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為什麼現在銀行不願接受房貸,難道房子未來不值錢了嗎?

浮雲人生217691005


銀行不接受房貸與房子值不值錢應該沒必要的聯繫吧~

對普通人而言,自己家的儲蓄是遠遠不夠買房的,這時候,銀行貸款這種利率低的貸款方式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為什麼現在銀行不願接受房貸了呢?有幾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銀行沒錢了。中國的房貸由來已久,後來為了控制房貸,房產限購政策出臺。即便如此,貸款買房的人依舊絡繹不絕。這似乎已經成為人們的剛需。有錢了人們第一反應就是買房,沒錢的結婚也需要買房。中國的人口又是處於日益遞增的,久而久之,銀行不堪重負。就像各個行業一樣,剛開始或許風靡一時,但時間長了,總是趨於頹勢的。

第二種說法,由於房貸利率的上調,國家政策的調控,使得房產業不如前幾年景氣了。普通人買房要付出比以前多好幾倍的代價,即使是剛需,也不一定買得起了。

第三種說法,商界的很多位大佬都預測房價會跌,這也使得人們都在等待時機,在房貸利率上調的情況下,房價的下跌是人們所翹首以盼的,房貸已經不能解決人們的買房危機了。

今年,全國多地都上調了房貸利率。這對買房的工薪族而言,可謂是晴天霹靂,買房的壓力瞬間加大了。


環球老虎財經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殷鑑不遠,在夏後之世!

發生在北京近郊通州的一場房產“鬧劇”,宣告了房價只漲不跌神話的破滅。

是這樣的:

話說,在北京近郊的通州,因為被炒房客瘋狂哄抬房價,房價從一萬多,短時間漲到了4萬多,房價翻了幾倍,創造了買房暴富不勞而獲的神話,令誠實勞動的人唏噓不已。

然而,正義到來,房產調控發威,炒房客做鳥獸散,通州的房價又快速的從4萬多,跌到了2萬多一平,價格幾近腰斬,一些以4萬多價錢買的購房者不樂意了。

於是數十名,身著印有“退房”短袖的購房者,聚集在通州K2十里春風的售樓處,恬不知恥的要求退房。

一個退房者信誓旦旦叫囂:“剛開盤的時候是4萬多,現在的售價是2萬多,相差兩萬,貶了一半,你說誰能願意?”

呵呵,真是可笑,你4萬買的房子,現在價錢跌到2萬,你不願意?

當你1萬買了房子,房子漲到4萬,賣房的房東是否也可以不願意,而讓你退房呢?

那些48元買的中石油的股票的人,當中石油的股票跌到8元的時候,股民是否也可以不願意,讓中石油退錢呢?

如果簽訂了合同,誰都可以反悔,那麼信譽何在?信用何在?還要合同幹什麼,還要法律幹什麼?

最關鍵的是你們把房價炒到了4萬,你們買房了,你們上了車,但考慮別人了嗎?那些等著買房結婚的人,因為房價暴漲而買不了房,結不了婚,他們願意嗎?

所以,這些要求退房的人,不過是些跳樑小醜,無理取鬧的典型罷了。如果他們能得逞,那才叫天理不容呢。

今天說這件事,不是討論這些無賴的行為是否合理的,而是從中看出一個被實踐檢驗的真理:就是三四線城市,即使房價翻倍,也會因為沒有真實的購買力支撐而跌回去。

最近,因為炒房客的興風作浪,全國三四線城市,甚至一些人口外流嚴重的縣城,房價都翻了倍,漲的牛氣沖天,不可一世。

似乎買了房子的人,註定包賺不賠,大有氣衝斗牛,飛上雲霄,登臨人生顛覆,直上福布斯富豪榜之勢

可是,韭菜總會有到收割的時候,黃粱美夢總有清醒之時。

通州這個比全國大部分三四線城市,都早漲過的三四線城市,已經房價腰斬了,說明什麼?

說明,別看現在很多濫竽充數的三四線城市,藉著棚改的東風,炒房客的推波助瀾,房價漲到了遠遠高於當地普通民眾承受能力的水平,即使看著熱烈雞血,也不過是南柯一夢罷了。

到時候,大潮退去,房價暴跌到正常水平,現在瘋狂接盤的接盤俠,希望不要像通州這些無賴一樣,做被人恥笑之姿!

誰說房價只漲不跌?請看通州K2十里春風的售樓處的退房鬧劇。

誰說警告房價過高沒有事實依據?請看通州K2十里春風的售樓處的退房醜行。

誰說什麼時候買房都是正確的?請看通州K2十里春風的售樓處的退房無賴們。

輿論似乎對於房價暴漲的實例很是關注,但對於房價大跌的實例,總是避而不談,想想真是細思恐極:炒房勢力綁架了公關輿論,讓民眾以為房價只會暴漲,而忽視房價大跌的可能性。


軍輝論房


房貸現狀:要麼貴要麼等。審批嚴、放款慢、利率高的情況層出不窮。

我們都知道,所有做銀行信貸的都知道房貸是最優質的資產,雖然利率低,但是不良率等等各項指標也是最低的。在樓市最火的時候,各大銀行為了搶客戶拼了命的降利率,9.5折到8.5折的都有。理論上,9折就已經是虧損,但是銀行還是想先綁定客戶,然後想方設法從後續其他服務上挽回損失。

銀行喜歡剛需,因為不缺錢,因為穩定。即使在樓市熄火國家調控房地產的時候,銀行也是本著一副無所謂的樣子,按兵不動,見招拆招。

那麼問題來了,近年銀行為何突然大面積收緊房貸了呢?

因為,銀行是真沒錢了!

銀行的資金來源是通過人民存款和投資理財,然後通過放貸的方式支付收取利息賺錢的,意思就是它作為一個正規的中介,別人把錢給它,它去放貸收取利息,然後把利息分給投資者這就出現了利息,而銀行的存款利息也是為了吸引更多人來存錢,這就是銀行的資金來源。

而從央媽統計的數據來看,上市銀行企業的增速從2016年的7.8%到2017年的2%,吸納存款的效率遠不如從前,而銀行在2017年的下半年,銀行業的增速跌破10%。
去年上半年來看國人的存款和流通貨幣減少了3萬億人民幣,國人銀行存款大幅度減少,結果導致了銀行資金短缺。

雖然現在還有部分銀行在辦理購房貸款,但是下發的期限被無限延長了,所以只有等明年的額度下發之後才能下發貸款,但是現在投資理財多了,而且外加馬雲的支付寶餘額寶的推出,導致更多銀行存款下降,無錢可貸。

銀行不是慈善機構,賺錢是他的本質。

前幾年,銀行找不到多少優質的企業做貸款,把大量額度都挪去了房貸上。因此,很多朋友會發現前幾年的房貸還是很好批的。

但是最近不行了啊,隨著全國各地紛紛開始打壓房地產投資行為,高槓杆的炒房者或將開始違約,市場上積累了太多的熱錢進入房地產領域,而且在一些監管不嚴的地方產生了貓膩。

雖然房貸有房子作為抵押,算是非常安全的資產,但是一旦放貸,時間長達20年、30年不等,流動性非常差,表面上做大銀行資產,但是短期可以利用的流動資金非常少了,銀行越來越缺錢。相反,如果銀行選擇高利息放款,他們能賺的更多。

所以,坦白說,要不是前幾年其它部類的貸款越來越難放,銀行們才不至於做那麼多房貸,而且做房貸賺頭是很少的。

銀行受監督,再也不敢輕舉妄動。

最近,銀行左有“央媽”,右有“銀爸”,中間還有外匯管理局這個姨姥姥盯著,一舉一動都在他們的監管之中。銀行已經是國家失寵的“親兒子”。

銀行有很多考核指標,貸款額度也是有限制的, 並不是想放多少就放多少。還有就是,如果貸出資金沒有辦法收回,形成壞賬,是要靠計提資金去覆蓋的, 所以放款這事並不是來者不拒,而是要層次篩選出優質的貸款客戶。


在我們越來越意識到本金重要性的同時,銀行也在不斷收緊貸款,房貸緊、消費貸緊、個人經營貸款緊,這無疑是在向我們昭示:資金荒正在逐步逼近。


雲掌財經


現在買房貸款利率不斷上調,以前能夠低至八折,如今上浮20%左右,月供成本要增加幾百元甚至幾千元。銀行為什麼不願意大規模接受房貸了,感覺有兩方面的原因。

1、受到政策的影響銀行收緊房貸,從資金面來抑制房價暴漲。既然上面已經發話了要對過熱的房價進行調控,銀行作為金融工具,自然要發揮一定的調控作用。收緊房貸、限制現金貸等資金流入房地產行業,能夠很大程度上遏制炒房行為。

2、銀行打心眼裡不再把房貸看做香餑餑了。以前房貸業務是銀行壞賬率最低、回報率最高的業務,2016年房貸的不良平均水平在0.29%左右,遠遠低於其他業務1.52%的不良率。雖然現在利率上浮了不少,但從08年央行多次降息,目前的基準利率仍處於很低的水平。房貸總額收緊的情況下,其他類型貸款利率更高,銀行更容易賺到錢。算上通貨膨脹,銀行在房貸中也僅能屬於薄利多銷。此外,全球加息潮可能到來,我國也會跟風,那銀行的存貸利差進一步減小,銀行收緊房貸確實可降低風險。


還要一個問題,未來房子會不值錢嗎?這個不太可能出現,把目前的通貨膨脹速度算上,人們確實是賺到了更多的錢,寄希望於房子降價,可能性很小。大城市買不起,就會去小城市,如果連小縣城都買不起了,那還真是危險了。如果真的房價暴跌,那將會產生嚴重的經濟危機,銀行房貸將會出現很多壞賬,這也是銀行不希望看到的。


藍藻能源


銀行不願意接受房貸?你這個論斷是哪來的?我在銀行這麼多年,從未聽說過銀行不願意接受房貸的,相反銀行最喜歡的是房貸業務,因為房貸目前是不良率最低的一個貸款品種,一般來說,貸款者只要不是出現大的意外,基本沒有人會輕易斷供。

那麼為什麼會給大家不願意接受房貸的現象呢?這主要是最近兩年來,銀行房貸審批的時間越來越長,甚至要求越來越高。其實審批時間變長是有原因的。

信貸額度緊張

從2016年3月末開始,我國房地產銷售開始新一輪上漲潮,無論是房價還是成交的面積,均較以往有大幅度的增加,從下圖我們可以看出,總的銷售價格從2016年3月末以來一直上漲,而成交的金額基本上70%最終是要從銀行貸款的,短時間內,貸款需求量劇增,銀行的儲備資金有所不足,因此需要從投放在其他行業的資金收回後才可投入到房貸,這需要一個過程;在加上餘額寶這類貨幣基金的興起,本身就搶佔了銀行不少的存款量,所以銀行當前的整體信貸資金較為緊張。


風險防控

截止2018年6月末,我國的房貸業務餘額佔銀行總貸款餘額比重約20%,也就是說銀行的信貸資金約五分之一是個人房貸業務,這個比重不可謂不高了,甚至是有點集中了,一旦房貸市場真的集中爆發不良,那麼對銀行的衝擊力度很大,俗話說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因此即使銀行回籠其它貸款資金後,也不敢全部投向房貸業務,而必須進行總控,這是為了防範風險。甚至不少銀行目前都有出具具體的授信政策,要求控制相應的行業貸款規模。因此,部分銀行的房貸業務佔比過高,可能會暫停或者暫緩審批。


總結

銀行從未不願接受房貸(最多是暫停或者暫緩),相反房貸是銀行最喜歡的業務之一,只是考慮到風控的防範,因此對其進行額度總控。2017年以來審批貸款的速度放慢主要是因為短時間內申請房貸的人及金額增多,銀行的信貸資金供不應求,故而排隊時間加長,並非銀行不願意接受房貸業務。


鯉行者


現在銀行不接受房貸是因為,受到了政策監管要求。

2017年以來,國家要求“嚴格管控各類資金違規進入房地產市場”金融監管機構將消費信貸流入房地產市場情況作為監管檢查重點,加大違規行為問責力度。

此前,隨著房貸收緊,多地銀行發放的個人消費貸款和個人經營性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的情況增多,甚至出現消費貸變身“首付貸”的現象。

銀監會相關部門負責人透露,目前主要採取的監管方法有三種:

一是開展風險排查

北京、廣東、上海、廣西、貴州等銀監局迅速部署開展消費信貸資金流向排查。

二是加強規範管理。

福建、深圳、江蘇等地出臺多項監管政策,規範貸款。

三是加大監管問責

江蘇、上海、重慶等銀監局針對消費貸款用於個人購房首付的行為進行行政處罰,督促整改落實,部分銀行也對違規挪用資金做了收回處理。

銀監會將嚴厲打擊“首付貸”,嚴查挪用消費貸款資金,防範房地產泡沫風險。


其次是因為,銀行自身也要評估風向。

一般來說,銀行可貸給買房人的金額為房子評估價格的50-70%(新房為合同價格),如果是二套,根據政策要求,估計可貸比例更低20-50%。

如果房價上漲,意味著貸款人沒有還款意願,不還貸了,銀行拿走房子去拍賣,也能保障自己的利益。但是房價波動期,或者下跌,或是購房需求受到控制的時候,貸款人如果出現了違約不還貸,銀行拿了房子,一是房子賣不出去,二是賣不出價格來。這時候,銀行就需要承擔一些損失。這是銀行不願看到了。



關注不迷路。如果您覺得不錯,麻煩您點個贊,謝謝!

更有豐厚獎品不定期回饋,謝謝!


家族財富密碼


有媒體報道,浦發銀行首套房利率從一個多月前執行的基準利率上浮15%調整至上浮20%;招商銀行則從10%上調至20%。另有部分銀行對商業貸款並不受理,只受理公積金貸款和組合貸款。為什麼現在銀行不願接受房貸,難道房子未來不值錢了嗎?


當下銀行不是不願接受房貸,而是不得已而為之收緊房貸。這主要出於以下幾個原因:


從資金安全角度來說,目前樓市近乎瘋狂,監管層對於流向樓市的資金是見一處打一處,從銀行委外到房企信託,再到首付貸、消費貸。而樓市缺乏資金的話,就意味著開發商沒錢拿地蓋樓,或者說爛尾樓;老百姓借不到錢付首付。蓋出的樓少人買,甚至有價無市,這對銀行的資金就提出了很大的挑戰。銀行是聰明的,為了防範這個風險,收緊房貸也是出於這些考量。


從流動性的角度來說,個人購房貸款一般期限都在10-30年,流動性非常差。但銀行這邊又吸收不來存款,這些錢根本不願往銀行跑:


根據2018年3月1日中國基金業協會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月底,國內貨幣基金總量高達7.3萬億元。


根據網貸之家發佈的《P2P網貸行業2018年4月月報》顯示,截至2018年4月底, P2P網貸行業歷史累計成交量達到了69758.04億元,與廣東省GDP總量相當。


2017年居民貸款增加了7.1萬億(短期貸款增加1.8萬億!中長期貸款(房貸)5.3萬億元)。中國居民新增人民幣存款下降到了4.6萬億元。

看得出,銀行的錢全都被這三大渠道吸走了,而通過理財產品和同業拆借弄來的錢期限大多在1年以內,這就產生了資金的嚴重錯配,即資金大頭被長期佔用,只能用短期資金勉強維持正常運營或者借短放長。


雖然央行投放MLF等,但也無法從根本上緩解流動性緊張。畢竟這種工具只是中短期的,而房貸是長期的。而這對於銀行流動性管理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如今樓市雖然依然火爆,但無疑其中的風險已經積聚不少,環京周圍的樓市已經出現了斷供的情況,一旦出現房貸壞賬,對銀行的打擊將是致命的。


從盈利性的角度來說,利率市場化和互聯網金融的衝擊下,銀行的資金來源成本不斷增加,住房貸款的盈利空間正在壓縮,儘管現在房貸利率在上調,但是受到調控政策影響,不但將許多剛需擋在了門外,同時監管層也對房貸嚴加限制。一邊買房需求被壓制了,一邊又不讓貸,因此房貸對於銀行的誘惑力越來越弱。


最後,那就是順應宏觀環境與政策,目前監管層希望維護金融市場穩定、降槓桿、服務實體經濟,而樓市吸走大量實體經濟資金,同時又抬高居民槓桿,一旦出問題還會影響國民經濟,因此樓市過度繁榮,監管層肯定是不允許的。況且,在中美摩擦和大國博弈這個背景下,核心競爭力終究是實業,而不是房地產。


小白讀財經


首先要知道現在並不是銀行不願意接受房貸,只是銀行的資金出現了緊缺,借貸成本上漲逼得銀行不得不上調房貸利率,所以才給出外界銀行不願意接受房貸的假象,但是其實只要你能接受銀行的房貸利率的話,銀行還是和樂意借錢給你的,畢竟房貸業務依舊是銀行最賺錢的業務之一。

在目前金融去槓桿的大背景下,銀行收緊房貸業務也是出於大環境的考慮,當然因為樓市現在的情況的確會讓人產生銀行不看好房地產的感覺,但是實際上未來的房地產依舊會處於穩定增長的走勢,只不過上漲幅度會被壓制到最低點。

就整個房地產來看,中國的房價長期還是會處於一個上漲通道中,房子也不少越來越不值錢,絕對價值上房子還會不斷的上漲,但是從相對價值來看的話未來房子的價值的確是會貶值。這是因為在未來房子的金融屬性將被不斷削弱,甚至完全消失,在這樣的背景下投資房產不能帶來任何收益,所以房子的價值會顯得下降,但作為保值產品而言房產依舊是不錯的選擇。


樓盤網


銀行為什麼不願意大規模接受房貸了,金十君感覺有兩方面的原因。

銀行沒錢了!

首先,現在銀行存款已經沒有前兩年充足,隨著大家支付習慣的變化與存款利率的低迷,此種情況還有愈演愈烈的跡象。

銀行的資金成本越來越高,對銀行來說,房貸是一種薄利多銷收益又穩定的業務,但這也要求銀行要有充足的資金才能提供貸款。

但是近些年來,人們越來越不願意將錢存在銀行裡了,2017年,銀行業存款流失問題更為嚴峻。

除四大行穩健增長之外,中小銀行存款壓力巨大。截至2017年前三季度,25家A股上市銀行及郵儲銀行存款總計新增6.27萬億元, 同比少增近2萬億元。8家上市股份行平均存款增速年化比率僅為2%,遠低於2016年7.8%的全年平均增速。

國人銀行存款大幅度減少,結果導致了銀行資金短缺。

房貸雖然放出去很安全,但是房貸一般年限都在20年以上,有的還達到了30年,資金的流動性很差,這對銀行本就不多的資金情況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於是銀行提高房貸的貸款門檻,減少了房貸的放出量,也是無可厚非。

銀行防範業務風險

其次,國家對房地產宏觀調控,多地房價已下跌,銀行為了減少業務風險而減少房貸。

隨著全國各地紛紛開始打壓房地產投資行為,高槓杆的炒房者或將開始違約,市場上積累了太多的熱錢進入房地產領域,而且在一些監管不嚴的地方產生了貓膩。

受到政策的影響銀行收緊房貸,從資金面來抑制房價暴漲。銀行作為金融工具,自然要發揮一定的調控作用,收緊房貸、限制現金貸等資金流入房地產行業,能夠很大程度上遏制炒房行為。

但如果真的房價暴跌,那將會產生嚴重的經濟危機,銀行房貸將會出現很多壞賬,這也是銀行不希望看到的。

現在,銀行在漸漸地把貸款重心放到企業,也能增加銀行的資金防範風險,企業盈利好轉後,商業銀行對企業部門放貸的意願也增強了。央行數據顯示,2017年1-9月,企業部門新增中長期貸款5.51萬億,佔新增信貸的比重達49%,相比2016 年同期上升17個百分點。

號稱“金飯碗”銀行業為何不斷湧現離職潮?2018年全國企業退休工資究竟能上調幾何?關注“金十數據”,我們給您提供更專業的解答!

金十數據


很多現在購房的人確實感覺到了,申請房貸越來越難。貸款利率不斷上浮,有的達到1.3倍以上的基準利率(4.9%)了。貸款審批週期越來越長,有的可長達半年。

不是銀行不願意接受房貸,而是銀行放不了房貸了啊。

房貸理論上說,是銀行最喜歡的放貸方式之一,屬於坐地數錢的那一種。有抵押物,房價還年年增長,給銀行這些年帶來了不菲的盈利。

確實現在很多人已經預測房價漲到頂了,未來價格下降的話,會導致投資客大量斷供,形成壞賬。但實際上情況遠遠沒有那麼糟,不僅房價有30%的首付,而且房價上漲的被遏制的趨勢,是建立在強力的調控手段上,說明國家有能力穩房價。一旦房價下降,只要適度放鬆調控政策了就可以了,所以還是很安全的。

可是,房貸是你想放多少就放多少嗎?當然不行。國家通過貸款方向的定向調整,給銀行規定限額,沒有限額放款就是違規,不僅會被追回,而且相關責任人也會被追責。

而且銀行有多少存款才能拿出一定比例來放貸,這就是存款準備金的妙用。而銀行的存款現在增長增速不斷下降,可用於放貸的錢數也會逐漸減少。而且房貸一借往往都是30年,提前還款的也並不太多,這樣貸款餘額就會長期累積在那裡,所以,增長的額度也不夠。房價上漲,每一份審批的房貸都是需要更高的貸款金額,也佔據著銀行的貸款限額。

除了房貸限額之外,還有房貸利率,如果你承諾1.2倍的貸款利率,而銀行資金緊張,有人願意出1.3倍的貸款利率,那肯定會優先派給人家。這也是國家推動利率市場化的一個重要方式,有點像菜市場了。

房子,無論是美國還是其他國家,仍然是人們最重要的投資品之一,也是人生最昂貴的消費品,再不值錢也比白菜土豆大蔥要貴很多的。在現有的水平上只能相對貶值,不會直接下降太多的。如果你靠得起時間,那麼等個十幾20年之後,或許就感覺能買得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