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2 你是不是碎片化閱讀的受害者?

你是不是碎片化閱讀的受害者?回顧一下這些年,我究竟認真讀過多少本書,真的是慚愧至極。一年買的書不少,可是每一本都是翻個大概,擺在家裡成為了心理安慰。


雖說我沒有時間看書,我卻每天看網易新聞、刷微信朋友圈,被一個又一個的煽動情緒的標題吸引,被一個有一個的話題牽引。手機似乎已經綁架了我們的生活,總是叫嚷著沒空運動、沒空學習、沒空看書,但卻總能擠出時間玩手機。

我們總願意為一些輕鬆不費腦的東西擠出本就寶貴的時間,更願意為“沒空讀書”而找盡藉口!如今,我們把這最最可貴的自由親手扼殺在浩如煙海的信息流之中了!

你是不是碎片化閱讀的受害者?

我來討伐一下碎片化閱讀的弊端

(1)形成閱讀惰性,刺激閾值增加

大多數內容源都根本不足以提供完整的、系統的、有深度的論述,而更多地只能是提供一些淺顯的、易於理解的、不需要過多思考就能夠獲取的信息。

我們習慣於調動情緒的內容、標題,最終的結果是,大腦被養的越來越懶。越是不願意動,就越是隻能去看那些不需要動腦的內容,由此就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

只有那些簡單粗暴,能夠調動起來情緒的,或者是與我們自身慾望,有著直接的強關聯的文章才能夠令我們閱讀下去。與此同時,對於所有需要思考的部分,對於刺激不是那麼強烈的內容,我們會變得越來越沒有耐心。

碎片化閱讀就像吸毒一樣,你體會到了毒品非常輕鬆的帶給你的強烈刺激。

你是不是碎片化閱讀的受害者?

(2)心理依賴,精力渙散

碎片化閱讀很容易讓人產生心理依賴,信息氾濫影響心智。

放眼望去,這樣的人比比皆是,長期的碎片閱讀往往會讓人們注意力難以集中,時不時的掏出手機,對著屏幕摸幾下。

我們的注意力由於手機的影響,已經無時無刻不處於一種高度緊張的、不斷試圖尋找刺激的狀態。而手機作為各種強刺激源,朋友圈,王者榮耀,各個媒體平臺,無數的app佔據了你的心智空間,隨時隨地試圖誘惑你。當你的心中填滿了各種刺激源的時候,注意力不渙散、整個人不浮躁那反倒稀奇了。

你是不是碎片化閱讀的受害者?

(3)時間被割裂,無法專注於一件事情

我們不能為了利用碎片時間而去把自己原本整體的時間割裂了。你是不是也時常如此:

工作的時候,彈出某個爆炸式消息,於是立馬點開看,把手頭的工作拋到了一邊;

隔幾分鐘翻一下手機,甚至成了一種強迫行為……

我們就是這樣,把自己的時間刀刀凌遲,變成了碎片,然後又美其名曰“碎片式閱讀、碎片式學習”來掩蓋我們不能夠專注於一事的事實。

健身、散步、讀書、學習果然都沒空了!

我們不是沒有時間專注於做一件事情,不是沒有時間去系統地學習,而是我們無意識地把自己的時間碎片化了,網絡、手機,是幫兇,而我們自己,才是真正的主謀。

你是不是碎片化閱讀的受害者?

(4)思維侷限,缺乏系統性和全局觀

系統性學習更有利於建立相對清晰的認知格局。所有的碎片化閱讀幾乎都無法令你獲得深入的、完整的理解,而往往只有一條簡單粗暴的建議。碎片閱讀伴隨的是另一個問題,那些海量的毫無篩選的信息本身讓人無法辨別真偽,迷惑人們的雙眼,導致思維混亂。

比較系統的書,其書寫背後都有一定的邏輯和思考過程貫穿全書在你閱讀學習的過程中一方面補充新知識,另一方面幫你構建知識框架,所以你的整個學習過程中所學的知識逐漸融入你的知識框架中,當你學完後你所學到的知識不是零散的知識碎片,而是一個整體的框架,當知識作為一個整體的框架時,就不會輕易忘記,而且更容易形成深刻的見解和能力。

相反碎片化的知識,只是碎片化的知識和信息,雖然讀起來很美味,但是基本上對你不起作用,因為你無法吸收。因此只能相當於調味劑,沒什麼實在的營養價值。

你是不是碎片化閱讀的受害者?

那麼對於已經養成了碎片化閱讀的習慣,被碎片化閱讀侵害了心智的人而言,要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解決這個問題的思路非常簡單:減少低價值的碎片化閱讀+恢復/建立深度閱讀的習慣。

你是不是碎片化閱讀的受害者?

保持理智的認識,不被別人的言論忽悠,不為了偷懶而自欺欺人,而是始終能堅持靜下心來保持深度的、成體系的閱讀和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