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魏忠賢專權,是把天啟皇帝架空了嗎?

一德格天1


我是歷史問答達人“青言論史”,樂意為您解答中國古代史的問題。


可以說,天啟被架空了;但也可以說,魏忠賢其實一直是一條狗而已,他咬人再兇,也得怕主人。

天啟朝的政局,看起來確實是魏公公一人說了算。滿朝不是他的閹黨,就是即將要成為閹黨的人,至於那些跟他作對的東林黨,基本都讓他送去見閻王了。


“九千歲”的威名,不是蓋的。魏忠賢比起明朝之前的太監,權力更盛,威勢更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他權勢再大,都蓋不過他的主子,也就是朱由校。


雖然天啟什麼都不管,但那只是他不想管,對他來說做木匠活是更有趣的事情。但是不想管不代表他不能管或者管不了,恰恰相反,只要他想管,魏忠賢根本攔不住。

楊漣在上書彈劾魏忠賢的時候,奏摺直接被不問事的天啟要了過去。這個時候的魏忠賢應該是什麼表現呢?可能大家會以為他一點不慌,但實際上,是他嚇得直冒冷汗,以為自己非交代在這不可。要不是天啟不認字,讓人念給他聽,魏忠賢當時就妥妥地交代在那裡了。


因此,說天啟被架空了,有一定道理,但不能完全這麼說。因為皇帝的權力其實仍然在,只是他暫時不想用,魏忠賢代替他行使而已。

其實何止魏忠賢呢?整個明朝,太監都只是被皇帝用來制衡文官集團的一股力量而已。由於手裡沒有兵權,他們根本沒法子對皇權構成威脅。架空,自然也就談不上了。

歡迎您關注我的頭條號“青言論史”,也歡迎您的批評指正。


青言論史


天啟皇帝朱由校,是我相當熟悉的明朝皇帝。在一般人印象中,天啟皇帝是木匠皇帝,是白痴,是文盲。其實不是。他是明朝少有的手段、心計、殺伐兼而有之的皇帝,從這個方面說,很像明宣宗朱瞻基,只是明宣宗在位的時候已經26歲,又處在明朝開國之初,朝廷綱紀尚好,國家負擔不重,所以這種時候的皇帝好當。

大家都知道,天啟皇帝的祖父萬曆皇帝和文官們鬥了一輩子,被那些道貌岸然的文官逼得30年沒有出門,國事荒廢,幹部隊伍鬆散,祖上的老本都快吃光了,遼東的努爾哈赤已經統一東北。如果天啟皇帝再像他的皇祖父那樣逃避下去,明朝不久就要亡國。

所以,天啟皇帝想振作,要改變頹勢,想中興大明朝,但是他上臺的時候只有15歲,自己的皇祖父萬曆皇帝是個當了幾十年皇帝的老江湖,都玩不過那些看起來不怕打、不怕死、不要命的文官;玩不過那些沽君賣直,以罵皇帝和被皇帝罵和打為榮耀的正人君子。自己一個嘴上無毛的少年天子如何玩得轉?要麼扶持一個張居正這樣的大臣,要麼扶持一個汪直這樣一個太監,給他們樹立威望,以壓制那些嘰嘰歪歪的人,集中力量辦大事,一心一意攘外安內。

大臣已經被張居正的事情嚇怕了,家破人亡,都不敢露頭當靶子;那隻要找個太監,太監裡面誰合適?魏忠賢。因為他是成年後自宮進大內的,民間生活很熟悉,社會潛規則、黑手段都瞭解,年齡已經五十好幾,在年少的天啟皇帝看來,這正是一把好斧頭,天賜我也。

為此,九千歲,給魏家封官,給魏忠賢的侄子封公爵,都可以。幹大事就要有大帽子,有大帽子才能遮風擋雨;有雷霆之位,才能行雷霆手段。魏忠賢也沒有辜負天啟皇帝的重託,短短几年,就把不聽話官員清洗的差不多幹淨了,國家形勢正有好轉,天啟皇帝卻英年早逝,才22歲。

明朝的制度設計比較嚴密,皇帝是軍隊、皇室、太監、文官、外戚等各方的共主,沒有皇帝誰都一事無成,所以明朝的16個皇帝沒有一個被架空的,張居正不能架空、劉瑾也不能架空。


坐看東南了


魏忠賢能否架空天啟帝 就看魏忠賢的職位

根據《明史》,魏忠賢的任職如下:

1、天啟帝即位時,魏忠賢從原來的惜薪司被晉升為司禮監秉筆太監提督寶和三店。注意當時司禮監掌印太監是王安,王安辭任後由王體乾接任。從上司下屬來說,王安、王體乾都是魏忠賢的上司。

2、天啟三年,魏忠賢才以秉筆太監兼管東廠。

因此,魏忠賢的官職其實就是兩個:秉筆太監、提督東廠。如果這兩個職位能夠架空天啟帝的話,那真的是可笑了。

連王體乾都是魏忠賢的上司,更別說朝廷的內閣大臣、六部尚書等人。

依附魏忠賢的太監個人官職:

王體乾,司禮監掌印太監;

李永貞,秉筆太監;

塗文輔,秉筆太監,掌管御馬監,總督太倉、節慎二庫;

諸棟,史賓二人均為秉筆太監

崔文升,總督漕運兼管河道。

總的來說,魏忠賢的官職並不高,秉筆太監+東廠提督。

為什麼魏忠賢位低權高呢

1、魏忠賢個人魄力。魏忠賢本人“不識字,例不當入司禮”。魏忠賢和客氏驅逐了明光宗掌印太監、親東林黨太監王安。宮中的太監自然以他為首。魏忠賢因為不識字,自然不能做掌印太監,只能做秉筆太監。

2、天啟帝的信用和利用。魏忠賢和客氏驅逐王安,奪得司禮監的控制權,不能排除是出於天啟帝的授意。畢竟王安是父親明光宗的親信,又不是天啟帝的親信,如何能夠讓非親信太監任職掌印太監呢?

天啟帝用自己的親信魏忠賢控制司禮監,更能反映自己的意志。王安和東林黨親近,若讓朝廷和宮中連成一氣,天啟帝還有多少自主權?這是天啟帝不能用王安的第二個原因。

魏忠賢接納那些被東林黨打壓的官員,形成閹黨,遏制東林黨的張狂態勢。可以說,閹黨不是魏忠賢主動組建的,更多是被東林黨打壓的官員為了生存而主動依附形成的。

“與東林忤者,眾目之為邪黨。天啟初,廢斥殆盡,識者已憂其過激變生。及忠賢勢成,其黨果謀倚之以傾東林。”

魏忠賢驅逐親東林黨的掌印太監王安,因此被被東林黨打擊的明朝官員依附,形成了和東林黨相對抗的閹黨。對此情形,難道掌控錦衣衛、東廠等特務機構的天啟帝一點都不知道?沒有天啟帝的允許,魏忠賢敢以閹黨首領自居?

3、東林黨不辨是非只問立場的打擊異己行為,是魏忠賢得以位低權高的根本原因。

閹黨的形成,其實就已經足以讓東林黨反省自己。但東林黨沒有,反而主動狙擊魏忠賢,意圖斬首擊垮閹黨。

熊廷弼案中的行賄案案犯汪文言,是王安門下,又和楊漣、左光斗、魏大中交往緊密。當時內閣首輔葉向高是東林黨人。熊廷弼不讓親近東林的汪文言向葉向高、楊漣、左光斗等人求情,反而讓汪文言向閹黨求救?絕對違反常識。

其次,如果是魏忠賢收取賄賂,為何葉向高壓下汪文言行賄案不讓深查?反倒是受賄人魏忠賢一心要查行賄案,符合常識嗎?

綜述

魏忠賢因為不識字,不能出任司禮監掌印太監,只能做個秉筆太監,加上提督東廠。劉瑾、汪直等很多明朝太監的官職都比魏忠賢高多了。他們都架空不了明朝皇帝,何況魏忠賢!

魏忠賢之所以被推薦為閹黨首領,原因有三:個人魄力、天啟帝信任、東林黨打壓行為。

收養義子,不過是一大幫人為了追求升官發財而攀爬關係;歷史上建生祠的人,魏忠賢並非第一個。西漢的欒布因為做燕國的相國而被燕齊人建生祠,劉邦還沒有人為他建生祠呢,也不見劉邦處死欒布;西漢時齊國國相石慶同樣被立生祠,也不見漢武帝誅殺他;萬曆時期的趙邦清也被滕縣人立生祠,萬曆帝也沒有什麼意見。

立生祠的意義只是表達尊敬、愛戴——魏忠賢讓被東林黨打擊的官員得以生存、發展,因此被尊敬、愛戴有何不可!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
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嚴格說沒有。

這是明朝制度的一項優點。

大臣與太監,皇帝之間的制衡。

但天啟不一樣,他熱愛木匠生活,一天忙著接收非物質文化遺產。

魏忠賢很精明,看到皇帝大人忙著幹活時跑過去給他看奏摺。

天啟就煩了:你自己看著處理,莫欺我

慢慢的,魏忠賢接收了政務,開始在大臣間扶植自己的勢力。

但當時天啟一句話,魏忠賢還是會死掉,至始至終,他都是皇帝的一條狗。

但閹黨的慢慢出現,使得魏忠賢的勢力如日中天。

他們大肆殺戮東林黨人,用酷刑逼供。

天啟皇帝不管事,給了後人一個錯誤的看法,

天啟皇帝被架空了。

事實上,他連天啟皇帝的接班人都沒有辦法自己選定。

然後崇禎上臺、當時魏忠賢已經由一條狗變成了一條狼。

但崇禎還是幹掉了他。

一個太監而已,對於明朝來說,永遠是狗。


take影菌


魏忠賢專權,是把天啟皇帝架空了嗎?

顯然不是的。

注意看明史中對魏忠賢結局的記載:

七年秋八月,熹宗崩,信王立。……於是嘉興貢生錢嘉徵劾忠賢十大罪:一併帝,二蔑後,三弄兵,四無二祖列宗,五克削籓封,六無聖,七濫爵,八掩邊功,九朘民,十通關節。疏上,帝召忠賢,使內侍讀之。忠賢大懼,急以重寶啖信邸太監徐應元求解。應元,故忠賢博徒也。帝知之,斥應元。十一月,遂安置忠賢於鳳陽,尋命逮治。忠賢行至阜城,聞之,與李朝欽偕縊死。

注意看加粗的地方,如果魏忠賢真的把天啟皇帝架空了,掌握了軍政大權,那信王甫一登基,怎麼可能就把魏忠賢給弄下去?這不符合邏輯啊!

而且,嘉興的一個小小貢生彈劾魏忠賢,就能把當初堂堂的九千歲拉下馬,這哪裡像是曾經架空了一朝天子的人啊!

還有一段:

“明代閹宦之禍酷矣,然非諸黨人附麗之,羽翼之,張其勢而助之攻,虐焰不若是其烈也。中葉以前,士大夫知重名節,雖以王振、汪直之橫,黨與未盛。至劉瑾竊權,焦芳以閣臣首與之比,於是列卿爭先獻媚,而司禮之權居內閣上。”

看上面這段,然非諸黨人附麗之,意思就是如果沒有這些文臣官員去阿諛奉承魏忠賢,他是不可能掌握這麼大權力的。更何況,所謂的魏忠賢領導的閹黨,是包含了大量的文官的,這些文官才是真正的掌握中央與地方政務的實權人物,魏忠賢能直接調動的只是太監和一些特務機構,對於整個龐大帝國的掌握,是遠遠不能和這些文官相比的。

所以說,魏忠賢並沒有把天啟架空,他只是天啟平衡文官系統的一把刀而已。


王斌兔斯基


不要把魏忠賢看得這麼有野心。魏忠賢是想出人頭地,所以就進宮當了太監。

但這個人沒什麼文化,又喜歡居家過日子,他在宮中和天啟奶媽客氏對食就是明證。魏忠賢在天啟很小的時候就帶著他,帶他玩,帶他吃,給天啟當狗做馬的。無形當中,兩人已情同父子。因此,魏忠賢專權,這只是後人這樣看的,魏忠賢很可能會認為他只是在幫天啟這個兒子管理江山,讓天啟有時間幹他喜歡乾的事。在當今社會,父母溺愛孩子,把孩子的所有事都包攬下來的事例還少嗎?


他大力打擊東林黨人,使清軍蜷縮在東北一直不能南下也是明證。因此,不能單純只看到魏忠賢“專權”的一面,天啟和他的關係已不僅僅是君臣關係了。魏忠賢只是個太監,很自卑的,絕對沒有野心將天啟架空或取而代之。或許魏忠賢要的僅僅是出人頭地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