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為什麼高中生高考進入大學後普遍缺乏激情和上進心?

血夜木狼


高中進入大學後,很多學生普遍缺乏激情和上進心,沒有激情是對很多事情都比較麻木,置之不理的,沒有上進心是上課不聽講,甚至是逃課曠課,課餘時間也都在遊戲和電視劇中度過,沒有做很多有意義的事情,不求上進,渾渾噩噩度過大學時光。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 第一是大學的時間很多,不懂得如何去利用。沒有很好的利用導致時間太多,又由於周圍環境的影響,環境的過度鬆散,沒有人要求自己,也不會去管自己,導致自己對自己沒有太多的要求,缺乏管制,過度地放鬆自己,所以就慢慢地開始失去上進心,因為身邊的同學也是這樣的,男生沉迷於遊戲等,女生沉迷於電視劇等,也沒有了高中時的對人生的激情,對人生的進取精神。
  • 第二是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或者說是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想做什麼事情,沒有恆心去堅持,可能做一件事情,做了三兩天後遇到了困難和挫折,身邊也沒有人去幫助,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最後沒有堅持下去的動力,放棄了,失去了激情和上進心,慢慢地墮落下去。第三是在高中的時候,老師經常說,現在的你認真學習,等到了大學,你就真正自由了,沒有人回去管你,想做什麼事情就可以去做什麼事情,當然法律之外的事情是不能做的。聽了三年這樣的話,潛移默化的作用導致自己不知不覺有了這種心理,從而慢慢沒有了激情和上進心。


以上這三點我認為是主要的幾點,現在的大學生應該要去改變這幾點,大學時光轉眼即逝,可能現在的你還沒有感覺到,等到畢業後才知時光如此之快,恨不得重頭再來,希望現在的學生不要虛度大學的美好時光。

智聯校園 學生夏天文峰迴答

智聯校園:求職 | 學習 | 活動 | 吐槽 | 故事 | 專屬大學生的聚集地


智聯校園


第一,這是壓力過度後又極度放鬆帶來的惡果。

高考之弦繃了十多年,箭毫不容易才得放出。放鬆感和脫力感讓意志不堅者暫時不願再拿起弓箭,重新出發。壓力有多大,反彈就有多大,而惰性又是很可怕的,它能迅速讓人養成懶散、拖延、疲沓等惡習,從而頹廢萎靡。

正所謂“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弓箭一旦放下,再想拿起就得付出加倍的努力。“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一旦洩氣,餘勇難賈啊!

第二,這是把高考作為人生最重要的目標帶來的迷失感引起的,因為暫時沒有後續的更高或可替代的目標

在我們的教育中,常常把高考得中視為最高目標,有些甚至把它作為努力、奮鬥的終點。一朝得償所願後,不知道今後該何去何從了。

沒有可持續的發展目標,人生過早地到達了天花板,茫然若失,再也提不起奮鬥的勁頭。

第三,應試教育只教給答題的模式,而不培養健康的認知,對於大學階段於人生的重要甚至是決定性影響,好多孩子並不知道。

大學是決定一個孩子一生成就的最關鍵階段,這幾年應該怎麼度過,許多孩子一無所知。大學裡不肯流汗,畢業後就不但要加倍流汗,還會流淚,甚至會是一輩子!


劍客談教育


考上大學卻丟失了激情和上進心的孩子有幾種情況。

一、由於高考前的環境相對閉塞,把上大學當成終極目標的不在少數,以為只要上了大學就能找到個待遇不錯的工作,上了大學意味著可以高枕無憂了。

二、不適應大學以自學為主導的學習機制,耳邊沒了管教和嘮叨,把大學當成了“放飛自我”的天堂,學習住宿、吃穿用度,有人供養著,再不濟打零工補貼零花的機會也多,上了大學意味著盡情享受個人自由的開始。

三、不會規劃個人生活。大學是學習並學會自主管理的人生階段,大學分學業和個人成長兩大塊(個人看法),日常生活的瑣碎全部揉進了這兩塊,如果大學前的生活家長包辦代替過度,上了大學個人生活能力太低,沒辦法應付凡事靠自己的生活常態,很容易陷在環境和關係的亂麻中無力自拔。

四、不會目標管理。上大學前沒學過或者沒見過目標管理,耳邊沒了老師和家長的耳提面命,面對五光十色的大學環境,容易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胡亂嘗試,不清楚大學的主業是什麼,等看到別人有了學業或個人成長的成果時,才恍然大悟後追悔莫及,時間也接近畢業了。

五、心理懶散脆弱。尤其是沒考到名校心裡產生落差的孩子,因為自暴自棄而混日子不在少數。二本學校裡上學混日子是常態,打破常態是需要極大勇氣和毅力的,因為周圍人的態度積極上進的極少,消極隨意是多數,動輒遭人譏諷詬病不是任何人都有勇氣面對的。

把上大學當成起點而不是終點,象珍惜生命一樣珍惜時間,把大學生活主動籌劃的有聲有色而不是被動無奈的隨波逐流,大學這段生活絕對會學有所獲、習有所得的。


阿娥你好


你說的這個問題很具有普遍性。下面我根據自己的理解來回答一下。

首先,這屬於高考以後的倦怠的一種表現。高考是人生當中的一次重要考試,這次考試,讓學生辛辛苦苦讀了十二年,讀了這麼些年,涼桌子,冷板凳,沒有娛樂,沒有自由,完全被限制,沒有快樂,甚至思想也被禁錮的,完全是為了學習而學習。高考結束以後,那麼多的學生撕掉他們的課本兒,撕掉他們的作業本兒,來宣洩他們對高中生活的不滿,來結束他們的高中生活,這種情緒會延續到升入大學。

第二,大學缺乏對學生必要的教育和引導。在高中被限制的太多,到了大學以後,突然感覺沒有人管他們了。大學裡除了上操,除了打掃衛生這些最基本的一些事情,還有人管,至於你學不學?學的什麼程度?將來幹什麼,應該不應該有理想,有責任感?應該不應該為將來而努力?這些都沒有人管你,完全靠你自己的感悟和自覺。大學生,彷彿是一群迷茫的孩子,在入學以後就開始變的自由散漫。

第三,大學生活豐富多彩,分散了學生的興趣。到了大學以後各種社團,各種學生組織,各種興趣小組,層出不窮,活動也非常多。學生可以玩上網遊戲,可以看電影,看演出,可以去聚餐。學生看起來整天忙忙碌碌的,實際上是碌碌無為,不像高中那樣樣專注於學習,到了大學很多同學把學習放在了一邊,連上課都沒有興趣,哪裡來的上進心和對生活的激情呢。對於這種現象,我們的大學生真的該好好反省反省了。

春秋老師說教育,關注青少年成長,如果你認可我的答覆,請關注支持我,謝謝。


焦老師講教育


中學六年,特別是高中三年,可謂是兢兢業業的勤奮學,為了一個好的大學,學校管理特別嚴,每天晚上還上晚自習,加上家長的期待,自身壓力特別大,另外高中的競爭力很激烈,每次考試完了都排名,跟據名次基本上確定了所考的大學,同學們努力再努力,加油再加油,最後終於考上大學了,可鬆了一口氣。

人上了大學後發現,大學的管理與中學不一樣沒有那麼嚴,競爭力也不激烈,所學學科的成績與中學的會考一樣,都合格了就可以拿到大學畢業證書,我認為這就是考入大學後普遍缺乏激情和上進心的原因吧!


志遠


高中進入大學後許多大學生缺泛激情和上進心,其表現在:①不主動看書。②不知怎麼看書作業練習完成學分。③精神目精打彩,暈暈噩噩整天睡懶覺。④不求上進,不務正事,整天甚至通宵玩手機、電腦遊戲.看連續劇等。那根本原因:①丶②是與前前12年的教學方式180度大轉彎不.適應,即12年前學習習慣是管束、安排下帶監督及高壓態下學習,而進入大學裡教學為一切自主自由輕鬆自選自學為主要教學方式進行學習一時未悟醒到而造成。③、④在高中3年中許多不合格老師潛移默化灌輸高中苦讀但大學就自由輕鬆了的錯誤思想已發酵了。再加之進大學目的不明白,認為考上大學就萬事大吉了,混4年得個文憑就是大學生了,就風光耀祖,能力就有了,所以不努力,不奮鬥,在大學圖享受。其實進入大學學習只要是有上進心有時代感、社會感、以及當今就業危機感的大學生,比在高中學習更用心,更努力更勤奮,才會成為合格大學畢業生,社會才不會淘汰你這個大學生。


世上無難事LH劉恆


首先,在你緊張一段時間後,一旦可以放鬆,就會不由自主的想要多一些,再多一些。

然後,在大學又沒有人要求自己,所以,就慢慢的開始徹底的失去了上進心和激情。

其次是,潛移默化的作用。

在高中的時候,我們經常會聽到老師對我們說“現在好好的學習,等到到了大學,你句自由了,沒有人管你學習,”

既然,高中聽了三年這樣的話,那麼到了大學肯定要好好的放鬆一下。

然後是:大學的氛圍沒有高中時候的好。

很多學生都會受到外界的影響,

當你在學習的時候,你的舍友在大聲的看電視,看娛樂節目。

你應該會心裡有一些也想要加入他們的想法。

所以說,氛圍也是很重要的。

以上純屬個人看法。


我是不語姑娘


看了上面回答的問題,我認為只是回答了表面現象。深層次的原因是嚴進寬出的體制,沒有淘汰的體制使然。這種體制在招錄的時候就埋下了種子。就是不按全國一張卷子一個錄取分數線來取學生,必然造成同一所學校同一個班的同學成績有差異。這樣教育部也就不能實施淘汰制了,若實施了,必定是西部教育落後省份的學生被淘汰的最多,這樣就有悖分省招生的初衷了。既然實施不了嚴進嚴出,讀大學沒壓力,大家上面分析的內容就成立了。


YB154511039


初中三年,高中三年。整整六年每天都生活在作業能多留絕不少留覺睡不好早上還要早起的高壓學習環境中。考上大學後又突然換到了一個自己可以自主學習,很少人約束,能夠可以自己自主安排學習和生活的環境中去。換做是你你也會那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