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 厲莉:法官要做身上有光的人

厲莉:法官要做身上有光的人

早上 6 點,厲莉從家中驅車趕往房山法院,那裡有兩個庭審和一大堆事務等著她辦理。辦理案件、庭室管理、調研研討、撰寫文章、公益活動、院外授課,這幾年,她尤其忙碌。來到法院 10 年來,厲莉有了越來越多的側面像:從傳播愛與善的使者到全國道德模範,從青年榜樣“厲小法”到房山法院專家型法官,從”十八大”黨代表到全國人大代表。關於她的作品,關於她的故事,每一篇都傳播甚廣。不熟悉她的人,覺得她是偶像一般的存在,她身邊的人,見證著她的變與不變、堅持與成長,更覺得她是個紮紮實實的“實力派”。

“70 後”的“年輕”法官

厲莉的長相併不凌厲,她個子不算高,眼睛很大,還喜歡笑,有點知性還有點萌,單看外表,你很難把她與一個嚴肅的法官聯想到一起。事實上,在她身上,外表的柔和內心的剛之間的反差是最強烈的。“整個人爆發出一種新鮮感,瀟灑張揚,往外迸發力量”,40 歲的厲莉,在同事眼中的狀態是這樣的。

雖然在很多人眼裡厲莉已是位優秀法官,但她卻從沒停下腳步,依然將辦精品案、開示範庭、帶頭接訪、帶頭調研、做青年幹警帶教導師……都融入日常審判工作中。厲莉的庭審,充滿了極致的理性和邏輯。她披上法袍、坐在法臺上,整個人會迸發出銳不可當的職業精英的氣勢,讓那些抱有僥倖心理、企圖虛假陳述的當事人,瞬間敗下陣來。法院裡很多年輕的法官都喜歡旁聽她的庭審,喜歡去感受那種劍氣凌厲、一招封喉的庭審氣場。

厲莉對於她的判決,始終保持著審慎和深耕細作的態度。“僅僅把案子判出去,我不能讓自己安心。”厲莉說,判決是法官對於整個案件把握到何種程度最全面的體現,也是判斷法官能力最直接的方式,她希望她作出的每一個判決都能體現出嚴謹細緻的邏輯和判斷,以及對正確社會價值的引導。2016 年,她的裁判文書在北京法院裁判文書百佳獎評選中獲獎,與之相得益彰的是,她撰寫的專業性文章,論文、調研、案例分析,頻頻刊載在《審判前沿》《北京市法院首批參閱案例》《中國法院年度案例》上,每篇都體現著她力透紙背的深厚學術造詣和法律功底。

厲莉說,基層的審判中,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大案子,更多的是與群眾利益關切的、看似不起眼的小案子,基層法官所能做的就是在平凡的日常工作中,辦好每一起案件,讓公平正義落地。

“法官要做身上有光的人”

厲莉:法官要做身上有光的人

對於法官這個職業,厲莉有著獨到的見解:法官這個職業應當是給人以力量、光明、美好的—— — 法官要做身上有光的人。“和所有懷著崇高法治信仰投身司法事業的年輕人一樣,我渴望每一次法槌莊嚴落下,都誕生偉大的判決。”厲莉說,擔任法官八年,她承擔的幾乎都是金融類和保險類的重大疑難複雜案件,面對每一起案件,她都儘可能地不侷限於法律的推理與演繹,主動探索運用法律的邏輯進行正確的社會價值引導。

2011 年,剛剛當法官不久的厲莉就做了一件“大膽的事兒”。在一份判決書中,她認定保險合同中“按責賠付、無責不賠”因屬格式條款而無效。最終,這份出自基層法院的保險合同糾紛案件判決書引起了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的注意。一年之後,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修改了機動車輛商業保險示範條款, “按責賠付,無責不賠”條款被取消。之後,這個案例又入選了《北京市法院首批參閱案例》和《中國法院年度案例》,司法裁判對保險業依法經營、誠信經營行業風氣發揮了 正 向 引導 的 典 型示範。

厲莉還曾審理過一起保險人代位求償權案件。一位私家車主在高速公路上行駛時,不小心撞到前車遺撒的路障,造成車輛損壞。保險公司理賠後,以高速公路管理者沒有及時清障為由,要求其承擔賠償責任。這類公路遺撒致害事故在生活中時有發生,有些甚至導致車毀人亡,危害性極大。厲莉通過調查發現,在這類案件中,高速公路管理者無一例外均向法庭提交路產巡視記錄,證明已盡到及時清障義務,勝訴比例也較高。對此她產生了疑問,24 小時內三次巡視,顯然不能實現及時發現路障、保障通行安全的目的,那麼這個法定標準從何而來?帶著疑問,厲莉自上而下地梳理了大量法律法規和地方性規章,發現所謂的每日三次巡視的法定義務,是針對路產保護設定的最低標準,而並非及時清障義務的法定標準,公路管理方混淆了兩者的關係。她認為,以此標準來安排清障工作顯然不妥。以公路管理方的技術條件、基礎設施、人力保障,完全應當針對路障進行專項管理,加強防範,以提升高速公路行車安全。最終,根據公路管理方的過錯程度,厲莉判決其承擔了部分責任。

為了讓高速公路管理方能發自內心接受認同這個觀點,厲莉在判決說理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最終,公路管理方對判決結果心服口服,認可以路產巡視標準要求清理路障工作是一直以來的疏忽,表態要加強重視、立即整改。從接到起訴狀後表示如果判其承擔責任一定會上訴,到判決後感謝法院對工作疏漏的及時提醒,厲莉備感欣慰。

去年,厲莉的庭室受理了一批較為特殊的案件,案件原告是在外地註冊、在北京經營的一家小貸公司,被告涉及全國 200 多人。從表面上看,原告證據齊備。但在審理中厲莉發現,這些被告在借款時都被原告代理人要求辦一張銀行卡,而卡實際放在原告代理人手裡,原告通過這種方式製造銀行流水,而被告實際並沒有收到轉賬憑證中那麼多錢。案件審理過程中,被告還曾擔心在北京經營的原告與北京的法院熟悉,要牟取非法利益,要求把案件移送外地審理。最終,經過認真細緻的調查,召開專業法官會議,厲莉以及其他承辦案件的法官查清了案件事實,做出了公正的判決,贏得了人民群眾對司法的信任。“一次開庭就是一堂法治輔導課,一紙判決就是一份公理告知書”,這是厲莉獲譽房山法院審判專家時法院領導給予她的頒獎詞,而透過她的庭審也讓更多的法官發現,法律真的可以有溫度,正義也能夠讓人細細去品讀。

青春,因為奉獻而美麗

能讓厲莉興奮得說個不停的有兩個話題:一個是案子,一個是公益。在她看來,這是兩種最能讓人找到歸屬感和成就感的事物。談到她公益之路的正式開始,就又想起了桑桑,那個接受她兩次骨髓捐獻的姑娘。“我常常想,桑桑如果還在的話,應該和我們院裡的這些年輕人一般大了,正是風華正茂實現自己人生理想的時候。”厲莉說,她現在努力所做的一切,也是桑桑想做的,她始終沒有讓桑桑離開自己的生活,而是選擇了用另一種方式去愛她,去幫桑桑走完她不能再走的人生路。

厲莉說,公益不是簡單的物質幫扶,更不是對弱者的憐憫和施捨,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也渴望從精神方面獲得支持與慰藉,從而燃起對生活、對未來的希望。她的善與愛感染了她身邊的許多人,尤其是她身邊的同事。2009 年,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志願服務團隊“房山法院厲莉愛心團隊”成立了。從此,機關、鄉村、社區、廠礦、學校,留下了一群熱心青年的身影,他們助學濟困、搶險救災、助殘敬老。

“公益不但可以予他人以幫助,還能充實施愛者的心靈,促進 社會的和諧,緩 解社會矛盾。”在她的倡議下, “厲莉愛心團隊”相繼啟動了“天平之光法律援助行動計劃”、開通了厲莉愛心熱線、設立了愛心調解室。如今,9 年過去了,厲莉愛心團隊從最初成立時的 40 餘人拓展到了 200 餘人。團隊的努力也贏得了社會的認可,先後獲得“首都巾幗志願服務優秀團隊” “首都學雷鋒志願示範崗”等稱號。

“有一種榮譽來自我心”

厲莉:法官要做身上有光的人

這些年來,榮譽紛至沓來,全國優秀法官、全國道德模範、三八紅旗手、北京市雙優法官,個人一等功……厲莉是如何看待這些榮譽的,在一次發言中,她給出了答案。

“有一種榮譽來自我心!”厲莉解釋說,黨和人民授予的榮譽給予了她莫大的肯定和激勵,但她更渴望的是,那種發自內心的自己給與自己的肯定和讚揚。就像上面提到兩個案子一樣,當她在高速公路上駕駛時,當辦理車輛保險時,想到人民群眾因為自己一篇小小的判決,可能獲得了更多的安全、便利和溫暖,那種作為法官的自豪感和內心所獲得的精神滿足,是任何獎盃和榮譽都無法取代的。

今年,厲莉又當選為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談起自己在全國人代會上的建議時,她的語速都不一樣了,整個人有一種被點燃的感覺。她的建議是在《刑法》中增設“非法放貸罪”。“我所在的審判庭大多是 35 歲以下的年輕法官,主要負責審理金融借款類案件。我們的核心工作是辦案,但也不僅止於辦好自己的案子,我們還承擔著規範民間資本運行、引導金融秩序的重任。”在她看來,自己不但要做好本職工作,還要從立法的角度考慮強化懲戒力度,以徹底剷除非法放貸行為滋生的土壤。

早在 2012 年,厲莉在審理一起借貸案件時發現,由於非法放貸主體具有債權人身份,其對債務人實施的又多為威脅恐嚇滋擾的軟暴力,這些軟暴力遊走於現行法律的邊緣,相關部門很難取證並對其採取有效的法律措施。隨後,厲莉針對“非法放貸”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走訪和調研。一些受害人反映,這些以經營為目的的放貸者往往對相關法律條文非常精通,他們會避免違反相關的法律,比如說他並不會把受害人非法拘禁到一個小屋子裡,他會帶去 洗浴中心 說帶受 害人 去洗澡,實際就是一種變相的強制行為。“如果把非法放貸行為比喻成一棵樹,那麼目前針對非法拘禁、暴力傷害的打擊,實際上只是打掉了幾片葉子,只有從立法上才能起到根本的制約和打擊效果。”厲莉說。

厲莉和她的團隊在審判實踐中還發現,民間經營性放貸業務發展迅猛,引發了“套路貸”“校園貸”等畸形放貸模式,由於地下性和隱蔽性, “非法放貸”逃避了金融監管,還有可能引發極大的金融風險。“可能這個建議會引起很大的討論甚至是爭議,但是我無論作為法官還是代表,這些身份所賦予我的就是承擔更多的責任,所以做這件事情,我責無旁貸。”表述這個觀點時,她的聲音纖細但果決,有骨頭一般的堅硬。

與此同時,厲莉在全國人代會上勤勉履職,積極獻言獻策。在國家發展改革委作出的《關於2017 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 2018 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的審議上,厲莉認真審議報告後,對《計劃報告》中打擊金融領域違法犯罪方面提出建議。發改委接受該建議後,對《計劃報告》進行了修改,還特意發來感謝信,對厲莉表示了誠摯的感謝。

沉迷於工作,醉心於生活

厲莉:法官要做身上有光的人

跟厲莉的職業和榮譽同樣令人矚目的,是她的活法。她沉迷於工作、也醉心於生活,她的強勢和柔軟、韌性與剛烈,為女法官的美麗增添了新的元素。

讀書是厲莉生活中的重中之重,每天中午是她固定的讀書時間,她讀專業書籍、也涉獵其他書籍,厲莉讀書,保持著精而深的原則。庭裡的年輕人喜歡“偷懶”,需要什麼方面的書,會先去她的辦公室翻翻找找,省去不少篩選的時間。她愛照顧花花草草、愛研究穿衣打扮、也愛琢磨家居裝修,院裡的聯歡會,她撰寫歌詞、編排情景劇劇本。愛好雖然多,但是無論哪一樣,她都力求精緻、追求極致。談論起孩子時,厲莉的眼睛會彎成兩道月芽,和任何一個驕傲於兒女成長、但也經常束手無策的母親並無二致—— —介乎家庭與事業之間,介乎所要承擔的勇敢與妥協、強硬與溫柔之間,必須做出合乎常理又保留自我的選擇。在她看來,自身的成長是拉近和孩子距離的最好的方式。 “不止是關心他的穿衣吃飯學習,我希望始終保持和他交流的能力,甚至作為母親讓他引以為傲,所以我必須不斷成長。”厲莉說。踏石留痕,一步步成長、一個個榮譽是對厲莉的肯定,而她又一次次地去不斷歸零和自我革命。“雖然我們只是全國 12 萬法官中普普通通的一員,但能夠通過一紙判決引導社會價值,規範社會秩序,成為捍衛社會公平正義的一份力量,讓我覺得非常地驕傲和自豪。”厲莉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