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3 背母親上山等死?關於生命的一些閒言碎語

突然意識到國內的老齡化正在不斷地加劇,不過這種事情只有發生到自己身上時,你才會意識到問題的重要性。

或許親人的一場大病,能讓你幡然醒悟,也會讓你對生活的態度產生一些微妙的變化。

背母親上山等死?關於生命的一些閒言碎語

許鞍華的《桃姐》讓我們看到了真實又殘忍的現實,夢想色彩的《飛越老人院》傳遞了某種歡樂和感動,但反思的力度相對而言則遜色了許多。

背母親上山等死?關於生命的一些閒言碎語

目光轉到部落時代的日本,今村昌平的《楢山節考》帶來的則是一種異樣的體驗。

“參拜楢山神”的傳統體現出生活的無奈,為了生命之火的接力棒代代相傳,這樣的犧牲愈顯得無比偉大。影片處處流露著生與死的尊重,不同物種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無不嚴格遵守著造物主為我們訂立的生存法則。

背母親上山等死?關於生命的一些閒言碎語

阿玲婆是“幸運”的,她很早就看到了自己生命的盡頭。在這一天來臨之前,幫忙給大兒子續了弦,教會了兒媳婦抓魚的秘訣,甚至幫助二兒子利助圓了生理上的飢渴。

背母親上山等死?關於生命的一些閒言碎語

阿玲婆是“勇敢”的,她沒有像丈夫那樣因為害怕而選擇逃走,不願意和鄰居阿爸那樣成為兒子的負擔,毅然走向了終結。

阿玲婆也是“欣慰”的,自己在臨終前完成了未盡的心願,兒子實踐了祖上定下來的遺訓,順利地將自己送上了山,而自己最終也完成了“參拜楢山神”的儀式。

背母親上山等死?關於生命的一些閒言碎語

電影中男人都成了懼怕死亡的駱駝,相比之下,阿玲婆身上體現出的東方女性特有的精神,才是母系氏族文化留下的寶貴遺產。

背母親上山等死?關於生命的一些閒言碎語

美國有一部介紹安樂死的電影《死亡醫生》,主要講述了一位幫助患者實施安樂死的醫生所做出的對權威的抗爭——“死亡”也是一種個人權利。

某種程度而言,阿玲婆和那些實施安樂死的病人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都能預期死亡到來的那一刻,而在這之前都能做一些事情完成心願。

背母親上山等死?關於生命的一些閒言碎語

感動於一篇文章中對安樂死病人的描寫“姥姥將自己的房間佈置一新,穿上了自己喜歡的衣服,畫了淡妝,病痛的折磨雖然讓她憔悴了許多,但依然掩蓋不住那高貴的氣質。在一個陽光無比燦爛的早晨,姥姥躺在姥爺曾經時常午睡的搖椅上,微笑地看著一家人,慢慢地合上了雙眼!”

都市中不斷奔跑著追逐利益的機器,金屬質感的外殼比冷血動物還要低上個好幾度,真是等到最終的那一刻,想必一定還有好多心願沒有完成。人類哺乳動物的屬性確實需要我們回過頭來不時地反思一下。

背母親上山等死?關於生命的一些閒言碎語

不過相較於他們的前衛,“安樂”的做法還是顯得與我們的傳統有些格格不入。

做兒女的總是竭盡全力與死神舉行著拔河比賽,當父母的也總是心疼著永遠長不大的孩子。被人遺忘對於國人而言是可怕的,從古至今歷代的皇親貴族、仁人志士們都做著各種各樣留名千古的工作,碑文上密密麻麻的文字努力挽留著死者生前的氣息。

背母親上山等死?關於生命的一些閒言碎語

很多地方都有一種叫做“哭墳”的儀式,想必應該是傳承了上千年。其實,傳統婚喪嫁娶在某種程度上,都屬於大喜大悲式的鑼鼓喧天,“動”的主線貫穿了中國古老文明的各種儀式。

有意思的是,同為東亞的日本卻將“釋”中體現出來的“靜”滲透到生活的各個方面。

背母親上山等死?關於生命的一些閒言碎語

生與死永遠是一個無法逃避的話題。

思維賦予了人類獨特的稟賦,卻又讓人類陷入了永無止境的拷問。“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When I pull the wings off of the fly, the fly never wonders why I did it.”把疑問擱置一邊,好好地享受生命帶來的奇蹟,才不失為一種意義。

背母親上山等死?關於生命的一些閒言碎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