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阻礙執行力的四種模式——修耐教育

阻礙執行力做事的因素有4種:爭議結果,沒有驅動,習慣拖延,沒有靶心。

阻礙執行力的四種模式——修耐教育

爭議結果

有一個有意思的故事:

哥兒仨在曠野裡打獵,個個技術很高。正在打獵的時候,他們發現天上飛過一群大雁。

哥仨張弓搭箭正要射的時候,老大說了句不該說的話:“好肥的雁啊!要是紅燒,肯定好吃!”老二就說:“你會吃不會吃啊?現在都講究什麼?燒烤!紅燒哪行啊!雁當然要烤著吃,多方點孜然和辣椒,味道才叫好呢!”老三說:“你們倆得了吧,會不會養生啊?這個季節要進補,什麼最補?燉湯啊!這雁明擺著燉湯最好。”

就這樣哥仨發生了激烈爭論:討論以何種吃法的時候。三人爭得面紅耳赤,大雁卻早已飛走了。

我們做事一定要有一致的目標。在目標上達成一致上,我們可以把事情分成兩段:一階段和二階段。我們把能達成一致的放在一階段,把不能達成一致的放在二階段,二階段的事,可以暫時不考慮。

推薦一個執行思路:找一個大家能接受的共同目標先做著,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如果第一階段做不成,第二階段就是空想。這就叫“迴避分歧,守住一致”,這樣可以有效地提升執行效率。

阻礙執行力的四種模式——修耐教育

沒有驅動

做事要有驅動力。這就好比汽車要有發動機,沒有發動機,再豪華的汽車也只是一堆廢鐵。那麼什麼叫驅動力呢?下面舉例來說。

老先生又說:“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用我的紙、我的墨,那是要給錢的。紙,三兩銀子一張;墨,六兩銀子一塊,要多少給多少。”這是什麼概念呢?北宋年間,一戶殷實人家大半年的生活費也就是六兩銀子。那時的一兩銀子,相當於現在的四五千元。換算一下,老先生的一張紙值一萬多元,一塊墨值兩三萬元!

當時米芾的心就涼了半截,他把家裡所有的積蓄都帶來了,一共也只有十五兩銀子。於是米芾說:“老師,這也太貴了!能不能打個折扣?”老實說:“你住嘴,這就是約法三章的第三條,永遠不要和我討價還價。”

於是米芾花了十二兩銀子買了三張紙、板塊墨,用剩下的三兩銀子緊緊巴巴地過這一年的生活。後來發現,老先生的紙就是普通的紙,墨也是普通的墨。米芾想:真黑啊!不過只要能學到真東西,就認了。

等米芾把紙墨準備好,請老先生教自己寫字時,老先生卻說:“我最近幾天比較忙,要到鄰村去開個學術會議,還要到大宋衛視錄個節目,顧不上教你了,你先自己練吧,等我回來了再教你。”

免費的午餐沒有味道。想要真正吃出一道菜的味道,必須自己花錢買。執行的動力從哪裡來?四個字——利害關係。如果一件事跟你不相關,你做的時候肯定不會付出100%的努力,即使做了質量也不好。只有這件事跟你利害相關了,你做起來才能全力以赴。

西方有一條諺語:如果你過不了高牆,就把新買的禮帽扔過去。這樣你就一定會找到辦法過牆了。你之前之所以找不到過牆的辦法,是因為這件事與你無利害關係,一旦把成本加進去,才能迫使你動腦筋、想辦法,把問題解決掉。

小獅子跟著母獅子學捕鹿。小鹿跑得並不快,但小獅子總追不上它。小獅子就問:“媽媽,我比小鹿跑得快,可是為什麼我每次都追不上它呢?”

母獅子說:“孩子,你追鹿,那是遊戲,追上追不上都可以;小鹿跑,可是為了保命啊!”

母獅子又說:“為什麼我能追上小鹿?是因為我要養活咱們全家,要是追不上它,全家就會捱餓。所以我能追上小鹿。”

執行力有一個重要原則叫“雄獅博兔”,說的也是這個道理。獅子抓兔子,看似輕描淡寫,但也一定有追擊、有埋伏、有阻擊,每一次都是奮力的。做每件事情,不管大小都要盡最大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和輝煌的業績。

習慣拖延

當一個人面對一項艱鉅任務的時候,內心會有牴觸甚至拒絕心理,忍不住想逃避。真正讓人無法安靜下來的因素是潛在的逃避思維。

習慣性拖延的核心就在於人的逃避心理。有三種方法可以避免這種情況:

(1)定時定點。做大事要固定時間、固定地點。比如領導跟你說些一篇一萬兩千字的工作報告,你就告訴自己,這項工作報告要從晚上8點寫到凌晨1點,地點是辦公室或家裡的書房。把時間和地點固定住,才能提高效率,防止逃避。

(2)挺過15分鐘。人做事的時候,一般前15分鐘會有一個融入期,在融入期偷懶的自我會上竄下跳,努力逃避。但只要咬牙忍住,過了這15分鐘,就會越幹越興趣,越幹越投入。

(3)大畫面思考。

人在從事創造性工作的時候有兩個機制在起作用:一個是創造思維,或者叫創意思維;另一個是邏輯判斷思維。這兩種思維的作用不一樣:創意思維管的是產生,邏輯判斷思維管的是整理和剪枝。

沒有靶心

一個圓只有一個圓心,一個靶子只有一個靶心。有誰打靶子瞄三個點的?不可能,必須瞄準一個點。我們做事情也一樣。人的目的不同,不可能每個人都達成目標,怕就怕將每個人的目的都鎖定為核心。

大家叫記住,靶心是靶心,目的是目的。目的可以有很多,但靶心只能瞄一個。只有將大家的目的統一到靶心上來,才能打中靶心,實現目的。

總之,在執行的過程中,大家要對四個方面的因素有一個清醒地認識,努力去避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