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5 未來30年內數千座島嶼不適於居住

西媒稱,相關研究顯示,氣候變化導致大浪的頻率和強度都有所增加,或將在未來30年內造成太平洋和印度洋數千座島嶼不適於居住。

據西班牙《國家報》網站4月25日報道,美國、荷蘭和印度的一組研究人員在美國《科學進展》雜誌上發表報告指出,海水很快就會將這些島嶼從地圖上“抹去”,其中大多數島嶼將不再適宜生命居住,其中包括人類,因為島上將不再有飲用水。此項研究的作者模擬了2014年大浪襲擊馬紹爾群島時給地下含水層造成的影響,最終得出上述結論。

研究人員發現,海平面上升加劇了大浪的破壞力。美國地質勘探局的水文學家、上述研究的作者之一斯蒂芬·金格里奇表示,海平面的上升導致海水漫灌,進而汙染到小島和環礁的淡水含水層。一般情況下,隨後而至的雨水將滲透至地下含水層,數月後含水層的含鹽量下降到可飲用水平。然而,氣候變化導致降雨規律改變,大浪的破壞力也隨之增加。金格里奇表示,隨後的雨水將不足以在緊隨其後的第二次大浪來襲之前有效降低地下含水層的含鹽量。

報道稱,研究人員認為,很多島嶼都將遭遇和馬紹爾群島類似的命運。有些島嶼的珊瑚礁高度甚至更低,因此根本無法阻擋海水的湧入。由此推斷,大量島嶼不再適宜居住的轉折點或將提前出現在本世紀中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