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如何看待遊戲中的“鄙視鏈”?

Facebook旗艦店運營商


“奧地利心理學家A·阿德勒認為,人的總目標是追求‘優越性’,是要擺脫自卑感以求得到優越感。具有優越感的人,常常容易以不適當的方式(如高傲、固執、自我欣賞等)表現出這種心理狀態。”


上面這段話是我從百度百科抄過來的。其實“優越感”這種東西我相信很多人都體驗過。當你非常相信你所喜好的事物優於別人喜好的事物時,自然你在心理上會有一種“優越感”,再極端一點你甚至會去“鄙視”與你喜好不同事物的人。


而所謂“遊戲鄙視鏈”,雖然不同平臺跟遊戲類型都或多或少存在著一些互相鄙視的人。但也不排除有人全平臺制霸的嘛,比如我就是這樣的。


以我的經驗來看,遊戲鄙視鏈不僅分平臺,對於個人來講還分階段。不同的階段鄙視的東西不僅不一樣,也許還自相矛盾。



比如,我最初玩網遊的時候鄙視那些充錢的玩家:“玩個遊戲還充錢,浪費!”。當我成為氪金玩家之後,我又開始鄙視那些不充錢的玩家:“玩遊戲還想不花錢,活在夢裡吧?!”


後來接觸了一些優秀單機,我發現周圍的朋友居然都不喜歡,我就開始鄙視他們,這麼優秀的遊戲根本就是藝術!你們那些網遊刷刷刷,有什麼意思?真是沒見識!


當然,單機還有正盜版之分。我第一次發現原來單機遊戲要花錢買的時候,感覺非常的詫異,為什麼玩個單機遊戲還要買?直接下下來玩不就行了嗎?(那時候也並沒有足夠的錢去買大型單機遊戲)



我還多次在某些遊戲網站比如電玩巴士上,跟許多正版玩家展開爭論:“遊戲又不是我破解的?別人破了我下下來玩怎麼了?呸!正版俠!”


但當我開始有了正版意識並且“從正”之後,看著盜版玩家開心的截圖分享我剛買的遊戲時,我又發自內心的有種不爽的感覺。雖然嘴上不說,但是卻真的對盜版玩家產生了一定程度的“鄙視”。


另外平臺之間的鄙視,在鄙視鏈中也是動態變化的。以我為例,大體變化如下:


主機與PC

當我沒有主機時,期待“主機獨佔遊戲”能上PC,並且在鄙視“主機狗”的同時喜歡噴一噴:“某些獨佔遊戲也就那樣!還掉幀!”。


而當我跟風入了主機之後,最討厭看到兩件事:一是某“主機獨佔遊戲”又上了PC、二是“無機酸”。


手遊

在手遊剛出現,或者說剛開始火起來的那段時間。我聽到:“手遊全部都是垃圾!”這種話,是贊同到不能再贊同的。


可當我為《陰陽X》以及某款《火X忍者手遊》氪金上千之後。我再聽到:“手遊全部都是垃圾!”時則會客觀的說:“哎,手遊其實還是挺好玩的,又還方便。就是太坑錢了。”


綜上所述,其實很多時候所謂“鄙視鏈”並不是固定存在的。精細到某一個人,也許他對不同遊戲或平臺的鄙視也是動態變化的。而“鄙視”和“優越”的存在本身是一種人類的本性。出於不瞭解,所以鄙視。因為鄙視所以又不願意去了解。這就讓某些人永遠鄙視著某樣東西。


當然,某些出於“特殊原因”而被鄙視的遊戲或者行為,比如:抄襲、開掛,不在我論述的這個範圍當中。


最後,我現在幾乎什麼平臺都玩,那我有沒有鄙視的遊戲或者平臺呢?

有,比如網頁遊戲。


電玩巴士


【關注我瞭解動態】

現在隨著遊戲行業的發展和各種遊戲視頻的繁榮,許多遊戲愛好者已經能夠觀看其他人玩遊戲來獲得腦子裡的遊戲體驗,通常一這些玩家中的一些人以前玩過這個遊戲,他們可以通過彈幕來和主播討論這個遊戲,從而引發思考上的畫面。當他們意識到許多新手玩家或者老玩家被某一個主播的技術吸引到的時候,就催生了另一個遊戲團體“雲玩家”。



事實上作為藐視基礎,競爭能力是最讓人信服的。但是由於大多數人羨慕比自己能力高的人,另一方面,如果一個人遇到能力低於自己的,她多少就會有些厭惡和藐視的心理。這就是人類的天性,也是生物進化過程的遺產。

這些競爭的價值就像關於甜豆腐腦和甜豆腐腦的辯論一樣是毫無意義的。除了影響你心情,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作用,不得不說這種價值判斷的輕視關係是眾多而普遍的。就如這條“鄙視鏈”來比較:SC>WAR3>DOTA>LOL>王者榮耀,按照這個順序遊戲操作越來越簡單。




僅根據人們玩什麼遊戲都給他帶來什麼標籤這肯定是錯誤的。遊戲圈裡面各種玩家都很多,他們不可能把所有遊戲都玩一遍。因此許多玩家對其他遊戲宣傳和推廣視而不見。這時就會有鄙視鏈的頂級玩家開始嘲諷:“你還玩這種遊戲?真垃圾!”

眾所周知,主機玩家看不起電腦玩家,單機玩家看不起網遊玩家,網遊玩家看不起手遊玩家。這是一個嚴格的鄙視鏈。再比如視頻玩家:B站看不起快手抖音等玩家,抖音快手看不起b站玩家,YouTube看不起B站快手抖音這些視頻。真不知道這到底是有什麼優越感。



最好的方法還是你玩你的,我玩我的,別互相指手畫腳就完事兒了。

不知道你們想說什麼,歡迎在下方評論。


遊戲迪亞波羅


Hello大家好,我是會長,關於遊戲中鄙視鏈你怎麼看?

關於這個問題,我想說的是其實不光遊戲中存在鄙視鏈,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會存在,製造出這些的就是一些無聊至極的!喜歡挑撥離間的人!就是些唯恐天下不亂的人才會製造出的輿論!

遊戲中為何存在鄙視鏈?

1.A遊戲比B遊戲出來的早,B遊戲跟A遊戲的玩法又相似,A遊戲就會鄙視B遊戲的玩家抄襲模仿,而且這種惡劣的觀點會繼續延續到C,D,E,F......

2.A遊戲和B遊戲玩法相似,A遊戲比B遊戲的操作平臺更高端,(如手機,電腦關係)A遊戲玩家就會鄙視B遊戲玩家遊戲低端,操作簡單

等等等等多種方式 ,多種途徑來引戰

這裡我問下這些引戰的人,請問你證明了你比他高端,比他更高級,有什麼用嗎???對你有什麼好處嗎?只不過是得到你內心那點虛榮心罷了!你自己心裡黑暗,看待事情方式不對,還要結幫成派,帶壞別的玩家,只會汙染這片遊戲的淨土

那麼我們作為一個普通玩家應該怎麼做呢?

嚴禁杜絕這種惡劣行為,不與他們成對結伍,遇到鄙視的言論,文章等,保持理智,不參與其中才是最好的,別讓這些有帶有特殊目別,有心機的人得逞!

好了本期內容到此結束,我是會長,喜歡文章的請點贊轉發收藏哦~更多精彩內容持續更新中~


遊戲會長


啥叫遊戲鄙視鏈,告訴你,就是合法化的地域歧視和種族歧視。

人的幸福感咋來的,除了幫助他人的正義感或是達成某個目標的滿足感,最簡單的來源就是跟某人比出來的優越感。
近期網民攀比的熱門


比這玩意,上至國家國民互相比較自己的祖國,下至樓梯口兩個母親比孩子。只要能比出來個3,6,9等的,人們就會樂此不疲。只是地域黑和種族歧視大家容易打起來,而且毫無道德,所以大家不同意這麼幹。但是遊戲這樣的大家最多就打打口水戰,最多爭個面紅耳赤,沒人會為遊戲拼個你死我活。所以遊戲鄙視鏈一直存在,但不會有人去反對其存在的,況且人們需要個發洩口。

玩個遊戲,有的遊戲好,有的遊戲渣,玩好遊戲的肯定就看不起玩渣遊戲的,然後玩好遊戲的肯定就比玩渣遊戲的有優越感。然後按照遊戲的優良程度依次排列,形成玩家鄙視鏈。

但是遊戲優良度是很複雜的,你可以跟《我的世界》比畫質,但你比不過開放性。況且像鵝廠,育碧等這樣的公司已經被玩家貼上了氪金,bug等標籤,再加上不同玩家喜歡的類型又不一樣。遊戲本身又在各種平臺分開發售等,所以最後形成的不是鄙視鏈,而是玩家鄙視網了。

所以,你要是鄙視鏈的一員,那就不用太在意別人的看法,反正不是別人在鄙視你,就是你在鄙視別人,天下烏鴉一般黑,誰都一樣。

你要不是鄙視鏈的一員,那你丫的在意那麼多幹啥,玩你自己的,玩開心就行了。


dragon1998


主機這方面,大陸玩家經常玩網絡遊戲的,我敢肯定,大部分人基本沒有接觸過主機,玩家基數這麼大,做個調查,打保票,10%的人就算知道三家的主機也是分不清哪個對哪個,主機黨對於PC玩家的鄙視鏈基本就建立在這個基礎上…

網遊這方面,

玩星際的鄙視玩dota的,玩dota的鄙視玩lol的,玩lol的鄙視玩300英雄的;

玩cod的鄙視玩codol的,玩codol的和CSOL的共同鄙視玩cf;

…………

太多了就不列舉了,總之誰門檻低,誰玩的人多,註定就是要被鄙視的。

說說我個人的感受,我算是我這一代比較早接觸主機並且一直對任何遊戲都抱有挺大熱情的人。大學的時候,我玩bf,跟我室友說,“臥槽,你看看,這個特麼才叫遊戲啊,這物理效果,這個渲染balabala”,我室友扭頭看了一眼回頭就打他的cf去了;玩dota2的時候“臥槽,這特麼才叫操作啊,這個才叫戰術多樣性balabala”同學扭頭看了一眼又繼續lol去了。其實我之前一直無法理解,為什麼明明有更精美的畫面,更震撼的劇情,更有代入感的體驗,卻不願意嘗試一下更好的遊戲。後來自己才漸漸懂了,大家的需求不同,在一起玩遊戲就圖個樂。cf有cf的優點,比如擊殺的快感很強,英雄槍很酷很炫。lol也有lol的好,上手難度低,玩的時候壓力也比較小,我自己也是cscfcodloldota戰地什麼的都玩,有過一個區隊16個人一起玩cf,開yy公頻在那喊,玩起來真的是相當開心。

其實遊戲,歸根結底只是一種娛樂,如果連玩個遊戲都要鄙視來鄙視去,秀自己多有逼格,多有優越感,私以為真沒這必要。

ps.這個,語言組織能力不是很強…我是lol,dota,cf,codol,爐石,什麼都玩,基本同學平常玩什麼,缺人了我頂上,不管玩什麼都比較歡樂,平常的話和基友打打2k,遊戲,玩的開心就好。


化友為父詹姆斯


我們先來瞅瞅什麼是遊戲鄙視鏈

其實簡單一點就是

手遊玩家鄙視也有玩家;網遊玩家鄙視手遊玩家;單機玩家鄙視網遊玩家;主機玩家鄙視PC玩家;大廠玩家鄙視大雜燴玩家······

何必呢?

你玩個遊戲本身不就圖個樂子嗎?還帶著鄙視?有什麼意義呢?搞得好像你玩的遊戲多高大上一樣!

尤其是有一種看的讓人無語的玩家,也是這幾年突然出現的,就是把STM當吃雞啟動器的,還覺得自己是高大上的蒸汽人,開始各種鄙視···

遊戲鄙視鏈的玩家一般都是一群比較自卑的玩家,在他的“領域”一直裝B,覺得自己化身高大上,然後可以鄙視一下看上去不如自己的玩家,其實不過是一群井底之蛙罷了


武天老師


這種情況對於很多人來說,都已經是司空見慣了,自從產生遊戲以來,每個遊戲企業都在想方設法的討玩家喜歡,這樣才能讓自己的遊戲立於不敗之地。

但是同行是冤家,遊戲產業也存在著相互排擠的現象,為了讓自己的遊戲永遠走在行業最前頭,就要想方設法的去將對手打壓,進而在網絡上以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帶節奏,給用戶施加一定壓力,干擾玩家的正常理解能力,所以噴人的現象層出不窮。

另外,在遊戲的研發過程中,肯定會或多或少的抄襲或者借鑑某個同類型遊戲,比如說英雄聯盟和王者榮耀兩款遊戲,同一個遊戲企業的產品,都有著互相鄙視這種情況,這就是抄襲惹得禍,本來應該是遊戲企業的責任,卻轉嫁到了玩家身上。

其實這種情況本就不應該有,更不應該出現到玩家身上,有的是遊戲企業的套路,有的是玩家素質造成的,比如氪金玩家瞧不起零充黨、電腦端遊戲玩家瞧不起手遊玩家,這些都是由玩家的優越感造成的。


不萌不遊戲


反正我們Minecraft玩家就是鄙視迷你世界,怎麼了?



家媳婦存錢


說起遊戲的鄙視鏈,題主給出的圖已經說的很明白了,而這其中最普及也是存在最久遠的恐怕就是MOBA遊戲玩家的鄙視鏈了。

首先,Dota玩家鄙視LOL,覺得沒有反補死了不掉錢很沒有挑戰太容易了,而LOL玩家又嫌棄Dota不夠激烈刺激,畫風陰暗審美奇怪,總之就是互相鄙視。其實從根本上來講,這只是一個“刻板印象”的問題。



又不是賣金坷垃,在這裡就不討論歷史誰更久遠誰抄誰這種口水話題了,不然說個三天三夜都說不完,這個刻板印象,其實代表了玩家們的一種心態,“我喜歡的就是最好的”。

比如星際爭霸鐵桿粉絲,可能覺得RTS是世界上最有意思的遊戲類型,而北美玩家說不定覺得沒什麼能抵得上車槍球的誘惑,星際密密麻麻一團兵,看著都眼暈。如果我們只站在一邊的角度去看,那就會發現,誒?他說的好有道理啊,沒錯啊,就是這樣!其實我們都知道,這並不客觀,而造成這種主觀的原因就是人們太過於在意自己的主觀感受,太多從自己的好惡出發去判斷一款遊戲的吸引力,而玩家從自身過去選擇遊戲的“成功經驗”上,會加深對於自身認知的自信感,從而產生對於其他類型遊戲或是安利的牴觸感,慢慢的就會形成一條鄙視鏈。



育兒頻道有一句話,小孩子說:“大人從來不會挑食,因為他們只買自己喜歡吃的。”其實玩家也是一樣,很多玩家並沒有真的用心去嘗試他所鄙視的遊戲,很多玩家甚至只是“雲遊戲”就已經給一款遊戲宣判了死刑,這和“大人從不挑食”這個命題實在是太相似了。

其實,我們只要改變一個觀念,這種鄙視鏈就將不復存在,只要減少“最”“唯一”“正統”這種詞語在我們思想中出現的次數就好。舉例來講,很多玩家在提到自己玩的遊戲時,都會說“XX是這個類型裡最棒的”,但事實真的如此嗎?很多玩家會去攻擊別人的選擇,比如經常互掐的Dota和LOL玩家群體,還有很多玩家在面對別人對自己喜歡遊戲的指責或是負面評論時,甚至會說出“愛玩玩不玩滾,別BB”這樣的話,這種行為進一步加深了人們的“刻板意向”,比如“玩敵作的就是S13,跨區指導”“XX遊戲玩家素質真差,就會罵人,小學生”,於是我們的遊戲鄙視鏈越發堅固,三六九等,山下尊卑越來越清晰,玩家的社區生態氛圍也會變更加惡劣。

總的來說,個人是很反感這種鄙視鏈的,波多野老師和蒼老師站面前,你能說誰比誰好看嗎?小孩子才做選擇題,我全都要!


遊戲故事會


感覺這個問題比較有意思,仔細想想的確這種遊戲的歧視鏈一直都存在的,而且我也經歷過,小魯班有個同事就是dataer每次跟小魯班談起moba類的遊戲的時候,就有一種優越感,總覺得data比lol要高一等,無非就是覺得data操作要比lol困難,遊戲細節要比lol高,data有正反補而lol沒有,data可以卡樹林視野而lol沒有,data每個英雄的技能鍵都不一樣,而lol都是qwer,他們好像覺得一個遊戲設計的困難,上手難度高就是一件值得拿出來吹噓的事情。

反正這種蜜汁優越感不知道從哪來來的,小魯班data和lol都玩過,也沒覺得有啥優越的,各個遊戲有各個遊戲的特色,這種蜜汁優越大概就像吃窩窩頭的看不起吃饅頭的,吃饅頭的看不起吃窩窩頭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