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教育部通知:“醫學專業和醫學類院校學生可先返校。"怎麼理解?

呵呵179537285


答題/帥小西De--期待為您解惑!


2.28日,教育部印發通知,在“四、紮實做好高校開學準備工作”中提到“醫學專業和醫學類院校學生、畢業年級學生可先返校。”。好吧,一下子就炸鍋啦!

事實上,錯時返校我們會有幾個關聯性問題值得交流下。梳理下,我們就會發現“醫學專業和醫學類院校學生、畢業年級學生可先返校。”並非一定是壞事,關鍵是看學校的具體落實。
此時最希望孩子及早返校的是哪些家長?
沒錯,初三、高三的學生家長。他們早已復工一段時間,單獨讓孩子在家聽網課,留下手機、平板,有幾個人放心啊?還有家裡沒老人幫忙的,孩子午飯問題。比如說,小西身邊就有上班的同事,孩子初三,中午都會回去給孩子做飯。

什麼學生自己最為著急返校呢?
應屆畢業生。預答辯、論文送審都可以走遠程,但是大前提是學位論文初稿得出來。我們課題組就有學生之前在補做實驗、年後送測,等這批數據畢業。或者說,並非每個學生都完成了答辯前準備,最慘的是啥材料都沒帶回家的。其中,不少畢業生已提前簽訂三方協議,無法按期畢業的話,7月入職又是大個問題。
比如說,小西表弟今年研二(專碩、學制2年),大量資料和數據在宿舍電腦,2月中旬就想偷溜回來,被我及時勸阻。我們在長沙也沒法進入他們學校宿舍,給他郵寄電腦,因此每天都盼著早點返校。

那麼,為何醫學專業和醫學類院校學生、畢業年級學生可先返校,引起這麼大爭論呢?
部分學生認為,自己是大四、大五實習醫學生或規培輪轉的研究生(如專碩、專博),醫院科室正缺人,讓我們早回去幹活。首先,不會讓這類學生去一線參加直接工作吧。其次,這類教習醫院一般都是三甲等大醫院,很少有去社區門診的吧。
可是,現在誰會沒事扎堆去大醫院啊。小問題就在家吃點藥,或者去門口社區醫院。越是有發熱門診的大醫院,大家內心越不敢去,減少接觸。這也算是實現了分診,效果還不錯。因此,此時除了一線科室(如呼吸、重症、傳染科),普通科室真不算忙。

同時,這裡提到的“可先返校”,並非是一定或必須。學校依然有自主性,尤其是提前的時間,是2周、1周或2-3天,都是待定。
或者說,返校的具體方案需要根據區域、院校的實際情況,靈活制定。我們能想到的問題,學校也會考慮到,如返校後如何讓醫學類學生能安心學習,其中消毒、飲食或課程如何安排等。這些問題沒解決,學校也不會盲幹。
舉個簡單例子,學校晚開學(學生在家)就不會出問題,誰也不會擔責任。直白的講,學校和學生立場是一致的。但是,這也是一種“懶政”,不能怕有問題就什麼都不做。所以,學校應當學習企業復工過程的經驗組織錯峰開學。比如,大中型企業復工率已達78.9%,和學校一樣是人群聚集區域。

而且,大部分省份的防控處於穩定狀態,並非是初期的混亂焦灼。對於有機會在側面輔助的實習生,也是個難得的學習機會。就算是技能提升有限,心理上歷練過也不慌,以後還能比這個場面大嗎?
對於本科生來說,尤其是非臨床或大一的學生,鍛鍊和學習機會不大,學校是可以考慮晚點返校,先安心在家學習理論網課。簡單的說,在錯峰的基礎上再細分。在錯峰過程中,哪個學校、學院、年級、專業的學生先返校,是否能夠購買到返程車票,都時有待解決的問題。誰先都不樂意,誰最後也不樂意。

相對來說,防護意識高些的醫學生就成了第一批,期望給其他學生帶個好頭。比如說,協助開展一些教室、自己宿舍的消毒、測體溫工作。
最後,小西想說學校一定要做好工作,確保所有學生返校後的安全,尤其是提前備好口罩、護目鏡、消毒液、手套等物品,安排好分餐或送餐,減少接觸。謝謝!
大家怎麼看這個問題呢?
⚪ 若是我的文章對你稍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或轉發,讓更多人看到,非常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