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誰說實體經濟不賺錢,上市不足兩年,零售額突破10億!背後靠什麼

作為中國茶行業的新銳力量,小罐茶可謂風頭正盛。日前,小罐茶市場中心負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2017年小罐茶已經實現盈利,銷售額11億元左右。

要知道小罐茶是2017年6月才正式上市,不到兩年的時間,小罐茶就一飛沖天,接近國內最大茶企的份額2017年15.77億元的營業額,這增長速度讓人大呼過癮,當然也令媒體和公眾對此側目。然而筆者想說的是,小罐茶爆紅,絕非偶然。

誰說實體經濟不賺錢,上市不足兩年,零售額突破10億!背後靠什麼

(小罐茶逐漸在中國茶業市場“爆紅”)

上市不足兩年,零售額突破10億,不服你試試?

針對坊間的一些猜測和質疑,小罐茶市場中心負責人表示,11億元的數字還是相對保守的。“我們去年回款額6.8億元,由於2017年底我們控制了出貨量,所以終端出現了斷貨現象,如果放開的話,實際的營業額還要大一些。”

聽聽人家這底氣,不服不行。

人們不能再用老眼光看到新生事物了!

小罐茶之所以能取得這樣的成績,以筆者看來,與其提倡的“新茶思維”大有關係。

誰說實體經濟不賺錢,上市不足兩年,零售額突破10億!背後靠什麼

(小罐茶擁有現代的設計感)

筆者曾仔細研究過小罐茶的新思維,大體不外乎三個方面:

其一,產品的標準化升級:小罐茶內部有一套標準,對茶葉的等級、規格、包裝、價格實行統一化;

其二,生產的工業化升級:小罐茶用現代消費品的思維,結合科技建立標準,比如自建智能工廠,獨立開發全自動充氮的灌裝生產線;

其三,從品類到品牌的升級:小罐茶彙集中國八大名茶,以“小罐茶”的統一品牌形象,建立起對中國茶品牌的全新認知,倡導和推動以茶為載體的現代生活方式。

這三個升級,可謂切中中國傳統茶行業關鍵點。中國是茶的故鄉,但是國盛茶興,中國長期一段時間,只能淪落為原料的出口國,目前中國前100名的茶葉品類,在全國茶產業的市場份額竟然不足10%!

你沒看錯,不足10%!這樣的市場份額的確讓人痛心!

筆者欽佩小罐茶的創始人杜國楹,不僅僅是因為情懷,更因為他的踏實。

據說,在小罐茶產品正式上市前,杜國楹和團隊對這個行業進行了四年的深入研究,這個曾擁有無數輝煌的創業老兵,痛感於中國茶葉行業“七萬家茶企比不過一個立頓”的現狀,立志進軍茶行業,5年前就給自己定下了目標,那就是做中國好茶,做好中國茶。

更令筆者欽佩的是他後面的話:不能再按照傳統的思維做中國茶,而是要做新中國茶。做新中國茶,標準化是根基,產品主義精神是靈魂,產業鏈專業化和共享化是未來。

這才是真正具有深刻洞察的新茶人!

杜國楹把小罐茶當做自己的最後一次創業,因此才有了好幾年才磨出“小罐茶”這個名堂。

他的同行評價他,比起“營銷大師”的標籤,作為小罐茶的首席產品經理,他更多的精力是不斷打磨創新產品,因為小罐茶產品中心員工有100多人,這數量是其市場品牌營銷人員的5倍,而且大多數都是研究生,還有很多外聘的專家。

誰說實體經濟不賺錢,上市不足兩年,零售額突破10億!背後靠什麼

(小罐茶的每一根茶葉都是在清潔環境下精選出來的)

暴利思想已過時,用戶口碑才是制勝法寶

據統計,2017年底小罐茶專賣店已經有500家。小罐茶與其它茶企的確不一樣,其他茶企都是依託直營零售店,而小罐茶則是代理商專賣店,再加分銷渠道這種模式。

不少茶商也向筆者反映過,小罐茶給經銷商的利潤要比傳統茶行業要少,但筆者認為這些成本已經體現在它源頭的建設、標準產品的研發、產品的宣傳上了,小罐茶把這些做好,經銷商賣起來才沒有後顧之憂,正所謂細水長流,做得長久才有賺頭。

你總是想賣個暴利,越來越不現實了。筆者還了解到,相比較很多茶商對銷售小罐茶保持觀望態度,而大量來自養生、快消品等領域的經銷商卻紛紛加入小罐茶。要知道,其他行業不乏都有成熟知名的品牌,他們加盟小罐茶,絕非一時糊塗,相反他們更能以品牌的角度去審視小罐茶,而茶行業人則更願意賣高利潤茶葉。

就有經銷對此表明了自己的看法,他說,中國的傳統茶商,要多借鑑其他行業的做法,擺脫“半年不開張,開張吃半年”的“小農思想,暴利思想”,盤子大了、利潤自然足了,這才是真正的中國茶的復興。

對於小罐茶的“爆紅”,很多人並不理解,很多人對中國茶的印象,依舊停留在傳統記憶裡。但當你聽聽普通消費者的聲音就知道答案了。常喝茶的內蒙古的孫國華認為,“小罐茶獨特的小罐包裝很方便外出攜帶,一罐一泡,避免了茶葉散落、壓碎情況的發生,而且包裝很精美,打開時讓人心情愉悅”。談起小罐茶,湖北武漢的廖飛表示,小罐茶的消費體驗感很好。雖然它的定價不算便宜,但貴有貴的價值和道理。小罐茶包裝講究,小罐上手就能感覺到“品質”,能把八位大師聚一起,讓消費者的選擇變得簡單,這家企業不簡單啊!

金盃銀盃不如消費者的口碑,消費者的真實評價,才是最真實,這才是市場競爭的利器,小罐茶的獨特品質,讓越來越多的人,包括那些80、90後年輕人的愈加喜愛。

據小罐茶披露,今年一季度線上消費數據顯示,在小罐茶的消費人群中,有55%是女性,73%是85後年輕人。

如果中國茶不能讓現在的年輕人喜歡,中國茶就無法走向世界。這話說的對!

小罐茶大師作,不是口號,是新標準

一個好品牌不能脫離好產品的支撐。將消費品思維帶入茶行業的小罐茶,展現給人們的不僅僅是一個小罐的符號,其背後對標準化、系統化的探索和努力,正在改變和試圖顛覆茶行業傳統農業生態鏈。

小罐茶提倡以茶為載體的現代生活方式,通過與時尚、設計、藝術、攝影、閱讀等不同場景的跨界和融入,推廣普及現代派茶文化。小罐茶致力於用創新驅動全產業鏈的升級,建立起區別於傳統模式的全產業鏈、人才、技術、品質、消費體驗等領域的新標準。

我們看到了小罐茶的雄心壯志,小罐茶是有情懷的,因此不能隨便給它扣個帽子。中國茶業缺乏強品牌,這已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一大因素。按照小罐茶的說法,小罐茶攜手八大名茶的非遺傳承人,所有的生產,都按大師標準來製作。小罐茶不僅僅是在生產茶業,更是在建立標準。

至少,這在中國茶行業不是口號,是玩真的。

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黃山毛峰傳承人,謝四十曾敢這樣說:“我用人格擔保,小罐茶肯定是好茶!”他說:“市場上對小罐茶的各種質疑,我認為是因為不懂小罐茶。”

謝老曾多次表示,小罐茶的運營成本,實際在各個系統都有嚴格控制,並不是一般解讀的通過包裝加價的模式銷售。他評價說,小罐茶創新了中國茶的營銷渠道,這也是是中國茶營銷模式的一次革命。無論從哪個層面看,小罐茶都是真真實實地在做真正的“中國好茶”。

全國茶葉標準技術委員會委員、原福建省茶葉質量檢測站站長陳鬱榕認為,小罐茶對整個行業的發展是具有正面推動作用的,有很多值得傳統茶品牌借鑑的地方。就連原福建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所長、研究員陳榮冰都認為,每個時代都需要創新的精神,過去的規矩法則也都是人創立的,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誰說實體經濟不賺錢,上市不足兩年,零售額突破10億!背後靠什麼

(小罐茶投資的智能工場)

小罐茶每一罐都是真空衝氮(大紅袍、普洱、白毫銀針除外),一灌一泡。2017年底小罐茶自建的工廠已在黃山動工,2018年開始,小罐茶將在中國十大名茶所有核心產區始建茶園,要把產業鏈全部打通,從市場到工廠再到茶園,推動全產業鏈的升級。

對此,八馬茶業董事長王文禮則認為,禁錮中國茶葉發展的最大瓶頸在於標準化,無標準不品牌。小罐茶一出現就已是成體系的運營:產品跨品類高緯度整合、跨界領先的設計、工業思維的生產理念、先進的品牌體系和渠道體系,並用成績告訴同行們這個可行。

同行評價同行,才是最可信的,你說不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