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 現代金融體系規劃是新時代金融業發展的路線圖

作者莫非系中國知名財經專欄作家 知名財經評論家

近日,由央行牽頭,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財政部、農業部、商務部、銀保監會和證監會等九部委共同編制的《十三五現代金融體系規劃》(簡稱“《規劃》”)發佈。《規劃》最重要的內容就是提出了金融服務與建設五大戰略目標和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八大任務(5月22日《財經》)。

現代金融體系規劃是新時代金融業發展的路線圖

應該說九部委發佈的這個《規劃》是我國金融業發展的又一部“行動綱領”,它既是對我國近20年來金融改革與發展的歷史性總結,也是對我國金融業未來發展提出的總要求;實際上是等於給我國金融業發展進行的一項頂層制度設計,為我國金融業描繪了一個遠景規劃,是我國金融業發展與改革必須遵循的制度性範本。唯有按照《規劃》的具體內容來規範約束我國金融業行為和指導金融業發展,我國金融業服務與建設才能始終不會偏離正軌,金融監管才能始終跟上金融不斷創新的步伐,防範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才有根本保障。

從《規劃》提出的具體內容看,契合了我國金融業發展、改革與監管的實際,具有較強的現實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將對推動我國金融業邁上健康、可持續發展軌道起到有效作用,也一定會將我國金融業引向現代化、國際化、高效化發展方向。《規劃》的作用和意義將著重體現在兩大方面:

現代金融體系規劃是新時代金融業發展的路線圖

確定五大戰略目標有利於從根本提升我國金融業的服務水平和競爭能力,促使中國金融業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跨越:一是著力實現高水平的金融市場化既是我國金融市場向國際金融市場開放的需要,也是我國金融市場深度融入國際金融市場、提升我國金融市場監管水平、運行效率的迫切需要;

而且,高水平的金融市場化也是提高我國金融市場對全球資金吸納能力和融通能力的有效“催化劑”,是打破我國金融市場僵局和注入活力的重要手段。

二是著力推動更加全面的金融國際化既是我國金融業突破現有發展瓶頸、充分汲取國際先進金融管理水平的需要,也是打破我國金融壟斷金融局面,促進金融業繁榮活躍的現實需要;沒有金融國際化,就不可能有我國金融業的未來;只有不斷推進我國金融國際化,我國金融業才會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現代金融體系規劃是新時代金融業發展的路線圖

三是著力創新高效安全的金融信息化是推動我國金融業快速融入現代互聯網技術、大數據、智能機器人等迫切需要,也是促進我國金融業加大信息建設力度、實現金融信息安全的必然要求;若仍固守傳統經營陣地,因循守舊,則不僅會增加金融業運行的風險,也會有被現代金融業淘汰出局的危險。

因而,推進高效安全的金融信息化建設是我國金融業面臨的重大而又迫切的任務,提醒了我國金融業必須全力以赴,才能縮短與發達經濟體金融業發展的差距。四是著力推進完備統一的金融法治化既對我國金融法治滯後是一種有效的鞭策,也對構建我國未來金融法治化建設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現代金融體系規劃是新時代金融業發展的路線圖

目前我國金融業市場亂象叢生,根本原因在於法治化建設落後,比如金融業破產法、金融業違規違法懲處辦法、社會亂辦金融防治法等方面建設明顯短缺,嚴重影響了我國金融業的健康發展。這要求我國政府及監管部門在未來應著重加大法治化建設力度,完善各種金融法治框架,為金融業穩健運行搭建安全可靠的法治平臺。

五是著力實現金融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既是我國建立真正現代金融企業的內在要求,也是促進我國金融業與國際接軌、按國際慣例進行規範運作的有效途徑;如果仍讓現有政企不分、責權不明、治理體系混亂、治理能力低下的金融業繼續不倫不類地闖蕩“金融江湖”,我國金融業必然無法應對金融全球化帶來的激烈金融競爭,我國金融業就有被國際先進金融業打敗的危險。

現代金融體系規劃是新時代金融業發展的路線圖

提出八大任務為我國金融業朝著規範有序、風險可控、基礎紮實的方向發展指明瞭航向,有利於從根本上推動我國金融業發展的生態化:一是健全金融調控體系有利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以及改進貨幣政策制定和執行機制,為推進我國金融業穩健運行奠定堅實基礎,可有效防止我國金融業出現大起落現象的發生,從根本上提高金融調控的有效性,維護宏觀經濟穩定和國家金融安全。

二是建立現代金融監管體系可強化金融宏觀審慎管理職責,進一步明晰金融監管部門職責,充分發揮好“一行兩會”的監管職能作用,將將影子銀行、資管產品、互聯網金融等更多金融活動納入宏觀審慎政策框架,消除房地產風險,為我國經濟發展營造安全有序的金融運行環境。

現代金融體系規劃是新時代金融業發展的路線圖

三是優化現代金融機構體系有利對現有金融機構進行改革,通過一定的制度安排對金融機構實行優勝劣汰,並按照經濟發展的規律和適用性來調整現有金融機構體系的佈局,使我國金融機構體系更加適合宏觀經濟發展與微觀經濟搞活的需要。

四是健全金融市場體系有利積極推動建立健全多層次、多功能的金融市場體系,及時建立覆蓋本幣與外幣、短期與長期產品、現貨與衍生品、分層有序、互為補充的多層次金融市場體系,不斷完善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全面推進債券、貨幣、外匯、黃金和金融衍生品等市場建設,不斷增強金融市場體系配置資源和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現代金融體系規劃是新時代金融業發展的路線圖

五是建設高層次開放型金融體系有利不斷推進匯率形成機制市場化,實現資本項目開放穩步有序推進,以互聯互通模式開創國內金融市場國際化,加大自貿區試點金融服務業的對外開放力度;可進一步深化相關機制改革,繼續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延伸與拓展國內國際金融市場聯通,提升人民幣資產的配置價值;

有利進一步開放金融業外資准入,促進國內金融機構提升經營效率,不斷完善宏觀審慎政策架構,搞好金融開放過程中的風險管理。六是強化金融基礎設施體系可強化金融市場基礎設施的法律基礎,儘快完善金融市場基礎設施的立法體系,以法治遏制可能出現的金融性風險,為建立宏觀審慎管理框架打造有力的條件;

現代金融體系規劃是新時代金融業發展的路線圖

有利推動建立對金融市場基礎設施統一的法律法規和指引,推進國內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和推行國際通行準則;有利建立金融市場基礎設施的准入和註冊制度,建立規則變更報廢制度;完善信息披露要求,鼓勵引入參與反饋制度。七是完善支持實體經濟的金融服務體系有利推進普惠金融服務建設,改革並完善金融服務體系,支持金融機構擴展普惠金融業務,規範發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機構,著力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同時,可深化多層次資本市場改革,推動債券、期貨市場發展,設立國家融資擔保基金,支持優質創新型企業上市融資,將創業投資、天使投資稅收優惠政策試點範圍擴大到全國,讓實體經濟真正享受優惠政策的“陽光雨露”。八是築牢金融風險防控處置體系有利穩妥防範化解近中期金融風險,完善風險防範處置長效機制。

現代金融體系規劃是新時代金融業發展的路線圖

加快健全系統性風險金融監測評估防範體系,建立金融危機管理機制,完善金融機構市場化退出機制,增強金融機構的健康性和金融體系的穩定性,保障國家金融安全。這一點將對建立我國金融業運行生態、重構金融業格局起到有效推動作用。唯有如此,才能確保我國金融業持續繁榮與穩定,為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海綿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