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5 胃下垂是怎麼回事?

胃下垂是胃體下降至生理最低線以下的位置。多因長期飲食失節,或勞倦過度,致中氣下降,升降失常所致。病者感到腹脹(食後加重,平臥減輕)、噁心、噯氣、胃痛(無週期性及節律性,疼痛性質與程度變化很大),偶有便秘、腹瀉,或交替性腹瀉及便秘。患此病者,多為瘦長體型,可伴有眩暈、乏力、直立性低血壓、昏厥、體乏無力、食後脹滿、推腹有震水聲、食慾差、噯氣、噁心、頭暈、心悸等症狀。中醫認為胃下垂是脾胃氣虛、中氣下陷、升舉無力造成的。常採用健脾、益氣、升提等方法治療。


胃下垂是怎麼回事?

胃下垂可分為先天性和後天性兩種。先天性胃下垂大多發生在一種特殊體質的人身上,這種人的體形比較瘦弱,胸廓狹長,骨骼細弱,皮膚蒼白,皮下脂肪缺乏,肌肉發育不良,往往有移動性的第十肋骨。這種人不僅有胃下垂,其他內臟如肝、腎等也往往下垂,所以叫“全內臟下垂”,以女性為多見,患者多數伴有神經衰弱的症狀。後天性的胃下垂,多數由腹壁的緊張度發生變化所致.例如,婦女生了幾個孩子之後,腹壁鬆弛,腹壓降低,容易引起胃下垂或其他內臟下垂。又如,本來很胖的人,生了消耗性疾病突然消瘦下來也易患胃下垂.還有多次做過腹部手術的人,經常臥床少動的人以及穿很緊的馬甲,束很緊的腰帶,經常壓迫胸部和上腹部的人也易患胃下垂。
胃下垂是怎麼回事?

目前,對胃下垂患者的治療尚無特異方法。西醫除對症處理和必要時用手術治療外,並無針對胃下垂治療的特效藥,中醫以補中理氣藥物為主,配合辨證加減用藥,雖有一定療效但不十分可靠。但無論西醫還是中醫。真正看重的卻都是飲食上的調理。強調飲食調理效果看起來不像藥物、手術那樣直接,但卻對改善或消除症狀,預防併發症是十分有益的,經濟、實惠,且療效可靠、安全,故絕對不能輕視。
胃下垂是怎麼回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