天“犟作溫”耕田的時候,看到一母羊在地上吃草,小羊在後面“咩咩”叫,母羊回頭也叫了一聲“咩咩,”小羊好乖,跑到母羊身後,前腿跪地吃著奶。“犟作溫”見此情景,心想:小羊有跪乳之恩,是個畜生,而我是一個大活人,想起平時對母親的打罵,覺得自己不如一條羊。

母親含辛茹苦養我成人,如今她老了,我應該好好伺候她才是啊!越想越慚愧,想到這裡“犟作溫”不禁湧起一股力量,不斷的揮舞牛鞭,一塊大塝田轉眼間就耕完了。

這在這時,她娘提著熱騰騰的飯過來了,兒子見了母親,準備上前去接,卻忘了放下牛鞭,瞬間悲劇發生了,母親見兒子牛鞭高舉,以為又是送飯遲了要打她,心一橫,反正自己年紀大了,幹不了活,與其受兒子的打罵,不如死了算了。

臨澧的傳說:刻木山的傳說

母親眼一閉,牙一咬,一頭向路邊的大樟樹撞去,頓時腦袋開花,鮮血直流,倒在樹下。兒子想救卻來不及了,跑上去抱著娘嚎啕大哭,這時,兒子醒悟了,不該高舉牛鞭,使得母親慘死。

“犟作溫”本想痛改前非孝敬母親的,可如今娘卻命喪樹下,他折斷牛鞭,整整哭了三天三夜,淚水浸溫了地下的泥土,在好心的鄉鄰幫助下,他安葬了母親。

臨澧的傳說:刻木山的傳說

後來,他又回到了母親撞死的那棵樹下,悲傷不已,他哭呀哭呀,彷彿看到母親撞的樹幹上的那塊紫色血跡慢慢在變大,中間現出了母親的笑容,他驚呆了,又揉了下眼再仔細看,眼前的還是那塊紫色血跡,他想,何不砍下這棵大樟樹,雕成母親的真容,日夜與我相伴呢?

於是,犟作溫請來一個高手匠人,哭訴著事情的經過和他的想法,老鵰匠聽了也很感動,鋸倒大樹,精雕細刻,終於雕成了他母親的遺像。

臨澧的傳說:刻木山的傳說

從此,犟作溫每天起早摸黑,勤耕苦作,飯做好後,先請“母親”先吃,然後才自己吃,晚上睡覺先給“母親”蓋好被子,然後自己才睡,白天干農活把“母親”背到樹蔭下乘涼,秋收了,把“母親”背到兒場裡看谷,說來也怪,有“母親”在兒場,麻雀,雞,鳥都不來偷谷吃。

六月的天,天氣多變,下起雨來,鄰居兒場上的谷被大雨淋溼了,而他的兒場沒下一滴雨,曬的谷好好的。

臨澧的傳說:刻木山的傳說

不到三年,“犟作溫”漸漸富起來了,娶了媳婦,還生了個胖乎乎的兒子,鄉親們都說是他母親顯靈,所以大夥合計捐資建了座廟,讓她也發發慈悲,保佑大夥富裕起來。

大夥一聽都答應建廟,出力的出力,出錢的出錢,不到一個月便在山上建起了座大廟,然後把“犟作溫”媽媽木雕像供進神龕,因為這像是木雕做的,所以又叫“刻木娘娘”,這廟也叫“刻木娘娘廟,”山也叫“刻木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