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8 案例分析|護士灌腸灌到開花,這樣非常危險!

每天與您分享優質的健康護理知識,只需點擊右上角【關注】即可。#了不起的醫生#

我們醫護人員可不要小看了這一個簡單的護理操作“灌腸”,但是中間的學問卻不少,若操作不當會引發很多不良事件。

灌腸法是將一定量的液體由肛門經直腸灌入結腸,以幫助患者清潔腸道、排便、排氣或由腸道供給藥物或營養,達到確定診斷和治療目的的方法。

案例分析|護士灌腸灌到開花,這樣非常危險!

護理案例

一天,護士小A值夜班,5床病人醫囑清潔灌腸,小A配好灌腸液,風風火火的走到病人床前,把灌腸液掛的高高的。

讓病人褪掉褲子,暴露臀部,側臥(病人可是右側臥位),潤滑肛管,插入肛門,固定肛管,鬆開開關,灌腸液快速流入。

護士小A動作優美,一氣呵成,全程無溝通,正想著灌腸結束還有一大堆時間治療等著要做呢!突然病人大叫一聲憋不住了,話音未落,一股黃色的液體從病人的肛門噴湧而出,小A的白大褂上、褲子上、白色護士鞋上沾滿了黃色的液體.....

案例分析|護士灌腸灌到開花,這樣非常危險!

本案例中護士小A在操作中過程中存在很多不規範的地方:

第一,採取臥位錯誤

清潔灌腸病人應採取左側臥位,目的是利用重力作用使灌腸溶液順利流入乙狀結腸和降結腸。

第二,站位

進行灌腸操作時,護士的站位也很重要(教科書上沒有,這是臨床經驗),一般我們都會站在病人背後偏上的地方,而不能站在正應對肛門的地方,以防萬一,你懂的!

第三,零溝通

小A為了快一點做完這個操作,與病人全程無溝通。灌腸的過程中要不斷的詢問病人有無腹脹或便意,指導患者張口深呼吸,放鬆腹部肌肉,並降低灌腸液的高度以減慢流速或暫停片刻,以轉移患者的注意力,減輕腹壓,同時減少灌入溶液的壓力。

第四,沒有評估病人

灌腸操作前,醫生護士必須給患者做好初步評估,詳細詢問病史。

灌腸的注意事項

案例分析|護士灌腸灌到開花,這樣非常危險!

1、灌腸過程中,注意觀察患者反應。若出現面色蒼白、出冷汗、劇烈腹痛、脈速、心慌、氣急等,立即停止灌腸並通知醫生進行處理;

2、掌握灌腸的溫度、濃度、流速、壓力和液量,如為傷寒病人灌腸,溶液不得超過500ml,壓力要低(液麵距肛門不超過30cm);

3、降溫灌腸應保留30分鐘後排出,排便後30分鐘測體溫,並記錄;

4、灌腸禁忌症:急腹症、消化道出血、妊娠、嚴重心血管疾病等禁忌灌腸;

5、肝性腦病病人禁用肥皂水灌腸;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或水鈉瀦留病人禁用生理鹽水灌腸。

溫馨提示:

醫護人員不要單想著為患者解除便秘一走了事,還要為患者做好相關的健康指導,如飲食、運動、按摩腹部等方面的注意事項。灌腸中的這些小技巧,你掌握了嗎?

案例分析|護士灌腸灌到開花,這樣非常危險!

分享是一種美德,轉發是一種智慧!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擊右上角...彈出菜單後發送給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吧,幫助我們傳播知識和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