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5 當這些女編輯成了新手媽媽,她們的身上發生了哪些轉變?

前兩天,我們採訪了幾位廣西師大出版社旗下的童書品牌“魔法象”的女編輯,初為人母是她們的共同點。在採訪中,她們向我們講述了自己成為母親之後自身所發生的一些轉變。

營銷編輯薛志丹說,“當母親之後,我的世界裡的信息像翻轉了一樣,以前我常常覺得工作社群裡的媽媽們太較真,現在我自己會去默默翻她們的聊天記錄。”

童書編輯竇兆娜說,“當母親之後,我的閱讀角度發生了變化,很多親子關係類的書,我以前都只是當成理論性的書籍去研讀。而現在,我更多是出於自身作為媽媽的需要去閱讀。對了,我生寶寶前責編了一本‘孕子之書’,這本書讓經手的譯者、營銷,包括作為責編的我自己都懷孕了。是不是很神奇?”

童書編輯陳詩藝說,“在成為母親之後,我感覺自己的心境完全改變了,我開始從童書裡面發現了一個新的美好的世界。所以我在成為母親之後,主動從人文社科圖書營銷申請轉崗到了魔法象的圖畫書編輯。”

在採訪的時候,主頁君還發現了一個細節——當她們提起孩子的時候,嘴角都會不由露出笑意。本期推送,我們將這幾位新手媽媽所講述的經歷分享給大家。

作為新手媽媽需要兼顧工作和生活,但從她們身上都完全看不到疲憊,反而每個人都從當母親的經歷中收穫了很多,對自己的工作也有了更深的理解。這大概就是所謂的“視角變得柔軟同時又充滿著力量”吧。

当这些女编辑成了新手妈妈,她们的身上发生了哪些转变?

我工作有4、5年了,26歲當媽媽,是我們團隊最年輕的媽媽。我對我自己的人生設想就是我不希望我跟孩子年齡差距太大,那樣等到她長大的時候我沒有辦法跟她溝通,我希望未來我和我的女兒走出去時,別人會說,“哇,這對姐妹很好看”。

在還沒有當媽媽之前,我是一個文藝女青年,“文藝女青年”這個說法可能聽起來有點矯情,但其實我更多覺得“文藝”是是生活狀態和思維方式層面的東西,即使有了孩子,我也希望我的生活方式保持著“文藝”的生活狀態和思維方式,我的孩子的生活方式也可以是新穎的、新鮮的。我希望我和我的女兒都會是很潮又很文藝的人。

沒有孩子之前,在魔法象所做的童書裡,我自己更偏好哲思一類的繪本,也更注重繪本和文學社科這中間的銜接,這類繪本的孩童閱讀年齡偏大,都是7-9歲左右。

但當知道自己有了孩子之後,我的世界的信息好像翻轉了一樣,孩子真的就像家長的老師,會直接引導和決定我當下關注的方向。我開始更多地關注0-3歲的養育類童書,然後它也改變了我對當下0-3歲圖書的看法。

我開始會去觀察市面上0-3歲的童書,是否真真正正適合0-3歲孩子閱讀——它的內容是不是太深了,翻頁符不符合現在低幼年齡階段的使用習慣,設計合不合理,甚至符不符合人體工程學。我發現自己現在作為讀者這一塊的感受變深了。

像我們今年魔法象的年度作者伊娃娜,有一本書叫《親愛的女兒》,那本書在我還沒有生女兒之前就已經出版了。伊娃娜是一個布藝的專家,書裡面講述的故事,全都是用手工縫的布來製造出的一個遊戲效果。我之前看的時候內心衝擊力並沒有特別大,只是從繪本角度看,知道它是一個多媒材的繪本。

当这些女编辑成了新手妈妈,她们的身上发生了哪些转变?

但當我自己有了女兒後,再看這本書,我可以更深層次地理解了,包括理解標題裡這個“親愛的”含義——因為我感覺我女兒那個活潑可愛的狀態就是標題裡所形容的“親愛的女兒”那樣——

這本書激發了我作為一個母親,想用更多方式體現母愛的心情,我會想除了我養育她、哺育她、給她買衣服、帶她出去玩,我還可以用什麼能夠留存的方式去見證我對她的愛。於是我去網上搜手工材料包,給她一針一線縫啟蒙書。

縫的時候,我的女兒就在旁邊玩,我會想到一兩個月之後,她拿到我給她縫的啟蒙書去玩去摸的樣子。這個啟蒙書是可以長久保留下來的,就像兒時我們的外婆或者媽媽給我們做的小衣服、小被子那樣。現在這個社會一切的便利性太好了,網上賣的各種育兒神器,全部都是別人直接給我們的,但是帶有情感和溫度、能伴隨孩子成長的東西,其實很少。我希望我縫給女兒的這本書,它的一針一線都是有情感有溫度的。

之前作為一名營銷編輯,我可能更多是看別家出版社出了什麼新書,做了什麼活動推廣,運用了什麼市場和營銷技巧,是不是有可以借鑑的地方。當做了母親之後,我也會關注這些,但轉變是我會變得懷有“私心”了,我會從家長的角度,為我的女兒鑑別這本童書到底適不適合她看。

也許這本童書運用了很多市場技巧,讓很多家長都想去買,但它從內容上到底值不值得買,是不是具有藝術啟蒙功能,如引進類的繪本翻譯水準是不是足夠好,符不符合中國人的說話方式,選紙、工藝、油墨的安全性又如何,我都會從一名普通家長的角度,先替我的女兒篩選一遍。

當母親之後我也忽然能理解那些社群裡的媽媽了。工作需要,我一直有做微信、qq社群這方面的維護,媽媽社群的活躍度比人文社科類讀者社群強很多,因為小孩身上遇到的種種問題對媽媽來說是剛需。以前我作為出版社的一個營銷編輯潛伏在群裡面,當時甚至會對這些媽媽的積極性產生一種質疑,覺得這些媽媽難道不用工作嗎,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時間去聊這些問題,對某一種藥物研究的那麼透徹,甚至細到會去研究這種藥物裡的某種元素安不安全。

但當我自己做媽媽之後,我才真的理解了她們,有了那種“孩子是唯一的,一切壞的事都不能發生在我的孩子身上,能預防就預防,能治療就治療”的感受,我甚至會默默去翻看這些媽媽討論的記錄。

我們整個魔法象團隊都偏年輕,所以以前做營銷,我更多是在人云亦云地去猜測家長的某些興趣點和營銷點,但當成了家長,有了實踐經驗之後,我更能站在家長的角度去分析和體會其中的營銷點了。最簡單的判斷方式,排除一切因素,我從一個普通家長的角度出發,走在市面上自己會不會買這本書,對這些營銷宣傳是不是信服,我現在開始從這些走心的角度去判斷了。

当这些女编辑成了新手妈妈,她们的身上发生了哪些转变?

當媽媽之後,我的閱讀角度發生了變化。以前關注很多親子關係類的書,我都只是當成理論性的書籍去研讀,而現在,我更多是出於自身作為媽媽的需要去讀。

像我在生寶寶前責編的一本書,叫《孩子出生以後》,就是結合了很多真實案例去解決養育孩子過程中的很多問題的一本書,我自己做書的時候也得到過很多啟發。不過這本書最神奇的地方還在於,它讓三個經手這本書的老師都懷孕了。

当这些女编辑成了新手妈妈,她们的身上发生了哪些转变?

我自己從做這本書的責編起,就馬上懷孕了,翻譯這本書的餘婷婷老師,在譯完這本書後,也立刻懷孕了,還有我們的一位營銷編輯也是在經手這本書的時候懷孕了。這套書現在在我們魔法象被稱為“孕子之書”,在辦公室裡面傳的挺神的。

現在我在給孩子的選書上,會將自己育兒的經驗和市場結合在一起去考慮了。我的孩子6個多月大的時候,我就讓她去摸書,9個月的時候,她基本上就會自己翻書了。我會根據我的孩子的年齡段和認知方面的特點來幫她選書,發現她喜歡讀字比較大,顏色比較鮮豔的,圖以動物為主要角色來設計的那種書。像“小雞球球”系列的那套觸摸書,她就很喜歡,因為工藝很獨特,摸起來很柔軟很真實,她從心理上會願意接受。

当这些女编辑成了新手妈妈,她们的身上发生了哪些转变?

不過她現在太小了,自己閱讀注意力不可能維持的太久,看一下就從書上轉移了,所以我平常會通過給她讀書的形式來幫助她閱讀,這樣她會聽得比較認真。

我覺得童書其實不只是給孩子看的,大人也可以從中收穫很多,像我做童書之後,整個人看待事物的方式,都會比較多地往正面積極的方向去想,悲觀消極的地方就想的比較少,常常覺得這個世界可真美好。

比如我以前做過一本書叫《我的妹妹是隻狼》,就是講面對負面情緒時該怎麼應對,剛好那段時間我自己情緒比較低落,做完這本書之後自己就調節好心態,慢慢走出來了,感覺那本書治癒了我。

当这些女编辑成了新手妈妈,她们的身上发生了哪些转变?
当这些女编辑成了新手妈妈,她们的身上发生了哪些转变?

我比較特殊的一點在於,我是在成為母親之後,才申請轉崗來做童書的。以前我是做人文社科圖書的營銷宣傳,那時工作也很充實,但在成為母親之後,我感覺自己的心境完全改變了。

我開始從童書裡面發現了一個新的美好的世界,那時我開始希望自己的工作上能以一個母親的身份來進行,同時能與可以帶給孩子新鮮快活的感覺結合起來,所以我當時主動申請轉崗來到魔法象做圖畫書編輯。

成為母親之後,我對童書的認識也改變了。以前我覺得童書很簡單,就是那種在超市、商場裡看到的一些色彩比較繽紛、文字字號比較大的書。但當接觸了真正優美的兒童文學和圖畫書之後,我才發現童書其實適合0-99歲的人,每個人都可以從童書裡收穫不同的驚喜和感動。

現在我感覺我們做童書的編輯,也是充滿使命感的。如何挑選一些可以以小見大的選題,如何在書中用一種非常輕鬆愉悅的方式,給孩子們傳達出對他們非常有益、並能讓他們在開心的氛圍中就能獲得成長的力量的這樣的書,才是我們工作的意義。

當媽媽之後,我也會開始把我的孩子當作未來的小讀者,去設想我的孩子會怎麼樣去閱讀這本書,有時也會從一個媽媽的身份去想手頭做的這本書適合什麼年齡階段的孩子。

比如我最近在做一套寓教於樂的書,是露絲·布朗的一套書,拿到選題之後,我覺得它可能更適合0-3歲的低幼的孩子。對這個階段的孩子來講,他們很容易撕壞書,所以我就把書策劃成紙板書,讓書不容易被撕壞,同時我又考慮到孩子的手很嬌嫩,所以我把書設計成不傷手的圓角。

我希望每個孩子在打開我們做的書之後,都能讓他們眼前一亮,臉上綻放出讓媽媽覺得很暖心的笑容,我覺得這就夠了。

互動時間

你認為新手媽媽身上,通常會發生哪些轉變?

当这些女编辑成了新手妈妈,她们的身上发生了哪些转变?

-END-

這是我們為你準備的第1057次推送

当这些女编辑成了新手妈妈,她们的身上发生了哪些转变?

即可得到一份關於“母親”的主題書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