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續航不再是新能源車行業首要痛點,500km將成車企新一輪競賽起點

近幾年,新能源車行業發展如火如荼,不僅傳統車企紛紛發力,各種造車新勢力也趁勢興起。國家也採取了一系列政策,不遺餘力地對這一產業進行支持。

不過,儘管新能源車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現在新能源車仍然十分依賴政府補貼,還不能完全依靠自身產品性能贏得市場青睞。

新能源車續航里程不足、充電耗時長讓很多消費者在考慮新能源車時心存憂慮。新能源車要想獨立發展,依靠市場力量發展壯大,就必須提高續航里程,減少充電時間。

續航不再是新能源車行業首要痛點,500km將成車企新一輪競賽起點

跑不遠的煩惱

特斯拉是新能源車行業的標杆。特斯拉成功的原因有很多,車子基礎性能的過硬是最基本的前提。

特斯拉Model X續航里程可達383-475km。Model 3選裝長距離電池套件後可以達到499km。Model S的續航里程可達443-542km,旗艦車型P100D最長續航里程為542km。

最近國產中檔電動車在續航里程上有了較大的進步,廣汽新能源最近推出的傳祺GE3 530最大續航里程達到了530km。

限制新能源車續航里程的因素主要就是“三電”——電池、電機、電控。這其中,電池是重中之重。出於成本和空間的限制,新能源車不能無限地增加電池數量。所以提高電池的能量密度,就十分關鍵。

特斯拉採用能量密度最大的圓柱電池來提升能量密度。重新設計的電動車專用平臺,使汽車可以儘可能多的增加電池組。特斯拉多次聲稱其能量密度位居業內榜首,其出色的續航性能讓其可以和燃油車一爭高低。

廣汽新能源推出的傳祺GE3 530採用的也是電動車專屬平臺,同時採用了寧德時代最新一代的三元電芯技術,能量密度大大提高。綜合電池的輕量化設計,傳祺GE3電池系統的能量密度已經達到了160Wh/kg;採用的電控技術——IGBT技術最大限度地節約了寶貴的電能,進一步提高了續航里程。

續航不再是新能源車行業首要痛點,500km將成車企新一輪競賽起點

今年2月,財政部發布了《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進一步提高了新能源汽車補貼發放條件。根據最新政策,新能源車要想享受到最高補貼,續航要超過400km,電池密度要達到160Wh/kg,百公里能耗要高於門檻25%。

補貼標準的提高迫使企業不斷提升新能源汽車的各項性能,逐漸提高相對於燃油車的市場競爭力;同時也將淘汰一批落後產能,促進資源向向有實力的企業集中。

現在國內外先進新能源車的續航里程都已經突破五百公里,這體現了新能源車行業技術的突飛猛進。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跨過這一門檻,新能源車在續航里程方面的競爭將會進一步激烈。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的競爭賽道已經逐漸以500km為起點,這將大踏步推高市場對於新能源車的接受程度。

充不快的焦慮

新能源車的發展不僅受制於自身的技術條件,還受充電基礎設施和充電技術的制約。很多消費者在購車時不考慮新能源車的原因就是充電樁數量少,充電不方便。

充電速度則是新能源車的另一塊心病。現階段,電動汽車充電方式主要為接觸式充電,分為交流慢充和直流快充兩種。慢充主要用於家庭和工作單位等場景;快充主要用於公共設施以及高速公路。

現在快充也需要半個多小時才能充滿80%的電。這就給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帶來了很大的不便。目前的無線充電技術還很不成熟,但是大功率充電樁有望解決充電慢的問題。

續航不再是新能源車行業首要痛點,500km將成車企新一輪競賽起點

大功率充電對電池的熱管理系統要求很高。現在一些車企已經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通過提高對電池溫度的控制能力,適應大功率充電以提高充電速度。

傳祺GE3 530沒有為了提高電池能量密度而放棄電池的溫控系統,其攜帶的第三代只能溫控系統,通過電池包內部液體溫控循環調節電信溫度,可以讓電池始終處於適宜的溫度範圍,始終保持高效的工作狀態。

大功率充電對於充電樁要求也很高,而目前現有的充電樁不僅數量不足,功率偏低,標準也雜亂無章。這使得新能源汽車即使滿足大功率充電的技術要求,也無法在現實中應用。

廣汽新能源總經理古惠南表示,新能源車汽車快充的實現目前取決於快充電站的建設,新能源汽車的推廣不僅需要車企的努力,還依賴上下游配套產業的進步和完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