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抗建》的抗戰 紅色收藏館之抗日戰爭


紅色收藏館藏品歷史背景

日本發動的侵華戰爭,對中華民族,尤其是對新聞出版人來說,是一場沉重的災難。戰爭導致新聞出版生產設備毀壞,通訊受阻,言論不自由。新聞出版人為了躲避戰火而不得不多次輾轉遷徙,甚至停刊歇業。戰爭時期的新聞傳播往往是以生命為代價來完成的,有的在戰爭中因戰火直接死亡,有的被日偽襲擊死傷,有的生活在恐嚇威脅的陰影中,有的因職業動盪而艱難度日,有的則為了躲避暗殺而顛沛流離,流亡他鄉。僅《晉察冀日報》和《新華日報》兩家報社就近百新聞工作人員在抗戰期間犧牲,整個傷亡數字可想而知。


紅色收藏館藏品

《抗建》的抗戰 紅色收藏館之抗日戰爭

《抗建》的抗戰 紅色收藏館之抗日戰爭

《抗建》的抗戰 紅色收藏館之抗日戰爭

【1939年《抗建》三日刊 紅色收藏館藏品】


老彭說故事

根據目前手頭及網上的資料,大家對《抗建三日刊》知之甚少,使得這份抗戰期間的刊物有著十分神秘的色彩。我想,這種愛國的刊物,發行時應該是遇到過很多麻煩的,包括資金缺乏,日偽威脅等等。我現在能找到的資料也僅僅是在澳大利亞國家圖書館裡面發現有收藏,標明抗建三日刊大概是在1939創刊,終刊於1943年。他們給這種刊物分類為“中國文獻珍本叢書”,級別應該不低。

根據目前的市場情況來看,存世應該是非常稀少。

《抗建》的抗戰 紅色收藏館之抗日戰爭

《抗建》的抗戰 紅色收藏館之抗日戰爭

《抗建》的抗戰 紅色收藏館之抗日戰爭

【澳大利亞國家圖書館網站《抗建三日刊》資料】

這份刊物是用極其粗糙的紙張印刷,辦刊條件應該是原始簡陋,十分艱苦。因為是陝西省政府教育廳舉辦,是地方政府印製的宣傳品,基本以發放學校與機關為主,發行面比較狹窄,發行量小。尺寸和現在的普通雜誌差不多,有A4紙那麼大,不過只有4頁8版,儘管是3日才一刊,在那種環境下還是非常不容易。

《抗建》的抗戰 紅色收藏館之抗日戰爭

【陳誠將軍論抗戰必勝的條件】

陳誠將軍是抗日名將,他對抗日戰爭的貢獻其實是大於李宗仁、薛嶽等人,只是很多人不知道。民國內部稱他為第二號人物,抗日戰爭中陳誠就是蔣介石的救火兵,那裡最需要,蔣介石就派陳誠去那裡,從這裡可以看出陳誠的重要性,辦事能力也可見非同一般。這份報紙還報道了他說的論抗戰必勝的五個條件,看得出他非常有政治頭腦,會做思想工作,也非常切合實際。

《抗建》的抗戰 紅色收藏館之抗日戰爭

【詩詞 贈送前方抗戰將士 雨時】

刊物上還有一首小詩,“贈送前方抗戰將士”,作者是雨時,他是不是個詩人,還是前方的哪個戰士,抑或是哪個愛國的市民有感而發,這些都可惜查不到了。 “人有血性才不賤”,好令人振奮的結尾,把抗戰將士視死如歸的神情描述得入木三分。

《抗建》的抗戰 紅色收藏館之抗日戰爭

【歌曲 我是中華的男兒】

上面還登載了一首歌曲,《我是中華的男兒》。括號裡面特別提示了,要用雄壯堅毅的曲調去歌唱,這樣才有氣勢。“受不慣人的侮辱,受不慣人的欺凌”,把中華男兒那種要奮起反抗的心境描述得活靈活現,也激勵著大家一心抗戰。

《抗建》的抗戰 紅色收藏館之抗日戰爭

【敵人摧殘我們的孩子 抓緊教育我們的孩子】

裡面還有個報道,“敵人摧殘我們的孩子”。孩子是我們的未來,是祖國的希望,日軍就是通過這種種族滅絕的手段,來摧毀我們的意志。所以,“抓緊教育我們的孩子”那是非常必要了,也非常緊迫。“慶祝兒童節,打倒日本鬼”,“還我河山,驅逐倭寇!”這些抗戰口號,體現了那一代人的心聲。

《抗建》的抗戰 紅色收藏館之抗日戰爭

【敵人的金融】

不打無準備的仗,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敵人的金融”當然也是我們要認真分析的。這篇文章有日本銀行統計的零售物價數據,包括重工業,化學工業,礦業都有詳細數據分析,這對於全面客觀分析抗戰的前景具有很重要的參考價值。正是這些有愛國情懷的新聞人,在新聞領域默默的支持抗戰,給予了抗戰前線以極大的鼓勵。在抗日戰爭中,這些新聞出版人經受了殘酷考驗,表現出崇高的職業精神和偉大的民族責任感。


紅色收藏館文章已開通全網維權功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