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63式自動步槍威力如何?

張梅茜


題主說的使用時間最短的衝鋒槍可能說的是50/54式衝鋒槍吧。不過需要說明的是他們雖然停止了生產但是並未撤裝中國軍隊哦,一直在民兵和預備役部隊發揮餘熱,所以說只用了8年可並不準確

一,原型

54式衝鋒槍的原型是蘇聯PPS-43衝鋒槍,其誕生於列寧格勒戰役,1942年列寧格勒被納粹德軍包圍,蘇聯守軍正需要一種可立即使用的衝鋒槍,當時在列寧格勒兵工廠裡有一名叫蘇達耶夫的工程師臨時設計出PPS衝鋒槍,設計的重點是儘可能採用工廠可以找到的材料和設備生產,這是一支全金屬製造的衝鋒槍,只有扳機手柄鑲有木頭,捨棄固定槍托而改用金屬架構成的摺疊槍托,發射託卡列夫手槍彈,採用35發彈匣,只能全自動射擊,其結構相當的簡單和堅固耐用。

二,仿製

1951年中國從蘇聯引進了PPS-43的圖樣和技術資料,並開始了國產化。在此之前就通過逆向測繪仿製了幾十萬支PPS衝鋒槍隨後命名為50式衝鋒槍,有效的支援了志願軍在朝鮮的行動。1953年朝鮮戰爭結束以後,根據蘇方提供的圖紙,從1954年4月起,再次測繪仿製PPS-43衝鋒槍,並正式命名為54式7.62mm 衝鋒槍。

三,停產

54式衝鋒槍裝備部隊後不久1956年我國又從蘇聯引進了當時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AK47自動步槍,經過仿製後被命名為56式衝鋒槍(其實是自動步槍)。由於其在我國的定位與50式、54式衝鋒槍相同,但是56衝的設計更為先進,採用的7.62*39的M43彈也比50/54式採用的7.62×25毫米託卡列夫手槍彈的威力大。因此50式、54式衝鋒槍很快被56衝所替代,最終54式衝鋒槍於 1956年最終停產。但是注意,其並未撤裝中國解放軍,雷鋒最有名的照片就是手持54式衝鋒槍。而中國人民解放軍民兵和預備役則一直使用54式衝鋒槍,直到60-70年代。

隨著54式衝鋒槍的停產,意味著中國輕武器從過去的萬國造武器變成了標準化和成體系國產裝備。這意味著我們而54式衝鋒槍隨後更多的援助給了越南,並在國外更多的發揮餘熱。


烽火觀察


63式是我用過的第二支槍,說說對它的感受,槍身長,刺刀長,(圖中我背的就是63式),重量大,護木粗,手小的人都握不住,更別說拿它來刺殺了,打靶單發還可以,點射第一發能打中,第二,三發就不知飛哪了,大家成績都不好,用了幾年,後來都換了。



關靜81116


63式在1959年開始研製,1963年設計定型,全稱“63式7.62mm自動步槍”,

話說題主問槍的威力,實際上主要看彈種就行了,畢竟槍只是個發射的載體。而63用的彈還是56衝及56半一樣的56式7.62*39毫米中間威力步槍彈,彈匣容量20發

這種和AK一毛一樣的彈現在大國都沒人用了,其中有一個原因就是威力不咋地。

六三式步槍槍口初速735米每秒(比AK略高),有效射程400米,而最大射程800米,子彈動能兩千焦出頭。從上邊的彈道名叫剖面就可以看到,7.62x39的空腔效應來的非常晚,有些身板瘦點的被擊中,彈頭還沒翻起來,子彈就出去了。

而且因為彈頭長徑比比較短,即便是翻滾的時候,造成的創傷面都不大。連他自家的兄弟 5.45x39彈都比不過。

而且小口徑初速高,打入人體之後翻滾來的很快(5.45),要不就是彈體碎裂(5.56)。對軟目標的殺傷非常優秀。再加上7.62x39的彈道也彎,初速也低,後坐力也大,命中概率也不如小口徑。

另外,63式定型那會正值動亂時期,各路工廠只“促生產”每個廠家都按照自己喜好成產,品控渣的一塌糊塗,完全無標準可言。所以質量很差,可靠性也不行。在自衛反擊戰時候吃了大虧,然後就被下放到基層只供地方民兵使用

偶爾現在學校軍訓還能見到從倉里拉出來的六三式


瘋狗的輕武


63式自動步槍,是20世紀50年代末期中國在56式半自動步槍的基礎上研製的一款自動步槍。該步槍63年裝備部隊,78年停產撤裝,曾生產了上百萬支,並出口國外。使用7.62×39mm步槍彈,其威力在當時也還算可以。

第一、63式自動步槍可以選擇單,連發射,並且有氣體調節機構,可以保證在各種環境下使用,其火力較強,是近戰消滅敵人的有效武器。

第二,63自動步槍最理想的殺傷範圍是400米以內,在這個範圍內可以充分發揮該槍的精度及威力。同時集中火力可以殺傷800米內的集團目標和500米內低空飛行的飛機和傘兵,在1500米距離上彈丸仍有殺傷效果。

第三、63式自動步槍創新性的使用了三稜深槽槍刺。該槍刺強度高穿透性好,大大提高了白刃格鬥時槍刺的強度、剛度和刺入深度,可以對人體造成極大的傷害。

總之,63式自動步槍是當時中距離精度及火力持續性結合得較好的一款步槍。但後來由於種種原因被撤裝。





Hello妳好


70年代中,接觸到的第一把槍,就是63式自動步槍,另外一把是54式手槍,兩把槍都盡情把玩過,但是非常遺憾,就是沒有射出哪怕一發子彈。

年長以後,打過54式手槍,也打過56式槍族中的所有槍械,即衝鋒槍、輕機槍和半自動步槍,只可惜平生沒有打過63式自動步槍。原因非常簡單,1978年時,63式就從部隊中撤裝了,年輕時在國企當基幹民兵時,也沒有裝備63式,到駐軍打靶時,也沒有63式。

其實,63式誕生,就是為了取代56式衝鋒槍和56式半自動步槍,因此63式就是一把步衝合一的槍械,既能單發射擊,同時也能連發射擊,採用56槍族相同的7.62毫米口徑子彈。

當然,以今天的眼光來看,63式自動步槍設計時,就是一把落後的槍械,完全根據軍方高層意志來體現,說56式衝鋒槍槍身短,不利於拼刺格鬥,軍人要發揚刺刀見紅的勇敢精神。

軍方高層要求新槍必須在突出步槍射擊和拼刺的前體下,再揉合進連發射擊性能,因此全槍槍長有1.03米,裝上軍刺長1.34米,由於沒有采用摺疊槍托,依然是傳統木結構槍托,除了有一隻醒目的20發五星彈匣,貌似和二戰時的步槍沒有什麼區別。

事實上63式自動步槍是56半和56衝的結合體,整體結構以56式半 自動步槍為基礎,自動機借鑑56式衝鋒槍的結構,只不過重新設計了導氣系統,採取了氣體調節器結構,保證自動機運動平穩。

63式自動步槍,全槍含一隻空彈匣重3.87公斤,初速每秒735米,有效射程400米,理論射速每分鐘750發,但20發彈匣供彈的步槍,是遠遠達不到理論射速的,全槍僅配4只彈匣,即便馬上打光,也只有80發子彈。

63式這是把生不逢時的槍械,幾乎未參與實戰,網上說79年南疆衝突戰中,參戰部隊反映,56式半自動步槍火力持續性弱,56式衝鋒槍數量不足,一些庫存的63式步槍和完整的63式生產線引起了人們的注意,於是軍工科技、生產人員重新啟動生產線,在標準型63式的基礎上進行改進,緊急換裝參戰部隊後,部隊反映這種改進後的63式精度可與56式半自動步槍相比,火力持續性增強。

以上說法,實際上可靠性存疑,那場衝突才打了多長時間,工廠要重啟生產線,再改進再換裝,可能性似乎並不大。

在國外,63式自動步槍,反倒有實戰經歷,越戰時,美國軍醫發現有些負傷士兵傷口貫通傷的空腔平直,但進口小出口大,與SKS和AK47擊中的完全不同。

此後,美軍俘虜了一些越軍並繳獲了手中的武器之後才弄清,原來一種可以連發的配有帶“五星”標誌20發彈匣的高精度的SKS步槍,這種步槍後來被稱為68式自動步槍。

迄今為止,美軍一直將63式自動步槍稱為68式自動步槍,在他們眼中,這把68式自動步槍,就是一把SKS步槍,只是10發彈倉供彈,換成了一隻“五星”標誌20發彈匣而已。

此外,在科索沃、阿富汗和伊拉克等戰場上,包括中東熱點衝突地區,也常見63式自動步槍的影子,除了標誌性的“五星”20發彈匣以外,還能使用AK-47的30發彎彈匣,提高了63式自動步槍的火力持續性。


國平軍史


誠邀,如題。63式自動步槍,是中國在1960年左右以56式半自動步槍為原型加以進化得到的一種新型自動步槍,1969年大量服役,1978年開始陸續退役。63式代表著中國當時的輕武器設計最高水平,當然在那個並不富裕的年代,這款步槍也是有其特定的歷史侷限性的。

關於63式自動步槍的數據可以參考如下資料:槍重3.87 kg槍管長 520 mm口徑 7.62mm膛線4條右旋矩形膛線,子彈 56式7.62X39mm。彈匣容量 20 rds(每槍配4個),有效射程400 m,使用壽命10,000 發。

總的來說,63式還是比56式的半自動要好很多了,63式自動步槍兼具56式的射擊精度和65式衝鋒槍的射速,算是一部比較全能的步槍。但是由於時代的侷限,那時候我國的工業基礎並不好,設計人員也不是很有經驗,因此也不得不做一些折中的設計,比如槍管直接採用56式的,槍托使用木材,這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看其性能,不過我們也沒必要對63式自動步槍求全責備,追求完美,只要他比56半好就行了。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兔哥回答:五六十年代的人對於63式步槍應該都很熟悉,那個年代屬於“全民皆兵”的激情澎湃的時代。每個大隊(現在的行政村)都有民兵組織,這些民兵手裡有兩種現在比較熟悉的步槍,一款是俗稱的“半自動”即56式半自動步槍;一款是“全自動”就是所指的63式自動步槍。20髮帶五星圖案的彈匣是它的特點,它的護木也和56半不同,有類似塑料性質的,顏色深,成深褐色,人們習慣的把這種材料稱為“膠木”。63式彈匣,護木等種類不同,這也反應出當時的生產工藝是不同的。當時,能配發一支63式“全自動”是一件很光彩的事,民兵們珍惜的不得了,晚上睡覺都把它放身邊(那時的槍支由民兵自己保管)。真是令人懷念的年代啊!



63式自動步槍的研製背景:當時我軍班用武器是由56式衝鋒槍,56式半自動步槍,56式班用輕機槍組成的56式槍族。56半自動精度高,射程遠,但不能連發射擊,彈倉裝彈少(10發),戰鬥中續彈不方便。56式衝鋒槍射速高,連發性能好,火力持續性強,缺點是精度差,槍身短,當時,拼刺刀是軍隊的訓練內容,因此,56衝的短槍身顯然並不適應。於是決定研製有款把56半和56衝合二為是的新款步槍。其設計指導思想就是以56半為基礎,要完全保留56半的高精度,遠射程,在加上衝鋒槍的射擊連發功能。這樣的起點是很高的,如果成功,將是世界步槍世上的奇蹟。因為就是今天,突擊步槍都做不到高精度,今天,所有的突擊步槍,連發射擊第二發,三發能上靶的很少,我們必須客觀評價一款武器,這是事實。但,63式作到了。63式自動步槍是第一款能兩發,兩發點射的自動步槍,這個功能並不是設計了機關,而是憑射手的感覺來實現的,這個性能,目前的突擊步槍沒一個能做到。只有機槍能做到。



63式自動步槍的性能:數字兔哥不講,只講總體使用性能。63式步槍,總體性能優於56半,它具有56半全部的優點,高精度,同時也優於56衝,它同樣具備單發,連發射擊功能,採用20發彈匣,它的手控射彈數量性能非常優秀,能打出兩發點射,這本身就是優勢,射速不變的情況下,了不起!63式安裝有固定可摺疊式的槍刺,它的槍刺不同於以上兩種槍的槍刺,為三稜尖頭式,而非56式的三稜平頭式。


63式自動步槍安裝有氣體調節器,這在當時是超越一半自動武器的設計,可跟據氣候的變化,調整射速。63式自動步槍一個在當時非常先進的設計理念:“空槍掛機”,這在當時,AK47,M16等自動步槍中都沒有這項功能。應該說,63式自動步槍的設計是成功的,也是能夠取代56半和56衝兩種步槍的,其最大的特點就是精準度,兩發點射上靶率很高。100胸環靶的上靶率達70%以上,這是現在的突擊步槍都無法達到的。

惡劣環境檢驗,實戰檢驗:當時對武器的性能檢驗是非常嚴苛的,因此,63式自動步槍接受了天氣,風沙,雪雨,水泡等等檢驗,結果顯示,皮實耐用,符合作戰要求,63式自動步槍的槍管壽命達到了10000~15000發,這個數值高於56式槍族。同時為了驗證戰場環境下的作戰,63式被用於越南抗美戰場。同時在北部邊境的作戰中也有使用。受到了很高的評價。其精度及威力受到了廣泛肯定,反應良好。因此,應該說63式自動步槍的性能達到了設計的目標。





命運多舛:63式自動步槍研製成功後,在六十年代末期應該說是可以裝備部隊取代56半,56衝的。然而,中間出了差錯。由於當時趕上了“十年特殊時期”,批量生產的63式自動步槍的質量得不到保障,由於需要的生產數量龐大,為了保證數量,生產工藝,槍支結構被修改,生產出的槍支問題頻出,研重影響了63式自動步槍本質的性能,致使63式自動步槍被逐步撤編,退入民兵用槍。這是63式退役的主要原因。七十年代末期的對越自衛反擊作戰中,63式被用於替換56半。隨後63式開始了改進工作,換裝能使用56衝彈匣的型號,並取消了“空槍掛機”功能(為了能安裝56衝彈匣)。然而,81式步槍的研製使得63式最終失去了重生的希望,一切歸於回憶。

以上觀點屬於兔哥本人,並不代表平臺觀點,歡迎關注兔哥。(圖片來源網絡,有並謝過!)


兔哥42928



雷鋒同志拿的就是54式衝鋒槍,它是在蘇聯衛國戰爭中研製的“波波斯43”型(PPS)衝鋒槍基礎上仿製的。

我國第一代衝鋒槍是50/54式,它們是在蘇聯的波波莎41(PPSH)/波波斯43型的基礎上仿製而成,這兩型衝鋒槍經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考驗,性能穩定、火力強大、工藝簡單,是當時蘇聯紅軍的形象代表和基本武器之一,為打敗德日法西斯立下了不朽的功勳!

我國最早引進的是“波波莎41”衝鋒槍,1950年就開始仿製了,在1951年開始大量裝備部隊使用,並且隨著“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了鴨綠江!在與美軍的“湯姆森衝鋒槍”和M3衝鋒槍的對抗中,由於使用71發彈鼓供彈火力持續性好,縷縷佔有上風!“波波莎41”使用託卡列夫7.62×25㎜手槍彈在50米內穿透力較強,志願軍與美軍偵察分隊的遭遇戰中多次擊穿美軍“杜邦尼龍”防彈背心…所以,美軍驚恐的稱:對面的人手裡都拿著“小機關槍”!
志願軍使用71發彈鼓的“波波莎41”衝鋒槍。

國外的仗打完了,我國開始了社會主義經濟建設 ,全軍開始統一輕武器制式,根據當時的軍工製造水平和戰爭中的使用情況,認為“波波莎41”體積較大、裝上71發彈鼓後整槍變得很重!對於東方人的體能來說並不利於徒步作戰…隨即我國開始仿製由“波波莎41”簡化版的“波波斯43”衝鋒槍定名為54式衝鋒槍,並且將彈鼓供彈改為30發彈匣供彈,這樣就大大的減少了槍械加工的工時和槍的總體重量。

波波莎41/波波斯43衝鋒槍雖然性能卓越,但它們畢竟是近戰裝備,使用7.62×25手槍子彈在150米外威力嚴重下降!這些都不符合部隊槍械要在200米外消滅敵人的要求。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我軍第二代槍械:56式班用輕機槍(RPD)、56式衝鋒槍(著名的AK47)、56式半自動步槍(SKS)。

由於50/54式衝鋒槍不符合野戰部隊的要求,我國隨後又引進了蘇軍戰後裝備的第一代班用制式武器,定名為56式班用槍族。56式系列使用7.62×39彈威力和射程要遠大於7.62×25彈!而且步槍的槍管長度也要長於衝鋒槍,子彈會充分的利用發射藥的推力,槍口初速會更高,飛行距離更遠…這些都符合部隊所提出的200~600米的射擊距離,所以56式系列順理成章的成為了我軍1950年代末~1980年代中期的主要輕武器,而50/54式衝鋒槍也交由公安部隊、基幹民兵預備役使用。

總得來說,50/54式衝鋒槍的仿製結束我國1950年代初“萬國牌”輕武器的歷史,使我軍有了比較可靠的保衛國家的武器,並且為了國家出境征戰!雖然它們不適應現代戰爭的需要,但也在我軍槍械發展史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皇家橡樹1972


題主說的應該是我國的50式衝鋒槍或者54式衝鋒槍吧,這兩種衝鋒槍的使用時間非常短,都只有短短几年。50式衝鋒槍是我國仿製的蘇聯PPSh-41衝鋒槍,而54式衝鋒槍仿製的是蘇聯的PPS-43衝鋒槍。

我國仿製蘇聯PPSh-41衝鋒槍由來已久,在東北還沒完全解放的時候大連建新公司就仿製了數百隻。到了1949年,東北全境解放之後,瀋陽兵工總廠中的五一廠也開始仿製PPSh-41衝鋒槍,同時還仿製了配套的7.62mm託卡列夫彈。1950年夏,衝鋒槍正式定型為50式,但因為朝鮮戰爭的爆發,兵工廠內遷,50式衝鋒槍的生產受到了影響,直到1951年3月50式衝鋒槍才開始大批量生產。在抗美援朝中,50式衝鋒槍以其強大的火力和優秀的可靠性發揮了巨大作用,獲得了士兵的好評。但是50式衝鋒槍也存在問題,木製槍托和巨大的彈鼓導致武器重量過重,彈鼓還會影響衝鋒槍在裝甲車坦克內的使用。於是後來仿製了PPS-43衝鋒槍,即54式衝鋒槍。

但是在1955年,我國從蘇聯引進了AK突擊步槍的生產資料,在當時,AK的作用更像是一種大號衝鋒槍,當時捷克斯洛伐克直接稱其為衝鋒槍。我國仿製的AK也叫作衝鋒槍,這即使56式衝鋒槍,50式和54式衝鋒槍本身就是二戰時的設計,已經落後,這時候56式衝鋒槍的出現更是擠佔了這兩種衝鋒槍的大量位置,所以50式衝鋒槍和54式衝鋒槍短短几年就開始大量淘汰,或者交給民兵使用。

以上是我的回答,歡迎大家留言討論。我是輕兵器愛好者,熱愛輕武器與戰術文化,期待與你一起走進狂野的輕武器世界!


輕兵器愛好者


63步槍抄襲和創新並存,結果它做成了必要時(一般不會打連發,因為通病沒準頭,因為它比56衝更長連發都不如56衝靠譜好控制!)可以連發的56半!

第一採用56半的槍型(全木槍身和金屬機芯融合鬥老掉牙了二戰時期的東西,失敗的例子活生生=美軍M14也是加蘭德半自動變全自動的產物結局也被淘汰失敗作品)就是錯誤,如果是56衝的延伸才對路,你可以效仿Ak47前抓後握 (小握把) 然後再學SKS 前爪後掐(沒有小握把)你會直觀的感覺右手右臂受力夾緊狀態是不同的……在步槍連發時左右手就是兩個壓槍控制力點,握持方式不同對槍的作用力不同,如是單發射擊沒有小握把也行,但它是全自動步槍定位,這麼簡化設計就是失敗,唯一靠譜點的就是63傘兵步槍鋸掉了木託,改成56衝摺疊槍托,增加了小握把,不信你試試打連發手感絕對不同!

第二自動機結構等既然是全自動步槍就該延續56衝的成功設計可靠經驗發揚光大(比如81就很靠譜只是延長了自動機形成 機匣變長 導氣式變短行程等)針對AK 缺點去改,更優化才是更完美,而63走了相反的路!應該是最大的機構設計失敗!打著全自動步槍的招牌,其實徹徹底底是為半自動服務的怪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