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 修耐教育100元買1個精準客戶,還是買10個潛在客戶?

關於倚仗流量而生,有一個極具代表性的行業——盜版影視。

曾幾何時,這個遊走在灰色地帶的行業網站幾乎遍地開花。據不完全估算,一家日均10萬點擊量,摺合約1萬用戶訪問的網站,月均純收入可達數萬。

修耐教育100元買1個精準客戶,還是買10個潛在客戶?

如此毫無技術可言又十足暴利的行業,其創收原理僅僅是因為聚集了大量訪客,並藉此出售廣告位。

聰慧如你一定會有這樣的疑問:這些網站上的廣告“幾乎”對訪問者並不具備足夠的吸引力,那麼,為何還有那麼多商家願意為這樣的廣告位支付費用呢?

請注意,此處用的是“幾乎”一詞,並非絕對,也就存在可能。這就引出今日我們所要探討的幾個問題——

第一問:100元用於引流,你會怎麼花?

100元=1個精準客戶。

100元=?個潛在客戶。

無論是電商領域,還是線下門店,流量就好比奢侈品。而流量中的精準用戶更像是奢侈品中的戰鬥機!

曾有人做過估算,網店每成功導入一個精準用戶的推廣成本是100元!這對於絕大部分普通網店來說,都足以抵上好幾筆訂單的利潤,可見其代價之大。於是,潛在用戶的培養與挖掘就成了引流的首選——更多商家寧可選擇廣撒網的方式,在一定概率下找尋付費用戶。

第二問:兩種流量結構,你選擇哪一邊?

進店20人,20人都消費,即100%精準客戶。

進店100人,只有20人消費,即20%精準客戶。

在創造同等銷量、同等利潤的前提下,我相信睿智的你們一定會選擇後者——100人進店,20人購買。因為還有80人雖然沒消費,但這就是所謂的“潛在用戶”——關注,就有機會形成購買。只要有源源不斷的客流進店,第一次購不購買反倒顯得次要了。

第三問:有流量是不是一定能賺錢?

有一種互聯網思維認為,商業模式清不清晰沒關係,只要流量充足,賺錢自然水到渠成。

同理放諸門店經營,客流是不是代表了一切?

很顯然,再多的客流,沒有“變現”,終究只是浮雲。

正如“小米”。很多人說,“小米”是依靠互聯網流量打造出的品牌典範。然而,從“博眼球”到“被大眾認可”,“小米”終究所依仗的,是源自產品的極高性價比。

門店的經營不外乎此番道理。我們策劃吸粉裂變的營銷活動,正是用“福利”為門店引來客流;而花了錢“買來”了到店客戶,如何刺激其他的購買慾望,則要看產品品質與導購的銷售功力;最終,客戶“買多少”,又取決於門店關聯銷售的策略佈局。

所以,經營者們,關乎“流量”的這筆賬,你想好該如何算了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