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9 前独立董事披露内幕 呼吁清理郑俊怀案遗留问题

当一件一件铿锵有力的回应被掷地有声地摆出来,处在质疑中心的红星集团董事长郑俊怀却一直未再发声。吃瓜群众不禁有些着急,等着看下一个戏码的上演。

前独立董事披露内幕 呼吁清理郑俊怀案遗留问题

不明真相的吃西瓜群众

4月15日,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表示已经接受了伊利集团的委托,全权处理本次事件以及与本次事件有关的一系列媒体声明和回应的相关法律事务,并将根据委托,代理伊利集团依法追究上述事件中造谣者、幕后责任人的民事及刑事责任,通过法律程序和手段维护伊利集团的合法权益。

前独立董事披露内幕 呼吁清理郑俊怀案遗留问题

早前,受谣言风波的影响,仅仅3月26日一天,伊利股份盘中价格振幅为8.95%,下跌3.53%,较当日最高市值1791亿元蒸发了131.9亿元。

“这是一次有组织、有预谋、有策划、分工明确的网络谣言案。” ,“幕后黑手”被直指为伊利前董事长郑俊怀。伊利和郑俊怀的这场纷争,开始正式如狗血八点档连续剧一样,每日热播,状态更新不断。

郑俊怀先是委托律师在媒体上发表的声明,对伊利受到谣言攻击不知情,与制造谣言的犯罪嫌疑人刘某某等“都不认识,没有任何交往”。但随即被网友打脸,发现其与涉嫌谣言者之一天禄君关系匪浅,甚至在天禄君的公开文章中,都记录了他们之间的“宴请”。

前独立董事披露内幕 呼吁清理郑俊怀案遗留问题

天禄财经截图

随后,伊利发布声明《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关于对郑俊怀声明的回应和郑俊怀涉嫌犯罪的揭露》,回应郑俊怀,并列举其涉罪八大证据:

1、郑俊怀为了达到个人控制伊利公司的目的,在收购伊利公司国有股过程中,涉嫌挪用伊利公司公款数亿元。其中,检察院在 2005 年已经查实、证据链完整、当事人也供认不讳的有 2.4 亿元。此案的案卷存放在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http://jjckb.xinhuanet.com/yw/2007-05/22/content_50070.htm) 。

2、2002 年 8 月 28 日,郑俊怀为了能让金信信托公司配合其挪用公款,代其收购和持有伊利股份,授意伊利公司董事办主任李永平虚构管理咨询服务事项,由伊利公司与金信信托公司指定的浙江华创实业有限公司签订没有真实交易的虚假“财务顾问协议”,由伊利公司支付所谓的“财务顾问费”150 万元现金,涉嫌贪污公款。

3、2004年郑俊怀被立案调查后,为了公关需要,他与成都天宏智业、北京金富来和北京中肯远景等公司累计金额达 911.5万元,但这些公司实际和伊利并没有任何业务往来。此事涉嫌贪污和行贿。

4、2004年郑俊怀被立案调查后,他安排时任伊利北京公司财务负责人陈雪萍提取 100 万元现金交给匿名人士,且未留下任何凭证,此事涉嫌贪污和行贿。

5、2005 年郑俊怀因挪用国有企业呼和浩特市八拜奶牛场公款 1650 万元被提起公诉。按照《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规定,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但郑俊怀仅仅被判了6年有期徒刑,对他的量刑是否过轻?

6、郑俊怀被判刑 6 年,但实际仅仅服刑 3 年半。在狱中,犯人减刑一个月都很困难,而他却能获得两次减刑一共减了 2年半。 第一次的理由是“表现好”,第二次是称其在狱中发明了一套节水设备,该发明获得了国家专利并获得了应用。但是,郑俊怀为大专学历,中文专业,从未学习过机械等理工知识,其何以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在监狱的环境条件下发明出节水设备并获国家专利发明?而且在剩下的3年半服刑过程中,郑俊怀家里有事,就可以回家。

7、郑俊怀出狱后,投靠老部下秦和平并要求担任红星乳业的“特邀顾问”,而红星乳业是由秦和平联合其他几家公司共同集资创立的。但是短短 2年后,郑俊怀就被任命为红星乳业的实际经营管理负责人,其子郑强取代秦和平成为公司法定代表人,其女郑海燕、儿媳李娜、女婿刘涛等在公司分别负责人事、销售和供应等工作,把红星乳业变成自己的家族企业,最后与秦和平和格日乐图对簿公堂(http://www.changjiangtimes.com/2015/04/500921.html)。

8、据媒体报道,郑俊怀还被牡丹江三道牧场的大量老员工控诉侵吞了该牧场近两亿元的国有资产。这笔交易是当时已被郑俊怀控制的红星乳业通过伪造合同,将三道牧场收购,转而将三道牧场近两亿的国有资产宣称为自己的投资额,这导致三道牧场大量老员工失去了安身之处(http://www.changjiangtimes.com/2015/04/500921.html)。

在这八项涉罪证据中,尤以“郑俊怀被查实但未被提起公诉的、涉嫌挪用2.4亿巨额公款的犯罪事实”最为关键。有伊利内部人士透漏,正是这未提起公诉的2.4亿,导致后来郑俊怀对伊利及其高管的纠缠和多起造谣事件。而这也正是伊利呼吁重审此案的关键原因。

十多年前尘封的案件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近日,曾在2003年-2004年期间担任伊利独立董事的王斌对媒体还原了他所经历的“独董事件”的部分内幕。

王斌在受访时表示,当时伊利收到了一封来自上交所的问询函。问询的主要内容是伊利从2002年11月起,有累计3亿多元资金用于购买国债,亏损近1000余万元后仍在继续购买,为何没有向股东披露。

“2004年4月27日公司董事会开会讨论一季度季报。审计委员会在审议一季报时发现,资产负债表‘其他应收款’这一科目,一季度末比上年年报数急增8000多万元;现金流量表有关项目中,上年年报显示有现金流5亿多,而一季度报表则显示为负2000多万元。在正常经营及购销业务没有出现重大变化情况下,相关科目出现异常波动显然是不合理的,从而需要解释的。”王斌说,“我们怀疑公司国债购买、大额资金流出等等,可能都不是孤立的事项,它们之间也许存在某种关联。且从内部控制角度上,我们也未发现公司履行了必要的授权审批程序,这显然是不合规的。”

然后正是王斌等人严格履行独立董事权利和责任的行为却导致了郑俊怀的激烈反应,也引发了在当时引起广泛关注和深远影响的“独董事件”。独立董事俞伯伟被违规免去独立董事职务。独立董事王斌也愤而离职。随后的故事熟悉伊利的人都知道,正是这次事件导致郑俊怀于2005因挪用1650万公款的犯罪事实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

前独立董事披露内幕 呼吁清理郑俊怀案遗留问题

郑俊怀、杨桂琴、张显著、李永平、郭顺喜(从右至左)五名被告人被法警押上法庭

“2005年12月31日,包头市中级人民法院在一审中认定,郑俊怀等人参与挪用公款1650万元,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但是就金额而言,判决结果和他当时应该承担的责任之间,是有一定差异的。”王斌在采访中表达了质疑。此外,王斌在采访中还表示,“要对当年的案件进行清理,这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未来的祝福。”

未来当然要被祝福,历史也必须要被尊重。这场谣言闹剧不仅要回归平静,还要回归真相,就像众多网友表述那样:谁都不是傻子,正义的曙光永远照向真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