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1 三個問題叫停家庭教育的憤怒怪圈

一個媽媽在公眾號給我留言,說作為一個三歲孩子的全職媽媽,她覺得特別對不起兒子,每當孩子不聽話,發脾氣的時候,她就特別憤怒,經常忍不住的打孩子,可是在打完孩子,看著孩子滿是淚痕的小臉,她又覺得自己特別過分。那畢竟是自己的孩子啊,他才那麼小,他懂什麼呢?可是看到孩子的行為,尤其是明顯的挑釁行為之後,她就覺得自己忍不住,就會發火,會打孩子,這就像是個瘋狂的怪圈。

孩子惹怒她,她打孩子,孩子退縮,她後悔。孩子開心一點,不小心又再次惹怒她,她打孩子,孩子退縮,她覺得自己做媽媽特別的失敗,也很無力。即為自己不能做一個溫和的媽媽而感覺愧疚,又為孩子不禮貌的行為感到丟人和憤怒,她覺得自己都要崩潰了。

其實,在我做心理諮詢的過程看到過很多感覺無力的父母,尤其是我自己當了媽媽之後,我發現教育孩子真的很容易發火,尤其遇到的還是一個對關注度要求極高的孩子。

三個問題叫停家庭教育的憤怒怪圈

可是如何才能打破這個瘋狂的怪圈,讓媽媽不再發火,孩子情緒更穩定呢?今天和大家分享《父母需要尊重,孩子需要愛》裡的三個問題,這三個問題可以幫助我們控制怒火,讓自己平和育兒。

1、孩子是否感覺沒有得到愛?

2、我是否覺得沒有受到尊重?

3、我究竟應該如何引導教育孩子?

每當自己快要發火了,問自己這三個問題的答案,就能幫助我們在憤怒的時候理解孩子,修正自己的教育模式。

咱們先看第一個問題,孩子是否感覺沒有得到愛?我們為什麼要問這個問題呢?因為當孩子的行為讓我們很氣憤,特別不舒服的時候,其實是一個信號,他在表達他的欲求,可是我們可能沒有接受到。

比如一個孩子,本來和小朋友玩的好好的,可是他突然又哭又鬧,什麼都不想做了,還開始故意的推搡小朋友。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考慮孩子是不是覺得父母忽視他了,或者他自身出現了什麼問題,是不是肚子疼了?餓了?困了?孩子的表達能力有限,但是他總會通過不良行為引起父母的關注,以便獲得父母的關注。

可是當孩子有不良行為的時候,父母的感覺是什麼呢?這個孩子故意搗蛋,這孩子太讓我沒有面子了,他沒有尊重我。當我們有了這樣想法的時候,很快我們的教育模式就出來了,我們很容易給人家上課,或者呵斥人家。往往這個時候孩子會苦惱的更加嚴重,因為他很困惑,為什麼我父母這麼對我,他們肯定是不愛了,所以才會如此。

孩子越是感覺不到愛,越是容易用錯誤的行為尋求愛。可是那種行為越容易刺激父母讓父母覺得不受尊重,進而引發暴力育兒。

所以當孩子出現不良行為的時候我們第一個問題就是問問自己”孩子是否沒有感覺到愛?“先反思自我教育的原因,然後問自己第二個問題“我是否覺得沒有收到尊重?”。

問這個問題是讓我們自己澄清孩子的行為和是否尊重我們幾乎是沒有關係的。當你看到你的孩子對自己吐口水,做鬼臉的時候,是不是很容易就覺得他在挑戰我的權威,他不尊重我。我們會覺得自己不被尊重,可是孩子真正想表達的是什麼呢?

“媽媽你快看看我吧!我希望你關注我!”

我們對孩子行為的解讀和他內心真實的想法往往是不同的,結果就導致了偏差,所以問第二個問題,可以讓我們清楚自己的感受,然後反思孩子行為真正的原因。

最後一個問題“我究竟應該如何引導教育孩子?”父母教育孩子,應該以長遠計。我們教育孩子不能圖一時的效果,有點什麼事兒就說“我打你吧!”“不許這麼幹!”孩子雖然暫時停止了不良行為,但是他不知道為什麼,很快他還是會固態萌發的。

與其和孩子這樣來回的折騰,讓怪圈瘋狂的旋轉下去,不如自己踩剎車,慢慢的一點一點的引導孩子,每天哪怕解決一個問題,解釋清楚一個觀念,孩子也會有些許的變化的。

《父母需要尊重,孩子需要愛》有一句話特別好:“要是孩子都能聽話,人人都能成為好家長”。孩子是在通過不同的摸索實驗出自己的邊界的,他的成長恰恰就是不聽話的過程,很多事情我們告訴他不可以,不能做到時候,他並不理解其中的原因。他都像親自實驗一下,然後才真的不去做了。因為他是孩子啊,他要長大這是他必須走的路。

作為父母,作為一個理智和情緒都比孩子發育要早很多年的人,我們很有必要自己踩剎車,停止家庭教育的怪圈,當你憤怒的時候請問問自己這三個問題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