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中國曆代有哪些文武雙全的人?

qzuser9639242


無論文治武略,還是文采武功,曹操均可以說是“非常之人,超世之傑”。

作為曹魏開創者,曹操“博覽群書,特好兵法”。不僅僅是喜歡閱讀兵書,而且還深入鑽研,理論聯繫實際,著有《孫子略解》、《兵書摘要》和《孟德新書》等兵學論著。

如果只是精通兵權謀家的武略,而不能熟稔兵技巧家的武功,則終其一身,恐也難成超世的豪傑。

那曹操武學造詣究竟如何呢?

首先,來看看功夫大師曹操。

在公元190年。董卓焚燬洛陽的皇宮,劫遷天子到長安,天下震動,但諸侯大軍都為保存各自實力,遲疑不決,坐失戰機。曹操在勸說諸侯大軍無效的情況下,率本部人馬進攻,但因自己兵力薄弱,進攻董卓失敗。

此時,曹操意識到依靠諸侯聯軍匡扶漢室,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求人不如求已,於是決定到揚州去招兵買馬。

在揚州刺史和丹楊太守的幫助下,募兵四千多人。返回時途經龍亢,晚上這些揚州的士卒突發叛亂,包圍了曹操的大帳,準備放火燒死曹操。

危急時分,曹操手持佩劍凜然殺出,遇佛殺佛,遇神殺神,當場格殺數十人。叛亂的士兵才曉得自己惹到了一個凶神,剩下的士兵一鬨而散,曹操才得以逃出昇天。

在四面皆敵的夜晚,“狹路相逢,勇者勝”,如果不能擊斃叛亂的領頭者,震懾餘眾,就不可能殺出一條血路。非常時刻,勇者的倚仗,只有自己的劍和武力。這一夜,曹操憑英勇和果決,度過了草創基業階段的生死劫。

其次,來了解兵法宗師曹操。

曹操一生戰績非凡,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官渡之戰。很多,這裡主要分析下千里奔襲蹋頓的軍事行動。

公元207年,曹操逐次掃滅袁紹北方四州的殘餘勢力,袁紹之子袁尚率殘部北逃草原,尋求遼西、上谷、右北平三郡的烏丸族霸主蹋頓的庇護,希望借蹋頓的軍事力量重新奪回冀州。

烏丸族英雄蹋頓,乘漢末天下大亂,數次率人侵入幽州,搶掠漢民為奴隸,其轄屬的部族多達十餘萬戶。

由於蹋頓曾經幫助袁紹合擊公孫瓚。打敗公孫瓚之後,袁紹矯詔封蹋頓等三人為單于,並通過政治聯姻,雙方形成了政治聯盟。

為徹底掃除袁氏殘餘和草原之患,曹操準備北征蹋頓。

值此時刻,南方劉表、劉備為患,江東孫氏割據,關中諸將聽調不聽宣,而北方蹋頓的大本營遠在千里之外的草原。

眾將勸阻曹操:“袁尚,不過是逃亡之人罷了,夷狄之人貪婪而不講親情,哪裡可能被袁尚利用,現在如果深入草原討伐烏丸,劉備肯定說服劉表從背後偷襲許都,萬一討伐不順利,又孤軍在外,後悔就來不及了。”

就眾口爍金之時,謀士郭嘉再一次站了出來充當少數派。

郭嘉分析道:“曹公你只是威震華夏,胡人自恃其遠離中原,一定疏於防備,因其無備,卒然偷襲,肯定可以滅掉烏丸。再說袁紹有恩惠於烏丸諸部,而且袁尚兄弟都還活著,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現在原屬袁氏四州的老百姓,只是迫於你的威名歸附,而沒有感受到你的實際恩德。如果你舍北征烏丸而南征劉表,那麼袁尚借烏丸雄兵的幫助,招攬忠於袁氏的大臣。只要烏丸一動,則四州的百姓和夷人都會響應,將會助長蹋頓的野心,使其產生對中原的非分之想,到了那時,只怕好不容易取得的青州和冀州就會再次喪失。況且,劉表是個只會坐而論道的清談之徒,自知才具不能夠駕御劉備,重用劉備,則會擔心不能控他,隨意使用劉備,則劉備不會為劉表所用。所以即使你派出主力遠征烏丸,也沒什麼好擔憂的。”

神算子郭嘉又一次語出驚人,震暈了群臣和大將們。但是曹操深以為然。對敵人善良,就是對自己犯罪,袁氏不除,則北方不寧。

公元207年夏季五月,曹軍開赴到無終。等走到河北易縣時,為達到出其不意的目的,全軍輕裝急行。

但是行軍並不順利,突然遇到洪水,斷絕了濱海的遼西走廊。關鍵時刻,田疇自己主動請求來當嚮導,領曹軍從喜峰口附近殺出長城。

可是,在行軍途中,又面臨道路不通的情況,曹軍不得不開山修路500多里,歷盡千難萬險,突然殺到烏丸大本營柳城附近(今錦州市邊界)。

距柳城200多里時,烏丸終於發現了曹軍蹤跡,袁尚、袁熙與蹋頓、樓班、能臣立即集合數萬騎兵迎擊曹軍。

八月,雙方在白狼山傖卒遭遇。面對眾多的烏丸聯軍之時,曹軍的輜重還在後面,前線曹軍披鎧甲的並不多,弓弩也不多,上下都非常擔憂。

曹操登高冷靜地觀察敵人,於絕望中發現了希望,烏丸聯軍雖多但是陣列不完整,十分散漫,這對久經戰陣的精銳曹軍,不啻為盤中菜。

戰機稍縱即逝,於是,也不等後軍到達,曹操以猛將張遼為先鋒,率全軍猛撲烏丸聯軍。

散漫的烏丸聯軍,面對曹軍精銳有組織的進攻,差距立即暴露。以無組織無準備之軍對有組織精銳的暴擊,很快聯軍被曹軍擊穿分割,善打順風仗的烏丸部頓時士氣大散。

“寧死道友不死貧道”,各部頭人為保存實力,紛紛後撤。數萬人的戰場,一旦陣形崩塌,則無力迴天,一人撤則整隊不支;一部撤,則全線崩潰,兵敗如山倒,烏丸聯軍大敗逃,曹軍乘勢斬殺蹋頓等所有有名的王者,俘獲胡漢降者二十多萬人,僅袁氏兄弟和速僕丸等數千騎兵逃亡遼東。

大勝之後,有人勸說曹操乘勝追擊袁尚兄弟,順便滅了遼東太守公孫康。曹操回道:“我馬上就可以讓公孫康把袁氏兄弟的人頭送來,哪裡需要勞師遠征嘛。”

九月份,曹操領軍從柳城返回時,公孫康立即斬殺了袁尚、袁熙和速僕丸等人,並給曹操送來人頭。

眾將十分不解,問曹操:“你率全軍返回時,已經沒辦法對公孫康施加壓力了,怎麼公孫康反而要殺了袁尚等人呢?”

曹操說:“公孫尚平素就畏懼袁尚,如果我軍急於攻打他,則他們雙方會聯合抵抗,如果我軍不急於攻之,則他們互相吞併,這是形勢所然呀!”曹操對人心形勢的把握,無出其右啊!

此次北襲烏丸,可謂兇險之極。不是面臨洪水斷路,就是一度迷路。還要面對極端天氣,當時天氣寒冷乾旱,不僅會導致非作戰性凍傷減員,而且馬匹也會因缺乏草料而掉膘,導致馬力不足;遠征時,為達奇襲目的,放棄輜重輕兵疾進,全軍一度缺糧,曾經殺馬數千匹以充軍糧,連飲水也是鑿地數十丈才獲得。任何一個困難克服不了,就可能全軍覆沒。

等到大軍返回時,曹操查問都有誰當時勸諫過討伐烏丸。

大家不知曹操的目的是什麼,勸諫過的人非常害怕曹操秋後算賬。

但最後曹操反而重賞了這些勸諫過他的人,並說:“我軍這次打仗,於危險之中僥倖獲勝,雖然打贏了,可以說是老天都在幫忙。但是我們不能夠經常依賴運氣。諸君的勸諫,是萬全之計,所以要獎賞,今後也還要繼續勸諫喔!”

千里奔襲烏丸,充分體現了曹操在出奇制勝上的知行合一。最後重獎勸諫之人,說明他深明“凡戰以正合,以奇勝”的奇正之道,知道一味行險用奇的危險。對勝利者而言,“勝不驕”這點猶為重要和難得。

一法通,則萬法通。曹操不僅是精通兵技巧的武道大師,也是通曉了兵權謀和兵形勢的高人,最終成為一代兵家大師,著有《孫子略解》等多部兵學論著。

最後,來了解下“跨界”的天才曹操。

曹操不僅精通兵法,更是一個多才多藝的天才。明朝復社領袖張溥曾經評論曹操:“草書亞崔張,音樂比桓蔡,圍棋埒王郭,復好養性,解方藥,周公所謂多材多藝,孟德誠有之。”

曹操的音樂、圍棋、養生等才藝已經不可考,但其書法、文學的作品仍能讓我們一品曹公卓然的風采。

南朝書法評論家瘐肩吾稱曹操書法,“隸墨雄瞻”,可謂一語中的。唐朝書法家張懷瓘稱其書法“尤工章草,雄逸絕倫”。

三國 曹操 書 袞雪(現存漢中博物館)

現存於漢中博物館的拓本“袞雪”,首次觀看時,讓人頓生雄健飄逸之感,亦能讓人體察曹公當年的雄渾與灑脫,雄健之中不失空靈,灑脫之中又見豪氣。

曹操留存於今的詩歌約20餘首,特別喜歡他北征烏丸所作的《步出夏門行》系列組詩,尤其是《觀滄海》中對大自然的描寫: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其詩意境高遠,氣象雄渾,充分體現了曹公氣塞蒼冥、吞吐日月的豪邁。

所以,陳壽評曹公為“非常之人,起世之傑”。


一丹流青


陳雲同志作為中共傑出領導人是文武雙全的人才。

陳雲作為老資格的領導人,曾在1931年5月當過中央特科的領導人。當時白色恐怖下原特科負責人顧順章叛變形勢危急,中共中央時刻處於險境之中,陳雲任特科書記領導保衛中央 營救被捕同志 組織電臺 除奸工作。陳雲膽大心細 臨危受命使得中央有驚無險的渡過了這一難關,他還開設了十幾家商鋪 一來可以作為掩護 二則也可以為黨籌集經費。

長征途中跟據中央安排隻身離開四川赴上海 聯繫共產國際 一路上穿過重重封鎖線 安全抵滬輾轉赴蘇聯。向共產共際彙報紅軍長征的情況。

1946 7月 陳雲受中共東北局委託起草“七七決議”作為中共在東北的行動方針,一舉扭轉了被動局面。

南滿地區被國民黨軍包圍面臨生存危機。是撤還是留 東北局副書記 陳雲受命拍板 。在八道江會議上陳雲冷靜分析東北局勢 拍板堅守南滿。陳雲作為南滿軍區政委和肖徑光指揮了四保臨江戰役。最終取得了勝利。瀋陽解放後出任軍管會主任 主持接收瀋陽 開創了我黨接收大城市的經驗。

1949年陳雲在上海指揮了一場 經濟上的淮海戰役。解放初不法資本家利用棉花 大米 煤炭在市場上興風作浪 囤積居奇 製造恐慌 米價大漲 人心惶惶。陳雲果斷出手 先是秘密調集了大量物資 然後集中在某一天拋售 源源不斷的拋售,先期囤積的資本家叫苦不迭 紛紛破產。

改革開放陳雲和鄧小平決策改革開放,為國家振興又做出了巨大貢獻。



陳哥論史


文武雙全的大英雄非常多,我們敬愛的毛主席就是。

毛主席的武功是廣為人知的。國家第一代領導人中,會武藝的不少,比如周總會八卦掌、葉帥會劍術,黃埔出身的林、徐等元帥更不待言。而毛主席也和許世友學過少林拳。不過這些只是個人武力值,真正的武功應該體現在軍事方面。

從1927年秋收起義開始,到後來的紅軍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等,這一系列艱苦卓越的革命戰爭和反侵略戰爭都是毛主席領導的。而且,毛主席還留下《論持久戰》等軍事理論名著,可以說世界史上幾千年來頂級的軍事大師了。

至於文韜,毛主席個人才華很高。曾稱“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而毛主席卻是文學家、書法家、歷史學家。史學鉅著《二十四史》《資治通鑑》毛主席都評點過。“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 ”這樣的詩句氣勢又何其恢宏?!

除了個人才華,毛主席文治成就也很高。毛主席把馬列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踐結合,形成了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思想不但帶領中國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確定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而且又是國際共產運動的方針指南,引領很多第三世界國際取得民族獨立。


林屋公子


毛澤東與周恩來都是一流的文武全才。

毛澤東是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理論家,具有革命浪漫主義情懷的詩人和書法家。這一評價本身就是文武雙全的評價,事實上,毛澤東的長期革命生涯中,把對“槍桿子”和“筆桿子”的運用都做到了極致。他提出了槍桿子裡面出政權,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領導了秋收起義,開闢了井岡山根據地,把游擊戰爭用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在領導指揮反圍剿作戰、長征擺脫重兵圍追堵截,敵後抗日遊擊戰中都有體現。解放戰爭時期,指揮了舉世聞名的三大戰役。

文的一面,毛主席詩詞膾炙人口,毛澤東文章天下傳頌,毛澤東書法自成一體。舉幾個毛主席優中選優的詩詞:《沁園春·雪》《沁園春·長沙》《採桑子·重陽》《七律·長征》《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水調歌頭·游泳》《卜算子·詠梅》《八連頌》等等。毛澤東熟讀經史,歷史典故信手拈來,說話作文嬉笑怒罵,有很多經典文章和語言傳世,比如《為人民服務》《愚公移山》《紀念白求恩》《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矛盾論》《實踐論》。

周恩來同樣文武雙全。他有兩個稱呼盡人皆知。一個是“周總理”,一個是“周副主席”,總理是國務院總理,副主席是軍委副主席,這兩個稱呼就集中反映了他的文武全才。周恩來自少年時代就立志“為中華崛起而讀書”,也曾東渡日本,以詩明志:大江歌罷掉頭東,䆳密群科濟世窮,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無題》。雖然周恩來傳世的詩作只有八首,但是反映了他的深厚文學素養和豪邁志向。周恩來被稱為統戰第一人和外交第一人,在與民主人士和國際人士交往中,他的儒雅氣質和人格魅力,征服了無數人。在長期的治黨治國實踐中,周恩來形成了外交思想、統戰思想、四個現代化的思想,都是寶貴精神財富。

周恩來同樣是為軍事家、武術家。他在南開中學時期,就拜師一代拳師大家學習形意拳,在黃埔軍校時候也繼續學習。大家都知道許世友將軍會武術能喝酒,周恩來在武術上不輸于于這位戰將,喝酒更是把許世友喝到了桌子下面。

他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建人之一,領導了南昌起義,指揮了第四次反圍剿作戰,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他都是軍委副主席,實際上是毛澤東的總參謀長,直到1954年才卸任軍委副主席,因此1955年授銜時他辭掉了元帥軍銜。



磨史作鏡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領袖毛主席。


毛主席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是中國千年一遇的文武奇才。


毛主席是中國不可多得的思想家,。他用他的理論指導中國革命從勝利走向勝利,他將他的理論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傳播給人們,毛主席的理論往往妙筆生花,用最貼近現實生活的語言,告訴人們該怎麼做,如針對質疑紅旗到底能打多久,他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解答了人們的疑問,槍桿子裡出政權,反對本本主義,。游擊戰爭的方略都深入淺出的為人們解疑釋惑


。毛主席領導中國革命從弱小到強大,軍事指揮藝術日趨完善,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連百萬之眾,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揮手之間,笑談自如,日本侵略者,國民黨反動派,美帝國主義者,印度狂妄者,紛紛兵敗如山倒,毛主席的軍事才能國士無雙。毛主席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戰略家之一。



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周總理。

周總理,是文武雙全之人。周總理外出訪問基本上不用帶翻譯,總理本人自身就會六國語言,在外交戰線上,總理既溫文爾雅有不卑不亢,展現了大國外交家的風度,周總理是南昌起義的策劃者和指揮者,南昌起義一生槍響,打響了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周總理領導的中共特科,是插在敵人心臟的一把匕首,懲惡揚善,為國除奸,令敵人和叛徒聞風喪膽


上馬擊狂胡,下馬書狂草的鄧小平


鄧小平,被毛主席譽為上馬擊狂胡,下馬書狂草的文武雙全之人。



鄧小平和劉伯承是絕佳搭檔,他們一個舉重若輕,一個舉輕若重,劉鄧大軍在太行山上打的敵人鬼哭狼嚎,千里挺近大別山,七戰七捷,打出了劉鄧大軍赫赫威名,渡江戰役,解放全中國。

鄧小平為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做出巨大貢獻,鄧公讓人們富了起來,鄧公的豐功偉績永存



約定9521


文史頻道第151期之文武雙全

筆者認為就是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才能成為文武雙全的人。

在中國歷史上能做到這兩點的只有毛澤東主席,這個是毋庸置疑的問題。

文能提筆安天下



毛澤東從小熟讀四書五經,積累了很好的文學修養,在參加中國革命以前曾經做過教書先生。

當時的中國政府非常黑暗,所以毛澤東主席立志一定要闖出一番事業,擺脫帝國主義對中國的壓迫。

在大革命失敗以後,毛主席發表文章嚴厲斥責國民黨反動派背叛革命,當時很多人對國民黨抱我幻想,覺得蔣介石不會公開叛變革命。

毛澤東主席非常清醒地認識到,蔣介石已經成為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代言人,不可能進行徹底地革命。在這個背景下,毛澤東主席領導了秋收起義,在三灣地區對軍隊進行了改編,這次會議建立了第一支真正的人民軍隊,為中國革命保留了火種。


在土地革命時期,毛澤東主席提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鼓舞了當時革命隊伍的士氣。他結合中國的國情,提出了不打陣地戰,採取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戰術理論,成功地打退了敵人的圍剿。

在日本佔領中國東北,進一步侵略華北地區時,毛澤東主席提出中國的矛盾已經轉變,必須集中全國力量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七七事變爆發後,毛主席針對國內複雜的鬥爭環境,提出了持久戰理論,為中國的持久抗戰提供了理論基礎。

解放戰爭時期,在和平談判破裂後,針對敵人的主動進攻,毛澤東主席利用軍隊的靈活性,粉碎了敵人的全面進攻。

武能上馬定乾坤


在全面內戰爆發後,毛澤東主席採取游擊戰理論,避開敵人的鋒芒,集中優勢兵力戰勝了西北地區胡宗南部隊。

緊接著國民黨組織了重點進攻,在山東地區派出精銳部隊,尋找我黨主力部隊進行決戰。

孟良崮戰役的打響,成為雙方在山東地區最激烈的碰撞。

面對當時敵強我弱的局勢,毛澤東主席高瞻遠矚,利用國民黨派系鬥爭嚴重,果斷下令吃掉了國民黨王牌軍隊74師,徹底扭轉了山東地區的敵我實力對比。

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和平津戰役採取了“關門打狗”,“中間突破”和“先打兩頭,後取中間”的戰術,每一次戰役都是毛澤東主席的偉大決策。三大戰役結束後,國民黨五大主力全軍覆沒,徹底喪失了優勢。


在談判無果後,毛澤東主席發出了向全國進軍的號召,百萬雄獅越過長江,解放了江南地區。

當時毛澤東主席有一首詩詞非常有名,全文為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這首詩詞寫出了無數革命志士的心聲,也成為一首千古絕唱。

新中國成立後,面對美國的挑釁,毛澤東主席高瞻遠矚,進行了抗美援朝的偉大號召。

這次戰爭讓新中國政權徹底鞏固,打出了中國軍隊的骨氣。


在建國初期面對國內外的複雜形勢,毛澤東主席始終以人民利益為重,本著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嘔心瀝血,披荊斬棘,才有瞭如今強大的中國。

—End—



冷月鉤沉


說到文武雙全,就不得不提我們敬愛的周總理了。周總理的文治是大家廣為人知的,但他的武功卻鮮為人知。

其實大家經常忘記一件事,周恩來開始長期擔任的不是文職,而是軍事,他一直到1954年才卸任中央軍委副主席的職務。在革命時期,周總理曾長期擔任中共中央軍委書記、軍事部部長等高級軍事職務。遵義會議後,周總理與毛主席和王家祥同志組成了長征中的軍事最高決策機構——軍事三人小組。

而事實上,周總理不但是一個軍事家,更是一個武術家。他在南開中學讀書時,就曾師從一代宗師韓慕俠大師,學習形意拳和八卦拳。韓慕俠與霍元甲齊名,名列清末七大高手之一。

後來,周恩來在黃埔軍校擔任政治部主任,韓纂俠被聘為黃埔軍校首席國術教官,於是周恩來得以再度隨老師學藝。



在遵義會議以前,周恩來長期擔任我黨軍事領導者,著名的中央特科就是由他一手組建,而中央特科的最初的如何保護自己、如何打擊敵人的系統理論及實戰,都是由他親授。另外,周恩來領導中央特科在上海長期活動,經常親自指揮搶救被捕同志、鎮壓叛徒特務,曾先後領導處決了叛徒何家興、戴冰石、白鑫和國民黨特務頭子王斌、馬紹武等人。這些行動中之所以能屢屢成功,與他高超的功夫是密不可分的。

在黃埔軍校,周恩來領導建立了第一支黨直接領導的革命武裝葉挺獨立團。四·一二政變後,周恩來領導了八一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

解放戰爭時期,周恩來從1947年8月起擔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兼代理中央軍委總參謀長,參加領導和指揮了三大戰役,後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總參謀長。

但在新中國成立後,作為人民解放軍的締造者和重要領導人之一,他卻在1954年卸任了軍委副主席的職務,不接受授銜、不擔任軍職,徹底褪去了革命軍人色彩,以至於現在很多人甚至都淡忘了他是行伍出身,一位優秀的軍事家,還是我黨情報組織的建立者。

文能治國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

這就是我們偉大的周總理!


攸揚拾羽


周恩來一個被稱為是近乎完美的男人。

當時外國很多人對於周恩來的評價都是非常高的,法國外交部長說周恩來:一個完人。

聯合國前秘書長在北京見過了周恩來評價:與他相比,我們簡直就是野蠻人。

冰心說周恩來:他是十億中國人民心中的第一位完人。

周恩來真正的是武能上馬定乾坤,文能提筆安天下。

周恩來也是共產黨最早的一批,參加過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等。是毛主席身邊最得力的助手之一。毛主席每次有什麼事都是找周恩來商量。

周恩來在新中國成立之後,幾乎把他的一切都奉獻給了我們偉大的祖國。新中國成立之初就是周恩來在世界各國周旋,為中國贏得了很高的國際地位,也為中國的和平發展爭取了時間。中國當時能夠得到很多國家的支持,特別是第三國家的支持這裡面最大的功臣就是周恩來。

周恩來出使各國基本上都是不需要翻譯的,在外面的國際大會上也很少有翻譯,因為周恩來會六國語言,英文,德文,法文,日文,自學俄文。如果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就是真正的學霸。

而且周恩來是真正的武林高手,他的師父就是韓纂俠,和霍元甲齊名的武術大師,據說是所有開國將領中武功最高的。

周恩來也是真正的一個大帥哥,周恩來估計也是很多人心中一直崇拜的偶像。

他是一個真正為老百姓服務的領導人,周恩來沒有後代,他把他的一生都奉獻給了自己的國家,自己的民族。死後什麼都沒有留下,周恩來在去世之後留下的所有的工資加上他的愛人鄧穎超兩個人的只有五千多塊。在鄧穎超去世之後,哪個時候已經是九十年代了,她就把所有的遺產一萬多塊錢全部交了黨費。

周恩來從來沒有利用自己的職位來為自己謀取私利,因為他的心裡只有中國,只有中國的老百姓。他利用的職位全部都是為老百姓謀取福利的,為自己的國家來贏得地位的。

周恩來是中國永遠的總理!!!!!!


中國歷史研究所


我是專注歷史的中國🇨🇳小賤,和你分享。


文武雙全之人,我心目中只有一個,那就是:毛主席!

關於毛主席的偉大事蹟實在是太多了,我就從一文一武兩方面截取兩個事蹟,以小事知偉人。

蔣介石:你們都給我寫詩,把《沁園春.雪》給我壓下去!幕僚:臣妾做不到啊!

1936年2月,身在陝北的毛主席寫下了《沁園春.雪》。

1945年,毛主席到重慶進行國共談判的時候,將此詩增予多年未見的故友柳亞子。柳亞子初見此作,即被毛主席的文采所征服,將此佳作轉給吳祖光。吳祖光隨即聯繫報社,將《沁園春.雪》在報紙上發表。

《沁園春.雪》一經發表,就像是一個大石頭丟進了湖裡,掀起了巨大波瀾。其影響力從重慶迅速影響到全國,國共兩黨之間開始了文化大戰,其最終的結果就是,毛主席僅憑這一首詞就力壓群芳!

蔣介石被這一首詞帶來的影響所驚訝,他決定對《沁園春.雪》發起圍剿,誓要壓過毛主席的風頭。


於是,一大批拽文咬字的詩詞和文章相繼出現:詩詞近三十首,文章十餘篇。很可惜,全是低質偽劣產品,現摘錄其中兩首如下:

《沁園春》

(王新命所作,中央日報主筆兼副刊編輯)

抗戰軍新,受命立功,擁纛東飄。當徘徊歧道,中夜惘惘;驚心怵目,舉世狂潮。寇患方深,鬩牆難再,回首中原烽火高。卻倒戈,看殺人掠地,自炫天驕。山河美麗多嬌,笑草莽英雄亦折腰。想翼王投筆,本矜才藻;押司題壁,夙擅風騷。惜誤旁門,終虛正果,勒馬懸崖著意雕。時未晚,要屠刀放下,成佛今朝。

《沁園春》

(易君左,國民黨御用文人)

國脈如絲,葉落花飛,梗斷蓬飄。痛紛紛萬象,徒呼負負;茫茫百感,對此滔滔。殺吏黃巢,坑兵白起,幾見降魔道愈高?明神胄,忍支離破碎,葬送妖嬈。 黃金難貯阿嬌,任冶態妖容學細腰。看大漠孤煙,生擒頡利;美人香草,死剩《離騷》。一念參差,千秋功罪,青史無私細細雕。才天亮,又漫漫長夜,更待明朝。

接下來,讓我們看看毛主席的《沁園春.雪》。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高下立判啊!那些劣質產品,無論從思想性還是藝術性,都不及毛主席的萬分之一!

美軍:哎喲!那是北緯17度線,扯呼!

再說這事之前,我得先叨叨個事,有的人認為這是杜撰,覺得神話了。在此,我的觀點很明確:你的祖國,守護你安全的解放軍,我就神話了怎麼滴?!況且,事實證明美軍自始至終都沒有越過17度線,還請閉嘴吧!!!


切入正題!

美軍對外戰爭的兩次失敗,都和中國有關,朝鮮戰爭,武裝了毛主席思想的人民軍隊,把美軍打出了陰影,可以說,這一戰對美軍的影響直到如今!

而越南戰爭,中國雖然沒有直接出兵,但也給美國政府表達了態度:我不管你們是啥想法,只要你們敢越過17度線,無非就是再來一次朝鮮戰爭,中國人不惹事,但也不怕事。

但是,美軍是不見棺材不落淚,對雲南、廣西邊境地區進行騷擾,想摸清毛主席的底線,以及捍衛17度線的決心。

面對美軍無恥的行為,毛主席態度明確:越過17度線,就是對中國的挑釁!


又恰逢中國第一顆氫彈研製成功,美國此後在越南的軍事行動,死死被限制在北緯17度以南。

朝鮮戰爭,是美國軍事上的失敗;越南戰爭,卻是政治上的失敗,不論政治,還是軍事,都敗與毛主席之手!

毛主席從未拿過槍,卻做到了“不戰而屈人之兵”,僅憑個人威望就嚇退百萬雄師,環視全球,誰能做到?!


賤議你讀史


“浮舟滄海,立馬崑崙。”

這是周恩來總理早年與摯友臨別時題贈的一副著名短聯,從中我們能明顯感受得到他那從小立志救國的偉大胸襟和為中華崛起而奮鬥的英雄氣概。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心存謀略何人勝,古今英雄唯是君。”

從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到我黨的領導人這一路走來歷經多少磨難,然而依舊憑藉著堅定的信念走到現在。

從參與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戰爭,並指揮長征;再到西安事變中,代表中共中央與中國國民黨簽訂合約,共同對日作戰,無時無刻不透露出他那儒將的風格。

讓世界刮目相待



1954年4月,帶著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步入日內瓦會議會場,代表新中國第一次出現在國際舞臺,周總理堅定的步履,沉穩的神情,英俊的形象,讓西方世界為之震動。以此中國外交開闢了新的時代,那個弱國外交已經成為歷史。

千古第一“完人”


當年您奉命於危難之間力挽狂瀾。 如今十里長街已是一片繁華。今日之中國,如您所願,山河猶在,國泰民安!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